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一說本姓夏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中國東漢末年的權臣,亦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少年間任俠放蕩,到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後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軍,調濟南相。董卓擅政時,散盡家財,起兵討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據兗州,分化誘降黃巾軍三十餘萬,選取其中精銳組建青州軍。建安元年(196年),迎漢獻帝至許縣,從此用獻帝名義發號施令,總攬朝政。在此前後相繼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大敗割據河北的袁紹,隨後削平袁尚、袁譚,北擊烏桓,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丞相。同年率軍南征,收服荊州,但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劉聯軍。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漢中,次年(216年)自魏公進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曹魏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諡號武皇帝,葬於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他的諸種舉措使統治地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對於曹操的功業及其為人,後世評論之多,分歧之大,可謂世所罕見。此外,他知兵法,工書法,擅詩歌。其詩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開建安文學之風。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輯有《曹操集》。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全名:曹操
- 別名:曹吉利、曹孟德、阿瞞(或稱曹瞞)
- 字:孟德
- 諡號:武王,武皇帝(曹丕追謚)
- 封號:武平侯、魏公、魏王
- 廟號:太祖(曹丕追尊)
- 所處時代:東漢末年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
- 逝世地:洛陽
- 陵墓:高陵
- 繼任:魏王曹丕(魏高祖文皇帝)
- 主要成就:選拔人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實行屯田
統一中原、北方,奠定曹魏政權的基礎 - 主要作品:觀滄海、龜雖壽、述志令、蒿里行、孟德新書、孫子略解
- 最高官職:丞相、魏王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嶄露頭角,陳留起兵,初據兗州,迎駕遷許,決勝官渡,一統北方,赤壁之戰,平定涼州,位極人臣,相爭漢中,襄樊會戰,壯士暮年,主要影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歷史評價,漢魏,兩晉南北朝,隋唐,宋金遼,明清,近現代,軼事典故,膽識過人,感念故友,兒女之情,望梅止渴,橫槊賦詩,絕妙好辭,杖殺幸姬,悔殺華佗,終身憾事,人際關係,家族,妻妾,後代,旁系,主要作品,人物爭議,後世紀念,藝術形象,文學形象,戲曲形象,影視形象,遊戲形象,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
三國志》稱其為西漢相國
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
曹嵩是宦官
曹騰的
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
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爵位,在
漢靈帝時官至
三公之首的
太尉。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擅長隨機應變,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
梁國人
橋玄和南陽人
何顒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如今天下將要發生動亂,非
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夠安定天下的,豈不是你嗎?”
汝南人
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評價曹操為“太平時的奸賊,亂世時的英雄”(孫盛《異同雜語》記載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
奸雄)。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
兵法韜略,還注釋過《
孫子兵法》。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嶄露頭角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舉為
孝廉,入京都
洛陽(時稱雒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
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漢靈帝寵幸的宦官
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碩的叔父用
五色棒處死。於是,“
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他們難以中傷曹操,只得以舉薦為名,將其明升暗降,外調為
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
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閒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
議郎。此前,大將軍
竇武、
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
光和五年(182年),朝廷令公卿按民謠檢舉刺史、二千石為害之人。當時太尉
許戫、司空
張濟看著宦官的臉色行事,收取賄賂。宦官子弟賓客,貪污卑鄙,許戫與張濟不敢過問,卻虛報糾舉二十六個處於邊遠小郡清廉惠政的人。官吏和百姓到京師申訴,
陳耽和曹操上書:“公卿的檢舉,大都包庇各自的私黨,是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其言忠切,漢靈帝因此責備許戫和張濟,並將因謠言而被問罪的官員全部拜為議郎。而後,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便不再進言。
中平元年(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
騎都尉,受命與左中郎將
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
潁川的
黃巾軍。右中郎將
朱儁先到,與黃巾軍
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退守
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面對波才的圍困,趁夜縱火出擊,使黃巾軍驚亂後撤。此時曹操率軍趕來,聯合皇甫嵩、朱儁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不久後,曹操調任濟南國(今山東
濟南)
國相。在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朝廷徵還曹操為
東郡太守,拜為
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發生了冀州刺史
王芬聯合南陽
許攸、沛國
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曹操在推辭的理由中說:“廢立皇帝是天下最不祥的事了。古時有衡量輕重、計算成敗而後施行的人,
伊尹、
霍光便是如此。這兩個人都懷著至忠的誠心,以宰相的地位,憑藉執政大權,加上同眾人的願望一致,故此能實現計畫,成就大事。如今,各位只看到他們當初的輕而易舉,而沒有看到現在的困難。用這種非常的手段,想一定達到目的,難道不覺得危險嗎?”後來王芬果然事敗自殺。又有西北
金城郡(今甘肅
蘭州)的
邊章、
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天下為之騷動。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定
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而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
典軍校尉。
陳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
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
何進想趁靈帝駕崩、宦官失勢之機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
何太后的支持。於是何進採納袁紹的建議,不聽
陳琳的勸諫,便徵召停留在河東郡的邊將
董卓率其部眾進京,以便於脅迫何太后同意誅殺宦官。曹操得知後笑道:“閹豎之官,自古至今都有,只是世主不應該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達到這種程度。既然要治他們的罪,那么只需要誅殺元兇,派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地將領入京?如果要對宦官趕盡殺絕,事情必定會泄露出去,我已經料到他會失敗了。”
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謀殺。同年九月,董卓入京,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
劉協,即漢獻帝;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
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洛陽。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後將軍
袁術、冀州牧
韓馥、豫州刺史
孔伷、兗州刺史
劉岱、河內太守
王匡、渤海太守
袁紹、陳留太守
張邈、東郡太守
橋瑁、山陽太守
袁遺、濟北相
鮑信等人一同舉兵於關東,袁紹被眾人推為盟主,曹操行奮武將軍。當時袁紹屯河內,袁術屯南陽,孔伷屯潁川,韓馥在鄴城,張邈等人屯酸棗。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毀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兩百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曹操說道:“我們舉義兵是為了除暴亂,如今大軍已合,諸位還有何慮?如果董卓得知山東起兵後,仰恃天子的聖威,占據洛陽一帶的險要地方,遣兵東進控制天下,儘管他的行動是不道義的,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很大的憂患。但現在董卓焚燒宮室,劫持天子西遷,海內震動,百姓不知歸屬,這是上天要董卓滅亡的時候,一戰而天下可定,機不可失。”於是引軍西進,即將進據成皋,張邈也派部將
衛茲分兵跟隨曹操。曹操行至
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
徐榮交鋒大敗,士卒死傷甚多,曹操自己被流矢所傷,所騎戰馬也受了傷,曹操的堂弟
曹洪將馬讓給曹操,才使曹操幸免於難。徐榮見曹操雖眾少卻能力戰許久,認為酸棗不易攻下,也引兵撤回。當時諸軍兵十多萬,日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曹操回至酸棗後,出言責備他們,並向聯軍建議:“諸君聽我之計,讓渤海太守引河內之眾兵臨孟津,酸棗眾將取成皋、據敖倉、封堵軒轅、太谷,將險要之地全部占領;袁將軍率南陽大軍進軍丹、析,攻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震動三輔。然後我們都深溝高壘,不與董卓交戰,並更設疑兵,讓天下看到我們的優勢,讓天下加入我們討伐逆賊,如此天下可以立馬平定。如今我們舉兵是為了大義,卻遲疑不肯進,令天下失望,我為諸位感到羞恥!”關東諸將不肯從。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拚。聯軍至此解散。
滎陽之戰後,曹操兵少,於是與夏侯惇等人前往揚州募兵。揚州刺史
陳溫、丹陽太守
周昕給了曹操一共四千多名兵士。曹操回軍到龍亢時,大部分士卒都背叛了。到了輊、建平,曹操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進駐河內郡。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
劉虞為帝,曹操對袁紹說:“董卓之罪,暴於四海,我們集結大眾、興義兵,遠近無不回響,正因為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如今幼主微弱,受制於奸臣,卻沒有昌邑亡國之兆,而一旦改易天子,天下人怎么接受?諸君北面稱臣,我自西向。”袁紹還曾經得到一枚玉印,一次曹操在座時,袁紹把這塊玉印推到他的肘邊,曹操表面大笑,內心卻十分厭惡。後來,袁紹、韓馥還是決定立劉虞為帝,但劉虞始終不肯接受。
初平二年(191年),黑山賊
於毒、
白繞、
眭固等率十多萬人攻打魏郡、東郡,東郡太守
王肱不能抵禦。曹操引軍入東郡,在濮陽擊破白繞。袁紹因此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所在東武陽。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駐軍頓丘,於毒等人攻打東武陽。諸將建議曹操回軍救援,曹操欲圖趁機襲擊敵軍本屯,對諸將說:“孫臏救趙而攻魏,耿弇欲攻西安而攻臨菑。讓敵軍知道我軍西進而回撤,則東武陽之急自解。如果他們不回,我就能攻破他們的本屯,他們卻必不能拿下東武陽。”於是,曹操引兵西入山,攻打於毒等人的本屯。於毒得知後,放棄攻打東武陽而回軍。曹操邀擊眭固,又在內黃與匈奴
於夫羅交戰,皆大獲全勝。
初據兗州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
兗州(治
昌邑,今山東省
巨野縣東南)郡縣,陣斬兗州刺史
劉岱。濟北國相
鮑信與州吏
萬潛等人來到東郡迎曹操領
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戰於壽張之東,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當年冬天,他獲得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稱
青州兵。這樣,曹操又有了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
袁術與袁紹交戰,向
公孫瓚求援。公孫瓚讓
劉備屯高唐,
單經屯平原,
陶謙也屯兵發乾,以此進逼袁紹。曹操幫助袁紹擊破陶謙諸軍。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術因糧道被劉表切斷,引軍進入陳留,屯兵封丘,
黑山軍及
南匈奴於夫羅部都幫助袁術。袁術令部將
劉詳屯
匡亭,曹操率兵攻打劉詳,袁術帶兵救援,雙方激戰,曹操大獲全勝。袁術兵敗,退守封丘,曹操率軍包圍,圍勢未成,袁術又逃往襄邑。曹操追到太壽,決開渠水灌城。袁術逃往寧陵,曹操再次追擊,袁術只得逃往九江。
夏季,曹操回到定陶。當時陶謙與
闕宣共同舉兵,攻取泰山的華、費二縣,接著率軍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秋季,曹操率軍征討陶謙,進兵徐州,向東南擴展勢力。攻克徐州十餘城。曹操與陶謙大戰於彭城,陶謙軍敗退,死亡的人數將近一萬,泗水為之不流。(《後漢書》記載曹操“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陶謙退守
郯縣,不敢出戰。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
興平元年(194年)春天,曹操回到兗州。當初,曹操的父親曹嵩和弟弟
曹德在前來曹操處途中,被陶謙派兵殺害,因此曹操志在東征。夏季,曹操再征徐州,攻破五城,略地至東海,回軍在郯縣擊破劉備、
曹豹,又攻破襄賁,所過多所殘戮。東郡守備
陳宮對曹操不滿,於是與陳留太守
張邈、張邈之弟
張超、從事中郎
許汜及
王楷等同謀叛亂,迎呂布為兗州牧。當時只有
鄄城(今山東鄄城)和東郡的范縣(南范縣)、東阿(今山東
陽穀)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
荀彧和壽張縣令
程昱、東郡太守
夏侯惇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
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此時,曹操失去了兗州(治今山東省鄆城縣西北),軍糧已盡,袁紹派人來勸說想讓曹操投靠他,讓曹操舉家遷到
鄴縣當人質。曹操本打算答應,但被程昱勸阻。十月,曹操到達東阿。
興平二年(195年)春,曹操襲擊
定陶(今山東定陶),濟陰太守
吳資保守南城,曹操攻之不下。呂布率軍前來,曹操將他擊敗。夏季,曹操攻擊巨野,呂布率軍救援巨野,曹操擊破呂布軍,斬殺屯駐巨野的
薛蘭等人。呂布會合陳宮,率領一萬多人從東緡趕來,此時曹操士兵大多數都外出收麥了,留下的不足一千,營壘也不堅固。曹操命婦人守於城上,士兵拒守呂布。營壘西邊有一條大堤,南邊是幽深的樹林。呂布懷疑曹操有埋伏,對部下說:“曹操詭計多端,切勿進了他的埋伏。”於是率兵駐紮在曹操營壘南邊十多里的地方。次日,呂布再次前來,曹操令一半士兵藏於堤壩之內,一半在外誘敵。呂布進軍,曹操派輕兵挑戰,雙方交戰後,曹操的伏兵出動,步騎並進,呂布大敗,鼓車被曹操繳獲,曹操一直追到呂布軍營才返回。呂布連夜逃走,曹操追擊,又攻克定陶,分兵平定諸縣。呂布前往徐州投奔劉備,張邈與呂布同行,留張超駐守雍丘。七月,因關中
李傕、
郭汜的火拚,漢獻帝從長安東歸。八月,曹操圍攻張超於雍丘。十月,獻帝正式拜曹操為兗州牧。十二月,曹操攻破雍丘,張超自殺。曹操夷滅張邈三族,而張邈在求救袁術的途中被部下所殺。兗州自此平定,曹操又率軍東攻陳國之地。
迎駕遷許
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討平
汝南、
潁川一帶的黃巾軍
何儀、
劉辟等部,獻帝封曹操為
建德將軍。六月,經曹操謀士
董昭的勸說,獻帝身邊的將軍
楊奉等人表請拜曹操為
鎮東將軍,襲父費亭侯之爵位。
早在初平三年(192年),曹操的謀士
毛玠就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到此時,曹操想迎接獻帝,其謀臣大多認為山東尚未平定,而獻帝身邊的
韓暹、楊奉等又驕橫難制,所以不贊成迎接,只有荀彧、程昱極力勸迎。最後,曹操決定派曹洪率兵迎接獻帝,但被衛將軍
董承與袁術的部將
萇奴據險阻止。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獻帝回到洛陽,董承為牽制韓暹等跋扈的將領,又密召曹操來洛陽。八月,曹操來到洛陽,奏明韓暹、
張楊之罪,韓暹逃奔楊奉,因護駕之功被獻帝特赦,於是曹操殺了侍中
台崇、尚書
馮碩、議郎侯祈,封董承等十三人為
列侯,曹操本人亦領
司隸校尉、
錄尚書事。隨後曹操聽從董昭建議,於九月遷獻帝於
許縣,他本人被封為
大將軍,進封武平侯。楊奉對遷許之舉非常不滿,打算攔路截擊,失敗。十月,曹操討平楊奉。十一月,曹操升任
司空,行
車騎將軍事,總攬朝政。
這一年,曹操聽從
棗祗、
韓浩等人的建議,開始實行屯田制。劉備遭到呂布襲擊,投奔曹操。程昱勸道:“依我看劉備有雄才大略,又深得民心,不會久居人下,不如趁早除掉他。”曹操回答:“如今正是招攬賢才之時,為殺一人而失天下人心,不可。”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討伐割據
宛城的
張繡,駐軍
淯水。張繡舉眾投降,旋即復叛,曹操長子
曹昂、侄子
曹安民、猛將
典韋戰死(參見詞條
宛城之戰)。曹操引兵退還舞陰,張繡派兵來攻,被曹操擊退。張繡奔往穰城,與劉表聯合。曹操對諸將說:“我收降張繡等人,卻犯了沒有立即扣押人質的錯誤,所以遭到了失敗。我明白了失敗的原因,請大家看著,從今以後我不會再失敗了。”之後回到許縣。
割據淮南的袁術僭號,呂布把他的使者送到許縣,袁術怒而進攻呂布,結果為呂布所破。九月,袁術侵略陳國,曹操聞訊親自東征袁術。袁術得知曹操親自來,便棄軍而逃,留
橋蕤等四將鎮守。曹操到後,斬殺橋蕤等將。袁術渡淮而走,曹操也回到許縣。
十一月,曹操南征荊州,到達宛城。劉表部將
鄧濟據湖陽,曹操生擒鄧濟,湖陽也投降。之後曹操又攻下了舞陰。
建安三年(198年)正月,曹操回到許縣。三月,曹操再次南征,圍攻張繡於穰城。四月,曹操所遣的謁者
裴茂率中郎將
段煨討
李傕,
夷三族。五月,劉表派兵救援張繡,並打算截斷曹操後路。曹操引軍退還,張繡追擊,曹操軍無法前行,於是結成連營,得以慢慢前進。曹操寫信給荀彧說:“賊軍緊追我軍,雖然我軍日行數里,但我算好了,到安眾縣時,一定能打敗張繡。”到了安眾縣,張繡和劉表聯軍守在險要地方,曹操軍前後受敵。曹操於是派人趁天黑在險要處挖鑿一條地道,把輜重物資全部偷運過去,又設下伏兵。天明時,張繡軍認為曹操已逃走,全軍追趕。曹操便派出步兵、騎兵兩面夾攻,把賊軍打得大敗。七月,曹操回到許都。荀彧問曹操:“之前您料定一定會打敗敵軍,這是為什麼?”曹操回答:“敵人阻止我回歸的部隊,與我軍死地戰,我由此而知一定會勝利。”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十月,曹操破彭城,擒獲呂布的彭城相
侯諧。曹操進軍下邳,呂布親自率騎兵逆擊,曹操大破呂布,擒獲他的部將
成廉,並追擊到下邳城下。呂布欲圖投降,陳宮等人勸阻呂布,又勸呂布出戰,呂布再次戰敗,退回城內固守。曹操用荀攸、郭嘉之計,決泗、沂之水灌城。十二月,呂布部將
魏續、
宋憲等生擒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
陳宮、
高順等人處死,收降呂布部將
張遼以及泰山豪傑
臧霸、
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曹操將青、徐二州委託給臧霸等泰山諸將。
當初,曹操統領兗州時,任命東平人
畢諶為別駕。後來張邈叛亂,劫走畢諶的母親、弟弟、妻小,曹操放任畢諶離去,對他說:“你的老母親在張邈那裡,你可以離開。”畢諶叩頭表示不會懷有二心,曹操十分讚賞他,並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但是畢諶出去後,還是選擇逃到張邈那裡。呂布敗亡後,曹操生擒畢諶,眾人為他擔心,曹操說:“作為人能孝順他的親人,不也會忠於他的君主嗎!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於是任命他為魯國相。
建安四年(199年)二月,曹操到達昌邑。
張楊的部將
楊醜殺死張楊回響曹操,眭固又殺楊醜,率眾屯射犬,聯合袁紹。曹操把司空之位讓給太僕
趙岐,朝廷不從。朝廷因曹操討呂布有功,為他增邑三千戶,曹操固辭不受。四月,曹操親征河內,並派
史渙、
曹仁擊殺
眭固。曹操渡河進圍射犬,河內太守
繆尚與張楊手下長史
薛洪率眾投降。曹操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
黃河以北。
當初,曹操舉
魏種為孝廉,兗州叛亂時,曹操說:“唯獨魏種不會背叛我。”結果魏種叛逃,曹操怒道:“你魏種只要沒有南逃越地、北走胡地,我就一定不會放過你!”取得射犬後,魏種被生擒。曹操既往不咎,下令給魏種鬆綁,並任命他為河內太守,將河北之事委託給他。
決勝官渡
消滅眭固後,為了應對之後與袁紹的戰爭,曹操預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領齊(治今山東
臨淄)、
北海(治今山東
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
于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袁軍。不久,張繡聽從謀士
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繡為
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
官渡(今河南中牟北),準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
徐州牧,後徐州被呂布攻占,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
豫州牧、
左將軍。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術準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袁術北上不得,嘔血而死。劉備到達下邳後,襲殺徐州刺史
車胄,占據徐州,自己屯於小沛。曹操令
劉岱、
王忠率兵征討,被劉備擊敗。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殺。曹操決定東征劉備。諸將皆說:“與您爭奪天下的人是袁紹,如今袁紹要來討戰,您卻棄之不顧,而要東征劉備,倘若袁紹乘機從背後進攻,該怎么辦呢?”曹操說:“劉備是
人傑,現在不除掉他,以後一定會成為心腹大患。袁紹雖然有遠大的志向,但反應遲鈍,不會馬上出兵。”於是急速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處。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
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後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
袁譚、次子
袁熙、外甥
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命大將
顏良等進兵白馬(今河南
滑縣),自率大軍進屯
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向曹操發動進攻,拉開了大戰的序幕。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占的黃河以南地區,是殘破不堪、尚未恢復生產的
四戰之地,物資儲備也不如袁紹。其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投入前線的兵力據《武帝紀》說“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
裴松之認為此數不準確,曹操的兵力不會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遠遜於袁紹卻是毫無疑問的。
袁紹大軍來攻,許都震動。曹操安慰眾將,分析了袁紹的性格缺陷:“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
膽薄,
忌克而少威”,雖然“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在這種情況下,袁紹地盤雖大,糧草雖足,但只能是“為我奉也”。正是因為對袁紹有很深的認識,曹操才敢於在袁紹將要大軍壓境之時抽身去進攻劉備。
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
白馬之圍,他採納謀士
荀攸之計,先進軍
延津(今延津北一帶),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迅速趕往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顏良被將軍
關羽斬首,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命
文丑、劉備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文丑。曹操初戰得勝,主動撤軍,繼續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十里,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
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之法破解。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餘車,派大將
淳于瓊等帶萬餘人沿途護送,夜宿於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
烏巢。這時袁紹謀士
許攸因向袁紹獻偷襲許都之計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後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軍隊人銜枚,馬勒口,打著袁軍旗幟,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于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援,曹操左右說:“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曹操大怒說:“賊在背後,乃白!”士卒都拚死力戰,因此大破袁軍,斬淳于瓊等,盡燔其糧草,袁紹派遣的援兵也戰敗而走。起初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令
張郃、
高覽率重兵圍攻曹軍營地。由於曹軍營地營壘堅固,烏巢先被攻破,張郃、高覽等人聞訊率部投曹,袁軍潰散。袁紹與其子袁譚棄軍逃回黃河以北,曹軍大獲全勝。剩餘的袁軍假降,曹操將他們坑殺。曹軍前後斬首七萬餘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結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袁紹強大時,孤尚且不能自保,何況眾人呢!”官渡之戰後,冀州諸郡皆舉城歸順曹操。
在客觀上說,官渡之戰中的曹操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於聽取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勝利。此戰之後,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一統北方
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揚兵於黃河邊,擊破袁紹在倉亭的駐軍。袁紹在官渡之敗後,收合部隊,平定了反叛的諸郡縣。九月,曹操回到許縣。又南征在汝南的劉備、
龔都,劉備投奔劉表,龔都等人皆逃散。
建安七年(202年)正月,曹操駐軍譙縣。又到達浚儀縣,治理睢陽渠,又派使者祭祀已故的太尉
橋玄。然後,曹操進軍官渡。
五月,袁紹病死,袁紹之子
袁尚繼位,袁譚屯兵黎陽。九月,曹操親自北征,大戰於黎陽,袁譚、袁尚多次戰敗。
建安八年(203年)三月,曹操大破黎陽,袁譚、袁尚逃回鄴城。四月,曹操進軍鄴城。五月,曹操引軍退還,留
賈信守黎陽。不久後,曹操引兵向南,征討劉表,袁譚、袁尚反目成仇,互相攻擊,袁譚不敵袁尚,敗走平原,遣
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當時諸將都懷疑有詐,只有荀攸勸曹操答應袁譚,曹操說:“我攻打呂布之時,劉表沒有侵犯我方;官渡之戰時,他又不肯幫助袁紹。這只是個自守的賊子,應該等到以後再來對付他。而袁譚、袁尚狡猾,我正應該趁北方混亂時發動攻擊。就算袁譚挾詐,不肯真心屈服我軍,但我擊破袁尚,奪取他的地盤,對我軍也更加有利。”於是再次北上,袁尚聞訊也退回鄴城。當時,袁尚部將
呂曠、
呂翔背叛袁尚,率眾投降曹操,曹操封兩人為列侯。袁譚私自刻將軍印綬,交給呂曠兩人,呂曠把將軍印送給曹操,曹操說:“我自然知道袁譚會耍些小聰明。他想讓我攻擊袁尚,然後趁機略民聚眾,自以為破袁尚後,實力足以自強,可趁我軍疲敝來與我抗衡。但擊破袁尚後,我的勢力更加強盛,哪可能會疲敝,讓他有機可乘呢?”曹操為了讓袁譚暫時安心,還和袁譚結親,讓自己的兒子
曹整娶袁譚的女兒。
建安九年(204年)正月,曹操率兵渡過黃河,截斷淇水,引入白溝,作為運糧的通道。二月,袁尚再次出兵攻打袁譚,曹操趁機進軍鄴城。當時
蘇由、
審配鎮守鄴城,曹操進軍到洹水時,蘇由投降。曹操到達鄴城外,做土山、地道。當時武安長
尹楷屯毛城,通上黨糧道。四月,曹操留曹洪攻打鄴城,親自擊破尹楷。又擊破邯鄲的
沮鵠。易陽令
韓范、涉長
梁岐皆舉縣投降。五月,曹操毀土山、地道,作圍塹,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七月,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
滏陽河)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
定縣)。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鬥志崩潰。八月,審配的侄子
審榮打開東城門,曹操軍一舉攻破鄴城,擒殺審配。之後,曹操哭祭袁紹墓,慰勞袁紹妻子,將袁紹的家人和寶物都還給了袁家,並賜給他們雜繒絮,供養他們家。從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據點北遷到了冀州的鄴城,政令軍隊此後皆從此出,而許縣則只留些許官吏。
九月,曹操下令:“河北遭受袁氏之難,不用再上繳今年租賦!”又嚴厲打壓豪強兼併,百姓喜悅。曹操領冀州牧,並上表讓還兗州牧。當初,曹操圍攻鄴城時,袁譚趁機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又擊破故安的袁尚敗軍,兼併其眾。曹操寫信給袁譚,責備他負約,與他斷絕婚姻,將他的女兒送回,然後進兵。十二月,曹操進入平原,略定諸縣。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攻滅袁譚,冀、青二州平定。當初袁尚兵敗後,投奔幽州刺史
袁熙。此月,幽州大將
焦觸、
張南起兵反袁氏,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
烏桓。焦觸自稱幽州刺史,舉郡縣歸附曹操。四月,黑山軍首領
張燕率領其部眾十餘萬人投降曹操。故安人
趙犢、
霍奴起兵,殺死幽州刺史,三郡烏桓又圍攻
鮮于輔於獷平。八月,曹操率兵北征,斬殺趙犢,又渡河救援獷平,烏桓奔走出塞。
當初,袁紹令其外甥高幹領并州。曹操攻破鄴城後,高幹投降了曹操,仍然被任命為并州刺史。而曹操討伐烏丸之時,高幹舉州反曹操,捉拿上黨太守,舉兵守壺口關。曹操遣樂進、李典討伐高幹,高幹退守壺關城。
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攻打
高幹,高幹留別將守城,自己逃入匈奴,向單于求救,單于不從。曹操圍壺關前後三月,最終城陷。高幹逃向荊州,在途中被上洛都尉
王琰捕殺。又東征淳于,遣
樂進、
李典擊破海賊
管承。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回到鄴城,大封功臣二十多人,皆為列侯,其餘依次受封。
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是為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
蹋頓。三郡烏桓與袁氏關係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
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河北
玉田)。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
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
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
盧龍塞(今河北
喜峰口附近),“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
柳城(今遼寧朝陽南)。
八月,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二軍相遇,時烏桓軍軍勢甚盛,而曹軍則是“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唯獨張遼力勸曹操迎戰。曹操登高瞭望,見烏桓軍雖多,但陣勢尚未擺好,遂命將自己的持麾授予張遼暫用。張遼指揮先鋒部隊,乘烏桓軍陣稍動之機,向烏桓軍發動猛攻。烏桓軍大敗,死者被野。烏桓單于蹋頓也被臨陣斬殺。曹軍在
白狼山之戰中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
袁尚等人逃奔割據
平州的
公孫康。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十一月,曹操行至
易水,代郡烏丸行單于
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率其部下
名王來賀。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開闢
玄武池訓練水軍。六月,曹操廢
三公,恢復
丞相制度,自任漢朝丞相。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七月,進軍南征荊州牧
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
劉琮接任。九月,曹操大軍進至
新野,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
曹操進軍江陵後,下令荊州官民,“與之
更始”,同時封降服者十五人為侯,任劉表大將
文聘為江夏太守,引用荊州名士
韓嵩、
鄧義等。益州牧
劉璋也遣使向曹操致敬,並開始接受
征役,派兵充實曹軍。
這時,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於
樊城(今湖北襄樊),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
江陵(今屬湖北)撤退。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今湖北襄樊)疾馳三百里,在
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大破其軍,隨後進占江陵。
曹操在擊潰劉備後,乘勢想一舉鯨吞江東。孫劉兩軍在
魯肅和
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結成聯盟,孫權命都督
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的兩萬人馬組成聯軍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東下,至
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與孫、劉聯軍接戰不利,暫駐軍於
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周瑜等人在南岸,雙方隔江對峙。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
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船頭釘上大釘,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
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撤軍北還。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攻取南郡,孫權借南郡予劉備,孫劉聯盟進一步得到鞏固。為防範孫權,曹操強制內遷淮南的民眾,引發江淮十餘萬戶百姓驚慌,使其盡皆渡江歸附孫權。同時,為穩定內部,曹操下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同年還親臨合肥,設定了揚州郡縣的長吏,修治
芍陂屯田。年底回到譙。
赤壁之戰後,天下三分的局勢已經奠定。自此以後,曹操雖時有征伐,但主要精力用在經營曹氏勢力之上。
平定涼州
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下《
求賢令》,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儘量把人才收羅到自己身邊。同年冬,修建
銅雀台。
建安十六年(211年)正月,曹操的三個兒子被封為縣侯,世子曹丕成為五官中郎將,設定官屬,為丞相副。太原人
商曜以大陵起兵,曹操遣
夏侯淵、
徐晃將其擊破。
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
鐘繇討伐漢中(治
南鄭,今陝西漢中東)
張魯,並令夏侯淵等出兵河東,與鐘繇會合。西征漢中要經過關中,關中諸侯
馬超、
韓遂、
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討伐他們,馬超等人屯據潼關,曹操對諸將說:“關西兵勇敢強悍,你們堅守不得與他們交戰。”
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八月,曹操到達戰場,與馬超的軍隊隔著潼關對峙。曹操拖住馬超的部隊,暗中派徐晃、朱靈等將乘天黑渡過蒲阪津,占領河西,安營紮寨。閏八月,曹操在潼關北面強渡黃河,渡了一半,馬超趕來,猛攻曹軍船隻。校尉
丁斐見情況危急,放出大批牛馬引誘賊兵,敵軍爭搶牛馬,隊形大亂,曹操才得以渡過黃河,沿河邊向南修築通道。敵軍敗退,占據渭口抵抗,曹操多設疑兵,暗中用船將部隊送入渭水,架設浮橋,乘夜分兵在渭水南岸紮營。敵軍於夜間偷襲曹營,曹操派伏兵將他們擊敗。馬超等人駐守渭南,派人送信,以割讓黃河以西為條件求和,曹操不許。九月,進軍渡渭水,馬超等人多次挑戰,曹操並不應戰;馬超等人再三請求割地,並讓自己的兒子做人質求和,曹操聽從賈詡之計,假意答應。韓遂請求與曹操會面,曹操與韓遂的父親同一年被舉為孝廉,又與韓遂是平輩,因此兩人馬靠馬在陣前談了很長時間,不談軍事,只敘朋友舊事,說到高興處,二人拍手大笑。會見結束後,馬超問韓遂:“曹公說了些什麼?”韓遂回答:“沒說什麼。”於是馬超等人對他產生了猜疑。後來曹操又和韓遂等人陣前見面,眾將勸道:“您和敵人見面交談,不可大意,可設木行馬防備敵軍。”曹操照辦。兩軍見面,敵將都在馬上向曹操行禮,秦、胡士兵都來看曹操,前後數層。曹操大笑著對他們說:“你們想看曹公嗎?他也是個人,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只是多了點智慧而已!”胡人前前後後擠上來看。曹操又列五千鐵騎為十重陣,鎧甲精光耀日,敵軍更加震恐。過了幾天,曹操又給韓遂寫了封信,上面故意塗改許多地方,假裝成是韓遂改的,馬超等人因此對韓遂越來越懷疑。於是曹操與他們約定日期會戰,先用輕兵挑戰敵軍,打了很長時間後,曹操派出精銳騎兵夾攻,大敗關中聯軍。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逃回安定,曹軍陣斬
成宜和
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
戰後,諸將問曹操:“當初,賊軍守衛潼關,渭水以北沒有防守之兵,我們不從河東出去攻打馮翊,反而在潼關與敵兵對峙,拖延許久才北渡黃河,這是為何?”曹操說:“賊兵占據潼關,如果我軍進入河東,賊兵必將帶兵守住各渡口,則我軍不能渡到河西;因此我以重兵逼近潼關,賊兵全力來守南邊,西河的防備空虛,因此徐晃、朱靈二將才能輕易攻取西河。然後我帶大軍北渡,賊兵不敢與我們爭奪西河,是因為有二將的軍隊。連起戰車,樹起柵欄,做通道向南前進,既是創造了敵軍不能取勝的條件,同時又向敵人示弱。渡過渭水後深溝固壘,敵軍挑戰不應,是為了使敵軍驕傲自大;所以敵軍不造營壘只求割地講和。我順著他們的意思答應下來,之所以依著他們的意圖,是為了使他們安心而毫無防備,然後蓄精養銳,一旦出擊,就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兵之道,本來不能墨守成規,只求一種方法。”當初,敵軍每到一支部隊,曹操就面露喜色,戰後眾將問他高興的原因,曹操回答:“關中地域遼闊,如果賊軍各自依險阻抵抗,征伐他們,沒有一二年的時間不能平定。如今都聚集於此,雖然人數眾多,但都彼此不和,沒有統一的主帥。這樣,消滅敵人容易成功,我所以高興。”
十月,曹操進軍包圍安定,楊秋投降。曹操恢復他的爵位,讓他留在這裡安撫民人。
曹操撤回後,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夏侯淵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
宋建、橫掃羌、氐,
虎步關右,使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位極人臣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回到鄴城。漢獻帝準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
蕭何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曹操起兵南征孫權,號稱步騎四十萬。次年(213年)正月,曹軍進至
濡須口(今安徽
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
公孫陽。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兩軍相持月余,曹操的水軍作戰失利。由於春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三月,復《
禹貢》九州。天下十四州並為
九州,此時的冀州擁有三十多個郡。
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
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
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七月,曹操建魏國社稷宗廟,又在魏國內設定尚書、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一作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
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此時,曹操名義雖非天子,但實際已經有天子之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以五官中郎將
曹丕為魏王太子。
相爭漢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
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四月,曹操自陳倉出散關,到河池。氐王
竇茂恃險不服。五月,曹操擊破竇茂;西平、金城諸將斬下韓遂的首級,將其獻給曹操。七月,曹操大軍進至
陽平關(今陝西
勉縣西北)。張魯的弟弟
張衛與將領
楊昂據守陽平關,橫山築城十餘里,曹操不能攻克,引軍撤還。張衛的軍隊守備鬆懈,結果
高祚軍在夜間迷路闖入敵營,敵軍退散。曹操也趁機攻擊張衛,張衛連夜逃走。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奔往
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九月,巴七姓夷王
朴胡、賨邑侯
杜濩舉巴夷、賨民來附,曹操以兩人為太守、封列侯。十月,曹操設定
名號侯至
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以賞軍功。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十二月,曹操回軍,留夏侯淵屯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曹操再次南征,率軍攻破
居巢,猛攻濡須口,擊敗孫權,孫權派都尉
徐詳求降,曹操同意,並允諾重新結為姻親。
曹操主力退出漢中後,劉備向漢中發動進攻。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親率大軍進至陽平關,
夏侯淵等人與劉備夾關對峙,曹軍多次擊退劉備軍猛烈攻勢。四月,烏桓的
無臣氐與鮮卑的
軻比能聯合侵擾邊塞,曹操命
曹彰、
田豫北征,大破烏桓鮮卑聯軍。七月,曹操親率大軍西征劉備。九月,曹操坐鎮長安,以便隨時指揮漢中戰局。十月,宛城守將
侯音起兵反曹,劫掠吏民,保守宛城。曹操令曹仁圍攻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仁斬殺侯音。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今
漢水),依山而進,駐軍於
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地勢,被
黃忠斬殺,曹軍戰敗。之後,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但是劉備
堅壁不出,曹軍與劉備軍相距數月,無利,遂放棄漢中。
襄樊會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從漢中撤往長安。劉備大將
關羽趁著襄、樊兵力空虛之際,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動了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
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漢水流域因為天降暴雨而發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擒于禁,斬
龐德,乘勢進軍,將樊城圍住。時樊城曹軍只有數千人,城池被水淹沒,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
徐晃領兵去救樊城。九月,相國西曹掾
魏諷謀襲鄴城,事泄被殺,相國鐘繇也受牽連被免官。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
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且他早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曹操,準備以大將
呂蒙偷襲荊州要地
江陵。曹操接到書信後,將這一訊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
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經過惡戰,關羽敗走。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往益州,途中為孫權軍擒殺。孫權將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至此,襄樊戰役結束。
壯士暮年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
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這個小兒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嘛!”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說:“如果天命在我,我做
周文王足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同月庚子日(3月15日),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
諡號為武王。他臨死前留下《遺令》(參見詞條
曹操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
鄴城西郊的
高陵。曹操死後,其子
曹丕襲封丞相、魏王官爵。
黃初元年十月辛未日(220年12月11日),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改漢為魏,於同年十一月癸酉日(12月13日)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
太祖。
主要影響
政治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響,崇尚仁義禮讓,並試圖以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為首”。另一方面,他在治國上強調以法治國。在當世戰亂之下,要撥亂反正,只能採用刑法之治。曹操主張執法如山,強調法不阿貴。他說,法令“設而不犯,犯而必誅”。要求嚴格法令規章,賞罰分明,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曹操重視執法者的人選和執法者以身作則的作用,認為這是貫徹法令、實行法治的保證。為此,他起用
王修、
司馬芝、
楊沛、
呂虔、
滿寵、
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處於亂世之中的曹操既強調刑法,也沒有忘記禮教之用。他始終尚禮重法,兩手俱用,並在禮法並舉、兩手俱用中表現出了特有的譎詐之能。
在人事管理方面,曹操主張
唯才是舉,這是曹操政治思想獨具特色的地方。在漢末選官偏重
門第、不問才德的情況下,他主張突破門閥界限,實行唯才是舉。他認為,天地間,人為貴。要建功立業,只有靠人的智慧和才能,“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他重視人的才能,鄙視德行禮教,認為遵守封建禮教的人不一定有開創事業的能力,有開創事業能力的人未必肯遵守禮教,所謂“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故而力主起用那些果敢英勇臨陣力戰之士,出身地位低微但有高才異質的人和“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並且明令要求下屬“各舉所知,勿有所遺”,不拘一格選官用人。
曹操用
崔琰、
毛玠掌管選舉,他們任用“清正之士”,“務以儉率人”,使得天下士人“莫不以廉節自勵”,即使是權貴寵臣,“
輿服不敢過度”。以上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社會風氣的轉變。
曹操的政治思想符合時代的需求,在統一、平定北方的事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主張的法治和唯才是舉是對於漢代
德化、
孝治四百年傳統的對抗和否定,在政治思想界引發討論,對於後世人事管理思想的影響頗為深遠。
軍事
黃巾起義之後,軍閥混戰,社會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從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其平生主要發起(一部分未親自指揮)或參與的軍事活動如下:
歷經時長 | 主戰爭 | 具體戰役 |
---|
| | |
| | |
| | |
建安十八年(213年),建安二十二年(216年)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 |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 |
| | |
(表格參考資料)
曹操鑽研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自著兵書十餘萬言(即《
孟德新書》),“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又集錄諸家兵法,寫成《兵書接要》一書,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加以論述。他撰寫的《
孫子略解》(又稱《孫子注》),開創整理注釋《
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其著述大都亡佚,從其《孫子注》和存世的軍事文書以及《三國志》等史書中,可窺見其軍事思想。
曹操認識到,軍事鬥爭離不開政治形勢的配合。要有足夠的武裝力量,才能拯救社會。不能像春秋時吳國
夫差那樣只憑武力,不注重政治;也不可似周朝諸侯
徐偃王那樣,以仁義代替用兵。他強調“兵以義動”,“示天下形勢,以順
誅逆”。為贏得戰爭中的政治主動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爭取人心,占領河北後免難民租賦,又發布抑豪強兼併令,以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謀士
郭嘉頌揚他“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曹操認為經濟的好壞,關係著戰爭的成敗。軍隊無輜重、糧食、委積,“亡之道也”,因而吸取“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經驗,大興屯田,達到了足食強兵的目的。
治軍思想
曹操拋棄儒家以禮治軍的原則,認為“禮不可治兵”,強調“吾在軍中持法是也”,注重以法治軍。他針對漢末為政失之於寬的狀況,“糾之以猛”,以使“上下知制”“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他“攬申、商之
法術”,制定管理、訓練等軍事法規,如《軍令》《
步戰令》《
船戰令》《
論吏士行能令》《敗軍抵罪令》等,以維護軍隊的統一指揮,強化軍隊的戰鬥力。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唯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
為保證法規的實行,曹操主張嚴明賞罰,按法賞有功、治有罪,“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
治平尚德行,有事賞
功能”,告誡諸將“賞功而不罰罪,非
國典也”。強調“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並“親巡將士,明勸賞罰”,在公開場合,自己也不置之法外。
為貫徹以法治軍的思想,曹操特別注意軍中司法官吏的選拔,認為“夫刑,百姓之命也。而軍中典獄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軍死生之事,吾甚懼之。其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
曹操選將用人,主張破格求實。他拔
于禁、
樂進於行陣之間,取
張遼、
徐晃於亡虜之內,他們後皆戰功卓著,成為名將。還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如,
許褚、
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
臧霸有恩信於東土,曹操將青、徐二州託付於他,從而得以專心對付袁紹;
文聘本是劉表帳下大將,在江漢一帶頗有威恩,曹操任其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使御孫權。對有過失的“賢”才,曹操往往任用如初。他還注意集眾人之智指導戰爭,在兗州、官渡、鄴城、當陽、渭南、襄樊等重大戰事中,均聽取和採納將士的意見。為盡其才,他倡導廣開言路之風,征柳城烏桓得勝回師,還重賞曾勸阻他出征的人。
謀略思想
曹操認為:“欲攻敵,必先謀。”重視謀略是曹操軍事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他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他所以能夠“以弱為強者,非惟
天時,抑亦
人謀”。
曹操認為用兵“不可以
禱祀而求,亦不可以
事類而求”,顯示出其軍事思想中求實、尚變的兩大特點。他推崇《孫子》,但要求諸將按他結合當時社會實際和實戰經驗編撰的《孟德新書》指揮作戰。視
善變為用兵核心,其行軍用師,被譽為“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強調“兵無
常形”“兵無
常勢”“兵之變化,固非一道”,只有靈活用兵,“以詭詐為道”,才能以變制勝。還說“若以險固為資,則不能應機而變化也”。他認為,詭詐的前提是知彼知己,只有在掌握了對方的兵力部署、戰將強弱、地形險易、後勤保障等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全面綜合的研究,才能制定出“因敵變化”“盈縮隨敵”的策略。他尤重視
奇正、虛實變化,要求以“至實擊至虛”。他的戰爭實踐也體現出這一點。如對孫、劉集團作戰,或東攻西守,或東守西攻,皆依實際情況,將優勢兵力集中於一方,形成“至實”態勢。同時,常以分散、分化敵軍的策略,致其“至虛”,從而各個擊破。在中國軍事史上,他以“詭詐”著稱。
曹操的軍事思想深受歷代兵家和學者稱道。陳壽認為他能夠成就偉業,“惟其
明略最優也”。其《孫子注》對後世兵學有深遠影響。但有時他強調刑罰過度,並且也有袒護失察之處,這是其思想的局限性。
經濟
施行屯田,改革戶籍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饑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採納
棗祗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定田官,興辦
屯田。屯田以國家投資的方式保證再生產,工作效率高於普通的自耕農。因此短時間內就使地方“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自述道:“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
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
此外,曹操還陸續頒布法令,始創
戶調製,防止豪強兼併小農。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頒布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204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
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曹操在世時,還大力興修水利設施。如他舉薦的揚州刺史
劉馥,修復、建設
芍陂、
茹陂、七門、吳塘等土壩,蓄水灌溉稻田,使得“官民有畜”。
在開源的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提倡廉潔。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的衣服、鞋子不事華麗,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糾正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即使是高官顯貴也不敢過度鋪張,甚至出現了有人故意穿破舊衣服取悅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反過來不得不下令來糾正這一奇怪的不正之風。
曹操的遺囑,也體現了自己的一貫儉樸的風格:“天下尚未安定,還不是遵守古禮的時候。安葬完畢,所有人都
除服。那些率軍屯戍在外的,一律不得離開屯所。
有司各率其職。以
時服下葬,不要在幕中貯藏金玉珍寶。”
文化
詩歌
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
詩歌上。南朝人
鐘嶸《
詩品》雖將其詩置入下品,但對曹操的評語卻很準確,他說: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抓住了曹操悲涼風格的特點。宋人
敖陶孫《詩評》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曹操懷匡世之心,憂世不治,南征北討,與群雄逐鹿,情懷慷慨,發為詩歌,確如北地老將,氣韻沈雄。如《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在蕭瑟的秋風中,看水波澹蕩,洪波湧起,可以體會到詩人那如大海一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襟抱。
曹操現存20多首詩,均為
樂府詩。其詩歌的內容和寫作方法都與
漢樂府的精神一脈相承。其中一部分詩反映了漢末戰亂的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如《
蒿里行》寫的是初平元年(190年),關東義軍聯合討伐董卓的歷史事件。詩歌如實地描寫了義軍由聚而散的情形,對袁紹等將領各懷私心、
畏葸不前進行了揭露和批評。詩末對長期的戰亂給社會和百姓造成的災難、痛苦,深表關懷和同情。用樂府古題寫時事,是曹操在詩歌史上重要的貢獻。他用當時人熟悉的樂府舊題記敘他所經歷的事件,創作了被後人稱為“漢末
實錄,真詩史也”的作品。
曹操詩歌內容豐富,除了記述時事以外,還寫他本人的政治理想。在《
度關山》中,他描述一個法治國家的理想: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賞罰清明,各遵秩序。吏不失職,民不奢侈,兼愛尚同,疏者為戚。在《
對酒》中則描繪了一個“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的太平圖景,表現了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的懷抱。曹操起於微末,最終平定群雄,奠基魏業,其所經歷中的感慨都如實地記錄在他的詩歌中。《
苦寒行》記敘的是建安十一年(206年)北征
高幹之事,詩歌記敘在冰雪交加中艱苦行軍的景況,作者卻能站在戰士們的立場,體察思念家鄉的痛苦情緒。《
短歌行·對酒當歌》可能寫於一個特殊的時期,詩人有感於時光飛逝,來日無多,而個人的抱負卻遲遲不能實現,因而深切盼望賢人能夠幫助自己,早日完成統一的大業。
將破碎的河山重新整合的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因此曹操常常會慨嘆人壽
不永,這種憂懼其實是與他要完成志業的抱負相關。曹操寫了不少的
遊仙詩,如《
氣出唱》《
精列》等,這不能簡單地看作為消極的人生態度,這種祈望長生的想法與他要統一天下的英雄懷抱有關。事實上曹操是一個生活態度非常實際,並非虛妄求仙的人。在更多的地方,曹操表現出非常現實的、重視個人主觀作用的態度,《步出夏門行》是曹操這種態度的代表作品。詩人認為“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年壽短長並不全由於天命,人的努力是很重要的。他很積極地表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的詩風,以鐘嶸所評最為確切,確是古直悲涼,這與他的身世、地位、懷抱都有關係。唐代詩人
元稹說: “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
橫槊賦詩,故其抑揚冤哀存離之作,尤極於古。”漢末支離破碎的社會現實感發著曹操,所謂“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
梗概而多氣也” 。
散文
曹操的
散文也很有成就,
魯迅曾說他是改造文章的宗師,是指他對漢代文體風格所做的突破。比如
詔令這種文體,風格應以典雅莊重為主,但曹操的一些詔令卻灑脫而無顧忌,真率自然,具有通脫之風。如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的《
讓縣自明本志令》,直陳自己不能放棄權力的各種理由,言詞愷切,鋒芒畢露,卻又坦誠而真率。他從自己初願做一郡守說起,因了種種不同的歷史契機,而不斷修改自己的志願,最後他於強敵中崛起,消滅了袁紹、袁術、劉表等各種割據勢力, “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他說這時“人臣之望已極,
意望已過矣”,雖有掩飾的成分,但卻很真誠。說到平定天下的功勳,他並不諱飾,稱: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確是實情,並非自大之言。又說到現在還不能放棄權力,以博謙退之美名,因為“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這種清醒的認識、處實的態度和坦白的言辭,使得文章具有一種率真之氣,生動、新鮮而富有個性的鋒芒。
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說: “至於建安,曹氏基命,二祖
陳王,鹹蓄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
情質相符,是曹操詩歌和文章共同的特徵。
文學影響
他倡導並開創的
建安文學,不僅是文學史上的黃金時期,而且建安文學建立的優秀傳統,也成為
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標準。 ”建安風骨”是後代文人對文學追求的理想境界。
陳子昂反對初唐時期的形式主義詩風,稱“漢魏
風骨,晉宋莫傳”;
李白也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這一切都與曹操的貢獻有關。曹操以相王之尊,不獨親自賦詩撰文,而且能夠尊重文人並保護文人。他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與文人保持著比較好的友誼,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 “傲雅
觴豆之前,雍容
衽席之上;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談笑。”可以說,“
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
曹操喜愛墳典和六藝之學。在統一北方的混戰中,就注意對圖書的保護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擊敗袁紹後,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任魏公後,設定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廣收在戰亂中散佚的東漢官府和民間藏書,“采輟遺亡”,藏在中外三閣和秘書省。還請蔡邕之女蔡文姬講其藏書之事,蔡文姬“繕書送之,文無遺誤”。由於他重視國家的文化建設,逐步建立了魏國的國家藏書。
曹操在書法上的造詣也頗高,從書法資料上看,第一,曹操能於
隸書、
楷書,精於
章草;第二,其書法風格雄峻渾健。《唐人書評》稱:“(曹)操書如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晉
張華在《
博物志》中稱:“漢世,安平
崔瑗、(崔)瑗子(崔)寔、弘農
張芝、(張)芝弟(張)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南朝的書法評論家
庾肩吾在其《
書品》中,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稱其“隸墨雄瞻”。唐
張懷瓘在書法評論專著《
書斷》中稱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絕倫”,將其章草作品評為妙品。由此看來,曹操的書法亦頗有影響力。
據史料記載,他常與書法家
鐘繇、
梁鵠、
邯鄲淳等人切磋書藝。他尤其喜愛品味梁鵠的字,還曾將專用的五靈丹拿給因向韋誕借讀
蔡邕《筆法》遭拒而嘔血的鐘繇。他對書法的重視和提倡,促進了後來曹魏書壇的發展。故而在三國中,以曹魏的書法成就為高。
曹操他流傳於世的墨跡很少。宋
鄭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僅收錄曹操書寫的一篇《
大饗碑》;明楊慎在《丹鉛總錄》中,也只是說到元朝時還有曹操書寫的《賀捷表》;清
葉奕苞在《
金石錄》中說,曹操在武昌“黃鶴樓”側曾寫有特大、凜凜有生氣、正書的“涌月台”三字。曹操在征漢中時,寫在石門南褒河一塊大石上的“袞雪”二字,現已遷入漢中博物館內。
曹操收編
太平道、撫接五斗米道勢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挾天子”,目的皆在暗爭“
天命”。曹操一生所經營之“天命在吾”的魏氏聖化大業,隨曹魏政權的建立而得實現。從曹操勢力興起以至漢魏禪代,其間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與原始道教牽涉至深。
民族
匈奴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七月,
南匈奴單于
呼廚泉來朝賀,被扣留在鄴城,曹操藉機將南匈奴分為五部,選漢人為司馬加以監督。
烏桓
東漢末年,烏桓(又稱“烏丸”)占據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各自稱王,常侵擾北方四州、“殺略吏民”。烏桓蹋頓總攝三王部,與袁紹交好。官渡之戰後,曹操為徹底消滅袁氏勢力並統一三郡,北征烏桓蹋頓。
白狼山之戰,曹軍大勝,並把烏桓俘虜去10餘萬戶的漢人和幽、並二州的烏桓萬餘“落”(烏桓戶口的基層單位)遷入內地。促進烏桓人同漢族逐漸融合,這對鞏固北方社會秩序、使人民生產與生活安定有著積極的作用。
歷史評價
漢魏
曹操自評:“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橋玄:“吾見士多矣,未有若君者!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許劭:“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也有‘然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及‘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
奸雄也’兩個不同的版本)。”
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袁渙:“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內賴公,得免於危亡之禍。”
曹公尚在,未可也。
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命,救已滅乎?
涼茂:“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
逆賊曹操,何等明公!
張遼:“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故太尉
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
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國。
田豐:“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
王俊:“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興霸道,繼桓、文之功者也。”
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後戮殺,皇子鴆害。
吾勢雖不便,汝等百萬來,未如吾何;曹孟德腳踏車來,吾自去。
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老乎?
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
賊臣篡盜,社稷無主。
曹操父子,世載其罪。
夏侯惇:“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餘年,功德著於黎庶,為天下所依歸,應天順民,復何疑哉!”
法正:“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
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伯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
張悌:“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
張松:曹公兵強,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
兩晉南北朝
孫楚:“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
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彼雖眾其焉用,故制勝於廟算。”
陸機:“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佇重淵以育鱗,撫慶雲而遐飛。運神道以載德,乘靈風而扇威。摧群雄而電擊,舉勍敵其如遺。指八極以遠略,必翦焉而後綏。釐三才之缺典,啟天地之禁闈。舉修網之絕紀,紐大音之解徽。掃雲物以貞觀,要萬途而來歸。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輝。濟元功於九有,固舉世之所推。”
王導:“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石勒:“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裴松之:“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數千之兵,而得逾時相抗者哉?”
垣榮祖:“昔曹操、曹丕上馬
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矣!”
隋唐
李世民:
虞世南:“曹公兵機智算,殆難與敵,故能肇跡開基,居中作相,實有英雄之才矣。然譎詭不常,雄猜多忌,至於殺伏後、鴆荀彧、誅孔融、戮崔琰,婁生斃於一言,桓劭勞於下拜,棄德任刑,其虐已甚,坐論西伯,實非其人。許劭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斯言為當。”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孫吳。臨敵制奇,鮮有喪敗,故能東禽狡布,北走強袁,破黃巾於壽張,斬眭固於射犬。援戈北指,蹋頓懸顱;擁旆南臨,劉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挾天子以令諸侯,信超然之雄傑矣。而弊於褊刻,失於猜詐。孔融、荀彧,終罹其災;孝先、季珪,卒不能免。愚知操之不懷柔巴蜀,砥定東南,必然之利耶。”
魏元忠:“魏武之綱神冠絕,猶依法孫、吳,假有
項籍之氣,袁紹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終以破滅,何況復出其下哉!”
張說:“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為墟人代改,但有西園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貴臣,娥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台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
趙蕤:“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北破袁紹,南虜劉琮,東舉公孫康,西夷張魯,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志績未究,中世而殞。”
張鼎:“君不見漢家失統三靈變,魏武爭雄六龍戰。盪海吞江制中國,回天運斗應南面。隱隱都城紫陌開,迢迢分野黃星見。流年不駐漳河水,明月俄終鄴國宴。文章猶入管弦新,帷座空銷狐兔塵。可惜望陵歌舞處,松風四面暮愁人。”
宋金遼
穆修:“惟帝之雄,使天濟其勇尚延數年之位,豈強吳、庸蜀之不平!”
蘇洵:“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曹操有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無取天下之才。”
司馬光:“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
王安石:“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張耒:“草昧群龍斗,英雄接上游。吳卑青蓋伏,蜀陋葆車留。挾漢臨諸夏,中原半九州。人驚呂布縛,誰信本初憂。天作西南限,時方割據秋。力終回赤壁,功止霸諸侯。歷數知歸禹,乾坤正造周。事商完夙志,傳子豈人謀。銅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千年故鄉廟,歌舞薦牢羞。”
趙鼎臣:“慷慨勤王始,艱難創業初。英辭傳樂府,妙略布新書。逐鹿功雖在,藏舟計已疏。一朝空繐帳,愛子竟何如。”
王彭:“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曹公逡巡獨以其智起而應之,奮盈萬之旅,北摧袁紹而定燕、冀;合三縣之眾,東擒呂布而收濟袞;蹙袁術於淮左,彷徨無歸,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畫之出,常若有餘,而不少困。彼之所謂勢與勇者,一旦潰敗,皆不勝支。然後天下始服曹公之為無敵,而以袁、呂為不足恃也。至於彼之任勢與力,及夫各挾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獨以智強而未易敵也,故常內憚而共蹙之。
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王十朋:“董呂袁劉電掃空,阿瞞獨步騁奸雄。豈知權備皆人傑,未肯全將鼎付公。”
洪皓:“長笑袁本初,妄意清君側。垂頭返官渡,奇禍憐幕客。曹公走熙尚,氣欲陵韓白。欺取計已成,軍容漫輝赫。跨漳築大城,勞民屈群策,北雖破烏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併吞,二國盡勍敵。四陵寄遺恨,講武存陳跡。雉堞逐塵飛,濁流深莫測。回首銅雀台,鼓吹喧黽蟈。”
胡寅:“曹操偽定一時,名在英雄之列,夷考其事,乃真小人耳。雖暴戾強伉,殺人不忌,至其病亡,子孫滿前,咿嚶涕泣,留連妾婦,
分香賣履,區處衣物,平生奸偽,死乃盡見。”
陳長方:“彼曹氏者所以大得罪於天下,正在反覆譎詐移漢之神器而已。然其始也,猶以安漢為名掃平盜賊,尊獎王室,假仁義以行其奸,故能有濟。”
曹操合下便知據河北可以為取天下之資。既被袁紹先說了,他又不成出他下,故為大言以誑之。胡致堂說史臣後來代為文辭以欺後世,看來只是一時無說了,大言耳。此著被袁紹先下了,後來崎嶇萬狀,尋得個獻帝來,為挾天下令諸侯之舉,此亦是第二大著。若孫權據江南,劉備據蜀,皆非取天下之勢,僅足自保耳。曹操用兵,煞有那幸而不敗處,卻極能料。如征烏桓,便能料得劉表不從其後來。……曹操自是賊……孫權又是兩間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
曹操作詩必說周公,如云:“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又《苦寒行》云:“悲彼東山詩。”他也是做得個賊起,不惟竊國之柄,和聖人之法也竊了!詩見得人。如曹操雖作酒令,亦說從周公上去,可見是賊。如曹丕詩,但說飲酒。
明清
張羽:“促路蜉蝣短,雄心日月長。玉床飄繐帳,猶自戀余香。”
江源:“魏武竊神器,鼎分漢土宇。陋哉無遠圖,築台貯歌舞。台榭紛綺羅,嬋娟競媚嫵。我窺奸雄心,乃欲傳萬古。胡為不五世,九廟已焦土。歌舞能幾時,歡娛變淒楚。松柏生悲風,西陵已無主。多少分香兒,誰知屬典午。”
顧清:“亂來天意長奸雄,一語深投月旦公。豈謂三袁盡河北,更教諸葛起隆中。煙消赤壁沉雄俊,樹冷西陵怨女童。不及人狼祖餘知,化牛猶得占江東。”
張溥:“孟德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兼草書亞崔張,音樂比桓蔡,圍棋埒王郭,復好養性,解方藥,周公所謂多材多藝,孟德誠有之。……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
曾曰唯:“其人為霸則有餘,其詩為帝非不足。大風之歌秋風辭,視之魏武竹弟肉。數千年來魏及唐,杜甫曹操相低昂。白也慷慨孫郎比,東西爭帝將雁行。”
沈在廷:“魏武英靈一代雄,許昌城堞霸圖空。生前吳蜀心思並,死後師昭恨不窮。”
趙翼:“操起兵於漢祚垂絕之後,力征經營,延漢祚者二十餘年,然後代之。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
許詠仁:“阿瞞心術苦難明,青史原來有定評。贖蔡文姬關友誼,殺楊德祖忌才名。賦詩橫槊英雄氣,賣履分香婦女情。疑冢築為七十二,不知何處是佳城。”
近現代
易順鼎:“酒邊橫槊慕周公,朝露何殊詠大風。海內人才歸許下,譙東精舍等隆中。兒沉朱李招群彥,客煮青梅論兩雄。痴絕分香兼賣履,西陵蕭瑟雀台空。”
孫中山:“我等之興中會,便是漢朝之劉備、諸葛亮,今之滿洲皇帝,便是曹操、司馬懿。”
黃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創英雄中,亦當占上座;雖好用權謀,然從古英雄,豈有全不用權謀而成事者?”
三國英雄,曹操其首也,曹逼天子,弒皇后,糧罄而殺主者,晝寢而殺幸姬,他如呂伯奢、孔融、楊修、
董承、
伏完輩,無不一一屠戮,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
夫
厚黑之為學也,其法至簡,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沛公得其全而興漢,司馬得其全而興晉;曹操、劉備得其偏割據稱雄,炫赫一世。”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曹操的文章、詩,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
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毛澤東曾批評曹操兩個缺點:曹操打過張魯之後,應該打四川。劉曄、司馬懿建議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幾個星期,後悔了。毛澤東以此為例批評曹操剛愎自用,不能採納良策。此外,毛澤東還曾批評曹操不能嚴於律己。《三國志》中的《武帝紀》中,講述曹操“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澤東圈畫了這一段,並寫道“赤壁之敗,將抵何人之罪?”赤壁之戰,是曹操親自領軍,親自決策的一個重大失誤。曹操卻又未能自罪,可見他寬己嚴人,處事不公。
朱德早年讀《三國志》時,他就對曹操用人只重才幹不重品德的作法持反對態度。他批評曹操“尚才不尚德,功成而民無生氣矣”,“尚才不尚德,亂平而人心喪盡”。
范文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錢穆:“曹操兼能政治、軍事和文學,又能用人,是魏國創業者。然而,他卻是一大奸雄,故為歷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國歷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辭其咎。”
譚其驤:“曹操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的歷史人物。”
費正清、
崔瑞德(
主編):“給予漢王朝的致命一擊卻留給了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賤,是大詩人、大戰略家,也是現實主義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對儒家的禮儀和道德束縛。”
軼事典故
膽識過人
曹操年輕時任俠放蕩,不修品行,不受時人看好。他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
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曹操還曾私入中常侍
張讓的府邸試圖行刺,張讓發覺,派人追捕,曹操揮舞著手戟,從庭堂一路打將出來,張讓的衛士無法接近他,曹操且戰且退,退到垣牆邊時,縱身一跳,逾牆而出。
曹操和
袁紹少年時都喜歡仿效俠客的作為。他們曾經去看別人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裡,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袁、曹兩人便拔刀搶劫新娘。在他倆跑出來後,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裡!”袁紹驚恐著急,趕快自己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還有一次,袁紹讓人在深夜用劍刺殺曹操,第一劍刺往下了,沒中,曹操想他再來一劍必定要高,他便緊貼床上,劍果然高了。
感念故友
曹操在平定北方後,出於對故人
蔡邕的憐惜與懷念,“痛其無嗣”,於是在建安十一年(207年)派遣使者用金璧將其女
蔡文姬從匈奴之地贖回國中(蔡文姬在漢末動亂中被
南匈奴左賢王擄去),重嫁給陳留人
董祀,並讓她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餘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曹操年輕時不受時人看好,“人莫知者”。但當曹操拜見號稱有識人之明的名臣
橋玄時,橋玄卻感到驚異,對他說:“我見過的士人太多了,沒有比得上你的!天下將要發生動亂,若非
命世之才則不能成就大業。能夠安定天下的,豈不是你嗎?”(一說橋玄將子孫託付給曹操,並稱他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也有說此言是許劭的點評。)橋玄不但
品題獎勉曹操,而且還建議他拜見名士許劭,以增加自己的名聲。曹操深感橋玄的肯定,常感嘆橋玄是他的知己。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擊敗袁紹、劉備後志得意滿,班師凱旋。當率軍經過故鄉譙縣時,前往橋玄的墳墓,心生悽愴,撰文以祭祀說:“原任太尉橋公,品德高尚,仁愛寬容。國家感念您的訓誡,讀書人緬懷您的教誨。您的在天之靈,我們緬懷不止。我從年輕時候,就去過您的府上,那時以頑劣的品質,接受您的會見。您對我褒獎稱讚,就像
孔子稱讚自己不如
顏淵,李生讚嘆
賈復。士為知己者死,我一直記著這句話。又想起我們的誓約:‘我死之後,你如果經從這裡經過,如果不拿一斗酒一隻雞來祭奠我,車馬過去三步以後,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雖然是當時開玩笑的話,如果不是關係密切,怎么會說出來這樣的話?懷念舊事,想起來就感覺悽愴。如今我奉命東征,駐紮在鄉里,向北望著土地,心思在您的陵墓上。所以用薄禮祭奠您,願您享用!”
兒女之情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攻呂布於下邳,呂布派遣部將
秦宜祿出城向袁術求救。袁術接見秦宜祿後,把漢朝宗室的女子嫁予他。此時,秦宜祿的前妻
杜夫人和兒子
秦朗留在下邳。正在曹操麾下的
關羽聽說後,請求在城破之後可以納杜夫人為妾,曹操同意了。但臨近破城時,關羽又屢次向曹操請求得到杜夫人。曹操見關羽反反覆覆的請求,懷疑杜氏美貌異於常人,於是在城破後親自探望杜氏,果然見她美貌非凡,遂親自把杜夫人收為妾。秦朗也成為了曹操的繼子。曹操異常疼愛秦朗,每次宴席看到秦朗,都對賓客們說:“世上還有人像我這樣疼愛繼子的嗎?”
據《
世說新語》載,
袁熙的妻子甄氏(即
文昭甄皇后)姿貌絕倫,甚為得寵。曹操攻打進鄴城後,便急忙令人召見甄氏,左右的隨從卻都稟告說:“五官中郎將(曹丕)已經去了。”曹操說:“今年破賊(攻打鄴城)正是為此奴(指甄氏)。”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她們住在
銅雀台(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餘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賣。”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藉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望梅止渴”後成為著名
典故,被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橫槊賦詩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大軍飲馬長江,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曹操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
蘇軾在《
前赤壁賦》里稱其“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絕妙好辭
曹操曾途經
曹娥碑下,名士
楊修隨行。石碑的背面題寫著“黃絹、幼婦、外孫、
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說:“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別說,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遠的時候,曹操才說:“我已經知道了。”命令楊修單獨寫出他所知道的。楊修寫:“黃絹,有色的絲織品,寫成字是‘絕’;幼婦,少女的意思,寫成字是‘妙’;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是‘好’;齏臼,受辛之器,盛納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種解釋是蔥、蒜、椒、姜、芥;註:這不是受盡艱辛的器具,而是盛納
五辛的器具。這說的是‘
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楊修是一樣的,於是讚嘆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杖殺幸姬
有一個曹操寵愛的姬妾常常陪曹操在白天睡覺,躺在曹操的床上。一次,曹操在臨睡前對她說:“一會記得把我叫醒。”後姬妾看到曹操睡得很香,就擅自做主沒有把他叫醒。等到曹操自己醒來發現錯過了時辰,就下令
杖殺這個姬妾。
悔殺華佗
曹操患有
頭風病,依賴於名醫
華佗的治療。後來,華佗因為離家太久想念家鄉,就回家藉口妻子生病,屢次拒絕曹操的邀請,曹操非常生氣,將華佗下獄處死。曹操雖然頭風病沒有得到根治,但是並不後悔殺了華佗。直到他最喜愛的兒子曹沖病重而死,曹操才後悔不已。
終身憾事
曹操開始時娶
丁夫人,又娶
劉夫人,劉夫人生長子
曹昂和
清河長公主曹氏,早逝,曹昂由丁夫人撫養。建安二年(197年),曹昂在
宛城之戰中戰死,丁夫人常常斥責曹操說:“你殺了我兒子,都不懷念他!”於是不加節制地哭泣,曹操很生氣,把她打發回了娘家,想讓她屈服。後來曹操到家裡去見她,丁夫人正在織布,外人傳達:“曹操來了。”丁夫人還是像之前那樣織布。曹操到了,撫摸著她的背說:“跟我一起坐車回家吧!”丁夫人不回頭也不作答。曹操準備離開,走到外面,又問:“真的不行嗎?”還是沒回應。曹操說:“這可就是真的是訣別了。”於是和她正式離婚,要丁家改嫁她,丁家不敢。後來,丁夫人去世,在卞氏(
武宣卞皇后)請求下,被葬在許城南。曹操病重時,自認為時日無多,嘆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魂靈的話,子脩(曹昂字)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么回答啊!”
人際關係
家族
關係 | 稱謂 | 簡介 |
---|
| | |
| | 官至 大長秋、 特進,封費亭侯。魏明帝時被追尊為高皇帝。 |
| | |
| | 字巨高,官至 太尉。曹丕繼魏王位後,被追尊為太王。曹魏建立後追尊太皇帝。 |
| | |
|
妻妾
後代
據《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記載,曹操的兒子有25位。曹操兒子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地位高低為序。
可考證者6位。
曹真本姓秦氏。
關係 | 稱謂 | 生卒年 | 簡介 |
---|
| | | 魏明帝時官拜 大司馬,封邵陵侯。死後諡號“元”,配享曹操廟庭。 |
| | | 大將軍 何進之孫,娶金鄉公主。累官至侍中、吏部尚書,封列侯。 高平陵之變後被夷滅三族。 |
| | |
|
另外,唐玄宗時期畫家
曹霸、明末清初評話藝術家曹永昌(
柳敬亭)、清代文學家
曹雪芹均為曹操後代,還有眾多自稱曹操之後者。2013年,
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宣布,已經完全確定曹操家族的DNA,在當時已找到9支曹操後人(其中6支有家譜記載),分別來自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
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
旁系
《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中記載曹氏之曹操
宗親、
姻親,這些人均為曹操所重用。
主要作品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據清
姚振宗《
三國藝文志》考證,曹操著述有《
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接要》13卷、《
孫子略解》《
孟德新書》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略解》。明代
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
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略解》,又附入《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
曹操集》。
人物爭議
身世爭議
曹操自稱是漢初相國
曹參後裔。但現代學者通過
分子人類學的技術和方法證明曹操後裔的
Y染色體單倍群是O2-F1462,而曹參後裔的Y染色體單倍群為O3-002611,因此曹操不太可能是曹參後裔。另有研究者從歷史學的角度認為曹參家族在西漢開國後就舉家搬到關中,後來徙至封地平陽,而最早說明曹操是曹參後裔的《曹騰碑》缺失家族遷徙的部分,因此曹操並非曹參直系後裔,屬於攀附。
袁紹謀士
陳琳所作《
為袁紹檄豫州文》中稱曹操之父曹嵩為“
乞匄攜養”,即曹騰從路邊撿來收養的孩子。現代學者通過分析元寶坑一號墓墓主(可能是曹操的叔祖
曹鼎)的牙齒,發現其與曹操後裔的Y染色體單倍群類型吻合,從而認定這是個謠言,曹嵩是曹騰從本宗過繼的兒子。
《
曹瞞傳》及
郭頒《世語》稱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曹操與夏侯惇是從兄弟。有學者認為這齣自政敵對曹操的人身攻擊,沒有任何證據。還有學者指出20世紀70年代在安徽省
亳州市曹操宗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字磚,其中一塊刻有“夏侯右”字樣,年代為東漢建寧三年(170),由此證明夏侯氏與曹氏很早就存在著密切關係,也增加了《曹瞞傳》及《世語》記載的可靠性。
後世紀念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魏晉時期,曹操在史籍中呈現出多面性格特徵。南朝劉義慶的《
世說新語》不僅肯定了曹操的聰明機智、崇俠尚義的性格特徵,而且增加了曹操性格殘忍,嫉賢妒能的性格弱點。
從唐代開始,以三國歷史為題材的說唱、
小說、戲曲藝術中,曹操成了反面角色。在這些民間藝術作品中都表現出極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傾向,突出曹操
詭譎權詐、殘忍少信的一面。到明代羅貫中的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時,既參照史籍,但也採摘了民間傳說,並在諸多流傳已廣的
平話、
雜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成了一個“千古第一
奸雄”的藝術典型。
戲曲形象
影視形象
遊戲形象
史料索引
關於曹操的一生,主要見《
三國志》卷1《武帝紀第一》,其事跡還散見於本書其餘各傳中。《
資治通鑑》卷58~69對曹操的生平亦有較多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