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宋哲元第二十九軍奉命防守冷口迤西至
馬蘭關一線的長城各關口。7日,二十九軍接防
喜峰口,
凌源、
平泉戰敗退兵喜峰口一帶的
萬福麟部,無力再戰。9日,日軍步騎聯合部隊和偽軍一部, 乘萬福麟部和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交接陣地之時,向喜峰口外約20里的一個前哨據點孟子嶺發起猛攻。
傍晚,日軍先頭部隊已占領口外東北方長城制高點,控制了口門,並有敵步騎500名向喜峰口方面衝擊。
王長海團以半天時間,前進100多里,從
遵化趕到喜峰口。王團天黑時,潛登山頭,以大刀砍殺一批日軍,將制高點奪回。當夜,一〇九旅旅長
趙登禹派兩個營出
潘家口外夜襲日軍。10日凌晨3時,中國軍隊乘黑夜進敵陣,燒毀敵行李車數十部,殲敵約500餘人。
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完全控制了東北。此後日軍一路南下,到達了
河北遵化東北50多公里處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隘——喜峰口。當時在這裡駐紮的中國軍隊士氣低落,不堪再戰。1933年3月9日傍晚,日軍趁勢搶占了關口。次日早上,中國軍隊
29軍所屬37師主力趕到,日軍主力也到達了戰場。雙方圍繞喜峰口外的幾個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連日的激戰,使29軍傷亡很大,37師師長馮治安與38師師長張自忠認為,日軍具有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29軍若想取勝,必須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後方。於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29軍最常使用的特殊裝備——
大刀上。
29軍原屬
西北軍,當年
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因為部隊擴充快,槍枝彈藥不足,就為部隊士兵配發了大刀。西北軍用的大刀,都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
中國刀,十分利於劈殺。馮玉祥還聘請了一批武術高手,設計了一套適合對付敵人刺刀的刀術,讓部隊勤加練習。結果,當初為了應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軍的重要武器之一。現在喜峰口形勢危急,29軍的大刀隊自然也就被寄予厚望。
夜襲日軍
29軍派109旅旅長趙登禹指揮這場奇襲,考慮到趙登禹部在此前的戰鬥中損失較大,只有王長海團編制較完整,於是將38師
董升堂團也交由他指揮。王長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後,立刻在各自的團里挑出500名擅長刀術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組成大刀隊,只帶大刀和手榴彈,其餘士兵進行火力掩護。
3月12日,董升堂團首先來到了位於長城外小喜峰口的
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當天晚上,皓月當空,正是夜戰的良機。這裡有一支日軍的騎兵部隊在宿營,滿街都是馬,日軍正在酣睡之中。大刀隊迅速解決了日軍哨兵,揮舞著大刀,沖入日軍營房。先扔了一陣手榴彈,緊接著趁日軍混亂之機用大刀劈殺,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稀里糊塗地就做了刀下之鬼。大刀隊又趁亂放火,日軍其他部隊見到火光,紛紛趕來增援。然而在夜間,日軍的飛機大炮都發揮不了作用。儘管日軍士兵也都是從入伍就接受刺殺訓練,但在西北軍英勇的大刀隊面前,卻占不到任何便宜。
在董升堂團與大批日軍酣戰之時,王長海團也趕到了狼洞子及白台子敵人的炮兵陣地。大刀隊再顯神威,一舉奪取了敵人的陣地,砍殺了百餘名正在睡覺的日軍炮兵,並繳獲了大量的火炮和彈藥。
兩支部隊的襲擊,讓日軍十分吃驚,他們迅速調集大批部隊進行反撲,在人數上處於劣勢的大刀隊並不畏懼,依然與日軍繼續肉搏。隨後,大刀隊燒毀了日軍的輜重糧草,炸毀了繳獲的火炮和裝甲車,在後續部隊的掩護下撤出了戰場,喜峰口戰鬥大獲全勝。
日軍自侵占東北以後,所遇抵抗輕微,夜間都是脫衣而睡,警備鬆懈,囂張狂妄至極。經此次打擊之後,人人都和衣持搶睡覺,甚至還有人晚上都戴著鋼盔以防被砍頭。連
日本報刊都不得不承認喜峰口之戰是“皇軍的奇恥大辱”。
這次戰鬥開創了大刀隊夜襲日軍的先例,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為之高漲!
組建來歷
一說是趙登禹故地的
曹州大刀會。在晚清末年,因擊殺洋人的“
曹州教案”而名世,《曹州府志》說此地的民性“性強悍,負義氣,遇事敢為”。趙登禹善於用刀,西北軍軍紀嚴明,但體罰士兵也嚴,有
順口溜曰“石友三的鞭子,韓復榘的繩,梁冠英的扁擔賽如龍,
張自忠扒皮真無情!”。而對趙登禹的大刀則評價:砍銅剁鐵,削鋼如泥。
大刀隊的組建就是在
喜峰口戰役。考慮到趙登禹部在此前的戰鬥中損失較大,只有王長海團編制較完整,師長
馮治安將38師董升堂團也交由他指揮。王長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後,立刻在各自的團里挑出500名擅長刀術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組成大刀隊,只帶大刀和手榴彈,其餘士兵進行火力掩護。
也有說法大刀隊為西北軍將領
張之江所建。張之江治軍,向來重視體育和武術訓練,曾在軍隊排、連、營編制中組成各級大刀隊,配備特製大刀和牛皮製刀套,不用時斜背於後背上。西北軍武器裝備差,重武器少,但士兵均熟習大刀術,故持大刀衝鋒陷陣成了西北軍的特色。一九二三年,
直奉戰爭期間,
奉系軍閥李景林鎮守
天津,直系將領馮玉祥、張之江圍攻天津,張之江組織大刀敢死隊,以
馬英圖(八極、劈卦拳家)任敢死隊隊長,結果李景林大敗而逃,西北軍占領天津。
總之,中國軍隊普遍裝備大刀的原因,首先是當時中日兩軍肉搏戰經常發生,其二是中國軍隊刺刀產量不足,而大刀鐵匠鋪也能打,質量糙點而已。抗戰大刀形形色色,但是有相對標準的形式,就是工廠量產的,造型統一,工藝較精,有的還經
電鍍。
關於大刀
日本軍刀鋼質好,硬度高,刃口薄,殺徒手之人好用,忌諱刃口相格;中國大刀厚重,須腰部有力,重在反手刀,在戰場上砍人亦砍刀。
關於砍刀
近代中國軍隊實際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馬刀型兩類。其中,砍刀型是以清代的“短柄刀”為基礎演變而來的。刀身長短不一,護手和刀柄型式各異。
抗戰早期中國軍隊使用的大刀即是典型的砍刀型,特別是“七·七事變”前後國民黨29軍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
北平的工廠中加工的,相對比較統一和規範,質量較好,也最具代表性。這種刀由刀身、刀柄、護手3大部分組成,全刀長一般在900mm左右,質量約為1.6kg。其中刀身分為刀尖、刀背、刀刃等部分,刀刃長595mm,刀身前面最寬處達57mm,後半部寬度明顯減小,最窄處38mm,刀背部分長540mm,最厚處5~6mm,刀身前端比較尖銳,上方斜邊長76mm。護手為常見的元寶形,分銅製、鐵制兩種,護手高為90mm、厚為12mm、寬為25mm。刀柄長為215mm,後面的刀環直徑約76mm。至於其他軍隊所用的大刀以及民間自製的產品,尺寸和型制就多種多樣了,質量也參差不齊。
鬼子叫它“
青龍刀”,常見日軍舉著繳獲中國軍隊的大刀照相,可見日軍很在意這傢伙。
大刀的口訣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也就是說:雙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當
鬼子刺刀刺過來的一瞬間把刀挑起挑開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這時因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頭上的,這時就可以順勢劈下,一刀就可以解決鬼子劈成兩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撥開鬼子刺刀的同時雙手握刀
突刺。
相關藝術創作
相關歌曲
抗日戰爭期間,一首《
大刀進行曲》傳唱大江南北,至今很多人仍耳熟能詳。這首歌曲在最早發布的時候,上面寫著“獻給29軍大刀隊”。
1937年
作曲家麥新在創作抗日歌曲時,首先想到了夜襲日軍的這場戰鬥。於是一首鼓舞全國人民士氣的經典歌曲誕生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相關影視
《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在網上簡稱《大刀》。這是一個關於中國大刀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
中國男人保衛他們的家園和
女人的故事。 故事圍繞北平耍刀
藝人鄭承龍一家展開,他和三個徒弟
鄭德、
鄭羽、
鄭飛、女兒鄭鶯先後以不同的方式捲入戰場,與日軍奮勇作戰;同時本劇以開闊的視角,展現了自1933年長城抗戰到1945年抗戰勝利,發生在平津、
華北、以至中國的數個事件,以豐富的聲部唱出一曲中國軍民上上下下最終團結禦侮的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