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春秋時魯國大夫勤成之後。 唐代有勤姓,曾為館陶尉。
註:封為館陶尉的勤姓應為“勤思齊”,依據為: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唐朝詩人李白路經安徽歷陽和州(今和縣)雞籠山,曾拜謁勤將軍故宅,並寫下《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一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勤姓
- 外文名:Qin
- 起源:唐高宗乾封年間
- 地區:和縣
勤姓起源,瀏陽勤姓,
勤姓起源
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猶郁盤,龍虎秘光彩。
蓄泄數千載,風云何霮?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
勤思齊,唐高宗乾封年間(約公元666年)生於歷陽(今和縣)雞籠山麓,卒年不詳。自幼從寺廟僧道老人習經文練武藝,且膂力過人,名聞一方。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女皇武則天招考文武人才,勤思齊經舉薦進京參加武舉殿試,獲女皇賞識,授游擊將軍,賜錦袍玉帶,朝野榮之。後拜為橫南將軍,堅守邊疆,與當時朝中大臣慕義結十友,即燕公張說、館陶公郭元振(當時二人擔任過丞相)。後終老故里,隱居雞籠山(武皇帝當時將雞籠山封於勤家)。
開元九年(721年),塞北有屈強之胡來犯,燕公張說極力舉薦“勤思齊”鎮守邊疆。詳見《全唐文》(卷223)《舉陳光乘等表》:
開元九年(721年)正月日,洛州臨武縣主簿陳光乘(攝監察御史在河北)、夔州歸州鎮將勤思齊(見在桂州)、前申州參軍戴師倩(遭憂在都)。敕:戴師倩、勤思齊,或身自有犯,或逆人緣坐,未可擢用,亦不須追以前狀。準七月二十二日制,內外文武職事五品以上官,有奇材異略堪任將帥者,封狀進內。陛下垂心萬機,親擇將帥,欲大頓天綱。今者塞北有屈強之胡,漢南屯不羈之馬,使邊郡憂患,朝廷旰食,此天下士君子飢待虜飠盍,渴待虜血,決命於匈奴之時也。臣所舉前件三人,光乘積學而善謀,求之古人,吳起、韓信敵也;師倩沈勇而能斷,求之古人,彭越、吳漢類也;思齊忠壯而異材,求之古人,張飛、許褚等也:皆懷道藏器,仰望明時,羞自媒?,莫能上達。臣聞拔人於死者,必捨生而報恩;榮人於辱者,必盡節而雪恥。至如師倩、思齊,亦嘗生竄死地,其為屈辱甚矣,如蒙拯將墜之命,起已廢之魂,一言所及,百年可盡,凡情尚知此,況感激之人哉?陛下發使召之,旬月可到,試以軍事,必立奇功。若不如所言,請受面欺之罪。
瀏陽勤姓
勤亮為勤氏入湖南瀏陽始祖。
勤亮,唐太宗貞觀年間出生於山含山(可能是今安徽含山縣),舉孝廉、中進士、升御史後,於開耀元年(公元681年)知房州(現湖北省房縣),而亮公的長子延公也於永隆元年(公元680年)知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
武則天臨朝稱制後,唐中宗被廢為廬陵王,並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中宗在均州、房州的時候,延公、亮公都殷勤伺候,經常率領同僚以天子禮朝拜中宗,並勸中宗隱忍以待覆位。周武氏聖曆元年(公元698年),中宗被召還東都,臨別時對亮公說,如果復位一定拜他為相。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率羽林軍入宮,迫武則天退位,擁中宗復位。中宗召見亮公兌現以前的允諾,其實就在中宗復位成功時,亮公已有歸隱之意,當時父子相謂曰:“事濟矣,可謝職求安去。”亮公入朝,見中宗仍舊重用武三思,亂政壞綱,於是去意更堅。
亮公不但自己辭官不做,還命兒子延公也辭去官職,隨後在房州父老的懇切要求下回到了房州,公元707年,勤家人輾轉來到瀏陽,在“瀏南株梓山”(今南區大聖境內)擇址建屋,亮公賦詩一首記錄此事,其中一句為:“山含山脈厚分支遠,瀏水源深衍派長。”不久後,亮公留下長子延公一家在此居住,自己率其他家人回到了老家。
勤家人從此紮根瀏陽繁衍生息,在瀏陽度過了漫漫長遠的1300年歷史。勤開俊老人說,亮公臨走時留下囑咐,“世世以長守瀏,居不可易,其餘任其擇處”,於是勤家各代除長子一家留在瀏陽外,其餘各房便花開各地,江蘇、福建、湖北等地都有,遠的甚至到了安南(現越南)。此“家規”相傳10幾代才改變,勤姓在瀏人口也才開始漸漸增多,到“欲”字輩人口最多,當時僅“欲”字這一輩的人就有100多個,可時值宋末動亂,元兵入瀏大肆屠殺,為與元兵作戰、躲避戰禍遷徙,勤氏人口銳減,僅剩下“欲孝公”一支繼續留在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