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前兩句以浮雲自喻,道明自己遠遊飄泊在吳會一帶,飽含一種思鄉的感情。接下六句詩是寫自己的處境:光陰飛逝,功業未就,遠大的政治抱負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纏身,感慨自己的壯志難酬。繼而八句主要是圍繞著對故鄉的思念展開抒情:“楚冠懷锺儀”兩句,引用鐘儀、莊舄的典故,概寫自己對於故鄉的懷念,接下兩句是感嘆故鄉遼遠。再下兩句是寫對故鄉的朝思暮想,而後用“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歷”做一小結。最後六句起總結全文的作用,首尾呼應,使結構更為嚴謹,進一步點出“寄書”的目的在於“慰離析”。全詩結構上順著感情的自然發展,跳躍性並不大。直抒胸臆而語言沒有誇張渲染,想像也未見飛動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摯自然,層次井然,煉詞造句處處貼切。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淮南:指今江蘇揚州一帶。唐在揚州設淮南道,故這裡淮南即指揚州。趙征君蕤(ruí):即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縣)人。《唐書·藝文志》載:開元中召之不赴,有《長短要術》十卷。《四川志》亦言其人“博考六經諸家同異,著《長短經》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鑒》、《論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可見他很有學問,又有骨氣,是李白蜀中摯友。古代士人經朝廷徵聘者叫徵士,君為敬稱,故稱趙征君蕤。征君,朝廷徵召不赴之人;趙蕤,字太賓,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時結識的友人。
- “吳會”二句: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映,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即吳、會二郡,相當於今江蘇省東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帶地方。浮雲。用浮游之雲以喻自己到處漫遊。
- 歲光:歲月光陰。奔迫:急迫,形容光陰的匆匆而逝。
- 良圖:良好的打算,即遠大的政治抱負。俄:俄而,很快。綿劇:形容疾病纏綿、嚴重。
- “楚懷”句:言自己象當年的鐘儀、莊舄一樣,強烈地懷念故鄉。鐘儀,春秋時楚國的伶人,晉楚之戰中被晉俘虜,仍舊戴著楚國的帽子。晉侯問“南冠而縶者誰也”,手下的人告訴說“楚囚也”,晉侯命放開他。問他的宗族,他回答說“伶人也”,又問“能樂乎”,與之琴,他便奏起南音,南音即楚國的歌曲,表示不忘故土。莊舄(xì),春秋時越國人,在楚國做大官,後來生了病,楚王問:舄,本來是越國的一個窮人,到了楚國才顯貴起來,他思念家鄉嗎?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過了,他在床上口中還作越聲。“越吟”句:《史記·張儀列傳》載:“越人莊舄仕楚執圭,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圭,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
- 國門:國都之門。
- 相如台:漢代蜀人司馬相如琴台,在成都。子云宅:漢代蜀人揚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詩人“朝憶”“夜夢"這些地方,都是表達對故鄉的懷念。
- 寂歷:凋落疏離。
- “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誰與適”。適,適意,愉悅。
- 飛鴻:即鴻雁。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所以此處以飛鴻比喻所寄贈的這首詩。
- 離析:不得會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