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⑴
其一
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
水舂雲母碓⑵,風掃石楠花⑶。
若愛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門女⑷,學道愛神仙。
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
一往屏風疊⑸,乘鸞著玉鞭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內:指妻子。廬山:又名匡山、匡廬山、南障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李騰空:唐宰相李林甫之女,幼超異,生富貴而不染,入廬山,居屏風受之北,居處為昭德觀。
⑵雲母碓:白居易詩有“何處水邊碓,夜舂雲母聲”及“雲碓無人水自舂”之句,其自注云:“廬山中雲母多,故以水碓搗煉,俗呼為雲碓。”
⑶石楠花:葉似枇杷且小,葉背無毛,正二月間開花。
⑷多:推重,讚美。相門女:李白妻子宗氏系宗楚客之女,宗楚客在武則天及唐中宗時曾三次拜相。一說指李騰空。
⑸屏風疊:在廬山五老峰下,九座山峰重疊,狀如屏風,故名。
⑹著玉鞭:一作“不著鞭”。
白話譯文
其一
你要尋找李騰空,應到碧綠山中的道觀去。
那裡水碓舂搗著雲母,風吹動著石楠花。
若留戀這深山幽居的美好,便可相邀遊戲於紫雲間。
其二
讚美你這相門之女,崇尚學道愛好神仙。
白玉般的素手捧起青靄,錦羅衣衫連帶著紫色的雲煙。
那就同往廬山屏風疊去,乘青鸞,執玉鞭。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組詩寫李白妻子求仙訪道,欲往廬山尋訪女道士李騰空,讚揚她不以富貴為榮,反樂退愛仙的品性,也流露出自己的尚道之情。
李白的夫人宗氏想要跟隨李騰空學道,而李白本人又是比較尊崇道教的,且辦理過正式的入道手續,夫人的這一想法,李白自然是非常贊同的,所以詩中沒有流露出分別時的依依不捨的情形,也沒有說勸阻的話。詩一開頭就是對夫人學道的鼓勵:“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接著描繪廬山屏風疊遠離塵囂、山碧林翠的清幽環境。“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將行程添上幾番神秘,幾番秀氣。詩人情感由豪放變成和緩,表現出“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的從自然而來,返歸自然的藝術心態。他又想像妻子在廬山超凡脫俗的瀟灑生活,還對妻子說:“若戀幽居好,相邀弄紫霞。”意謂倘若妻子覺得在廬山幽居很有滋味,願意久住下去,可別忘了邀他上山,這樣夫婦就可以一道“弄紫霞”、訪神仙了。這明確表明李白對妻子求仙訪道的支持。
“多君相門女”有人認為指的是李騰空,也有人認為指的是李白的妻子。李騰空是唐玄宗朝宰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極有姿色。然而她不慕榮華富貴,卻“學道愛神仙”,自京都長安來廬山隱居,過著清苦的生活,說明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風氣之濃。“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寥寥數筆就點出一位心地純白、無濁穢之氣的相門女子,同時又是不為世俗情慾所淪喪的清靜道士形象。李白的妻子宗氏也是相門之後,因此“多君相門女”指李白的妻子也說得通。李白深知妻子喜歡道家這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於是陪著妻子,一路艱辛,來到廬山屏風疊,尋找女道士李騰空。他也許認為,一個人如果對世欲榮利無所追求,其歸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這兩首贈內詩跟李白以往的表達懷想思念或患難與共的贈內詩不同。以往的贈內詩深情綿柔,而最後的這兩首贈內詩表達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無以言說的深厚感情。雖然經歷了風雨滄桑,但夫婦二人的感情還是堅貞美好的。
李白寫盡了汪洋恣肆、豪情萬丈的政治抒情詩,他的詩或者風流倜儻,或者放蕩輕狂,或者恃才傲物,或者天真爛漫,而獨獨未表現出他婉約柔情兒女情長的一面。而從這組詩中可以看出,李白實際上也是一位“肺腑露情愫”的男人,而且李白的情感更為幽婉細膩。
名家點評
現代張浩遜等《從贈內詩看李白的愛情生活》:這兩首贈內詩的感情基調與過去所作的深情綿邈之作迥不相侔。其原因,就在於對道教信奉者來說,學道能夠成仙,成了仙就能長生不老,無憂無慮,永遠享受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快樂生活。既是這樣,還有必要淒悽慘慘、悲悲切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