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路軍的大刀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可謂聞名遐爾,這就是仿製當時大刀隊用來奮勇殺敵的大刀。寬闊的刀身,形制特別的護手,還有刀柄末端用來纏飄帶的大圓環,以及纏上了防滑柄繩的刀柄,加上氣勢磅礴的皮質刀鞘,一種扛著大刀上戰場、殺日寇的愛國豪情油然而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鋒刀法
- 來自:二十九路軍的大刀隊
- 步驟:帶刀勢等
- 目的:抗日戰爭
文化,招式詳解,歷史事件,
文化
“破鋒刀歌”是馬鳳圖寫於西北軍中的刀法歌訣,“破鋒八刀”歌訣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八刀是典型的雙手刀法,融會了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注釋:雙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 當鬼子刺刀刺過來的一瞬間 把刀挑起挑開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 這時因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頭上的 這時就可以順勢劈下 一刀就可以解決鬼子劈成兩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撥開鬼子刺刀的同時 雙手握刀突刺 。
招式詳解
第一式:帶刀勢
足並立,右膝稍彎,名曰『雌雄腳』。左手按刀鞘,右手按刀把;左肩向前顛步,進左腳於右,再左轉;進右步,拔刀。
第二式:出刀勢
右手陽掌,出刀於右,斜橫刀尖在左,示胃腹大空向敵,彼槍札入,略偷左腳移於後,用刀把枒下槍,隨加左手共持刀把,則刀尖斜橫右邊,以右肩向敵。彼槍又札入,即起拏砍一刀,以成外看勢,彼槍又札入,斜進右腳,刀背勾開槍,即進右腳砍殺。又一著如前出刀之勢,彼槍札入,亦如前移步,刀把枒下槍大份左腳,右轉身,進右步,背砍一刀。
第三式:壓刀勢
右手陰持刀,蹲身壓下低勢。左手直伸於後,刀尖斜向上,以便下式丟刀高起。
第四式:丟刀接刀勢
壓一刀,刀口向下,丟起刀,俟刀落下,右手陽仰接刀,刀丟起落下之時刀身毋需轉動,則接手持把,刀口向前,則便運用,如刀丟起落下時轉動不定、接持刀口不能向前、或左或右者,則刀難於運用矣。
第五式:按虎刀勢
接刀在右,再好進步,聽變埋蛇入洞二,劫從便砍殺。
第六式:背砍刀勢
如先立外看勢,彼槍從右札入,刀往右推,進左腳,偷右步,左轉身,橫靠一刀。
第七式:低插刀勢
先立低看勢,彼槍札左腳,低插一提,彼槍起札面,刀背開槍,斜進右腳砍殺。
第八式:單提刀勢
右持刀,左身並手側於右,突露左手外腹誘敵刮入,斜進左步於右,左挽槍,進右步,單刀直刺。
第九式:單刺刀勢
單手刺刀,回挽五花,曲左肘,墊刀背,往上過,擔右肩。
第十式:擔肩刀勢
刀橫放右肩,前手垂於左。突露右手腹協,誘敵槍入札,左肘往右橫墊開敵槍,左右二腳斜踏而入,隨加左手,共持刀把砍殺。單提擔肩二勢,乃倭奴譎誘之法也,但人見此大空門而欺之,多用槍著實刮之,常墮計中矣,故云欺敵者亡。
第十一式:斜削刀勢
如抱刀懷中,右肩向敵,彼刮右腳,用刀斜削開槍,然則刀偏於右,彼起槍札面,偷左步刀繞開槍,順砍一刀。
第十二式:收刀勢
歷史事件
二十九軍在喜峰口的抗戰1931年9月18日,日本出兵東北,並長驅直入占領瀋陽。
這一喪權辱國的事件,頓時震驚了全國。在山西陽泉、遼縣、沁縣駐防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九軍也怒吼起來了。
二十九軍是由原馮玉祥將軍的西北軍改編而成,但因非蔣介石嫡系,因此備受歧視,糧餉裝備嚴重不足。在國難當頭之際,二十九軍官兵上下決心恪盡軍人天職,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挽救國家民族危亡。據此,軍長宋哲元提出“槍口不對內”的口號,積極準備抗日,保家衛國。在二十九軍高級將領會議上,軍、師長們認真研究了如何訓練部隊,彌補裝備不足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大刀隊的想法。他們認為,西北軍素質好,體力強,不少官兵還會拳術、刀劍,可以召集他們研究自造大刀,在日軍裝備優良的情況下,可利用近戰、夜戰的戰術,發揮大刀威力,必能克敵制勝。
為了提高官兵使用大刀的技能,副軍長佟麟閣將軍親赴北平聘請李堯臣先生來軍擔任武術教官,李堯臣深為二十九軍抗日救國的精神所感動,慨然允諾前往相助。李堯臣是河北省冀縣李家莊人,自幼隨莊裡拳師學太祖拳。18歲時,李堯臣拜神拳宋老邁之侄宋彩臣為師。宋彩臣盡得宋老邁真傳,他先教李堯臣練三皇炮錘拳,後又讓李堯臣練六合刀、追魂劍等十八般兵刃。李堯臣後又學使暗器,練輕功,能飛檐走壁,躥房越脊,功夫過硬,在社會上頗有名聲。李堯巨來到二十九軍後,根據大刀的特點,結合中國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一套“無極刀法”。這種刀法,既可以當刀劈,又可作劍刺,簡單易學,實用性強,軍部先由各部隊抽選骨幹,組成大刀隊,以簡元傑為隊長,由李堯臣直接傳授刀法,再由他們傳給全軍官兵。幾個月後,大刀隊就開始將練熟的無極刀法教給全體官兵。佟麟閣將軍還同李堯臣輪流到各部隊視察、示範,大力增強了將士們的白刃戰本領。
1933年2月,日軍進犯熱河,東北軍湯玉麟連失承德等地,日軍直驅長城。二十九軍奉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命令,開赴長城禦敵。當該部到達長城指定陣地立足未穩時,不料3月9日湯玉麟部又棄守喜峰口。情況異常危急,軍部急令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率領趙登禹、王治邦兩旅趕往喜峰口,立即投入戰鬥,在黑夜中奪得喜峰口兩側高地,把敵人壓住。10日晨,趙、王兩旅分由左右兩翼加強兵力,用大刀、手榴彈與日軍白刃肉搏,激戰至11日拂曉,敵人又增加兵力發起攻擊,企圖奪回山頭。兩旅官兵潛伏不動,待敵人進至百米以內,突然出擊,敵不得逞,又以飛機大炮亂轟亂炸,雙方死傷慘重。趙登禹旅長亦負傷。當晚宋哲元軍長變更戰鬥部署,以王治邦旅堅守陣地,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佟澤光旅攻敵左側背,而以趙登禹旅由右側繞攻敵後。趙登禹裹傷再戰,親率特務營並指揮王、董兩團,冒風頂雪,夜出潘家口,在拂曉前到達敵特種兵宿營地區。這時日軍尚在夢中。趙登禹指揮官兵手持大刀砍殺,全殲日軍,虜獲甚眾,敵炮兵大佐亦被斬首。3旅的官兵密切配合,大獲全勝,奪回喜峰口。
二十九軍大刀隊在長城抗戰中首顯神威,令日軍聞風喪膽。從此二十九軍以“抗日英雄部隊”聞名中外。二十九軍喜峰口大捷,訊息傳出,全國振奮。據當年7月12日《世界日報》報導:“日軍二百餘名……被宋部大刀隊迎頭痛擊……被斬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軍大刀隊急向日軍衝鋒,相與肉搏,白刃下處,日軍頭顱落地,遂獲大勝”,“……迨日軍行近,大刀隊突起,揮刀大殺,日軍頭顱隨刀而下……日軍傷亡無數。”另外,何香凝還賦詩《頌五百大刀隊》:“健兒豈枉生塵寰,決意殺敵收江山。飛機坦克爾何物,鋼筋鐵骨壯士顏。堅甲利兵究何用,萬夫莫開此雄關。田橫五百共生死,赤血灑在疆場間。殺敵何須更渡海,數萬倭奴引頸待。鋼腳夜眼青龍刀,捷音傳來齊喝彩。二十九軍民族光,撻汝倭國軍閥狂。國讎重重何日忘,誓到東京飲瓊漿。”
《大刀進行曲》的由來談起喜峰口大捷和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將軍,就不能不提到《大刀進行曲》。這首威武雄壯、慷慨激昂的《大刀進行曲》,是抗日歌曲中傳唱最廣地歌曲之一。這首歌曲原是為二十九軍大刀隊創作的,它的原歌詞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把它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