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州

坊州

坊州,唐朝到元朝的州。

619年,分鄜州設定,因為境內有馬坊,所以稱坊州。治所在中部縣(今陝西省黃陵縣西北的隆坊鎮)。包括今陝西省黃陵縣宜君縣。1269年,蒙古帝國廢除,合併入鄜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坊州
  • 外文名稱:fangzhou
  • 別名:現名隆坊鎮
  • 行政區類別:黃陵縣管轄
  • 地理位置: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西北隆坊鎮
  • 由來:619年,分鄜州設定,境內有馬坊
  • 包括:今陝西省黃陵縣宜君縣
基本簡介,相關記載,

基本簡介

坊州城,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西北隆坊鎮。
隋上郡之內中部縣。
唐武德二年,高祖分鄜州置坊州,以馬坊為名,天寶元年改為中部郡,乾元元年復為坊州。治中部(今陝西黃陵)。
後來,歷經五代,直至元至正六年,廢坊州,改州制為縣制,屬於鄜州。
坊州城東西臨水,高曠空闊,是黃陵縣城重要的歷史遺蹟。

相關記載

坊州,中部。下。開元戶一萬五千七百十五。鄉四十四。元和戶一千八百四十二。鄉十二。
墾田《禹貢》雍州之域,古之翟國。秦屬內史,漢為左馮翊翟道縣之地。魏、晉陷於夷狄,不置郡縣。劉、石、苻、姚時,於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鎮,常以兵守之。後魏孝文帝改鎮為東秦州,孝明帝改為北華州,廢帝改為?州。元皇帝高帝之父。以周武帝時天和七年,放牧於今州界置馬坊,結構之處尚存。武德二年,高祖駕幸於此,聖情永感,因置坊州,取馬坊為名。
州境:東西三百八十九里。南北一百三十九里。
八到:東至上都三百五十里。東至東都九百里。東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州三百一十里。東北至丹州二百六十里。北至鄜州一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龍鬚席,?,麻,弓弦麻。元和貢同。
管縣四:中部,宜君,昇平,鄜城。
中部縣,上。本漢翟道縣地,屬左馮翊。魏、晉戎翟所居。後秦姚興於今縣南置中部縣,後魏文帝移入杏城,後周改為內郡,屬?州。武德二年置坊州,改為中部。
杏城,在縣西南五里。相傳雲漢將韓胡伐杏木為柵,以抗北狄,因以為名。
宜君縣,上。東北至州一百里。前秦苻堅於礻殳礻羽縣故城置宜君護軍,後魏太武帝改為宜君縣,文帝大統五年又移於今華原縣北。貞觀十七年廢縣,地入雍州。二十年置玉華宮,仍於宮所置宜君縣,屬雍州。永徽二年,與宮同廢。龍朔三年,坊州刺史竇師倫奏再置。
玉華宮,在縣北四里,貞觀二十年奉敕營造。其地本縣人秦小龍宅,太宗云:“小龍出,大龍入。”當時以為清涼勝於九成宮。永徽二年,有詔廢宮為寺,便以玉華為名。寺內有肅成殿,永徽中奉敕令玄奘法師於此院譯經,每言此寺即閻浮之兜率天也。
昇平縣,上。東至州九十里。天寶十二年,刺史羅希?奏割宜君縣西北三鄉置,去宜君縣三十五里。
鄜城縣,上。東至州一百里。本漢鄜縣地,屬左馮翊,後漢省。後魏於今縣理置鄜城縣,屬鄜城郡,隋大業元年改屬坊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