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喜峰口
- 外文名:Xifengkou
- 地理位置:唐山市北部遷西縣與寬城縣接壤處
- 南部海拔:200餘米
- 北部海拔:1000餘米
- 古稱:盧龍塞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河北省唐山市
- 開放時間:8:00-18:00
- 門票價格:25.0元
地理概況
戰略意義
歷史事跡
悲歌
旅遊路線
別論
喜峰口則是另一番風光。據民國二十年編修的《遷安縣誌?軼聞篇》載:明天順年間,順天巡撫鄧漢,遍察薊鎮諸關之後,向英宗皇帝奏言:“薊鎮十二路各關雖無處不險,而平原大川,可容數十萬大舉入犯,又當貢使出入之路,則喜峰、潘家口為最。”一個是“只通人馬,不可行車”,一個是“平原大川,可容數十萬大舉入犯”,怎能是一個地方呢?
喜峰口,同位於遷安縣境內的冷口,在明代都闢為兀良哈三衛入貢的貢道,除了它們的地理位置外,很重要一個條件就是關口壯觀,可屯重兵。每次外夷入貢,戍官要陳列陣容,名為迎接,實為鎮懾。而且,喜峰口關有可容萬人的來遠樓,入貢的人馬進京,守官還要派兵向京城護送。對於老老實實臣服朝廷部落,朝廷還要不定期的頒賞,頒賞儀式也很鄭重。凡是貢道,多有雙方互市交易。這樣一些關係朝廷尊嚴的重大活動,喜峰口是常有的。如:明萬曆二年,戚繼光到薊鎮上任之初,活動於東蒙古左翼的朵顏部(明人稱為土蠻),多次襲擊邊城,都被戚繼光擊敗。萬曆三年,朵顏部酋董狐狸、長昂、長禿率部犯董家口關。戚繼光督軍從榆木嶺、董家口分兵出擊合圍,擊潰入犯之敵,活捉長禿。董狐狸長昂無奈,率親族三百餘人到喜峰口跪關請降,請求釋放長禿。戚繼光同薊遼總督劉應節計議,允許他們的請求,長昂、董狐狸保證以後不再襲擾,並歸還以前虜去的居民、哨兵和掠取的馬匹,臣服明朝,恢復貢市。董狐狸、長禿率部族謝罪離開喜峰口關。如此壯舉,只有面臨平原大川的喜峰口這樣的關城勝任,非控制長峽險徑的松亭關適任的。
1.松亭關本是契丹人建立遼國不久建立的軍事防衛重地。大定府(即大寧,今寧城)是遼國的中京,作為防禦中原北伐的南部關口松亭關,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兒皇帝石敬瑭出賣燕雲十六州,使遼獲得了進入中原的大片土地,控制了華北要害,把燕京(今北京)建成遼國五處國都之一,定名南京;遼同北宋政權並存,雙方的分界線在拒馬河(白溝河)。這樣,遼朝南部的防線便由原來的松亭關之南移到了內地白溝河畔的雄州(今河北保定地區的雄縣),松亭關作為保衛遼中京大寧的關口,其“防南”作用就失去了。
2.遼亡以後,金政權與南宋對峙;後來,蒙古南下滅金,建立了統一的大元帝國。這樣,松亭關就成了內地。女真人建起的金朝,統一了華夏大部分地區,與它對峙的南宋已經是蜷曲一角;蒙古人建立的大元帝國,更是版圖遼闊。兩朝都沒有在松亭關設防的必要。因此,松亭關就冷落了。
3.明建國後,為了防止北元的復辟,朱元璋按著華雲龍的建議,“自永平、薊州、密雲迤西二千餘里,關隘一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並於北平、遼東、大同設都司,繼在大寧設北平行都司及營州五屯衛,領東北地區二十五衛。在今內蒙南部、河北東北部長城以外設二十一衛,在今內蒙托克托附近築受降城及沿邊城堡,同時分封九子於邊塞,直接控制沿邊衛所。“這樣,松亭關又成了防戍要塞,派重兵駐守,並在松亭關至大寧一帶建起惠州、寬河、富餘等城。明初,北方的邊界基本上是沿著漢唐傳統界限設防的。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原設在多倫的開平衛和設在寧城的大寧衛都遷入內地,由於兀良哈三衛的騎兵在”靖難之役“中為朱棣奪得皇位立了功,朱棣把大寧及附近的朵顏、福余、泰寧三衛給了兀良哈,在歷史上稱作”封賞畀地“,調營州五屯衛於薊州、順義、平谷、香河、三河等地。陸續建起來的明長城西段、中段(北京以西),基本上是按秦漢長城的走向建築的。然而,北京至山海關(薊鎮轄屬)這一段就不同了,離開了秦漢長城的走向,向南移了三百至五百里。 兀良哈三衛雖然臣服明朝,實際上是時叛時服,經常破關騷擾,有時勾結北元共同入犯內地。這時,矗立在長城線上的喜峰口關,地位就突出起來,成為布防堅守的要塞,而已經淪入兀良哈地區的松亭關,便成為廢關而消聲匿跡了。這樣,就給人們一個誤解——”過去叫松亭關,如今稱喜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