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楊國忠年輕時放蕩無行,嗜酒好賭,受到親族的鄙視,三十歲時前往西川從軍。他從事屯田工作,成績優異,被授為新都
縣尉。任期滿後,楊國忠更加貧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
鮮于仲通,後又擔任扶風縣尉。
天寶四年(745年),楊國忠的從妹
楊玉環被冊為貴妃,她的三位姐姐也日益受寵。劍南節度使
章仇兼瓊與宰相
李林甫不睦,便讓鮮于仲通前往長安,欲結交楊家,以為援助。鮮于仲通卻推薦楊國忠。章仇兼瓊見楊國忠身材高大,便徵辟其為推官,讓他到長安進貢,並饋贈價值百萬的蜀地財貨。
到長安後,楊釗把土特產一一分給楊氏諸姐妹並說這是
章仇兼瓊所贈。於是,楊氏姐妹就經常在
玄宗面前替楊釗和章仇兼瓊美言,並將楊釗引見給玄宗,玄宗任他為金吾兵曹參軍。從此,楊釗便可以隨供奉官隨便出入禁中。
深得帝寵
楊釗在長安立腳之後,便憑藉
貴妃和楊氏諸姐妹得寵的條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則千方百計巴結權臣。
不久,楊釗便擔任了
監察御史,很快又遷升為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便身兼15餘職,成為朝廷的重臣。
天寶九載(750年)十月,楊釗因為圖讖上有“金刀”二字,請求改名,以示忠誠,玄宗賜名“國忠”。隨著地位的升遷,楊國忠在生活上也變得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貴妃游幸
華清宮,楊氏諸姐妹總是先在楊國忠家匯集,競相比賽裝飾車馬,他們用黃金、翡翠做裝飾,用珍珠、美玉做點綴。出行時,楊國忠還持劍南節度使的
旌節(皇帝授予特使的權力象徵)在前面耀武揚威。
接任宰相
楊國忠在與宰相
李林甫的關係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楊國忠為了向上爬,竭力討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為楊國忠是皇親國戚,盡力拉攏。在李林甫陷害太子
李亨時,楊國忠等人充當黨羽,並積極參與其活動。他們在京師另設立推院,屢興大獄,株連太子的黨羽數百家。由於楊國忠恃寵敢言,所以每次總是由他首先發難。楊國忠與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結愈深。
後來,李林甫與楊國忠由於新舊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產生了矛盾,主要表現為對待
王鉷的問題上。因王氏的寵遇太深,本是
李林甫和楊國忠共同嫉妒的對象。但是為了牽制楊國忠,李林甫則極力提拔王氏;當楊國忠陷害王氏時,李林甫又竭力為其開脫罪責。由於楊國忠做了手腳,玄宗便開始疏遠李林甫。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楊國忠,除了取悅於
楊貴妃之外,主要是藉以牽制李林甫的專權。同時為取代已經衰老了的李林甫做準備。終於在
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後,玄宗派命楊國忠擔任
右相,兼文部
尚書,判使照舊。楊國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餘職。
禍亂朝政
楊國忠執政期間,兩次發動了征南詔的戰爭,由於楊國忠使用無能的將領征南詔,以及士兵深入南詔水土不服遭遇瘴癘,而先後失敗。
天寶十載( 751年),鮮于仲通率軍攻打南詔,遭遇失敗。南詔投靠吐蕃。寫史的人因為極端厭惡楊國忠而誇大了唐朝的損失。鮮于仲通征南詔時只用了劍南的軍隊,還沒有從外敵調兵。根據《資治通鑑》《新唐書》記載,在征南詔之前,唐朝在劍南只有三萬軍隊。而且還要留兵駐守。鮮于仲通用的軍隊遠少於3萬人,損失也遠少於3萬人。卻被寫史的人誇大成了損失六萬人。
鮮于仲通失敗之後,楊國忠下令從兩京及河南北募兵去征南詔。人們聽說雲南多瘴癘、在交戰之前就會因為瘴癘死十分之八、九,所以沒人願意應募。楊國忠就派御史捕人強制送到軍所。早在征南詔之前,唐朝的精銳部隊、精兵猛將早就集中在西北的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這些地方,而劍南沒有唐朝精銳部隊,兩京及河南北無武備,幾乎沒有軍隊。在鮮于仲通失敗之後,楊國忠從兩京及河南北徵募的是一些缺乏戰鬥力的平民組成軍隊,由李宓率領去征南詔。
李宓率領唐軍征南詔,到達南詔首都太和城外。南詔閉壁不戰。李宓軍隊糧盡,士兵水土不服,士兵因為瘴癘與飢餓而死的達到了十分之七八,李宓率軍返回途中被南詔追擊,李宓率領的軍隊全軍覆沒。此戰唐朝的損失也被嚴重誇大。李宓征南詔只有一次。高適《李雲南征蠻詩》記載李宓在征南詔之後返回了長安,“歸來長安道,召見甘泉宮”。但是寫史的人因為極端厭惡楊國忠而誇大了唐朝的損失,把李宓寫成了死在南詔,並且嚴重誇大了唐朝損失的人數,將損失人數誇大為七萬、十萬等多種說法。甚至把鮮于仲通與李宓的損失加起來並且誇大到接近二十萬人,但是實際唐朝損失人數遠少於此數。
楊國忠專權誤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用兵,不僅使成千上萬的無辜士卒暴屍邊境,而且給少數民族地區造成了災難,唐軍深入南詔,並且給南詔造成很大破壞,雲南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被唐兵破壞。
楊國忠為了籠絡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讓文部選官不論賢不賢,年頭多的就留下來,按照資歷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慣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書,選官應交給侍郎以下的官員辦理,規定的手續十分嚴格,須經三注三唱,反覆進行,從春至夏才能完成。楊國忠卻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裡,預先定好名單,然後把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都叫到尚書都堂,讀—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當全部結束之後,楊國忠便當著大家的面說:“左相和給事中都在座,就算經過門下省了。”於是,選官大權就這樣由楊國忠一人壟斷。從此門下省不再複查選官,侍郎僅僅負責試判,致使選官質量下降。
然而另一方面,由於楊國忠迎合和滿足了一些人的權欲,因而頗得眾譽。為此,楊國忠的親信
京兆尹鮮于仲通、
中書舍人竇華,
侍御史鄭昂等授意選人,請求玄宗給楊國忠在省門立碑,歌頌其選官有“功”。玄宗讓鮮于仲通起草碑文,並親自修改了幾個字。鮮于仲通為了向楊國忠獻媚,便把這幾個字用黃金填上。
楊國忠對人民的疾苦漠不關心。
天寶十二載( 753年),
關中地區連續發生水災和嚴重饑荒。玄宗擔心會傷害莊稼,楊國忠便叫人專拿好莊稼給玄宗看,並說:“雨水雖多並未傷害莊稼。”玄宗信以為真、以後,
扶風太守房(王官)奏報當地出現水災,楊國忠便叫御史審問他,從此再沒有人敢匯報實情。
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
安史之亂。
安祿山發動叛亂的藉口是討伐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愛。但是,楊國忠的發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
節度使,以後又兼
范陽節度使、河北
採訪使、
御史大夫,稍後又兼河東節度使。天寶九載(750年)又封為
東平郡王。楊國忠雖有外戚關係,但遲至天寶七載(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等職。
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
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不放在眼裡。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
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
天寶十三載(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
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
同平章事),並令太常卿
張垍草擬
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皆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
安祿山為左僕射。
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以至於後來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兵變族誅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叛軍攻陷
潼關,長安危在旦夕,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當走到
馬嵬驛(今陝西
興平縣)時,將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前進。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
李亨、
宦官李輔國和
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已成熟,並由陳玄禮出面對將士進行煽動,說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殺了楊國忠就可止息叛亂。
這時,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驛站西門外堵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要飯吃。激怒了的士兵們立即將他們包圍上來,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馬鞍。楊國忠逃進西門內,軍士們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接著,
楊貴妃也被縊死,楊國忠的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以及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也一併被殺。楊國忠的妻子
裴柔和幼子楊晞以及
沈國夫人逃至
陳倉(今陝西
寶雞市),裴柔在竹林中讓
虢國夫人用劍刺死自己。虢國夫人然後自刎,但沒有死,被縣吏押回獄中,後血凝至喉而死。
馬嵬驛之變,表面上看來是一場士兵譁變,實質上是由太子
李亨和
宦官李輔國、
高力士等策劃的一場爭權鬥爭。太子李亨自
天寶五載(746年)遭
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打擊後,極為孤立;楊國忠任宰相後,又連遭傾軋;
安祿山叛亂時,玄宗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於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而未成事實;後又棄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楊國忠勢力的控制下就更無出頭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謀,藉機除掉了楊國忠。
軼事典故
天寶十年十一月,楊國忠為右相兼吏部尚書。上奏玄宗請求在
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兩京選人授官,玄宗答應了。
銓選那天,便決定任官。那天,無論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在楊國忠私宅里註冊登記任官。
楊貴妃的姐姐
虢國夫人、韓國夫人,貴妃妹秦國夫人在屋裡放下竹簾看這些人,老、病、醜陋者都指名道姓取笑他們,即使是士大夫也免不了遭受她們恥笑取樂。依照過去的慣例,被選的官員,須在兵部、吏部登記、註冊完了,再呈送給門下省。門下省長官
侍中和助手
給事中考核,考核認為不合格,退回,叫退量。楊國忠專權任官只一人說了算,叫
左相陳希烈在邊上坐著。門下省給事中出了行列到前邊說:"既然已經授職任官,就是經過門下省這道手續了。"陳希烈等(與選官有關人員),口中不說,心裡不願意,只是悶坐而已。門下侍中
韋見素、張倚都穿紫衣和本衙署郎中等官員,在藩屏外並排坐桌案後,如有事叫他們還得快走向前回話。給事中對簾中的楊國忠說:"兩個穿紫衣服的主辦這件事怎么樣?"楊哈哈大笑。被選官鄭怤阿諛奉承楊國忠,與二十餘人在勤政樓設宴,並且在尚書省南邊給楊國忠立碑。楊國忠主管這件事,吏部
三銓(尚書銓、中銓、東銓)授職、選拔、考績等全免了。說吏部職務繁忙,不能親自動手,皆委典史及令史、孔目官(低級官員)代替。楊國忠只是簽個字而已,還不一定都簽。
人物評價
總評
楊國忠專權誤國,積怨太深,終被亂刀砍死,實為罪有應得。但是客觀來看,在他執政期間,雖然國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現李林甫妒賢嫉能、誅逐大臣時的那種恐怖動盪局面,而在一時間內還曾搜羅天下奇才,迸拔淹滯,頗得眾譽。楊國忠獨攬大權,外戚跋扈,民怨沸騰,終不可收拾,爆發了安史之亂,使強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他作為宰相,自是難辭其咎。但是,早在李林甫執政期間,唐王朝就已經顯露出趨向沒落的種種跡象,只是到了楊國忠執政時來個總爆發而已。
歷代評價
劉昫:①祿山雖據河洛,其兵鋒東止於梁、宋,南不過許、鄧。李光弼、郭子儀統河朔勁卒,連收恆、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動,則凶逆之勢,不討自弊。及哥舒翰出師,凡不數日,乘輿遷幸,朝廷陷沒,百僚系頸,妃主被戮,兵滿天下,毒流四海,皆國忠之召禍也。
宋祁:玄宗初年,法行近親,里表修敕。天寶奪明,委政妃宗,階召反虜,遂喪天下。楊氏之誅,噍類不遺,蓋數十年之寵,不賞一日之慘,甲第厚貲,無救同坎之悲,寧不哀哉!
劉摯: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進,則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進,則為殘刻之政,以禍天下。則德之與才,治亂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靜而重謹,故人難識之,有才者矜強而敏捷,故人多悅之;此歷代人主所以多惑於忠邪之際也。楊國忠、李林甫、盧杞輩,其才皆過人,然終為唐室之亂,不可不察也。
張珪:國之安危,在乎論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則治,後用李林甫、楊國忠,幾致亡國。雖賴
郭子儀諸將效忠竭力,克復舊物,然自是藩鎮縱橫,紀綱亦不復振。
蔡東藩:國忠忌翰,促令陷賊,潼關不守,亟議幸蜀,陷翰猶可,陷天子可乎?惟國忠之意,以為都可棄,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復,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猶歸故鄉,庸詎知
王思禮等之竊議其旁,陳玄禮等之加刃其後耶?
家庭成員
宗族
根據《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楊國忠出身於弘農楊氏河中房,是東漢太尉
楊震後裔。楊震十世孫楊珍,出仕於北魏拓跋氏,擔任上谷太守。楊珍曾孫
楊順,擔任冀州刺史,徙居河中永樂。楊順曾孫
楊令本,楊令本曾孫楊國忠。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
楊令本(庫部郎中) | 楊友諒(昊陵令) | | 楊國忠 | |
楊昢(鴻臚卿) |
|
楊晞(太子中允) |
| | 韓國夫人 | |
虢國夫人 | |
| |
楊貴妃 | |
| | |
楊錡(大仆卿) | 楊晅 |
| 楊鑒(湖州刺史) | |
表格參考資料:
弘農楊氏河中房因為楊貴妃的關係,在玄宗一朝非常顯赫,多與皇室聯姻,史稱“楊氏一門尚二公主、二郡主”。楊昢娶玄宗女
萬春公主;楊錡娶玄宗女
太華公主,又娶萬春公主;楊暄娶宗室女
延和郡主;楊鑒娶宗室女
承榮郡主。此外,韓國夫人的女兒崔氏(即崔貴妃),嫁給唐代宗
李豫;虢國夫人的兒子
裴徽娶代宗女
延安公主,女兒裴氏嫁給讓帝
李憲的兒子;秦國夫人之子柳鈞娶宗室女
長清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