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黃子思詩集後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序跋文
- 作者: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是蘇軾為《黃子思詩集》寫的一篇序跋文。文章以書法為喻,評論詩歌,指出於平淡樸素之中寓深遠意境方為好詩。對蘇、李的“天成”、曹、劉的“...
《書黃子思詩集後》 èr shí sì yùn ㄦˋㄕㄧˊㄙㄧˋㄧㄨㄣˋ 二十四韻(二十四韻)宋 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唐末 司空圖 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
宋 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至於詩亦然, 蘇李 之天成, 曹劉 之自得, 陶謝 之超然,蓋亦至矣。”清 黃鷟來 《述別敘懷》詩之四:“ 陶謝 與李杜 ...
顏柳,是漢語辭彙,出自 《書黃子思詩集後》,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並稱。...... 顏柳,是漢語辭彙,出自 《書黃子思詩集後》,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
“得其自在”(《後山詩話》);呂本中以為孟詩“自然高遠”(《童蒙詩訓》);蘇軾以為韋、柳“發纖穠於古簡,寄至味於澹泊”(《書黃子思詩集後》),大致是一個...
推崇柳宗元詩為“發纖轅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書黃子思詩集後》)。[1] 能於簡樸古雅之中抒發纖細濃郁之情,素淡無華中寄託深遠之趣。同時也強調外枯中膏...
宋代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說:“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
蕭散簡遠,北宋蘇軾用語。指書法的風格蕭閒疏散、簡略幽遠。《書黃子思詩集後》論鐘舔、王羲之書法字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發揮了司空圖梅、鹽“其美常...
答李翊書韓愈/與元九書(節錄)白居易/與李生論詩書司空圖/怪說中石介/答吳充秀才書歐陽修/上人書王安石/書黃子思詩集後蘇軾/答洪駒父書黃庭堅/...
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境界在蘇軾論及其他藝術形式時也有所表達,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予嘗論書,以謂鐘、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信...
“高古”頗有體會,他評魏晉以來詩人“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說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書黃子思詩集後》...
蘇軾《東坡題跋·書黃子思詩集後》:“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穰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自居易《與...
《書蒲永舁畫後》:唐處士孫位畫水,“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書黃子思詩集後》論鐘繇、王羲之書法字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發揮了...
書黃子思詩集後答洪駒父書論詞詩集傳序滄浪詩話·詩辨論詩三十首(選錄)第五編明代文論概說文原與郭價夫學士論詩書四溟詩話(選錄)...
2、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與晉唐兩個傳統的提出3、黃庭堅:晉唐傳統的延續與兼容三格與韻:新審美標準的確立1、橄欖與古淡2、蘇軾所謂格韻高絕3、黃庭堅:韻與...
5、《關於〈書黃子思詩集後〉的幾個問題》,《淡江大學中文學報》(台北)第17卷,2007年12月。6、《關於邵雍文藝思想的幾個問題》,《文學前沿》第11輯,學苑出版...
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得其意象,可與窺天地,可與論古今;掇其詞華,可以潤枯腸,醫俗氣。圖畫篆象,靡所不該;人鑒文衡,罔有不具,豈第論詩而已哉。 清...
書黃子思詩集後滄浪詩話·詩辨論詩三十首(選錄)中原音韻(節錄)第四章 明清忠義水滸傳序曲律(節錄)閒情偶寄·詞曲部(節錄)原詩(節錄)...
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王褒地胄清華,才學優敏。後雖入關亦...
宋 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唐末 司空圖 ,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 跋涉,奔波。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王褒 地胄清華...
書黃子思詩集後答洪駒父書論詞題酒邊詞歲寒堂詩話(選錄)滄浪詩話·詩辨金元明清論詩三十首(選錄)詞源序錄鬼簿序與李空同論詩書...
蘇東坡稱柳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東坡題跋》);“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後》),這個評價是很準確的。...
蘇東坡曾說柳宗元的詩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東坡題跋》卷二),能做到“寄至味於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後》)。此詩正是這樣一首好詩。...
贈序類文章並不附於書或文的前後,與一般的序跋有一定的區別,因而不作為《歷代...書黃子思詩集後 跋王荊公禪簡 書洛陽名園記後 金石錄後序 跋李莊簡公...
與謝民師推官書上梅直講書書黃子思詩集後書吳道子畫後喜雨亭記凌虛台記超然台記放鶴亭記石鐘山記靈壁張氏園亭記記承天寺夜遊前赤壁賦...
”(《書黃子思詩集後》)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