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途中所創作的詩篇。此詩及其小序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張謂等人游沔州城南蓮花湖的經過與感受,並交代了為蓮花湖改名的因由。詩看似平淡無奇,但內涵深廣,格調高闊,顯示出詩人傲岸的個性。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並序)
乾元歲秋八月,白遷於夜郎,遇故人尚書郎張謂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漢陽宰王公,觴於江城之南湖,樂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練,清光可掇。張公殊有勝概,四望超然,乃顧白曰:“此湖古來賢豪游者非一,而枉踐佳景,寂寥無聞。夫子可為我標之嘉名,以傳不朽。”白因舉酒酹水號之曰“郎官湖”,亦由鄭圃之有僕射陂也。席上文士輔翼、岑靜以為知言,乃命賦詩紀事,刻石湖側,將與大別山共相磨滅焉。
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
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⑽。
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
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
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漢陽城內東南隅,明正德以後漸涸。
⑵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
⑶張謂: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詩人,時任尚書郎。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漢口
⑷牧:州刺史。宰:縣令。杜公、王公名皆未詳。
⑸練:白色的熟絹。
⑹酹:以酒潑地。
⑺鄭圃:指管城縣之李氏坡。管城唐時屬鄭州,故稱。
⑻大別山:《元和郡縣誌》江南道沔州漢陽縣:”魯山,一名大別山,在縣東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帶漢水。“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東北漢江西岸。
⑼張公:指李白友人張謂。
⑽武昌都:三國吳帝孫權改鄂縣(即今湖北省鄂城縣)置武昌,遷都於此。故言武昌都。
⑾此山:即大別山。詩人泛舟南湖可望見大別山。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張公多有飄逸之興致,我們一起共泛舟於沔城邊。時值秋季夜空陰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遜色。座中諸君陶醉於清亮的光輝中,一意為歡為自古以來所無。郎官喜愛這裡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諸君風流倜儻一如當年,英名將與大別山同存。

創作背景

根據詩前小序可知,《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秋,當時李白流放夜郎。沔州,唐置,尋改漢陽郡,又改沔州,五代時廢,即今湖北武漢漢陽。李白流放途中,溯江沿途作詩。乾元元年,在今湖北武漢停留時遇到了老朋友張謂。當時張謂以天子使臣的身份出臨夏口,地方長官沔州刺史杜公、漢陽縣令王公,作東道主,掾吏文士輔翼、岑靜作陪,一同歡宴沔州城南湖中。此詩就作於此時。

作品鑑賞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詩五韻,共兩百零七字。詩序互相補充,敘述簡暢秀潔。開始,介紹時間、地點、人物,中間,敘述為郎官湖命名的經過;最後以贊作結。
此詩首二句“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說他有逸興,是作者對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讚美。這兩句交代與朋友們游湖之事。“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先表現湖光山色不亞於武昌,再說明良辰美景,興致頗好。“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說明為湖命名因由。據說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後,聲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為著名的“漢陽十景”之一。“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是這首詩中比較令人心動的句子,表達了作者對湖名垂史的願望。寫湖也是寫人,顯示了詩人自信和豁達。
南湖是無名的小湖,地方不過一城之隅,沒有雕砌的樓台,但有天生的水月。而此時此刻,涼秋午後,月光如練,水天一色。天月水月,與人相隨,光徹明媚,可入懷抱。故人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今夕何夕。詩人不禁覺得這裡的月色極其美妙,興味無窮:”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雖在流放途中,興致亦未稍減。
可是,南湖年年秋月,多少賢豪身歷佳景,只因湖小而無名,無所稱道。而第一個愛上南湖的,是尚書郎張謂,此便超越了古人。此湖,就應叫”郎官湖“。無名即有名,而首先引為知言的,是文士輔翼、岑靜,兩個無名無位的小人物,正說明論是確論,筆是妙筆。
全詩”文小指大“,讚頌的不移的友情,標舉了自然的奇美,也是一曲無名者之歌。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