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為人爽朗大方,樂於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曾經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賜金放還,遊歷全國,先後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唐肅宗李亨即位後,捲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後世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

基本介紹

  • 全名:李白 
  • :太白
  • :青蓮居士、謫仙人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 
  • 出生日期:701年2月28日(長安元年) 
  • 逝世日期:762年12月(寶應元年)
  • 主要成就: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七絕的巔峰 
  • 主要作品李太白集
人物生平,早年天才,辭親遠遊,蹉跎歲月,獻賦謀仕,供奉翰林,李杜相識,安史入幕,賦歌而終,主要影響,詩,詞,書法,劍術,思想,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名號由來,李白擱筆,為懷素寫詩,詩友摯情,奇遇學者,人際關係,父親,配偶,子女,同宗,主要作品,後世爭議,生死考證,身世之謎,出生地,後世紀念,墓地,紀念館,詩歌節,史料記載,藝術形象,影視,文學,話劇,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李白先世曾遷居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後其父逃歸於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李白即出生於此。祖籍為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奮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國小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遊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遂家於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40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29歲。在安陸。

蹉跎歲月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邠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游於晉州(今山西省)。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秋到嵩山(五嶽之一的中嶽,為河南省登封市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為786萬餘,人口4543萬餘,是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末,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天下士庶(士大夫階層與庶民)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獻賦謀仕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唐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賦云:“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又云:“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徵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按賦中有“臣白美頌”等字樣,疑太白曾以此賦在東都洛陽進獻玄宗。此賦盛讚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開元二十七年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制舉以入仕途,只能走獻賦之路,這是真獻賦謀仕的原因。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後,李白髮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供奉翰林

天寶元年(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李杜相識

天寶三載(744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了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靜夜思》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裡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隨後三人同遊河南濟源王屋山陽台宮,欲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台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惟睹其畫,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台帖》。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安史入幕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與安史之亂
至德元載(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餘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載(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鳳翔,授左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潯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賦歌而終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行蹤圖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路歌》後去世。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主要影響

綜述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
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詩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
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盪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語言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己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今傳李白詞大多出於《尊前集》,但由於《尊前集》本身的成書年代及真偽都成問題,故李白詞的真偽也許仍會繼續爭論下去。按照詞學界的一般看法,至少《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和《清平樂》的前四首,在沒有發現有力的證據之前,應該據宋人的說法,看作李白的作品。
不管李白是否有詞作,“李白詞”已經成為一個代名,這一名稱代表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而這些詞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倒是次要的事情了。就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史上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範,“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
李白在詞壇上處於開山祖地位,這是詞學家的共識。即便傳世“李白詞”確實全部是偽作並不屬於詞體,李白仍然是詞體發展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沒有這一環,就無法全面地說明詞體的發展史。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經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

書法

上陽台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紙本,縱28.5厘米,橫38.1厘米。草書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後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鑑藏印。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上陽台帖

劍術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喜歡劍術。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一百零七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三次,“劍壁”一次,武器之“劍”猶有一百零三次之多。屬於劍的“”出現了一次、“吳鉤”一次、“吳鴻”一次、“湛盧”一次、“干將”一次、“莫邪”一次、“青萍”兩次、“秋蓮”兩次、“霜雪”兩次、“匕首”三次、“龍泉”四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一百一十八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一次),分布在一百零六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

思想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抒懷》《永王東巡歌》《行路難》(其二)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是李白的老師,此人於開元四年(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五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衝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併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歷史評價

杜甫: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②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③“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④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⑤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一作始)歸來。(《不見》)⑥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天末憶李白》)⑦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二首·其二》)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
崔宗之:思見雄俊士,共話今古情。李侯忽來儀,把袂苦不早。清論既抵掌,玄談又(一作多)絕倒。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擔囊無俗物,訪古千里餘。袖有匕首劍,懷中茂陵書。雙眸光照人,詞賦凌子虛。(《贈李十二白》)
任華:①我聞當今有李白,大獵(一作鵬)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云。班張所作瑣細不入耳,未知卿雲得在嗤笑限。登廬山,觀瀑布,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一作明)。余愛此兩句:登天台,望渤海雲垂大鵬飛,山壓巨鰲背,斯言亦好在(一本無在字)。至於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擺超騰,既俊且逸。或醉中操(一作掃)紙,或興來(一作乘興)走筆。手下忽然(一作有)片雲飛,眼前劃見孤峰出。②見說往年在翰林,胸中矛戟何森森。新詩傳在宮人口,佳句不離明主心。身騎天馬多意氣,目送飛鴻對豪貴。承恩召入凡幾回,待詔歸來仍半醉。權臣妒盛名,群犬多吠聲。有敕放君卻歸隱淪處(一本無處字),高歌大笑出關去。且向東山為外臣,諸侯交迓馳朱輪。白璧一雙買交者,黃金百鎰相知人。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測,數(一本無數字)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八詠樓中坦腹眠,五侯門下無心憶。(《寄李白》)
魏萬:“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白居易:①“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②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渚蘋溪草猶堪薦,大雅遺風不可聞。(《李白墓》)③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姚合:李白墳三尺,嵯峨萬古名。(《送潘傳秀才歸宣州》)
許渾:氣逸何人識,才高舉世疑。(《途經李翰林墓》)
曹松:李白雖然成異物,逸名猶與萬方傳。昔朝曾侍玄宗側,大夜應歸賀監邊。山木易高迷故壟,國風長在見遺篇。投金渚畔春楊柳,自此何人系酒船。(《吊李翰林》)
貫休:①日角浮紫氣,凜然塵外清。雖稱李太白,知是那星精。御宴千鐘飲,蕃書一筆成。宜哉杜工部,不錯道騎鯨。(《觀李翰林真二首 其一》)②誰氏子丹青,毫端曲有靈。屹如山忽墮,爽似酒初醒。天馬難攏勒,仙房久閉扃。若非如此輩,何以傲彤庭。(《觀李翰林真二首 其二》)
皮日休:①負逸氣者,必有真放,以李翰林為真放焉。(《七愛詩》)②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醉中草樂府,十幅筆一息。召見承明廬,天子親賜食。醉曾吐御床,傲幾觸天澤。權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內署,海岳甘自適。刺謁戴接䍦,赴宴著縠(一作谷)屐。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憶。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大鵬不可籠,大椿不可植。蓬壺不可見,姑射不可識。五嶽為辭鋒,四溟作胸臆。惜哉千萬年,此俊不可得。(《七愛詩 其五 李翰林》)
韋莊: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頹。(《漳亭驛小櫻桃》)
杜荀鶴:何為(一作謂)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詩人。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誰移耒陽冢,來此作吟鄰。(《經青山吊李翰林》)
齊己:竭雲濤,刳巨鰲,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驪龍不敢為珠主。人間物象不供取,飽飲(一作飯)游神向懸圃。鏘金鏗玉千餘篇,膾吞炙嚼人口傳。須知一一丈夫氣,不是綺羅兒女言。(《讀李白集》)
徐夤:謫下三清列八仙,獲調羹鼎侍龍顏。吟開鎖闥窺天近,醉臥金鑾待詔閒。舊隱不歸劉備國,旅魂長寄謝公山。遺編往簡應飛去,散入祥雲瑞日間。(《李翰林》)
殷文圭:詩中日月酒中仙,平地雄飛上九天。身謫蓬萊金籍外,寶裝方丈玉堂前。虎靴醉索將軍脫,鴻筆悲無令子傳。十字遺碑三尺墓,只應吟客吊秋煙。(《經李翰林墓》)
裴說:杜甫李白與懷素,文星酒星草書星。(《懷素台歌》)
徐鉉:高情麗句誰偏重,新地詞臣李謫仙。(《奉和武功學士舍人紀贈文懿大師淨公 其八》)
宋白:李白宮詞多好句。(《宮詞 其一百》)
田錫:太白謫仙人,換酒鷫鸘裘。扁舟弄雲海,聲動南諸侯。諸侯盡郊迎,葆吹羅道周。哆目若餓虎,逸翰飛靈虬。落日青山亭,浮雲黃鶴樓。浩浩歌謠興,滔滔江漢流。下交魏王屋,長揖韓荊州。千載有英氣,蘭君安可儔。(《讀翰林集》)
王禹偁:李白王維並杜甫,詩顛酒狂振寰宇。(《酬安秘丞歌詩集》)
胡瑗:李白好溪山,浩蕩旌川游。題詩汪氏壁,聲動桃花洲。(《石壁》)
梅摯:賈生學贍思儀漢,李白才多合繼騷。(《酬贈王益舜良殿丞·其二》)
梅堯臣:①禰衡負其才,沉沒鸚鵡洲。李白負其才,飄落滄江頭。後亦多效此,才薄空羈囚。文章本濟時,反不能自周。吾嘗戒吾曹,慎勿異爾流。(《送李逢原》)②我讀李白問月詩,乃知白也心太痴。明月在上爾在下,月行豈獨君相隨。(《讀問月》)
黃庶:句編天下口,千載字不滅。(《宿採石》)
楊傑:半醒半醉游南國,浮利浮名重一毛。天上星精鐘太白,人間文格埒風騷。仙翁曾換金龜酒,老筆空傳紫兔毫。姑熟遺音千古在,長隨春色滿江皋。(《李翰林祠》)
曾鞏:①世間遺草三千首,林下荒墳二百年。信矣輝光爭日月,依然精爽動山川。曾無近屬持門戶,空有鄉人拂几筵。顧我自慚才力薄,欲將何物吊前賢?(《謁李白墓》)②子之文章,傑立人上。地辟天開,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人力何施?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猶壯。大騁厥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俊偉。飛黃駃騠,軼群絕類。擺棄羈馽,脫遺轍軌。捷出橫步,志狹四裔。側睨駑駘,與無物比。始來玉堂,旋去江湖。麒麟鳳凰,世豈能拘?古今僻儒,鉤章摛字。下里之學,辭卑義鄙。士有一曲,拘牽泥滯。亦或狡巧,爭馳勢利。子之可異,豈獨茲文?輕世肆志,有激斯人。姑熟之野,予來長民。舉觴墓下,感嘆余芬。(《代人祭李白文》)
王安石:①太白詩詞迅快,無疏脫處,然其識污下,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②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
范純仁:李白千篇敏異常。(《到漢東和張伯常六首 其一 》)
韋驤:堂間畫像冰玉質,高風爽氣何淒淒。文章光燄本萬丈,來此寂寞由讒擠。當時放蕩沉清骨,因有聲名不漂沒。莫論楚屈與吳胥,誰有高才追彷佛。(《李白祠堂》)
蘇軾:①“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②李白當年流夜郎,中原無復漢文章。(《沿流館中得二絕句 其二 》)③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乃戲作一絕》)④李太白,狂士也。又嘗失節於永王璘,此豈濟世之人哉? 而畢文簡公以王佐期之,不亦過乎?曰: 士固有大言而無實,虛名不適於用者,然不可以料天下之士; 士以氣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爭事之,而太白使脫靴殿上,固已氣蓋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權幸以取容,其肯從君於昏乎?夏侯湛贊東方生云:“開濟明豁,包容宏大。陵轢卿相,嘲哂豪傑。籠罩靡前,跆藉貴勢。出不沐顯,賤不憂戚。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介。雄節邁論,高氣蓋世。可謂拔乎其萃,遊方之外者也。”吾於太白亦云。太白之從永王璘,當由迫脅;不然,璘之狂肆寢陋,雖庸人知其必敗也。太白識郭子儀之為人傑,而不能知璘之無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辨。(《李太白碑陰記》)
蘇轍:李白詩類其為人,駿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之所在也。語用兵,則先登陷陣,不以為難;語遊俠,則白晝殺人,不以為非。此豈其誠能也哉!白始以酒詩奉事明皇,遇讒而去,所至不改其舊。永王將竊江淮,白起而從之不疑,遂以放死。(《欒城三集》)
郭祥正:又如李白才清新,無數篇章思不群。(《奉和蔡希蘧鵠奔亭留別》)
舒亶:不見風流李謫仙,彩箋誰繼碧雲篇。(《秋日登中山懷道人》)
孔平仲:①灑落風標真謫仙,精神猶恐筆難傳。文章若出斯人手,壯浪雄豪一自然。(《李白祠堂 其一 》)②太白之精出李白,詩中元帥酒家豪。軒然眉目已如此,況著當年宮錦袍。(《李白祠堂 其二 》)
黃庭堅:李白詩如黃帝張樂於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槧人所可擬議。
晁補之:客星一點太微傍,談笑青蠅玉失光。載酒五湖狂到死,只今天地不能藏。(《採石李白墓》)
陳師道:青蓮居士亦其亞,斗酒百篇天所借。(《題畫李白真》)
李廌:山東太白謫仙人,筆捲天河氣拂雲。(《釣台 其二 》)
王庭圭:始知李白飄然思,俊語天成安用些。(《次前韻酬劉美中》)
李綱:①謫仙英豪蓋一世,醉使力士如使奴。當時左右悉諛佞,驚怪恇怯應逃逋。我生端在千載後,祭公只用一束芻。遺編凜凜有生氣,玩味無斁誰如吾。(《讀李白集用奴字韻》)②謫仙乃天人,薄遊人間世。詞章號俊逸,邁往有英氣。明皇重其名,召見如綺季。萬乘尚僚友,公卿何介蒂。脫靴使將軍,故自非因醉。乞身歸舊隱,來去同一戲。沈吟紫芝歌,緬邈青霞志。笑著宮錦袍,江山聊傲睨。肯從永王璘,此事不須洗。垂天賦大鵬,端為真隱子。神遊八極表,捉月初不死。(《讀四家詩選四首 其四 太白》)③嗚呼天寶間,治亂如反掌。兵戈暗中原,豪傑多長往。謫仙當此時,逸氣隘天壤。脫身來江東,縹渺青霞賞。作詩幾千篇,醉筆籠萬象。(《游五松山觀李太白祠堂》)
呂本中:“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後之言詩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圖序》)
李彌遜:眾鳥高飛雲去閒,相看只有敬亭山。孤標尚想風塵外,佳句長留天地間。影落金牛撩客恨,手摩玉兔練仙顏。故山風月非人世,何事騎鯨去不還。(《夏日宿廣教寺風月清甚思李白敬亭詩有懷用似表弟韻》)
林季仲:江漢滔滔去不回,幾人留得詩名來。要須洗以千斛水,莫令胸臆生纖埃。清狂我愛李太白,亂之鷗鷺誰嫌猜。一生事業在杯酒,富貴於我何有哉。長安市上喚不醒,醉眼徐為君王開。揮毫散霧金鑾殿,氣使權倖如奴儓。風騷獨步千載上,鞭撻揚馬咍鄒枚。長流夜郎得不死,定知造物須憐才。文采至今獨未泯,耳孫氣象何崔嵬。寤言世士少風骨,慨然力欲扶衰頹。刊傳家集流海內,廉頑立懦茲為媒。分頒亦及蓬蓽士,使者踏破階前苔。神交不待讀終卷,騎鯨恍惚來瑤台。氣酣日落酒不足,更挽天河注玉杯。嗚呼俗隘直可哀,吾非斯人誰與陪。朝游蓬萊夕方丈,去去相隨翔九垓。(《謝李端明惠李翰林集》)
鄧肅:①李白豪篇驚倒人,舉目望天不計斗。(《醉吟軒》)②李白高視空無人。(《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 其三 自敘三首》)
釋本才:紅塵數盡去來人,李白元是痴措大。(《偈十二首 其二 》)
吳芾:高風直節誰能繼,只有詩篇後代傳。(《又登碧雲亭感懷三十首 其二十四》)
鄧元奎:謫仙詩在晚唐重,坡老身亡兩蜀輕。(《挽趙秋曉》)
馮偉壽:謫仙往矣,問當年、飲中儔侶,於今誰在。嘆沈香醉夢,胡塵日月,流浪錦袍宮帶。高吟三峽動,舞劍九州隘。玉皇歸覲,半空遺下,詩囊酒佩。雲月仰挹清芬,攬虬須、尚友千載。晉宋頹波,羲皇春夢,尊前一慨。待相將共躡,龍肩鯨背。海山何處,五雲靉靉。(《玉連環/解連環 憶李謫仙》)
張恪:常懷玉壘李謫仙,精神浩瀚游八表。頂摩蒼天弄白日,方丈蓬萊思清矯。(《安定山》)
崔敦禮:予為謫仙兮,薄遊人間。傲岸不諧兮,世路艱難。(《太白招魂》)
陸游:①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氣死豈埋蓬蒿。(《記夢》)②李白嶔崎歷落。(《感事六言八首 其七》)③飲似長鯨快吸川,思如渴驥勇奔泉。(《吊李翰林墓》)
朱熹: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蓋聖於詩者也……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臾之,文人之沒頭腦乃爾……李白詩中說王說霸,當時人必謂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蕩,立見疏脫。(《朱子語類》)
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陳亮:①李白字太白,清風肺腑明月魄。揚鞭獨步止一人,我誦太白手屢拍。②豈特文章惟足法,凜凜氣節安可移。金鑾殿上一篇頌,沉香亭里行樂詞。此特太白細事耳,他人所知吾亦知。脫靴奴使高力士,辭官妾視楊貴妃。此真太白大節處,他人不知吾亦知。(《謫仙歌》)
金朋說:筆端文彩輝星斗,懷抱詩豪泣鬼神。超邁英才貫絕世,明皇寵異貴無倫。(《李謫仙》)
韓淲:采石磯頭捉月仙,脫靴意氣尚飄然。沈香亭北驚塵世,且惜閒身棹酒船。(《李白泛舟圖》)
釋居簡:齪齪復齪齪,未死如未生。公去月明在,留得青山塋。青山倚公高,屹立千載英。翠巘拓吟壘,飛瀑按酒兵。行客一仰止,折幾鄙吝萌。狂歌長短吟,邁古日月明。俊逸兼鮑謝,麗則儕雲卿。驊騮博艷姬,土苴群方兄。節峻玄霜嚴,義重紫禁輕。酹土土長燥,雷魁何由平。生男禁多才,此話聞阿庚。真才棄如土,大廈誰支傾。不用謝安石,大雅空垂名。(《續當塗別駕林率庵賦謫仙李翰林》)
高翥:白骨定隨風月冷,青山長共姓名存。(《拜李謫仙墓》)
劉克莊:等閒揮醉筆,咳唾千篇,長與詩家竊膏馥。身是酒星文星,剛被詩人,□喚做、禁中頗牧。便散發、騎鯨去何妨,從我者誰歟,安期徐福。(《洞仙歌·其一·癸亥生朝和居厚弟韻,題謫仙像》)
羅大經:李太白當王室多難、海宇橫潰之時,作為歌詩,不過豪俠使氣、狂醉於花月之間耳!社稷蒼生,曾不系其心膂;其視杜少陵之憂國憂民,豈可同年語哉!(《鶴林玉露》)
陳東之:謫仙一去五百載,人間山水無清輝。(《游沃洲山》)
張侃:冠世文章李翰林,掀天功業漢淮陰。抹靴捧硯榮雖甚,受鉞登壇眷益深。遠竄夜郎揮老淚,生擒雲夢負初心。窮泉二子應追恨,不解君前早脫簪。(《戲用東坡先生韻二首·其一》)
嚴羽: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太白《夢遊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滄浪詩話》)
吳龍翰:先生放曠士,浩氣吞洪濛。(《拜李謫仙墓》)
方一夔:翰林非世人,金晶應星躔。手弄玉帝旂,墮作詩酒仙。行跡老屐齒,俠氣餘龍泉。淋漓灑醉墨,妙語窮真筌。信手拈斧斤,一揮中方圓。彼哉夸奪子,駭汗莫敢肩。玉堂不能留,飄落南海邊。從此誇汗漫,一往五百年。(《讀李翰林詩》)
宋無:①嗜酒傲明時,何因賀監知。承恩金馬詔,失意玉環詞。名與三閭並,身將四皓期。匡山有書讀,應亦嘆歸遲。(《李翰林墓·其一》)②一騎紫鯨去,空掩謝山塋。落月今誰吊,長庚夜自明。乾坤沉秀氣,江水帶哀聲。天上多宮府,文章不可輕。(《李翰林墓·其二》)
王奕:唐朝組綬不能羈,驢背人者(譜本作看)醉似泥。自欲駕虬憑化往,不因飛燕誤宮題。(《和疊山拜李白墓》)
徐鈞:風骨神仙籍里人,詩狂酒聖且平生。開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萬古名。(《李白》)
薩都剌:我思李太白,有如雲中龍。垂光紫皇案,御筆生青紅。群臣不敢視,射目目盡盲。脫靴手污襪,蹴踏將軍雄。沉香走白兔,玉環失顏容。春風不成雨,殿閣懸妖虹。長嘯拂紫髯,手撚青芙蓉。掛席天(一作千)萬里,遨遊江之東。濯足五湖水,脫(一作掛)巾九華峰。放舟玉鏡潭,弄月秋浦中。羈懷正浩蕩,行樂未及終。白石爛齒齒,貂裘淚濛濛。神光走霹靂,水底鞭雷公。採石波浪急(一作惡),青山雲霧重。我有一杯(一作斗)酒,和淚灑天風。(《過池陽懷李翰林》)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詩自為一體。子美學優才贍,故其詩兼備眾體,而植綱常系風化為多,三百篇以後之詩,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鄭珞:半世醺醺笑獨醒,九原漠漠掩重扃。月沉牛渚三山晚,雲抹蛾眉萬古青。遺廟有碑題姓字,荒阡無主泣山靈。文光不泯歸天上,臥看樓頭太白星。(《和吳當塗源吊李白墓》)
高棅: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鹹善。或謂其始以《蜀道難》一篇見賞於知音,為明主所愛重,此豈淺材者徼幸際其時而馳騁哉!不然也。白之所蘊,非止是。今觀其《遠別離》《長相思》《烏棲曲》《鳴皋歌》《梁園吟》《天姥吟》《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並高可也。雖少陵猶有讓焉,餘子瑣瑣矣。(《唐詩品匯》)
陳叔紹:荒祠林下棲精爽,遺韻人間泣鬼神。(《過李白墓》)
程敏政:誰見吟魂月里歸,臨風懷古思依依。史中出處猶真偽,地下形骸果是非。採石人家空奠酒,盛唐詩派不傳衣。騎鯨浩氣今安在,一片江流蕩落暉。(《李白墓》)
祝允明:千載更無仙謫下,只應愁殺賀知章。(《當塗歷陽溧水界中數還往遂懷李翰林》)
孫承恩:①白也真天才,變化如神虬。生平恥齷齪,邁往隘九州。詞林昔供奉,天子寵渥優。一朝被讒搆,斥遠金殿頭。高情與逸思,芥帶弗少留。供奉非公榮,夜郎非公憂。詩筆驅萬象,醉眼輕王侯。晞髮扶桑巔,濯足滄海流。今古等一瞬,天地同一漚。以茲昔人言,謂公似莊周。公去幾閱世,公名重千秋。誰雲公則亡,神爽八極游。蓬壺隔弱水,浩蕩不可求。緬懷舊行蹤,使我心悠悠。(《襄陽為自古要地撫遺蹟吊往事有懷七人焉因各賦詩一首·其五·李翰林》)②天才踔發,逸氣橫出。龍驤鵬摶,不可控執。友視萬乘,奴使貴璫。採石捉月,神遊不忘。(《古像贊二百零五首·其一百二十三·李翰林》)
楊慎:李太白為古今詩聖。(《周受庵詩選序》)
李攀龍:①太白縱橫,往往強弩之末,間雜長語,英雄欺人耳。②太白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蓋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顧失焉。
王世貞:①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②五言古、選體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其歌行之妙,詠之使人飄揚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歔欷欲絕者,子美也。《選》體,太白多露語率語,子美多穉語累語,置之陶謝間,便覺傖父面目,乃欲使之奪曹氏父子位耶!五言律、七言歌行,子美神矣,七言律,聖矣。五七言絕者太白神矣,七言歌行,聖矣,五言次之。太白之七言律,子美之七言絕,皆變體,間為之可耳,不足多法也。太白古樂府,窈冥惝怳,縱橫變幻,極才人之致然自是太白樂府。(《藝苑卮言》)
李贄:數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生亦榮,死 亦榮,囚亦榮,流亦榮,永生、永榮!(《李白詩題辭》)
梅之煥: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題李太白墓》)
郭之奇:①蒼松渺渺謫仙墳,采石磯頭草木芬。此地江山空識李,唐朝內外不容君。詞林氣魄青蓮重,詩酒風流白水分。聞道騎鯨非復是,春峰箕尾佇遙氛。(《過採石吊李白墓》)②英豪相視一杯中,笑向金鑾顧紫宮。貂作當年知己具,靴留千載侍臣風。《過採石吊李白墓四首 其一 一快其遇知章也》③主恩朋意兩殊遭,知遇無緣答寸毫。只為宮閹多氣色,故藏名姓入醇醪。《過採石吊李白墓四首 其四 一快其以酒相忘而傷其志也》
程文正:蒼蒼松柏繞層岑,謝朓青山葬翰林。天子呼來猶得謗,世人慾殺亦知音。煙迷墓杳漁樵路,月照樓空江海心。鸚鵡鸕鶿杯杓好,死生有約酒星沉。(《採石李翰林墓》)
胡介:才可壓宮妃,氣能輕宦寺。才氣兩無虧,先生非大醉。(《書李翰林集後》)
龔自珍:莊、屈實二,不可以並,並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 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最錄李白集》)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評價:“李白之詩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詩德參天地,源於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黃錦祥:“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軼事典故

名號由來

李白號“青蓮居士”源於《維摩詰經》之“青蓮”佛典,表明了李白尊崇佛教以及嚮往維摩詰的生活模式。李白援“青蓮”自號與引“青蓮”入詩,淵源有自,六朝隋唐皆一脈傳承。“青蓮居士”是李白內心佛教情懷之外在身份認同。在大乘佛教的人物譜系中,李白最為尊崇的是維摩詰,甚至還以之自比。從其存世作品分析,李白的維摩信仰主要凸顯的是《維摩詰經·方便品》“入諸酒肆,能立其志”的精神內涵。從李白對佛教語彙的頻繁使用上,可見他佛學修養之一斑。事實上,李白對佛經並非一知半解,而是認真讀過、學過。李白族人中就有出家人,就是他的族侄僧中孚。僧中孚是與李白交往的僧人中很重要的一位,李白有多首詩都提到與他相處、清談、品茗的情景。李白在《贈僧崖公》詩中敘述自己曾在郎陵東學禪於白眉空。李白通過修禪,減輕了身心壓力,取得了“獨朗謝垢氛”的效果。

李白擱筆

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詩《贈友人》三首之二
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台》:“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為懷素寫詩

草書歌行》是唐代詩人李白為讚揚懷素草書藝術而創作的詩歌。讚美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稱其草書天下第一。詩中李白以浪漫主義的筆調、奇特的想像力、極其誇張的藝術手法,生動地再現了一幅懷素醉酒後恣肆張揚、揮筆疾書的場景,細緻而惟妙惟肖地表現出懷素極具張揚的個性特徵。懷素的狂放不羈、激情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筆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無不觸動讀者的心緒。此詩對後人研究懷素的草書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稱讚懷素 “草書天下稱獨步”

詩友摯情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弔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遊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蹟,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陽冰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陽冰曾與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肅宗時李白曾投身於永王李璘幕府帳下,因李璘丹陽起兵叛亂兵敗,李白受到牽連,被治罪流放。後雖被大赦,但居無定所,窮困潦倒,流浪到當塗,李陽冰時任當塗縣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後,毅然把李白在當塗安置下來,生活上給予多方照顧。李白死於當塗,終前,把一生詩作託付給李陽冰。李陽冰不負重託,便用精美的書法把書稿重新抄錄編成《草堂集》20卷,還為詩集寫了一篇序言。流傳於世。李白的詩作所以能廣為流傳,除詩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外,李陽冰編輯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沒。

奇遇學者

一九九五年,正值二十一歲的詩文學者黃錦祥在茶庵寺園內客居了一年,期間曾觸景生情留下詩詞數首。據說,當年七月初的一個晚上,已經在茶庵寺裡面熟睡的黃錦祥,忽然夢見了一位峨冠博帶白衣楚楚的老者從山坡上向他走了過來,倆人會面後像久未重逢的老朋友一樣拱揖相迎,於是席地盤坐把酒暢談。老者向這位不善喝酒的黃錦祥斟酒聊天,可是相聚頃刻便要辭別,繼而朝坡下方絕塵而去,無奈一問方知原是李白仙人。。。隨即黃錦祥被夢中情境驚醒過來,久久不能平復,追思與謫仙人之奇遇不得而解,每到夜裡更是輾轉難眠。數日後(即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因惦念李白寫下了《邀李白》名句!這一首頗具傳奇的詩作後來被收錄於2004年《世界漢詩年鑑》大辭典里。
邀李白》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晚 黃錦祥寫於江門茶庵寺
誰為我斟酒,胸前月催愁。入夢邀李白,勝訴心裡憂。

人際關係

父親

配偶

子女

同宗

主要作品

作品年表
李白作品年表序列
時間
年號
作品
710年
景雲元年
10歲。讀諸子百家,通詩書。“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於敬亭送從侄卷游廬山序》)。
715年
開元三年
15歲。觀奇書,學劍術,好神仙。作《明堂賦》、《擬恨賦》。
718年
開元六年
18歲。隱居大匡山,往來旁郡。從趙蕤學縱橫術。《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約作於此年。
720年
開元八年
20歲。《大獵賦》初稿疑作於是年。
721年
開元九年
21歲。在成都瞻仰司馬相如琴台、揚雄故宅。此後幾年遊歷蜀中各地。作《登錦城散花樓》。
724年
開元十二年
24歲。辭親遠遊。有《別匡山》詩。游峨眉山,寫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峽,至江陵,遇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還寫有《渡荊門送別》、《秋下荊門》等詩。
725年
開元十三年
25歲。游洞庭,南窮蒼梧。寫有《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門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楊叛兒》、《長干行》等詩。
726年
開元十四年
26歲。春,自金陵至廣陵,又東南遊蘇州、杭州、越州、台州,東涉溟海。然後回舟北上,復至揚州,散金三十萬。臥病。寫有《金陵酒肆留別》、《夜下征虜亭》、《蘇台覽古》、《烏棲曲》、《越中覽古》、《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靜夜思》等詩。在九華山題刻“金沙泉”三字。
727年
開元十五年
27歲。沿江西上,觀雲夢,寓安州北壽山。北游汝海、襄州,結識孟浩然。回安陸,衝撞李長史車馬。與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馬正會和李京之長史接見。與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寫有《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等。
728年
開元十六年
28歲。春至江夏,改葬吳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廣陵。回安陸,寓居白兆山。寫有《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江夏行》等詩。
730年
開元十八年
30歲。隱於安陸白兆山,有《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山中問答》詩。遭受謗毀,有《上安州裴長史書》,要求雪謗。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寫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烏夜啼》等。李白因元丹丘推薦,欲上終南山結交玉真公主,未果。
731年
開元十九年
31歲。下終南山。有《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寫有《古風》(大車揚飛上)。西遊邠州,有《贈裴十四》、《登新平樓》、《贈新平少年》等詩。
732年
開元二十年
32歲。春遊坊州,有《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詩。友人元丹丘寄書問候,作《以詩代書答元丹丘》詩。在長安窮途失路,作《行路難三首》(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難》,寄寓功業難求之意。五月,離長安,由黃河東下樑園,作《梁園吟》。期間,李白二上終南山,欲結識玉真公主。
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
33歲。應元丹丘邀請,赴嵩山隱居。有《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冬夜宿龍門覺起言志》、《梁甫吟》等詩。
734年
開元二十二年
34歲。春在洛陽,寫有《古風》其十八(天津三月時)、《春夜洛城聞笛》。過襄陽,拜見荊州長史韓朝宗。寫有《與韓荊州書》。秋至江夏,有《江夏別宋之悌》等詩。
735年
開元二十三年
35歲。五月與元演越太行游太原,並曾北游雁門關。寫有《太原早秋》詩及《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等。期間,曾在北嶽恆山題“壯觀”二字。
736年
開元二十四年
36歲。春由太原經洛陽口安陸。岑勛千里尋訪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請李白再至嵩山相會。寫有《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著名樂府詩《將進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語,當作於此時。
737年
開元二十五年
37歲。閒居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或作於此年。
738年
開元二十六年
38歲。游襄陽,有《贈孟浩然》詩。至穎陽元丹丘山居,旋別,有《穎陽別元丹丘之淮陽》。至陳州、宋城、下邳、淮陰、楚州,寫有《送侯十一》、《淮陰書懷寄王宋城》、《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等詩。
739年
開元二十七年
39歲。春在楚州安宜,有《贈徐安宜》、《白田馬上聞鶯》等詩,重遊揚州、蘇州、杭州,《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潮水還歸海,流人卻到吳。”有《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齡。昌齡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740年
開元二十八年
40歲。許夫人約卒於上年或是年。李白帶子女離安陸至東魯。寫有《五月東魯行答漢上翁》詩等。與韓準、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寫有《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等詩。
741年
開元二十九年
41歲。居東魯,游東魯各地。
742年
天寶元年
42歲。四、五月間,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這一年,元丹丘將李白多年前撰寫的《玉真仙人詞》呈給玉真公主,成功地將李白推薦給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詔入京,有《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玄宗召見於金鑾殿,命待詔翰林。冬,侍從溫泉宮。寫有《侍從游宿溫泉宮作》、《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溫泉侍從歸逢故人》等詩。
743年
天寶二年
43歲。待詔翰林,草《和番書》或《出師詔》,醉寫《清平調》《宮中行樂詞》,自以為升遷有望,有《金門答蘇秀才》詩。秋,遭讒見疏,遂有歸隱之念。有《玉壺吟》、《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等詩。
744年
天寶三載(本年起,改“年”為“載”,至758年改元乾元恢復為“年”)
44歲。正月,賀知章請度為道士還鄉,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詩。三月,上疏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寫有《出金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詩。秋,在梁宋間會見杜甫、高適,暢遊梁宋,縱獵孟諸。後三人同遊河南濟源王屋山陽台宮,欲尋訪司馬承禎。知其仙逝,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台貼》。冬,從高如貴道士受道籙於齊州紫極宮。寫有《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等詩。
745年
天寶四載
四十五歲。春,與杜甫同游東魯,寫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
746年
天寶五載
46歲。臥病東魯。秋,懷念杜甫,寫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詩。復思游越,告別東魯諸公,寫有《夢遊天姥吟留別》。
747年
天寶六載
47歲。至越中,吊賀知章,寫有《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重憶一首》。返舟至金陵。
748年
天寶七載
48歲。在金陵,與崔成甫相遇,寫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等詩。游揚州江陽縣、廬江、舒州等地,寫有《敘舊贈江陽宰陸調》、《寄上吳王三首》等詩。期間,隱居舒州皖水之濱,寫有《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六首詩,並題刻於二祖寺石壁上。
749年
天寶八載
49歲。在金陵,懷念子女,寫有《寄東魯二稚子》、《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等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約作於是年暮春。冬,寫有《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
750年
天寶九載
50歲。歸魯郡,寫有《任城縣廳壁記》、《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井序》。秋,訪元丹丘石門幽居,寫有《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等詩。
751年
天寶十載
51歲。在梁苑,與宗楚客孫女結婚當在是年或此前。寫有《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冬,離梁苑北上幽州,寫有《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
752年
天寶十一載
52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寫有《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贈臨洺縣令皓弟》、《贈清漳明府侄聿》等詩。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有《行行且遊獵篇》、《幽州胡馬客歌》等。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寫有《北風行》、《遠別離》等詩。
753年
天寶十二載
53歲。南下過魏州貴鄉,縣令韋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寫有《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回到梁園。又從梁園經曹南南下宣城。寫有《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國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獨坐敬亭山》、《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等詩。
754年
天寶十三載
54歲。春遊金陵,有《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詩。五月至揚州,與魏萬相遇,同返金陵,盡出詩文,請魏萬編集。寫有《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聞晁衡回國途中遇難,寫有《哭晁卿衡》詩。秋冬,游秋浦、涇縣,寫有《秋浦歌十七首》、《贈汪倫》等詩。
755年
天寶十四載
55歲。游皖南。回到宣城。與宣城太守趙悅交遊,寫有《贈宣城趙太守悅》、《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趙公西候新亭頌》。反對楊國忠發動的兩次征南詔之戰,寫有《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等,冬,北上樑國。適逢安祿山陷陳留、洛陽,李白攜宗夫人自梁園經洛陽西上華山。
756年
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
56歲。從華山南下宣城,寫有《奔亡道中五首》。過當塗,寫有《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寫有《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過溧陽,寫有《扶風豪士歌》、《猛虎行》、《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至杭州,寫有《感時留別從記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秋,與宗夫人隱於廬山屏風疊,有《贈王判官時余隱居廬山屏風疊》。冬,永王璘水軍至尋陽,三次遣使聘請,李白下山入幕。寫有《贈韋秘書子春二首》、《別內赴征三首》等詩。
757年
至德二載
57歲。在永王璘水軍幕,隨軍東下。寫有《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永王東巡歌》詩。二月,永王兵敗,李白自丹陽郡南奔,有《南奔書懷》詩。被系潯陽獄,寫有《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萬憤詞投魏郎中》、《尋陽非所寄內》等詩。宗夫人奔走營救,經宋若思與崔渙為之清雪。出獄,入宋若思幕。寫有《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詩、《為宋中丞自薦表》等。旋臥病宿松,有《贈張相鎬二首》,及《贈閭丘宿松》。在宿松鯉魚山上題刻“聰明泉”三字。歲末,被判長流夜郎。
758年
乾元元年
58歲。在流放途中。自尋陽啟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別,寫有《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詩。至江夏、約州,寫有《流夜郎題葵葉》、《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詩。至洞庭,遇郄昂被貶,寫有《送郄昂謫巴中》詩。入三峽,寫有《上三峽》詩等。
759年
乾元二年
59歲。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東下江陵,寫有《早發白帝城》。在江夏停留很久,寫有《江夏贈韋南陵冰》、《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等詩。秋至岳州,遇賈至、李曄被貶,同游洞庭,寫有《巴陵贈賈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詩。獲悉崔成甫已卒,寫《澤畔吟序》。聞襄州叛將張嘉延襲破荊州,寫有《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軍》等詩。至零陵,有《贈盧司戶》詩。
760年
上元元年
60歲。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漢陽》、《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等詩文。下尋陽,上廬山,有《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赴豫章,有《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豫章行》等詩。
761年
上元二年
61歲。暮春,送宗夫人上廬山,有《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東下重遊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詩,來往於金陵、宣城間,有《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至當塗依族叔李陽冰。寫有《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
762年
寶應元年
62歲。在當塗養病,有《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天門山銘》,及《姑孰十詠》、《九月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詩。冬,病重,“枕上授簡”,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十一月,賦《臨終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龍山。
(表格中所有的資源來源於安旗所著《李白年譜》)

後世爭議

生死考證

關於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資料,最可信者,除魏顥、李陽冰分別為李白編集所寫的序文外,再就是劉全白、范傳正於李白身後為他寫的碣記和碑序。“白本家隴西,乃放形,因家於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魏顥《李翰林集序》);“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陽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廣漢人。”(劉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記》);“神龍之初,潛還廣漢。...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祖母夢長庚而告祥。”(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魏稱綿,李稱蜀,劉、范稱廣漢。實則地點相同而有詳略之別,魏、李、范三人均指明李白生於蜀中,為蜀中綿州(漢稱廣漢)人。20世紀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葉”說。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李白研究的深入,學術界普遍採納李白生於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的說法。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肅宗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說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身世之謎

關於詩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故布疑陣。儘管如此,還是有人從歷史的塵幕中看出了蛛絲馬跡。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於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紀念,接著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明末曹學佺蜀中名勝記》載有碑文內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關於家世問題,第一種說法為李白是李暠之後。第二種說法是李白為李賢李穆之後。第三種說法為李白是李抗之後。劉伯涵認為李白應出生於隴西李氏的一般平民家庭。第四種說法為李白是太子李建成之後。徐本立《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一文認為李白應為太子建成玄孫。第五種說法為李白是李瑗之後。徐本立在寫了《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後,很快又發表了《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補正》,認為李白也可能是李瑗的後代。第六種說法為李白是李軌之後。周維衍認為李白是與李淵抗衡失敗被誅的李軌的第四代或第五代孫。第七種說法為李白是李倫之後。胥樹人的《李白和他的詩歌》認為李白是隴西李氏丹陽房始祖李倫之後。除漢人說以外還有非漢人說。范偉的《關於李白氏族的研究》認為李白是漢之苗裔、胡之身軀的中原和北地的混血兒。陳寅恪斷言李白為"西胡族類之深於漢化者"。陳寅恪的考辨既是基於實證經驗,也鮮明體現了其中古歷史研究中所持的種族文化觀念。詹鍈、松浦友久等人亦認同此說。胡懷琛、幽谷更力證李白“突厥化”程度很深,是“從碎葉突厥家庭中出來的”。此外還有楊憲益等提出“李白是氐人”等等。

出生地

李陽冰《草堂集序》、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兩文敘述李白出生都在“逃歸於蜀”、“潛逃廣漢”之後,所以歷代都認為李白生於蜀中。但李白在肅宗至德二年寫的《為宋中臣自薦表》中卻說:“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至德二年57歲,其生年應當是武后長安元年,至神龍初遷蜀時李白已5歲,顯然不可能生於蜀中。
197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認為李白“出生於中亞細亞的碎葉城”,其位置在今哈薩克境內的托克馬克。郭沫若的觀點得到眾多學者的回響。進入80年代,學界展開了對李白出生地的大討論。將各家所持的論點按地域劃分,可分為以下四種。
首先是蜀中說。鄭暢《李白究竟出生在哪裡》認為李白於神龍元年出生於綿州昌明縣青蓮鄉。王少志、蔣志、裴斐也持蜀中說。
其次是條支說。劉友竹《李白的出生地是條支》和康懷遠《對〈李白出生地是條支〉的一點補充》認為唐代條支的地望在今阿富汗中都一代,其治所就是昔之鶴悉那,今之加茲尼,在唐代時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第三是焉耆碎葉說。李從軍《李白出生地考異》(《李白考異錄》)謂李白出生於“焉耆碎葉”,即今新疆境內博思騰湖畔的焉耆自治縣和庫車一帶。王耀華《關於李白出生地史料的辨析》也認為李白的故鄉應是安西的焉耆碎葉。
四是長安說。劉開揚《李白在蜀中的生活和詩歌創作》認為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稱“奔流鹹秦,因官寓家”的“鹹秦”指長安,由此推論李白生於長安。
進入20世紀90年代,關於李白出生地的討論仍在繼續,且探討的角度有所拓展。周勛初《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斷》認為李白父子三代的名字全都暗示了李白一家來自西域,並寓其本姓“李”;又從李白為死去的朋友吳指南實行“剔骨葬法”(又稱二次檢骨葬)一事出發,認為這與他接受突厥文化或蠻族文化的影響有關。王伯奇《李白的籍貫探討》從籍貫的概念入手進行討論,結論是只有山東才是李白的籍貫。
綜合以上眾說可知,關於李白出生地的爭論主要集中在“蜀中說”與“西域說”兩種觀點上。不論是哪一種說法,所依據的基本史料不外乎以下幾種: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李白《與韓荊州書》,李陽冰《草堂集序》,魏萬《李翰林集序》,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墓碣記》,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劉煦《舊唐書·文苑傳》,宋祁《新唐書·文藝傳》。雖然基本材料相同,結論卻差異甚大。為此,李家烈《李白的家世與生籍考辨》一文從李白生平史料的存世狀況出發,認為基本材料的諸多不實之處動搖了它們的權威性,因此,在未發現新見史料的前提下不宜急於創立新說,立足於對已有的史料進行重新檢討和反思才是謹慎和理智的做法。

後世紀念

墓地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太白鎮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東經118。30‘52”,北緯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為江南丘陵,東高西低,東面為當塗縣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處於青山西麓隴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為唐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墓地

紀念館

江油市李白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館,位於江油市區風景秀麗的昌明河畔,占地四萬餘平方米。籌備於1962年,1982年正式開館。館內收藏有歷代李白詩集版本、歷代名家書畫精品等文物資料4000餘件,其中鄧小平江澤民胡耀邦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手跡以及仇英祝枝山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稱國之瑰寶。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5·12”特大地震重建後的李白紀念館在保留了園林式唐代建築風貌基礎上,還擴大了陳列體量。重建後的李白紀念館較之過去,建築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主要由紀念展示區、文物保護陳列區、李白文化研究交流區、李白文化普及區和旅遊諮詢服務區組成。
馬鞍山李白紀念館,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風景名勝區內,成立於1959年。,紀念館包括太白樓、李白祠、清風亭、太白堂、同風閣、騎鯨軒、仙侶齋、松雲居、疊翠樓、吟香館等展廳和碑廊、沉香園等景點,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
安陸李白紀念館位於國家4A景區的湖北省安陸市白兆山,為三重檐廡殿式仿唐建築。樓高32.5米,建築面積6370平方米。館名“安陸李白紀念館”七個大字,是啟功先生所題寫。李白紀念館展區共四層8000多平米,分為盛世李白、安陸李白、魅力李白三大板塊,收錄唐代生活用品、李白詩詞以及歷朝歷代抄錄李白詩詞作品400多件。
濟寧李白紀念館,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上下兩層;一層大廳正中有一高約四米、寬一米的李白畫像,採用三色仿古錦裝裱。

詩歌節

從1989年起,馬鞍山李白詩歌節連續舉辦了31屆。2019年10月12日,由中國詩歌學會和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31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開幕。

史料記載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新唐書·列傳一百二七·文藝中·李白傳》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傳》
《唐才子傳·李白》
李陽冰《草堂集序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李翰林集序》魏顥
《唐故翰林學士李君墓碣記》劉全白

藝術形象

影視

影視作品
年份
飾演者
劇名
1976
朱瑞棠
楊貴妃
1981
1983
1990
1990
唐明皇
1992
楊貴妃
1994
郁思捷
2000
楊貴妃
2007
2009
2009
王洛勇
2009
2010
李白
2012
2017
妖貓傳
2023
凌振赫(青中年李白配音)
宣曉鳴(老年李白配音)

文學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陳夫《李白不是神之磨針溪啟示錄》、張大春《大唐李白

話劇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大型話劇《李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