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邦(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王治邦(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徽宿州人。1933年,王治邦開始擔任29軍第37師110旅旅長,中國軍隊開始長城抗戰後,曾率部奔襲喜峰口山海關等要地,灤州一戰,更使他聲名大振。以一旅兵殺退八個師團的日軍。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王旅因傷亡過半,被迫撤離。盧溝橋因此失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治邦
  • 出生地:安徽宿州人
  • 時間:1933年
  • 擔任29軍第37師110旅旅長
人物介紹,生平紀事,喜峰口之戰,軍旅生涯後期,

人物介紹

安徽宿州人。1933年,王治邦開始擔任29軍第37師110旅旅長,中國軍隊開始長城抗戰後,曾率部奔襲喜峰口山海關等要地,灤州一戰,更使他聲名大振。以一旅兵殺退八個師團的日軍。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王旅因傷亡過半,被迫撤離。盧溝橋因此失守。

生平紀事

王治邦(1895-1989)字潤民,宿州市人。
王治邦9歲開始讀私塾,三年後輟學,15歲到山東當兵,不久轉入馮玉祥所率部隊。19歲進馮玉祥創辦的西安軍官教導團學習,民國6年(1917年)離開教導團任連長,民國8年(1919年)任馮玉祥部督辦處手槍團團長,曾接受蘇聯軍事顧問普里馬科夫的訓練,聽過李大釗等人宣傳革命真理的講演,民國15年(1926年)王治邦被任命為馮玉祥部第七旅少將旅長,去西安討伐劉振華為楊虎城將軍解圍,後來蔣介石借端向馮玉祥部隊發動進攻,王治邦被馮任命為三十七師師長抵抗蔣介石,馮玉祥部隊被瓦解後王治邦被張學良改編入二十九軍降為110旅旅長進駐通州。

喜峰口之戰

民國22年(1933年)日軍占領熱河省迅速逼近長城向華北地區推進,二十九軍奔赴長城各口阻擊日軍,3月10日喜峰口失守,王治邦率110旅晝夜趕來增援,立即向占領喜峰口之日軍發起猛攻,日軍退入喜峰口峪中據險死守,數日之後王治邦又星夜率劉景山團秘密越過長城向正在沉睡中的日軍炮兵陣地發起猛攻,只用半個多小時就摧毀日軍一個炮兵團,日軍受到重創始放棄占領長城各口,繼而進軍華北的計畫於3月下旬後推,日軍把喜峰口的失敗認作明治練兵以來的奇恥。
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在當時致南京國民政府的秘密作戰電報中有4份提到了王治邦旅,肯定了王治邦的重要戰功,事後南京國民政府卻說二十九軍違命抗日,不但不予優撫還扣發其軍餉,王治邦也被削去旅長職務去南京陸軍大學受訓。王治邦路過泰山又看望了馮玉祥,馮勉勵王治邦以民族為重,拂去怨憤繼續堅持抗日以待他日重新殺上戰場。王治邦為馮玉祥的諄諄教誨所感動。

軍旅生涯後期

蘆溝橋事變的當天下午,王治邦趕回北京在二十九軍以少將參謀職參戰。民國29年(1940年)參與襄樊戰役後,轉第五戰區長官部,在老河口任李宗仁部少將參謀,兩年後調入湯恩伯部任少將參謀駐河南輝縣,因湯飛揚跋扈難於共事王治邦便藉故遷往安徽臨泉縣於新寨過著半似隱居的生活。抗日戰爭勝利後湯恩伯電催王赴任,王治邦自知難與蔣介石的嫡系合作共事,遂不就任,兩袖清風回到宿城。至家時先是在自家舊房子裡推油磨麵以維持生計,後來率全家下農村勞動過活。
新中國成立後,王治邦英勇抗日的歷史曾一度受到歪曲,他本人多次經受錯誤路線的迫害。1980年黨和政府對他前半生的軍旅生涯作出正確評價,他先後被選為宿州市第一屆第二屆政協委員直至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