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章
- 釋義:商量處理
- 相關文獻:《千字文》
- 相關時代:唐
簡介,概述,
簡介
古代官名。“平章”原意為商量處理。
宋因之。北宋前中期、南宋前期,命宰相必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惟真拜侍中者,不加同平章事。又有平章軍國重事、同平章軍國重事、同平章軍國事、平章軍國事,本事有待老臣之職務,南宋時卻成為權臣專權的工具。
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
元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
明初仍沿襲,不久廢。
概述
《新唐書·百官志》說:“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僕射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於此。但時非官名。高宗永淳元年(682),以黃門侍郎郭侍舉、兵部侍郎嶺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以“平章事”入官銜。唐中葉以後,凡實際任宰相之職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平章事”的銜稱,始能行使宰相之職權。宋代有“平章軍國重事”之名,則專以安置年高望重之大臣。如賈似道就曾為平章軍國重事兼督都諸路軍馬。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元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明初猶沿襲,不久即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