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履冰(唐朝宰相)

范履冰(唐朝宰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范履冰(?—689年),邠州(今陝西彬縣)人,唐代大臣。高祖武德六年(623年)進士,始為周王府戶曹參軍。武后諷召諸文士論撰禁中,履冰亦預其選,時號“北門學士”。凡二十餘年。垂拱中(685—688)歷鸞台、天官二侍郎。尋遷春官尚書(禮部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武曌改中書省為鳳閣,門下省為鸞台,“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既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後坐舉逆人,為酷吏所殺。

基本介紹

  • 本名:范履冰
  • 所處時代:唐
  • 出生地邠州
  • 去世時間:689
范氏尋根,相關史料,

范氏尋根

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後裔)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范隋在唐懿宗時調任浙江麗水縣丞,後因戰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
西晉“永嘉之亂”後,南陽順陽左將軍范晷的少子范堅和裔孫范汪避亂渡江南下,其後代落籍於丹陽(今安徽當塗);後,又有一部分范氏後裔移居甘肅敦煌,派生出懷州范姓。唐“安史之亂”後,河內范氏、唐宰相范履冰一族也紛紛渡江南下。范履冰有3子:長子范冬芬、次子范冬倩、第三子范冬昌,俱進士第。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范冬芬一支遷居徽州,成為徽州范氏始祖。元和年間(806-820年),范冬昌之孫范平先遷蘇州吳縣,後又遷居豫章(今南昌)豐城大順山前及槎村等地,為江西范氏始祖。

相關史料

范履冰字始凝陝西邠州人。(今陝西彬縣)唐高宗顯慶元年(即永徽七年,公元六五六年)登第。歷任知縣,知州。唐武則天垂拱中(公元六八六年--六八八年)任鸞台鳳閣平章(宰相),始由陝西遷長安。
履冰相唐,忠諫敢言,不畏權勢。武后欲篡李唐之天下,心憂勝急。與魏元同相,政見相親,勝厚。履冰私謂魏元曰:「唐室將哀,武后之黨日盛,將行篡逆之也,天下危也」。魏元曰;「此待時而觀之。且今睿宗,看似聰俊,其作為如何,當難知曉。俟其時而諫之。」履冰曰:「上昏臣亂。恐時不待。」魏元曰:「武后之事篡逆未明,如武后逆天行事、李氏將不容也。吾等當善處之。」履冰曰:「僅如命。」
垂拱四年(公元六八八年)履冰上書言:「親朋黨,遠小人,此國之福也。」並倡導任用賢能,罷黜貪官,為富強兵之策。睿宗不納。繼之,武后任用私黨日盛。逐改永昌元年為載初元年(公元六八九年)一年三改元,履冰再上書諫之。武后則以坐舉逆人故,於十月丁卯日,逮履冰下獄。武后逐徙李氏諸王,誅皇室宗戚。任用武后宗黨。為篡奪李氏王朝作權宜之備武后欲行篡逆,先誅忠於李氏之臣,排除異己。於載初二年(公元六九0年)五月戊子日,處履冰以死難。九月,改國號曰周。逐改天授元年,履冰之忠諫可知矣。
哀哉,一代棟樑之臣,無罪而蒙難,則武后為剪除不順己者耳。正所謂天下之忠諫直士獻身以全名節者也。范履冰,生三子,長曰冬芬、字天香,號邦瑞,登進士,授宣州刺史。次曰冬倩,移居徒州。三曰冬昌,景雲二年(公元七一一年)登弟。官授朝奉大夫,經略安撫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