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寺(陝西銅川玉華寺)

玉華寺(陝西銅川玉華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代坊州玉華寺,因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而名垂千古。其遺址,今在陝西省銅川市北42公里的唐玉華山風景名勝區。現為玉華宮森林公園唐武德七年(624年)五月,高祖李淵首次在玉華山鳳凰谷初建了仁智宮。

玄奘法師在玉華寺避暑翻譯多篇著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大般若經》開闢了中國譯經史的新紀元。1993年趙朴初會長為銅川題寫了“玉華宮”“肅成院”(在正宮,是玄奘法師譯經處)

1998年5月,銅川市佛教協會會長正豎法師在玉華寺遺址主持了隆重的修復玉華寺典奠基典禮。根據規劃修復玉華寺的計畫將逐步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華寺
  • 地理位置:陝西省銅川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AAAA
簡介,現狀,

簡介

唐代坊州玉華寺,因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而名垂千古。其遺址,今在陝西省銅川市北42公里的唐玉華山風景名勝區。現為玉華宮森林公園。
玉華寺
唐武德七年(624年)五月,高祖李淵首次在玉華山鳳凰谷初建了仁智宮。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智者,有山有水也;仁智居,謂山水景勝之居。玉華山山清水秀,正副其稱。此地除避暑外,亦有軍事意義。貞觀二十一年,太宗李世民將仁智宮擴建,並改名為玉華宮,此時玉華宮的規模已是“十殿五門”,用於皇宮內高層人士來消夏避暑。僅三年宮齡就有了豐富的史實:唐王駕幸玉華宮;天竺方士制妙藥;玄奘奉詔來消夏,並受賜袈裟剃刀;皇帝親撰《聖教序》,復又御製《玉華宮銘》;太子奉敕制“序記”,有奉和而制銘賦;太宗飛白在玉華、宰相養疾且病故等。玉華宮在我國帝王的四大行宮中名列首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其子繼位為高宗皇帝。時全國遭災,高宗詔告天下,以災害是為自己“不德”而起的,遂遺使“賑貸貧乏”。為此,也為紀念父皇,在永徽元年(650年)九月,敕廢玉華宮,改為玉華寺。此後又應玄奘法師之請,於顯慶四年(659年)將玉華寺賜供玄奘法師翻譯佛經。陝西最為宏大最為秀美的帝王行宮遂改為佛教寺院。
唐太宗在位時,曾詔玄奘法師同往玉華寺避暑,並在玉華寺為玄奘法師所譯《瑜伽師地論》作序,就是著名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公元659年,玄奘法師率門徒高僧來到玉華寺,重譯《大般若經》,於公元663年完成。這部20萬頌600萬字的煌煌大典,是玄奘法師在玉華寺所譯十四部經卷中最大的一部。《大般若經》不僅是法相宗而且是佛教的一部根本大典。玄奘法師所譯的《大般若經》,文字貫練,用語精當,還修正了舊譯中的許多訛謬,“一語之安堅如磐石,一義之安燦若晨星”,開闢了中國譯經史的新紀元。玄奘法師回國後的十九年中,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平均每年譯經70卷,而在玉華寺的四年共譯經682卷,平均每年譯經170卷。為紀念法師在玉華寺譯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們稱他為“玉華法師”。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玄奘法師圓寂於玉華寺肅成院。

現狀

歷史的變遷與劫難使得:山川依舊遺蹟猶在,往事悠悠而古剎無存。玉華寺的“正宮”“東宮”“西宮”遺址今仍明顯可見佛門重寶金剛座、佛足印即在這裡出土。隨著各項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各級政府為修復玉華寺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趙朴初會長為銅川題寫了“玉華宮”“肅成院”(在正宮,是玄奘法師譯經處)。1997年12月28日趙會長接見銅川有關人士時對修復玉華寺等發表了重要談話。1998年5月,銅川市佛教協會會長正豎法師在玉華寺遺址主持了隆重的修復玉華寺典奠基典禮。參加典禮的有全國各地的幾十位高僧大德,全國各地的數百名居士。根據規劃修復玉華寺的計畫將逐步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