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隱居不仕
楊震少年時即好學,跟隨太常
桓郁學習《歐陽尚書》,通曉經術,博覽群書,專心探究。當時的儒生稱讚他說:“
關西孔子楊伯起。”楊震居住湖城,幾十年都不應州郡的禮聘。很多人認為他年紀大了,應該出去做官了,楊震不仕的
志概,更加堅決。後來有冠雀銜了三條
鱣魚,飛棲在講堂前面,主講之人拿著魚說:“蛇鱣,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從此要高升了。”
暮夜卻金
楊震直到五十歲時才在
州郡任職。大將軍
鄧騭聽說楊震是位賢人,於是舉其為茂才,四次升遷後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當他前往郡里路過
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
王密正任昌邑縣長,去看望楊震,晚上又送給楊震金十斤。楊震說:“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麼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
公正清廉
後來,楊震轉任
涿郡太守。他在任內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請託。他的子孫
蔬食徒步,生活儉樸,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他為子孫布置產業,楊震說:“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不是很好嗎?”
入朝任職
元初四年(
117年),楊震受命入朝,擔任
太僕,又升任
太常。以前的
博士選舉大多名不副實,楊震推舉通曉經術的名士陳留人楊倫等,傳授學業,受到儒生們的稱讚。
屢陳時事
永寧二年(121年),
鄧太后去世,安帝寵愛一些后妃開始驕橫起來。安帝的奶娘
王聖,困為撫養安帝有功,依靠帝恩,無法無天。他的女兒伯榮出入宮中,貪贓枉法。
楊震上疏說:“臣聽說,君主自古以來施政,主要是選用德才兼備的賢能人士治理國家,管理主要是懲治去除違法亂紀行為,所以唐堯虞舜時代,賢能有德的人,都在朝中為官,而惡人則被流放監禁,天下百姓都心悅誠服,國家一派興旺發達的氣象。當今之世,古人推崇的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等九種道德,未能發揚光大,而按幸小人卻充斥朝廷內外。阿母王聖,出身卑微,因遭千載難逢的機會,得以奉養聖上。雖然有推燥居濕撫養陛下的辛勤勞苦,但陛下對她前後所封賞的財富榮耀,已遠遠超過了她的功勞。然而她貪得無厭的心理無法得到滿足,經常交際朝臣,接受賄賂、請託,擾亂夭下,使朝廷清正的名聲受到損毀,如同日月蒙上灰塵一樣。《
尚書》曾告誡說:母雞啼鳴是不祥之兆;《
詩經》也諷諭奸詐多謀的女子參政是喪國的根源。過去
鄭莊公屈從母親意願,任由弟弟叔段驕橫不法,結果,叔段準備謀反,鄭莊公不得不用暴力手段將其弟誅殺。《
春秋》對此事持貶抑態度,認為鄭莊公‘不教而誅’,是不道德的。自古以來,奸詐的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難相處的,親近她們,她們就會嬉鬧放縱;疏遠她們,她們又會心懷怨恨。《
易經》上說:‘無所遂其心愿,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務’,說的就是奸詐的婦人不能千予政事。因此,應當迅速送阿母出宮,讓她居住在外面,同時還要阻斷她女兒同宮內的往來,這樣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繼續保持下來,對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請陛下捨棄有礙大局的兒女私情,割除有害國家的仁愛優柔之心,把精力集中在日理萬機的朝政上,謹慎使用封賞拜爵的權力,減少下面的貢奉,減少百姓的賦役徵發,使天下德能兼備的‘鶴鳴之士’都群集在陛下周圍,為朝廷出力;讓正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莫因朝政不清而懊悔出仕;對諸侯國不要橫徵暴斂,使他們心存不滿;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抱怨朝廷。要循著先朝英明皇帝的治國法則而行,與英明偉大的哲王比德,這豈不是很美好的事嗎!”安帝將奏摺給王聖等看,她們都因而懷恨在心。
乳母王聖的女兒伯榮,與已故的朝陽侯劉護的遠房堂兄劉瑰勾搭成奸,劉瑰為趨炎附勢,遂娶伯榮為妻。安帝因此而讓劉瑰承襲了劉護的爵位,官至
侍中。對此,楊震堅決反對,再次向安帝上書說:“臣聽說過去高祖皇帝執政時曾與群臣相約,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拜爵。在爵位的繼承上,自古以來都是父死子繼,兄亡弟及,以防別人篡奪爵位。臣見詔書賜劉護的遠房堂兄劉瑰承襲劉護爵位為侯,而劉護的同胞弟弟劉威如今還健在,為什麼不讓劉威襲其胞兄劉護的爵位而讓劉瑰承襲呢?臣聽說,天子只封有功之臣,諸侯靠德行獲得爵位。在劉瑰沒有任何功勞和德行,僅僅以匹配阿母之女的緣故一時間就位至侍中,又得以封侯,這既不符合高祖定下的老制度,又不合乎道義,以致滿朝文武議論紛紛,百姓迷惑不解。請陛下以歷史為鏡鑒,按照帝王應該遵循的規則辦事,得人心,安天下。”安帝沒有採納他的諫言。
延光二年(123年),楊震接替劉愷,升任
太尉。安帝的舅舅
大鴻臚耿寶推薦中常侍
李閏的哥哥給楊震,楊震不接受。耿寶親自詢問楊震說:“李常侍是陛下親近的人,陛下想叫你推薦他的哥哥,我耿寶不過是傳達陛下的意見而已。”楊震說:“如果朝廷想令三府推舉,應該有尚書的命令。”於是拒絕了他,耿寶恨極而去。皇后兄長
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推薦他的親友,楊震又不接受。而
司空劉授聽說後,馬上舉薦這二個人,十天之內都被提拔。因此,楊震更加遭怨。
當時安帝下詔讓使者為乳母王聖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
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更相鼓動,擾亂朝廷。楊震再次上疏說:“臣聽說耕種九年必有三年的儲備積蓄,所以
堯帝遇到洪水災害時,人民照樣有飯吃,有衣穿,不受飢俄折磨。臣思慮,如今災害發生,且日見擴大,百姓儲備空虛,不能自足,再加上蝗蟲成災,羌虜侵掠,邊關震擾,戰事連年不息,兵馬糧草難以供應,
大司農主管的國庫資財匱乏,恐怕國家到了難以安定的時候了。臣適才看到陛下下詔為阿母在津城門內大建府第,合兩坊為一坊,將街道都占完了,雕刻裝飾極其精緻。如今盛夏,正是草木旺長農業生產大忙的時候,在自然災害嚴重、國庫空虛、農業大忙的情況下,動用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開山取石,修建府第,不是很不合時宜嗎?特別是動用大匠、左校以及其它官員,建造衙門官署幾十處,相互攀比,費用過億,耗資特別巨大。周廣、謝惲兄弟,既不是皇上重要親戚,又不是皇室枝葉貴屬,僅僅依附皇上周圍親幸的奸債小人,與
樊豐、王永等人共分權力,囑託遍布州郡,威勢動搖大臣,宰相衙府想徵召人材,大多都要看他們的眼色行事,被招來的人差不多都是通過行賄買官的無能之輩,甚至一些過去因貪污納賄被禁錮不許做官的人,一些放浪形骸、胡作非為的人,也都通過行賄重新得到了高官顯位,以致
黑白混淆,清濁不分,天下輿論譁然,都說上流地位是用金錢買來的,使朝廷招來無數諷刺漫罵。臣曾聽老師說過:‘國家向人民徵用賦役太多的話,百姓財盡就會埋怨,力盡就會叛亂。百姓同朝廷離心離德了,朝廷怎么去依靠百姓?’所以,孔子說:‘百姓不富足,君王又怎能富足呢?’請陛下斟酌考慮。"
樊豐、謝揮等人見安帝不聽楊震接二連三的苦諫,便更加肆無忌憚,進而假造詔書,調撥大司農所管國庫錢糧、
將作大匠所管眾多現成材木,各自大肆建造家舍、園地、廬觀,花費人力、財力不計其數。
楊震因為發生地震,又上疏說:“臣蒙聖恩得以供職於
台府,卻不能宣揚政化,調和陰陽,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師地動。臣聽老師說:‘地屬陰精,當安靜承陽。’現在動搖,是陰道太盛的緣故。那天戊乾辰支並地動,三者皆土,位在中宮,這是內臣近官操權用事的象徵。臣想陛下因邊境不寧,自己非常刻苦,官殿垣屋傾斜,也只用一根支柱撐撐罷了。土木不興,想使遠近都知道政化清廉,京師莊嚴雄偉,不在乎崇樓高閣。而一些諂媚之徒,不能與陛下同心,驕奢越法,浪用勞役,大修房屋,作威作福。道路議論紛紛,大家耳聞目睹。地動的異變,就在京城附近,大概就是因此發生。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官焦急,而修建不止,真是致旱的先兆。《
尚書》說:‘僭恆陽若,臣無作威作福玉公。’就是說:只有君王得專威福,為美食。請陛下發揚剛健中正的精神,拋棄那些驕奢之徒,杜塞妖言的來源,秉承皇天的警戒,莫令威福久移在下,大權旁落。”
楊震前後多次上疏,言詞激切,安帝已經不高興,樊豐等又都更加對他
側目憎怨,只是因為他是
名儒,而不敢加害。
不久,
河間郡有一名叫趙騰的男子到宮門上書,批評朝政。安帝閱後非常生氣,下詔將趙騰收捕人獄,嚴刑拷問,最後以誣惘安帝的罪名結案。楊震知道後,立即上書營救趙騰。他說:“臣聽說
堯舜時代,在朝廷置放敢於直諫的鼓,標立敢於誹諦的木,用以鼓勵官吏和百姓給皇帝提批評意見;殷周時代的英明君主,特別注意傾聽百姓的怨憤謾罵和不滿,用以修正自己治國中的缺點和錯誤,用德行去教育感化人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下情盡數上達,使人民無所忌諱地暢所欲言,讓最下層人都能把意見講出來,以便廣泛採納眾議擴集思廣益。如今趙騰雖因言語激烈攻擊朝政而獲罪,但這與那些殺人放火的犯罪分子是有明顯差別的,臣請陛下減免已經定下的罪名,保全趙騰的性命,並以此鼓勵最下層的廣大人民坦率直言,以求廣開言路,獲取教益。”安帝看了楊震奏章,仍不醒悟,將趙騰押赴都市斬首。
飲鴆而卒
延光三年(124年),安帝東巡
泰山,
樊豐等乘機修建房屋。楊震的掾屬高舒召將作大匠
令史稽查這件事。獲得樊豐等的假詔書,楊震寫了奏書,要等安帝回來上奏。樊豐等聽說了,惶恐萬狀。正好
太史說星變倒行,就一起誣陷楊震說:“自趙騰死後,楊震深為怨怒。並且為
鄧騭的舊部,懷恨在心。”等安帝返回,在
太學待吉日入宮,晚上派使者持節收楊震太尉印綬,楊震於是閉門不見賓客。樊豐等還是恨他,竟請大將軍
耿寶上奏說楊震不服罪,心懷怨恨,安帝下令送歸原籍。
楊震走到洛陽城西的幾陽亭,慷慨地對他的兒子、門生們說:“死是一個人不可免的。我蒙聖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殺,惡
嬖女傾亂而不能禁止,還有什麼面目見天下人呢?我死之後,只用雜木為棺,布單被只要蓋住形體,不歸葬所,不設祭祠。”於是服毒而死,時年七十餘歲。弘農太守移良秉承樊豐等旨意,派官員在陝縣留停楊震喪,露棺道旁,責令楊震諸子代替郵差往來送信,路過的人,都為之流淚。
冤屈昭雪
永建元年(125年),
漢順帝劉保即位,
樊豐、周廣等伏誅,楊震的門生
虞放、陳翼等人至朝廷申訴楊震的冤情。朝廷都稱讚楊震的忠誠,下詔任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畢至。
楊震葬前十幾天,有大鳥高一丈多,飛到楊震喪前,俯仰悲鳴,淚流濕地。直到下葬,鳥才飛去。郡里將這一情況上報。當時災異連續出現,順帝感悟到楊震的冤屈,於是下詔說:“已故太尉楊震,正直為懷,使他輔佐時政,而小人顛倒黑白,諂害忠良,上天降威,災害屢作,求神問卜,都說是楊震枉死之故。我的昏庸,加重了這種罪過。山嶽崩塌,棟樑折斷,是多么危險啊!現在使太
守丞用
中牢祭祀,如果您的靈魂顯靈的話,請來享受這些祭品吧。”人們立石鳥像於楊震墓前,來紀念他。
人物評價
眾儒生稱讚道:關西孔子楊伯起。
范曄:①
孔子稱“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誠以負荷之寄,不可以虛冒,崇高之位,憂重責深也。延、光之閒,震為上相,抗直方以臨權枉,先公道而後身名,可謂懷王臣之節,識所任之體矣。遂累葉載德,繼踵宰相。信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先世韋、平,方之蔑矣。②楊氏載德,仍世柱國。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劉祁:及桓、靈之世,朝政淆亂,奸臣擅權,士風激厲,以敢為敢言相尚,故爭樹名節,
袁安、楊震、
李固、
杜喬、
陳蕃之徒抗於朝,
郭泰、
范滂、
岑晊、
張儉之徒議於野,國勢雖亡,而公議具存,猶能使亂臣賊子有所畏忌。
胡曾:楊震幽魂下北邙,關西蹤跡遂荒涼。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周曇:為國推賢匪惠私,十金為報遽相危。無言暗室何人見,咫尺斯須已四知。
錢時:楊震不受饋金,未為高節,而何謂無知之語,則誠士大夫律已之端。常存此心,內省不疚,暗室屋漏,無異十目十手之時,則庶乎其不欺矣。
王應麟:東漢三公,無出楊震、李固之右,而始進以鄧、梁,君子以為疵。
張維新:灑酒松丘下,儼然見漢官。黃金一土苴,白日此胸肝。節峻華峰削,風清隴樹寒。爾名堪立懦,百代碣重刊。
陳祖實:氣爽天清別有春,辭金台上草蓁蓁。野花盡解楊公意,挺立東風不著塵。
蔡東藩:①楊震不受遺金,四知之言,可質天地;並欲清白傳子孫,卒能貽澤後人,休光四世。後之為子孫計者,何其薰心富貴,但知貽殃,未知貽德耶?而關西夫子楊伯起,卒以此傳矣。②拚死何如預見機,網羅陷入已難飛;夕陽亭下沉冤日,應悔當年不早歸!③惟震為關西名士,當知以道事君之義,合則留,不合則去,胡為乎刺刺不休,坐聽讒人之構陷,而未能自拔也?彼薛包黃憲周燮馮良諸人,則倜乎遠矣。
家族成員
八世祖
高祖
父親
子嗣
楊里,楊震子,生平不詳。
楊讓,楊震子,生平不詳。
孫輩
楊統,楊震孫。
楊馥,楊震孫。
楊賜,楊秉子,字伯獻。官至太尉,封臨晉侯。卒贈驃騎將軍,諡文烈侯。
曾孫
楊琦,楊牧孫,字公挺(一作子奇)。官至侍中、衛尉。
楊彪,楊賜子,字文先。官至太尉。在曹魏拜光祿大夫、班亞三司。
楊眾,楊敷子。傳家業,官至御史中丞、侍中。建安二年(197年),追封蓩亭侯。
玄孫
楊亮,楊琦子。建安元年(196年),因楊琦功勞封陽成亭侯。
楊修,楊彪子,字德祖。官至丞相主簿,後為曹操所殺。
六世孫
楊孕,楊亮子。
七世孫
楊渠,楊孕子。
八世孫
楊鉉,楊渠子。在燕國官至北平太守。為隋文帝
楊堅六世祖。
個人作品
《
全後漢文》有《上疏請出乳母王聖》、《復詣闕上疏諫劉瑰襲爵》、《諫為王聖修第疏》、《因地震復上疏》、《救趙騰疏》。
史料記載
《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相關遺蹟
楊震墓
楊震墓在今渭河岸邊的高橋鄉亭東村西北,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改葬於此。陵園設施歷代屢有增建。史載,改葬時“時人立鳥於墓前”。明萬曆(1573—1620年)初,兵憲蔡可教拓地34畝,興建亭堂。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潼關衛兵備使湯斌進行重修,並新建食堂三間。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督郵使者程兆麟立石碑於墓前。上書“關西夫子楊公墓”七個大字。嘉慶十七年(1812年)固有提督楊遇春再資助重修楊震墓,樹立了石雕群,並建“上知坊”以彰其德。
但歷渭河南移,河岸塌陷,楊震墓地受到威脅,1959年陝西省博物館組織發掘,出土的西漢陶磨坊、羊圈,東漢陶望樓、孔雀燈等文物,均藏於陝西省博物館中。“關西夫子楊公墓”碑石,存置於縣文化館。
楊震碑
《
楊震碑》,首題雲《漢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文字殘缺,首尾不完,可以看懂而串聯成文的有:“聖漢龍興,神祇降祉,乃生於公。”又有“窮神知變,與聖同符,鴻漸衡門,群英雲集。”以及“貽我三魚,以章懿德。”還有“
大將軍辟舉茂材,除襄城令,遷荊州刺史、
東萊、涿郡太守。”和“司徒、太尉,立朝正色,恪勤竭忠。”其餘字存者多,但已不成文。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類型 | 劇名 | 飾演者 |
---|
1994年 | 電視劇 | | |
2010年 | 電影 | | |
2014年 | 電視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