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西候新亭頌

《趙公西候新亭頌》是唐代李白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趙公西候新亭頌
  • 作者:李白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趙公西候新亭頌
惟十有四載,皇帝以歲之驕陽,秋五不稔,乃慎擇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陰遷我天水趙公作藩於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憲,作程南台,洪柯大本,聿生懿德。宜乎哉!橫風霜之秀氣,郁王霸之奇略。初以鐵冠白筆,佐我燕京,威雄振肅,虜不敢視。而後鳴琴二邦,天下取則;起草三省,朝端有聲。天子識面,宰衡動聽。殷南山之雷,剖赤縣之劇。強項不屈,三州所居大化,鹹列碑頌。至於是邦也,酌古以訓俗,宣風以布和。平心理人,兵鎮唯靜,畫一千里,時無莠言。公退之暇,清眺原隰。以此郡東塹巨海,西襟長江,咽三吳,扼五嶺,軒錯出,無旬時而息焉。出自西郭,蒼然古道,道寡列樹,行無清陰。至有疾雷破山,狂飆震壑,炎景爍野,秋霖灌途。馬逼側於谷口,人周章于山頂。亭候靡設,逢迎闕如。自唐有天下,作牧百數,因循齷齪,罔恢永圖。及公來思,大革前弊,實相此土,陟降觀之。壯其回岡龍盤,遝嶺波起,勝勢交至,可以有作。方農之隙,廓如是營。遂鏟崖堙卑,驅石翦棘,削污壤,階高隅,以門以墉,乃棟乃宇。儉則不陋,麗而不奢,森沈閈閎,燥濕有庇。若鰲之涌,如鵬斯騫。縈流鏡轉,涵映池底,納遠海之餘清,瀉蓮峰之積翠。信一方雄勝之郊,五馬踟躕之地也。長史齊公光乂,人倫之師表;司馬武公幼成,衣冠之髦彥。錄事參軍吳鎮、宣城令崔欽,令德之後,良材間生,縱風教之樂地,出人倫之高格。卓絕映古,清明在躬,僉謀僝功,不日而就。總是役也,伊二公之力歟!過客沈吟以稱嘆,邦人聚舞以相賀,僉曰:“我趙公之亭也。”群寮獻議,請因謠頌以名之,則必與謝公北亭同不朽矣!白以為謝公德不及後世,亭不留要衝,無勿拜之言,鮮登高之賦。方之今日,我則過矣。敢詢耆老,而作頌曰:
耽耽高亭,趙公所營。如鰲背突兀於太清,如鵬翼開張而欲行。趙公之宇,千載有睹。必恭必敬,爰游爰處。瞻而思之,罔敢大語。趙公來翔,有禮有章。煌煌鏘鏘,如文翁之堂。清風洋洋,永世不忘。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隋末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葉、蜀中諸說。少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開元六年(718),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開元十二年(724),離開故鄉,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足跡遍長江中下游地區。天寶元年(742),詔征入長安,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因權貴讒毀,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在洛陽與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亂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永王兵敗後,被判罪長流夜郎。中道遇赦放還。後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有《李太白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