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東漢中期名臣)

李固(東漢中期名臣)

李固(94年—147年),字子堅。漢中城固(今屬陝西) 人。東漢中期名臣,司徒李郃之子。年輕時便博覽古今、學識淵博,屢次不受辟命。後被大將軍梁冀任命為從事中郎,後任荊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兩地的叛亂,之後對朝廷屢有諫言。歷任將作大匠、大司農、太尉,順帝駕崩後為梁皇后所倚重,但受到梁冀的忌恨。質帝駕崩後,與梁冀爭辯,不肯立劉志(即漢桓帝)為帝,最後遭梁冀誣告殺害。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固
  • 別稱:李太尉
  • 字號:子堅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時間:公元94年
  • 去世時間:公元147年
  • 主要作品:《議立嗣先與梁冀書》《遣黃瓊書》等
  • 主要成就:安定荊州,不畏權貴
  • 籍貫:漢中城固(今屬陝西)
  • 官職:太尉、錄尚書事
  • 特徵: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
人物生平,博覽古今,得入幕府,平息叛亂,梁後所倚,抗衡梁冀,身死獄中,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史書記載,親屬成員,祖父,父親,子女,個人作品,相關遺蹟,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博覽古今

李固是司徒李郃的兒子,他的相貌奇特,頭骨突出像鼎足,向上入髮際隱起,腳板上有龜文。李固年少時好學,常改變姓名,不遠千里步行尋師。他學《五經》共十多年。博覽古今書籍,通曉於風角星算、《河圖》、讖緯之術。每次到太學,偷偷到公府看望父母,不想讓一同學習的諸生知道自己是李郃的兒子。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羨慕他的風采而來向他學習,京師人都讚嘆說:“這又是第二個李公了。”司隸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漢中太守推舉李固為孝廉,司空也徵辟他為掾屬,都不去就職。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六月初八,京師雒陽宣德亭發生地裂,長八十五丈。順帝於是召集三公九卿薦舉的淳真樸實之士(李固受衛尉賈建舉薦),讓他們對策,並特別向他們詢問當代的弊病和應該如何為政。李固在對答中彈劾受寵的乳母以及宦官,順帝看了眾人的對策,以李固為第一名,並立即命乳母宋娥搬出皇宮,回到她自己的私舍。各位中常侍都向皇帝叩頭,請求恕罪,朝廷一片肅然,於是任命李固為議郎。然而,乳母宋娥和宦官都非常痛恨李固,於是偽造匿名黑信,羅織罪狀誣諂李固。順帝下令查辦李固,詔書沒有經過尚書台而直接下達。大司農黃尚等請求執金吾梁商營救,尚書僕射黃瓊也進行挽救,重新辯明事實真相。過了很久,李固才被釋放,調離朝廷擔任廣漢郡雒縣令。李固到了白水關,解下印綬,回到家鄉漢中,關起門來不與人交往。

得入幕府

公元135年(陽嘉四年)四月十九日,梁商被任命為大將軍,他就任後,便延聘李固為自己的從事中郎。梁商以皇后父親的身份輔政,但為人柔弱溫和,能守住自己,但沒有能力整頓法紀。李固想讓梁商先整治風化,退辭高滿之位,於是向梁商上書說:“數年以來,災變怪異不斷出現。孔子說:‘聰明的人見到災變,考慮它形成的原因;愚蠢的人見到怪異,卻假裝沒有看見。’天道不論親疏,所以可敬可畏。如果能夠整頓朝廷綱紀,推行正道,選立忠良,則您就能繼伯成之後,建立崇高的功業,成全不朽的榮譽,那些沉湎於榮華富貴,追求高位的一般外戚,怎能與你同日而語?”梁商沒有聽從。
李固像李固像
公元136年永和元年),當時的太尉王龔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黃門常侍們指使門客,向朝廷誣告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及早親自講明真實情況。李固向梁商上書請求他出面營救,梁商便立即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公元138年(永和三年),侍御史賈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討伐叛亂的象林郡蠻族首領區憐,但沒有取勝,反而受到區憐的圍攻,過了一年多,援兵和糧草都無法接濟。順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四府(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的掾屬詢問對策。眾人都主張派遣大將,徵發荊、揚、兗、豫等四州的四萬軍隊前往交趾增援。
李固先舉七點理由反駁:
  1. 如果荊州和揚州太平無事,便可以徵發二州的士兵。而今,二州的盜賊,猶如磐石一樣結合在一起,不肯離散;武陵郡和南郡的蠻族反叛,還沒有安定。而長沙郡和桂陽郡的士兵,已被徵發多次,如果再次徵發,騷擾百姓,必然發生新的變亂。
  2. 再者,兗州和豫州的人民,突然被征入伍,遠征萬里之外,沒有歸期,而詔書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必然導致叛亂和逃亡。
  3. 南方州郡,水土潮濕,氣候炎熱,再加上瘴氣,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
  4. 長途跋涉,行軍萬里,士卒疲勞不堪,等軍隊到達嶺南,士卒已經沒有戰鬥能力。
  5. 按照規定的正常速度,每天行軍三十里,而離日南郡有九千餘里,需要行軍三百天才可到達,按每人每天口糧五升計算,需要用米六十萬斛,還不包括將領、軍吏的口糧和驢、馬的飼料,僅士兵自己攜帶,費用就如此巨大。
  6. 軍隊戰鬥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即然抵禦不了敵人的進攻,就將再次徵調援兵,這就猶如挖割心腹去補四肢。
  7. 九真和日南,兩郡相隔僅一千里,徵發當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況徵發四州的士兵,讓他們忍受萬里遠征的痛苦?
之後李固又以從前討伐益州叛羌的中郎將尹就和益州刺史張喬(一個失敗被召還,一個一月之內就平息叛亂)對比,認為由朝廷派遣大將沒有益處,州郡地方官吏足以勝任。他建議應重新選派即勇而有謀、仁惠之餘又勝任將帥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駐守在交趾郡。並暫時放棄難守的日南郡,把官民遷徙到交趾郡,等平亂之後,再命返回。同時可以招募和收買蠻夷,讓他們互相攻殺,如果有能夠離間敵人內部、斬殺蠻夷首領的,朝廷許以封侯,賜以食邑。最後推薦祝良和張喬前往平亂。四府完全同意李固的意見。順帝便就地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二人果然平定了平亂,五嶺以外地區恢復和平。

平息叛亂

永和(136年—141年)年間,荊州盜賊興起,長年不得平定,朝廷便於永和六年(141年)任命李固為荊州刺史。李固到職後,派官吏慰勞訪問境內,赦免寇盜以前的罪惡,與他們從頭開始。收編了叛賊頭目夏密的黨徒六百多人,讓他們回去自相招集,開示威法。半年時間,所有盜賊全部投降,州內從此太平無事。
李固又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的穢行。高賜等怕受處分,於是共同用重金賄賂當時的大將軍梁冀,梁冀替他們千里移送檄文,可是李固抓得更緊。梁冀便令調李固任太山太守,這時太山盜賊屯聚多年,郡兵常有千人,追討不能制伏。李固到職後,全部將郡兵罷遣回去種田,只挑選留任有戰鬥力的一百多人,用恩信招誘盜賊投降。不到一年,賊人都逃散了。杜喬等八使案察天下,杜喬到兗州後,表奏李固政績為天下第一,李固得以升任將作大匠,先上疏推薦黃瓊、周舉等人,又推薦臣留人楊倫、河南人尹存、東平人王惲、陳國人何臨、清河人房植等。順帝下詔召用楊倫、楊厚等,又調升黃瓊、周舉,任命李固為大司農
之前,周舉等八使案察天下,劾奏許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官賓客親屬,宦官常替他們求情,朝廷便叫他們不必追究。而舊時三府選令史,光祿署試尚書郎,到這時都靠關係特派,不再選試。李固便與廷尉吳雄上疏,認為八使所檢舉的人,應該趕快誅罰,選舉署置,可以讓有關部門去辦。順帝被他們的話感動,於是罷免八使所檢舉的刺史、二千石,又從此減少特派,並責成三公、明加考察,朝廷都大加稱讚。李固又與光祿勛劉宣上言道:“近來選舉牧守,多數不稱職,甚至橫行無道,侵害百姓的權益。而陛下應該停止享樂遊玩,專心庶政。”順帝採納他們的意見,於是下詔各州劾奏太守、縣令以下的官吏,為政有乖錯不正、對百姓無益的,都免去官職;那些有奸穢重罪的人,一律收付詔獄

梁後所倚

公元144年(建康元年)八月庚午,順帝駕崩,由太子劉炳即位(即漢沖帝),由太后梁妠臨朝聽政。同月丁丑,任命李固為太尉,與太傅趙峻、大將軍梁冀參錄尚書事
李固李固
順帝駕崩後,梁妠認為揚州、徐州盜賊盛強,害怕訊息傳出會造成大亂,讓中常侍詔李固等商議,想等到所召的諸王侯到齊再發喪。李固答道:“皇帝雖然年少,還是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動,豈有臣子反共掩匿么?古時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趙高隱瞞而不發喪,最後害死扶蘇,以至亡國。近來北鄉侯(劉懿)薨逝,閻皇后兄弟和江京等人也一起掩秘,便有孫程殺人之事。這是天下之大忌,一定不可以做的。”梁妠聽從,當天晚上就發喪。
李固認為清河王劉蒜年長有德,想立他為帝,對梁冀說:“今當立帝,應選擇年高而有德的,任親政事的人,希望大將軍審詳大計,學習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而不能像鄧太后、閻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梁冀不聽,於是立了樂安王之子、八歲的劉纘(即漢質帝)。朝廷準備為沖帝選擇墓地,修建陵園,李固說:“現在處處都是盜賊,軍事費用浩大。如果要重新修建一個象憲陵那么大的陵園,徵收賦稅和調發徭役,不是一個小的數目。而且,年齡幼小,可以在順帝憲陵之內修建一個陵園安葬,依照殤帝康陵的制度。”梁妠聽從。
這時梁妠因為連遭不幸之事,將朝廷大權交給三公等輔佐大臣,李固所提出的建議,梁妠大都予以採納。凡是作惡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天下人都期望政治清平,然而梁冀卻對此深惡痛絕。
順帝時所任命的官吏,多數不按常規次序。等到李固當政時,奏準免職的有一百餘人。這批被免職的官吏,既對李固怨恨,又迎合梁冀的意旨,於是共同寫匿名信誣告李固。奏章呈上後,梁冀面見梁妠,請求將奏章下交有關官吏查辦,梁妠沒有聽從。
質帝年幼,但聰明智慧,曾在一次早朝時,眨眼看著梁冀,說:“這是跋扈將軍!”梁冀聽到以後,對質帝深惡痛絕。讓質帝身邊的侍從把毒藥放在湯餅里,給質帝呈上。藥性發作,質帝非常難受,派人急速傳召李固。李固進宮,走到質帝榻前,詢問質帝得病的來由。質帝還能講話,說:“朕吃過湯餅,現在覺得腹中堵悶,給朕水喝,朕還能活。”梁冀這時也站在旁邊,阻止說:“恐怕嘔吐,不能喝水。”話還沒有說完,質帝已經駕崩。李固伏到質帝的屍體上號哭並彈劾侍候質帝的御醫。梁冀擔心會泄露下毒的真相,對李固非常痛恨。

抗衡梁冀

在商議確定繼承帝位的人選之前,李固和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先給梁冀寫信。梁冀看到信後,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員和列侯,共同討論繼承帝位的人選。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建議立清河王劉蒜。但梁冀想立蠡吾侯劉志為帝,眾人不同意,梁冀憤憤不樂,可又沒有別的理由可以改變眾人的主意。中常侍曹騰因為之前拜訪劉蒜時,劉蒜沒有向他施禮而憎恨他,聽說此事後,便在夜裡到梁冀那裡,使他堅定立劉志為帝。第二天再次召集公卿,梁冀意氣洶洶,而言辭激動。自胡廣、趙戒以下的官吏,沒有不害怕的。都說:“只有大將軍發令就是。”可是李固與杜喬仍堅持原來的意見。梁冀大聲宣布“罷會”。可是,李固仍認為劉蒜是眾望所歸,有被立的可能,於是再次寫信勸說梁冀,梁冀更加憤怒。便勸說梁妠,先將李固免職。最後立劉志為帝(即漢桓帝)。宦官唐衡左悺一道向桓帝誣陷杜喬說:“陛下先前將即位時,杜喬和李固反對,認為您不能勝任侍奉漢朝宗廟的祭祀。”因此桓帝對杜喬和李固心生怨恨。

身死獄中

公元147年(建和元年)十一月,甘陵人劉文、魏郡人劉鮪各打算立劉蒜做天子,梁冀因此誣衊李固與劉文、劉鮪等散布妖言,將他們關進牢獄。李固的門生勃海王調貫械上書,證明李固的冤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也要鈇鑕到朝廷通訴,梁妠明了他們的意思,於是下詔釋放李固。等到李固出獄之時,雒陽的大街小巷都齊呼萬歲。梁冀聽到訊息後,大為驚駭,害怕李固的聲名和品德終將傷害自己,於是重向新朝廷彈劾李固和劉文、劉鮪相勾結的舊案,李固最終還是死在獄中,時年五十四歲。臨終時命子孫以三寸素棺、帛巾束首,入殮葬於漢中的瘠薄之地,不許葬在父親墓地周圍。
他臨死前,李固給胡廣、趙戒寫信道:“我受了國家大恩,因此竭盡股肱之力,不顧個人死亡,志在扶持王室,達到文帝、宣帝那樣。哪想到一朝梁氏迷謬,你們曲從,把好事變為壞事,成功變為失敗呢?漢朝衰亡,從此開始了。你們受了主上的厚祿,顛覆而不扶持,傾覆國家大事,後代的良史,難道會容你們的私心?我的身體完了,在義方面還是有所得,還有什麼可說呢!”胡廣、趙戒得信後感到悲痛慚愧,都長嘆流涕。
李固李固
州郡將李固的兩個兒子李基、李茲從郾中逮捕,都死在獄中。小兒子李燮逃出了性命。梁冀把李固和被害的杜喬的屍首放在雒陽城北十字路口示眾,下令說:“有敢來哭泣弔喪的,予以懲治。”李固的學生汝南人郭亮,還不到二十歲,左手拿著奏章和斧子,右手抱著鐵砧,到宮門上書,乞求為李固收屍,沒有得到答覆。郭亮又和南陽人董班一同去弔喪哭泣,守著屍體不走。夏門亭長喝斥說:“你們是何等迂腐的書生!公然冒犯聖旨,想試試官府的厲害嗎!”郭亮回答說:“我們為他們的大義所感動,豈知顧及自己的性命?為什麼要用死來威脅呢?”梁妠聽到後,將二人全都赦免,於是讓董班用布包屍歸葬。兩人從此出了名,三公都徵召他。董班便隱居不出,不知到哪裡去了。杜喬的屬吏楊匡向朝廷請求使李固和杜喬的屍體得以歸葬家鄉,梁妠同意。
據《集聖賢群輔錄》記載,魏文帝曹丕還是丞相、魏王時,將李固等二十四人旌表為二十四賢。

歷史評價

京師之人感嘆:是復為李公矣。
李固半身像李固半身像
郎顗:又處士漢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藝,履顏、閔之仁。潔白之節,情同皎日,忠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當時莫及。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固,必為聖漢,宜蒙特徵,以示四方。夫有出倫之才,不應限以官次。昔顏子十八,天下歸仁,子奇稚齒,化阿有聲。若還瓊徵固,任以時政,伊尹、傳說不足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梁妠:大司農李固,公族之苗,忠直不回,有史魚之風。
李文姬:先公正直,為漢忠臣,而遇朝廷傾亂,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將絕。
黃瓊:故太尉李固、杜喬,忠以直言,德以輔政,念國忘身,隕歿為報,而坐陳國議,遂見殘滅。賢愚切痛,海內傷懼。
竇武:如忠臣李固、杜喬,在朝必竭忠奉之節,覺其奸萌,因造妖言,陷之禍門。陛下不察,加以大戮,冤感皇天,痛入后土,賢愚悲悼,小大傷摧。
山簡:是以郭泰、許劭之倫,明清議於草野;陳蕃、李固之徒,守忠節於朝廷。
常璩:炎精下頹,朱明不揚。太尉謇諤,任國救荒。濯日暘谷,將升扶桑。惡直醜正,漢道遂喪。
范曄:① 順、桓之間,國統三絕,太后稱制,賊臣虎視。李固據位持重,以爭大義,確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觀其發正辭,及所遺梁冀書,雖機失謀乖,猶戀戀而不能已。至矣哉,社稷之心乎!其顧視胡廣、趙戒,猶糞土也。② 李、杜司職,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道亡時晦,終離罔極。
文同:昏雺翳紫極,橫霓勢光大。妖威集凶冀,忍穢實中賴。奸鋩日增剡,誰汝觸取害。驕根愈自固,所植利孱昧。容容彼群輔,竄伏皆鼠輩。側視況示敢,肯復形嘆慨。太尉漢中士,氣引八極外。岌然處大麓,天下聳風采。自開煮餅禍,賊意已莫快。移書瀝憤膽,語激益睚眥。罹冤卒用此,數與六九會。基茲被沈酷,燮免乃天貸。高忠揭萬古,宇宙莫能載。垂晶耀簡策,糞土視廣戒。歸來葬墝埆,祠冢茲儼在。宏垣敞深豁,巨木森晻曖。神靈皎如日,過者知再拜。同愚忝郡寄,公里曰境內。心期款舉像,所顧官有礙。精衷托明酌,舉手向東酹。
蘇轍:李固立於順、桓之間,內無愧於其心,外無負於其人,東漢名臣,如固一二人耳。然事有可恨者。沖帝之亡也,固欲立清河王蒜,梁冀不從而立質帝。質帝之亡也,固復以清河為請,與胡廣、趙戒同謀。廣、戒懼而中變,固獨與杜喬爭之。冀積怒憤發,策免固而立桓帝。其後歲余,劉文、劉鮪謀立清河,冀遂誣固與文、鮪通謀,殺之。吾竊怪固為三公,再欲立蒜而不克。冀如豺狼,疾之如仇讎。獨一梁太后知其賢,欲宥之而不能。固雖貪立賢君,存漢社稷,勢必無成矣。一舉不中,奉身而去,得免於禍,斯已幸矣。再更大變,固守前議,遲遲不去,以陷於大戮。則固之死,僅自取也。不然,如固之賢,吾何間然哉!
錢時:李固之斥逐群小,是矣。朝路肅清,公論允協,是宜天下翕然,有治平之望。然禍根不除,而但翦其枝葉,同惡相黨,如捍頭目,豈一太后所能主張哉。賢人君子不幸而遇,斯時欲行其志,祗以速禍。是可悲也。
劉祁:及桓、靈之世,朝政淆亂,奸臣擅權,士風激厲,以敢為敢言相尚,故爭樹名節,袁安、楊震、李固、杜喬、陳蕃之徒抗於朝,郭泰、范滂、岑晊、張儉之徒議於野,國勢雖亡,而公議具存,猶能使亂臣賊子有所畏忌。
秦觀:梁冀擅命,固與杜喬以死抗之,而天下靡然,以殺身成仁為俗矣。
曹彥約:生死忠邪未易窮,其如國脈是非中。誰知刺骨翻為福,不念捐軀有此忠。一日太阿歸跋扈,百年黃鉞授奸雄。不然彼亦何為者,敢肇後端起鄴宮。
呂中:東漢、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禍者,以立天子之權盡出其手,雖李固、杜喬、裴度、鄭覃之徒不能正之也。
王應麟:東漢三公,無出楊震、李固之右,而始進以鄧、梁,君子以為疵。
程敏政:嗚呼!自昔權奸將有所不利於忠勛之臣,則必內置腹心,外張羽翼,蛇盤鬼附,相與無間,而後得以逞焉。若漢太尉李固之死梁冀,宋丞相趙汝愚之死韓侂胄,與肅愍公之死石亨,一也。
歸有光:人主為之改容,奸萌為之弭息,四夷聞之而不敢窺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於古,若排闥、折檻、引裾、壞麻之類,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蕭望之、李固、宋璟、張九齡、陸贄、李沆、范仲淹、李綱之徒是也。
《幼學瓊林》:李固不夸父爵,可稱子弟之良!
王夫之:① 其激焉而為已甚者,又有二焉:一則憤嫉積於中,而抑采艸野怨讀之聲以求快於愚賤,事本易而難之,禍未至大而張之,有聞則起,有言必諍,授中主以沾直之譏,而小人反挾大體以相難,則李固、陳球之徒是也。② 固欲為天下得人,而有擇焉,惡足以敵梁冀之結奄人、挾母后、以讎其邪心哉?漢法不善,而固無能自審於人臣之義;固爭愈力,則桓帝之感冀愈深,而冀之惡愈稔。卒與蒜而俱斃也,哀哉!③ 蕭、曹、房、杜之治也;劉向、朱雲、李固、杜喬、張九齡、陸贄之貞也;孔融、王經、段秀實之烈也;反此而為權奸、為宦寺、為外戚、為佞幸、為掊克之惡以敗亡人國家也;漢文、景、光武、唐太宗之安定天下也;其後世之驕奢淫泆自貽敗亡也:漢高之興,項羽之亡,八王之亂,李、郭之功;史已詳紀之,匹夫匹婦聞而與知之。
李光地:自古守節秉義,而才不足以濟者,豈少乎,漢李固、王允,晉周顗、王導之徒是也。
蔡東藩:李固杜喬,號稱忠直,而於質帝遇毒之時,既不能拚生討賊,復不能避禍歸田,得毋忠有餘而智不足者耶?然無辜被害,遠近呼冤,彼蒼亦隱為垂憐。
范文瀾:李固是鯁直派的首領。

軼事典故

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李固的小兒子李燮,在漢靈帝時任安平國相。但之前安平王劉續黃巾之亂時被張角起義軍所俘虜,後來才被贖回,朝廷商議想要恢復安平國。李燮大膽上奏,直言劉續“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守藩不稱,損辱聖朝”,反對恢復安平國,但劉續還是回到了封國。李燮因為謗毀宗室,被罰至左校勞作。一年不到,劉續果然因為無道而被殺,當時雒陽便作諺語說:“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史書記載

東觀漢記·卷十七·傳十二》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一·漢紀四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二·漢紀四十四》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三·漢紀四十五》

親屬成員

祖父

李頡,官至博士。

父親

李郃,字孟節,官至司徒。

子女

  • 兒子
李基,字憲公,官至長史,李固被害時也被殺。
李茲,字季公,官至長史,李固被害時也被殺。
李燮,字德公,李固遇害時得以逃亡,後官至河南尹
  • 女兒

個人作品

李固所著的章、表、奏、議、教令、對策、記、銘共十一篇。弟子趙承等悲嘆不止,於是共同記錄李固的言論事跡,寫成《德行》一篇。《全後漢文》收錄有《舉敦樸士對策》、《對策後復對》、《發喪對》、《上疏陳事》、《與吳雄上疏》、《理種暠應承疏》、《與劉宣上言》、《薦楊淮》、《駁發荊楊兗豫卒赴日南議》、《沖帝山陵議》、《臨荊州辟文學教》、《助展允婚教》、《奏記梁商》、《奏記梁商理王龔》、《議立嗣先與梁冀書》、《遺黃瓊書》、《與賓卿書》、《臨終與胡廣趙戒書》、《臨終敕子孫》。

相關遺蹟

李固墓在城固縣柳林鎮李固廟村北的一個高坡上。墓前有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當時城固縣令閻蒼舒立的石碑,高120厘米,寬六十四厘米,上書:“漢忠臣太尉,李公神道碑”。另有一通墓碑,高180厘米,寬80厘米。上刻隸書:“漢太尉李公固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陝西巡撫畢沅書立墓前。還有漢代石刻“石獅”一尊(原系二尊,已佚其一),姿態雄壯而雕工粗獷。墓頂右後側有大藥樹一株,墓周有柏樹多株,系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栽。
李固墓李固墓

影視形象

2000年電視劇《八歲龍爺鬧東京》:許還山飾演李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