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年表
武則天改唐為周
始殿試貢士
載初元年(六九0)二月十四日,則天太后於東都洛城殿親自策問貢士,數日方畢。貢士殿試自此始。
載初元年(六九0)三月十日,
蘇良嗣卒。良嗣
雍州武功(今陝西武功以西)人。世長之子。高宗時為周王府司馬,王年少不法,良嗣正色匡諫,以法繩王府不稱職官屬,為人尊憚。遷荊州大都督
長史,有
宦官奉高宗之命於江南采怪竹運京師,沿途縱暴,過荊州,良嗣囚之,上疏言此非聖人抑己愛人之道,高宗納之,令棄竹。
永淳元年(六八二),為雍州長史,時關中饑荒,盜賊縱橫,良嗣政令嚴明,不出三日而擒賊。
垂拱初(六八五)遷
冬官尚書,拜納言,封
溫國公二年,遷
文昌左相,同鳳閣
鸞台三口。時僧懷義有寵,良嗣遇懷義於朝堂,懷義不為禮,良嗣令左右批其頰數十。則天太后戒懷義出入北門,勿犯宰相南衙。
載初元年罷
左相,加特進,仍知政事。
地官尚書韋方質得罪,良嗣受累入獄。太后明良嗣與方質素不和,特保出獄。即拜謝,伏地不能起,歸家卒,年八十五。
北門學士消亡
北門學士上元二年(六七五)設立,以協助武后處理政務,分宰相之權,抗衡外朝大臣勢力。及則天以太后臨朝,獨掌軍政大權,通過酷吏徹底清洗異己者,改造宰相班底,
北門學士失去作用。至
載初元年(六九0),
北門學士皆因忤旨或酷吏構陷,被殺身死(
胡楚賓早死除外),其後再無“北門學士”稱謂。
北門學士中,劉諱之、范履冰遷官最高,皆得拜相。諱之最受寵信,獨掌草詔。然因言太后應歸政嗣君,失寵,遭人誣陷,又譏太后之旨不得名“敕”,垂拱三年(六八七)賜死。履冰因曾薦舉犯逆者,
載初元年(六九0)四月下獄死。
元萬頃因與徐敬業兄弟友善,為酷吏陷害,永昌元年(六八九)配流嶺南死。
周思茂垂拱四年(六八八)下獄死。
苗神客載初元年(六九0)八月,亦被殺。
思止
雍州醴泉(今陝西禮泉以北)人。原賣餅為業,後為
游擊將軍高元禮奴僕。恆州有判官因事受刺史裴貞杖責,懷恨,教思止告貞與
舒王元名謀反,
載初元年(六九0)七月,元名及貞族誅,思止告密有功,授
游擊將軍。時告密者往往授
五品官,思止因此求授御史。則天太后以思止不識字,不堪御史。思止曰:“獬豸不識字,但能觸邪。”則天悅,授
朝散大夫,侍御史。則天欲賜先所籍沒之宅與思止,思止以惡逆反之人及其宅,拒之。思止閭巷庸奴,本不知廷對,此皆元禮懼思止陷已,曲媚教之。思止為
侍御史,按獄苛酷日甚。名臣
魏元忠等遭誣入獄,思止倒拖元忠,言行鄙下,元忠斥之,思止驚悚,轉而問教,時人以為談謔之資。思止又仿
酷吏來俊臣,奏娶士族趙郡李自挹女,宰相
李昭德斥之為辱國傷俗。思止後因犯禁藏錦,於長壽二年(六九三)二月被
杖殺。
置“例竟門”獄
載初元年(六九0),東都洛城南
麗景門內設制獄,以處逆反者。凡入此獄者,非死不出,人稱“例竟門”(人入此門,例盡其命)。朝士人人自危,相見不敢言,恐被誣為結黨謀逆。每入朝,則與家人訣別,恐遭掩捕,不得生還。
則天執政,崇尚刑法,法官競相嚴酷,以逆反罪濫捕無辜,多施極刑,唯司刑丞徐有功及
杜景儉執法平恕,直法不屈,救數百家,人稱“遇來(俊臣)、候(思止)必死,遇徐(有功)、杜(景儉)必生。”有功初任蒲州
司法參軍,為政以仁恕為懷,不杖一人。
載初元年(六九0),遷司刑丞。時有顏餘慶參預
越王貞父子謀反,法官判殊死,有功以誅魁首,恕支黨,力爭不可。則天怒詰之,有功明辯不屈,得免死。有韓紀孝任徐敬業偽官,身死,法官判籍沒其家,有功爭之,得免。有功轉秋官郎中,有風閣侍郎任知古、
冬官尚書裴行本等七人被誣當死,則
天賜免,
酷吏來俊臣等固請如法,有功順旨救之。有功為申冤濫,二度罷官。
天授元年(六九0)十月,道州刺史
李仁褒兄弟被告私議吉凶,謀復李氏,當誅,有功爭不可,
酷吏周興劾有功救反逆,罪當誅,則天罷有功之官。後起為左肅政台
侍御史。潤州刺史
竇孝諶妻龐氏遭誣當斬,有功辯其無罪,以黨援惡逆,再度罷官。後起為左司郎中,轉司刑少卿,守法公正,始終如一。有皇甫文備與有功同治獄,誣有功縱容逆黨,文備因事下獄,有功不以私害公,言文備罪不當死,使出獄。有功自云:“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能順旨詭辭以求苟免。”
酷吏嫉之如仇,然酷刑因此而稍衰。有功長安二年(七0二)卒,年六十二。
中宗繼位,以有功公正平恕,特製褒獎。
大事
(1)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
太后享萬象神宮,赦天下。始用
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
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以周、漢之後為
二王后,舜、禹、成湯之後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國。
(1)十一月,庚辰朔(初一),冬至,太后祭萬象神宮,
大赦天下。開始用周曆,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
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曆正月為一月。封周朝、漢朝王室的後代為“
二王后”,舜、禹、成湯的後代為“三恪”,北周、隋朝皇帝的後代享受封國的待遇。
(2)
鳳閣侍郎河東
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改詔曰制。秦客,太后從父姊之子也。
(2)
鳳閣侍郎河東人
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個字進獻,丁亥(初八),朝廷下令推行。太后自己命名為“”,改稱“詔”為“制”。
宗秦客是太后堂姊的兒子。
(3)乙未(十六日),司刑少卿
周興奏請廢除唐朝帝室親屬的家族名冊。
(4)臘月,辛未(二十三日),唐朝任命和尚懷義為右衛
大將軍,賜給鄂國公爵位。
時
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
地官尚書、同鳳閣
鸞台三品
韋方質有疾,承嗣、三思往問之,方質據床不為禮。或諫之,方質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尋為
周興等所構,甲午,流儋州,籍沒其家。
當時
武承嗣、
武三思當權,宰相都對他們很謙讓。
地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韋方質有病在家,
武承嗣、
武三思前往問候,韋方質靠著床不行禮。有人規勸他不要這樣,他說:“生死有命運安排,大丈夫怎能屈身事奉太后的近親以求倖免呢!”不久他便被
周興等人陷害,甲午(十六日),流放儋州,查抄家產。
(6)二月,辛酉,
太后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
(6)二月,辛酉(十四日),
太后親自在洛城殿考各地入京應舉的人。入京應舉的人參加殿試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8)三月,丁亥(初十),特進、同鳳閣
鸞台三品
蘇良嗣去世。
(9)夏季,四月,丁巳(十一日),
春官尚書、同平章事
范履冰因曾薦舉犯叛逆罪的人,被關進監獄後死去。
(10)醴泉人
侯思止,始以賣餅為業,後事
游擊將軍高元禮為仆,素詭無賴。恆州刺史裴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貞與
舒王元名謀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廢,徙和州,壬午,殺其子豫章王;貞亦族滅。擢思止為
游擊將軍。時,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為御史,太后曰:“卿不識字,豈堪御史!”對曰:“獬豸何嘗識字,但能觸邪耳。”太后悅,即以為
朝散大夫、
侍御史。他日,太后以先所籍沒宅賜之,思止不受,曰:“臣惡反逆之人,不願居其宅。”太后益賞之。
(10)醴泉人
侯思止,起初靠賣餅謀生,後來給
游擊將軍高元禮當僕人,一貫詭詐無賴。恆州刺史裴貞杖責一名判司,判司指使
侯思止誣告裴貞與舒王
李元名謀反,秋季,七月,辛巳(初七),李元名因此被廢黜,遷移到和州,壬午(初八),處死他的兒子豫章王李;裴貞也被滅族。朝廷提拔
侯思止為
游擊將軍。當時,告密的人往往能當
五品官,
侯思止要求擔任御史,太后說:“你不識字,怎么能擔任御史!”回答說:“獬豸哪裡識字,只能用角觸邪惡的人。”太后高興,即任命他為
朝散大夫、侍御史。過些天,太后將早先沒收的住宅賜給他,
侯思止不肯接受,說:“我憎惡叛逆的人,不願意居住他們的住宅。”太后更加讚賞他。
衡水人
王弘義,素無行,嘗從鄰舍乞瓜,不與,乃告縣官,瓜田中有白兔;縣官使人搜捕,蹂踐瓜田立盡。又游趙、貝,見閭里耆老作邑齋,遂告以謀反,殺二百餘人。擢授
游擊將軍,俄遷
殿中侍御史。或告
勝州都督
王安仁謀反,敕弘義按之。安仁不服,弘義即於枷上刎其首;又捕其子,適至,亦刎其首,函之以歸。道過汾州,司馬
毛公與之對食,須臾,叱毛公下階,斬之,槍揭其首入洛,見者無不震粟。
衡水人
王弘義,一貫品行不好,曾向鄰居討瓜吃,鄰居不給,便向縣官報告說,瓜田中有白兔;縣官派人搜捕,結果瓜田都被踩壞了。他又遊歷趙州、貝州,見鄉間父老作佛事活動,便誣告他們謀反,結果殺死二百餘人。
王弘義被提拔為
游擊將軍,很快又升任
殿中侍御史。有人密告勝州都督
王安仁謀反,太后命令
王弘義審訊他,王安仁不服,王弘義就在他戴著枷鎖的時候砍下他的腦袋;又搜捕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恰好來到,他便也砍下他的腦袋,用盒子
盛著帶回。路過汾州,汾州司馬
毛公和他一起進餐,突然間,他怒喝毛公下台階,砍下腦袋,用槍挑著進入洛陽,看見的人無不恐懼顫抖。
時置制獄於
麗景門內,入是獄者,非死不出,弘義戲呼曰“例竟門”。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輒與家人訣曰:“未知復相見否?”
當時太后的特別監獄設在
麗景門內,被關入這個監獄的,不死不能出獄,所以
王弘義戲稱麗景門為“例竟門”。朝廷官員人人自危,相見時不敢交談,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示意。有的入朝時突然被秘密逮捕,因此每次入朝前,總與家人訣別說:“不知道是否還能再相見?”
時法官競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
杜景儉獨存平恕,被告者皆曰:“遇來、侯必死,遇徐、杜必生。”
當時執法的官吏競相施行嚴刑峻法,只有司刑丞
徐有功、
杜景儉保持公平寬恕,被告發的人都說:“遇到
來俊臣、
侯思止一定死,遇到徐有功、杜景儉一定生還。”
有功,
文遠之孫也,名弘敏,以字行。初為蒲州司法,以寬為治,不施敲朴。吏相約有犯徐司法杖者,眾共斥之。迨官滿,不杖一人,職事亦修。累遷司刑丞,
酷吏所誣構者,有功皆為直之,前後所活數十百家。嘗廷爭獄事,
太后厲色詰之,左右為戰慄,有功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太后雖好殺,知有功正直,甚敬憚之。景儉,武邑人也。
徐有功是徐文遠的孫子,名叫弘敏字有功,人們習慣稱呼他的字。他初任蒲州
司法參軍,以寬大為治獄原則,不動用刑杖。屬吏互相約定,有犯法使
徐有功動用刑杖的,大家一致叱責他。直到他職任期滿,也沒有杖責過一名犯人,任內的事務也得到治理。他連續升官至司刑丞。對被
酷吏誣陷的人,
徐有功都為他們平反,前後救活數十上百家。
徐有功曾在朝廷爭辯有關刑獄的事,太后嚴厲責問他,左右都替他膽顫心驚,而他神色不變,爭辯更加堅決。太后雖然好殺人,但知道他為人正直,對他很恭敬也很畏懼。
杜景儉是武邑人。
司刑丞滎陽
李日知亦尚平恕。少卿胡元禮欲殺一囚,日知以為不可,往複數四,元禮怒曰:“元禮不離刑曹,此囚終無生理!”日知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終無死法!”竟以兩狀列上,日知果直。
司刑丞滎陽人
李日知也崇尚公平寬恕。司刑少卿胡元禮想殺一名囚犯,
李日知以為不可以,多次反覆爭論,胡元禮發怒說:“我只要不離開司刑寺,這個囚犯最終沒有生還的道理!”李日知也說:“我只要不離開司刑寺,這個囚犯最終沒有死的道理!”最後將兩人的不同意見上報,李日知的意見果然有理。
(11)東魏國寺僧
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彌勒佛下生,當代唐為閻浮提主,制頒於天下。
(11)東魏國寺和尚
法明等撰寫《大雲經》四卷,上奏表將書進獻,書中說太后是彌勒佛降生,當取代唐朝作為人間的主宰。太后下令將它頒布於天下。
(12)
武承嗣使周興羅告隋州刺史澤王上金、
舒州刺史許王素節謀反,徵詣行在。素節發
舒州,聞遭喪哭者,嘆曰:“病死何可得,乃更哭邪!”丁亥,至龍門,縊殺之。上金自殺。悉誅其諸子及支黨。
(12)
武承嗣指使周興羅織罪名告發隋州刺史澤王李上金、
舒州刺史許王李素節謀反,他們被徵召到
太后所在地。
李素節從
舒州出發時,聽見有人因遇喪事而痛哭,便感嘆說:“病死哪裡可以得到,還哭什麼呢!”丁亥(十三日),走到龍門,被吊死。
李上金自殺。朝廷全部處死他們的兒子和親屬。
(13)太后欲以
太平公主妻其伯父士讓之孫攸暨,攸暨時為右衛中郎將,太后潛使人殺其妻而妻之。公主方額廣頤,多權略,太后以為類己,寵愛特厚,常與密議天下事。舊制,食邑,諸王不過千戶,公主不過三百五十戶;太平食邑獨累加至三千戶。
(13)太后想將她女兒
太平公主嫁給她伯父武士讓的孫子
武攸暨。
武攸暨當時任右衛中郎將,太后秘密指使人殺死他的妻子而後將女兒嫁給他。
太平公主方額大腮,多權變謀略,太后以為同自己相像,因此特別寵愛她,常同她秘密議論天下大事。按舊制規定,朝廷賜給封戶,諸王不能超過一千戶,公主不能超過三百五十戶;唯獨
太平公主卻連續追加至三千戶。
(14)八月,甲寅,殺
太子少保、納言
裴居道;癸亥,殺
尚書左丞張行廉。辛未,殺
南安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於是殆盡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惟千金長公主以巧媚得全,自請為
太后女,仍改姓武氏;太后愛之,更號延安大長公主。
(14)八月,甲寅(十一日),朝廷殺
太子少保、納言
裴居道;癸亥(二十日),殺
尚書左丞張行廉;辛未(二十八日),殺
南安王李穎等皇族十二人,又用鞭子打死故太子
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皇族於是差不多被清除淨盡了,年幼還活著的也都流放嶺南,又處死他們的親黨數百家。只有千金長公主靠善於獻媚得以保全性命,她自己請求做
太后的女兒,並改姓武氏;太后喜歡她,改封號為延安大長公主。
(15)九月,丙子,
侍御史汲人
傅遊藝帥關中百姓九百餘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曰周,賜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許;擢遊藝為給事中。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餘人,俱上表如遊藝所請,皇帝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戊寅,群臣上言:有鳳皇自明堂飛入上陽宮,還集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飛東南去;及赤雀數萬集朝堂。
(15)九月,丙子(初三),侍御史
汲縣人
傅遊藝率領關中百姓九百餘人到皇宮前上奏表,請求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氏。太后沒有允許;但提升
傅遊藝任給事中。於是百官以及帝室的同宗親屬、遠近百姓、四夷的酋長、和尚、道士共六萬餘人,都上表提出同
傅遊藝一樣的請求,皇帝也上表自己請求賜姓武氏。戊寅(初五),群臣進言:有鳳凰從明堂飛入上陽宮,又飛回停在左台的梧桐樹上,過了很久,才向東南飛去;還有赤雀數萬隻飛集朝堂。
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請。壬午,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乙酉,上
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為
皇嗣,賜姓武氏;以
皇太子為皇孫。
庚辰(初七),太后同意皇帝及群臣的請求。壬午(初九),太后上則天門城樓,宣布
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更改年號。乙酉(十二日),上尊號稱聖神皇帝,以皇帝為皇位繼承人,賜姓武氏;以
皇太子為皇孫。
丙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妣姒氏曰
文定皇后;平王少子武曰睿祖康皇帝,妣姜氏曰康睿皇后;太原靖王曰嚴祖成皇帝,妣曰成莊皇后;趙肅恭王曰肅祖章敬皇帝,魏義康王曰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曰顯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曰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如考謚,稱皇后。立
武承嗣為魏王,三思為梁王,攸寧為建昌王,士兄孫攸歸、重規、載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緒、攸止皆為郡王,諸姑姊皆為長公主。
丙戌(十三日),
太后在神都洛陽立武氏七廟,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先妣姒氏為
文定皇后;周平王小兒子姬武為睿祖康皇帝,先妣姜氏為康惠皇后;太原靖王為嚴祖成皇帝,先妣為成莊皇后;趙肅恭王為肅祖章敬皇帝,魏義康王為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為顯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為太祖孝明高皇帝,先妣的諡號都同於先考,稱皇后。封
武承嗣為魏王,
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士哥哥的孫子武攸歸、武重規、武載德、
武攸暨、
武懿宗、武嗣宗、
武攸宜、武攸望、
武攸緒、武攸止都封為郡王,諸姑姊都封為長公主。
又以司賓卿溧陽
史務滋為納言,
鳳閣侍郎宗秦客檢校內史,給事中
傅遊藝為鸞台侍郎、
平章事。遊藝與
岑長倩、右玉鈐衛大將軍張虔勖、左金吾大將軍丘神、
侍御史來子等並賜姓武。秦客潛勸太后革命,故首為內史。遊藝期年之中歷衣青、綠、朱、紫,時人謂之四時仕宦。
敕改州為郡;或謂太后曰:“陛下始革命而廢州,不祥。”太后遽追止之。
太后下令改州為郡;有人對太后說:“陛下剛改換朝代而廢除州,不吉利。”太后立即追回成命。
命
史務滋等十人巡撫諸道。太后立兄孫延基等六人為郡王。
命令
史務滋等十人巡視安撫各道。太后又封她哥哥的孫子
武延基等六人為郡王。
(16)冬,十月,甲子,檢校內史
宗秦客坐贓貶遵化尉,弟楚客亦以奸髒流嶺外。
(16)冬季,十月,甲子(二十一日),檢校內史
宗秦客因貪贓獲罪,降職為遵化縣尉,他弟弟
宗楚客也因非法獲取財物被流放嶺外。
(17)丁卯(二十四日),朝廷殺死被流放人員
韋方質。
(18)辛未,內史
邢文偉坐附會
宗秦客貶
珍州刺史。頃之,有制使至州,文偉以為誅己,遽自縊死。
(18)辛未(二十八日)內史
邢文偉因依附
宗秦客而獲罪,降職為
珍州刺史。不久,有
太后派的使者到珍州,
邢文偉以為要殺他,便連忙自縊而死。
(19)壬申,敕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區,藏《大雲經》,使僧升高座講解,其撰疏僧雲宣等九人皆賜爵縣公,仍賜紫袈裟、銀龜袋。
(19)壬申(二十九日),太后命令兩京和各州分別修建大雲寺一座,收藏《大雲經》,讓和尚升座講解,為《大雲經》撰寫註疏的和尚雲宣等九人都賜爵縣公,還賜給他們紫袈裟、銀龜袋。
(20)制天下武氏鹹蠲課役。
(20)太后下令,天下姓武氏的人都蠲免賦稅徭役。
(21)
西突厥十姓,自
垂拱以來為
東突厥所侵掠,散亡略盡。池都護繼往絕可汗斛瑟羅收其餘眾六七萬人入居內地,拜右衛大將軍,改號竭忠事主可汗。
(21)
西突厥十姓,自垂拱年間以來被東突厥侵擾掠奪,幾乎逃散淨盡。池都護繼往絕可汗斛瑟羅收集
西突厥餘眾六七萬人入居內地,唐朝任命他為右衛
大將軍,改稱號為竭忠事主可汗。
(22)道州刺史
李行褒兄弟為酷吏所陷,當族,秋官郎中
徐有功固爭不能得。秋官侍郎
周興奏有功出反囚,當斬,太后雖不許,亦免有功官;然太后雅重有功,久之,復起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辭曰:“臣聞鹿走山林而命懸庖廚,勢使之然也。陛下以臣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太后固授之,遠近聞者相賀。
(22)道州刺史
李行褒兄弟被
酷吏誣陷,罪當滅族,秋官郎中
徐有功堅持爭辯也不能平反。秋官侍郎周興控告
徐有功故意為謀反囚犯開脫,應當斬首,太后雖然沒有批准,但也免去他的官職;但太后很器重徐有功,以後又起用他為
侍御史。
徐有功跪伏在地上流著淚堅決推辭說:“我聽說鹿奔跑在山林中而命掌握在廚師手裡,這是地位造成的。陛下任用我為執法的官員,我不敢歪曲陛下的法律,必定死在這法官任上了。”太后堅持要他任
侍御史,遠近聽到這個訊息的人都相互慶賀。
(23)是歲,以右衛
大將軍泉獻誠為左衛大將軍。太后出金寶,命選南北牙善射者五人賭之,獻誠第一,以讓右玉鈐衛
大將軍薛咄摩,咄摩復讓獻誠。獻誠乃奏言:“陛下令選善射者,今多非漢官,竊恐四夷輕漢,請停此射。”太后善而從之。
(23)本年,太后任命右衛
大將軍泉獻誠為左衛大將軍。太后拿出金銀財寶,命令選拔南北衙禁衛軍優秀射手五人比賽射箭,泉獻誠獲得第一,他讓給右玉鈐衛
大將軍薛咄摩。薛咄摩又讓給泉獻誠。泉獻誠便上奏說:“陛下命令選拔優秀射手,現在選出的多不是漢族官員,我恐怕四夷輕視漢人,請求停止這次比賽。”太后讚賞並採納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