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漢桓帝)

劉志(漢桓帝)

漢桓帝一般指本詞條

劉志(公元132年—167年),即漢桓帝(公元146~167年在位),字意,生於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劉翼之子,母親匽明,劉翼去世,襲爵為侯。東漢第十位皇帝。

本初元年(146),漢質帝駕崩,劉志被大將軍梁冀迎入南宮即位。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由於宦官肆虐,黨同伐異,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滿。延熹九年(166),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反對宦官,結果李膺等200餘人被捕,形成第一次黨錮之禍。由於貪腐之風盛行,遂公開賣官鬻爵,政治癒加腐敗。劉志本人愛好佛事,荒淫遊樂無度,宮女多達五六千人。

永康元年(167)劉志去世,葬於宣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諡號孝桓皇帝。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志
  • 別稱:漢桓帝
  • 字號:意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蠡吾
  • 出生時間:132年
  • 去世時間:167年
  • 主要成就:誅滅粱冀,掌握皇權
  • 諡號:孝桓皇帝
  • 陵墓:宣陵
生平經歷,幸登帝位,外戚專權,誅滅梁氏,宦官當政,黨錮之禍,三立皇后,去世,為政舉措,政治,經濟,歷史評價,軼事典故,皇帝妹夫,好自為之,廁所政變,黨錮之禍,荒淫無度,家族成員,家族世系,家世,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史籍記載,影視形象,

生平經歷

幸登帝位

劉志132年生於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原襲爵為蠡吾侯,十五歲登基稱帝。
東漢中後期屢有外藩入繼大統者。原因是漢帝多盛年早崩或無後。當權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新立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以便繼續控制朝政。劉志的帝位就是因此僥倖得來。
漢桓帝漢桓帝
外戚梁冀毒死九歲的漢質帝,立十五歲的劉志為帝。劉志小時生性放蕩與宦官張讓有斷袖之情,後被太后梁妠發現,梁太后和梁翼則利用張讓監視桓帝,桓帝因而對梁氏不滿,就想方設法的誅滅梁氏。
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滅梁氏,政權由是落入宦官之手。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他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
本初元年(146年),皇太后梁納征蠡吾侯劉志到洛陽城北的夏門亭,準備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但婚禮尚未舉行,太后的哥哥,身為大將軍的梁冀,因新帝才8歲的漢質帝指責他是“跋扈將軍”,竟將幼帝毒死了。因此,朝中又要議立新帝。
當時梁冀考慮到劉志年方15,容易操縱,提出要策立桓帝;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為了削弱梁氏集團的勢力,則主張迎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於是梁冀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一起來討論此事。結果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明德著稱”,且血緣與質帝最近(為質帝兄),應立為嗣。梁冀苦於找不到別的理由反對,只好宣布暫停討論。
第二天重會公卿討論,梁冀嚴厲逼迫群臣策立劉志。那些公卿在梁冀的淫威下只好屈從,只有李固堅持己見。為了消除阻力,梁冀就讓梁太后下詔罷免了李固。這樣,在閏月庚寅(146年),梁冀終於持節,以諸侯王青蓋車,迎劉志入南宮即皇帝位。劉志就這樣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縱下做了皇帝,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

外戚專權

劉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傀儡。當時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幾乎難以置喙。儘管梁太后在和平元年(150年)曾下詔歸政,但梁冀專橫跋扈,桓帝還不得不仰其鼻息。桓帝真正親政時期只有後面的8年,而在這8年中,發生很多重大事件,即“三斷大獄,一除內嬖,再誅外臣”。所謂“三斷大獄”,一是誅滅梁冀,二是廢免鄧氏,三是禁錮黨人;“一除內嬖”,是抑制宦官;“再誅外臣”,則是誅殺南陽太守成瑤和太原太守劉質。
梁冀在策立桓帝後,權力達到頂點。他先是以“災異”讓梁太后策免太尉杜喬,繼而又羅織罪名殺了李固和杜喬。加上桓帝對他極盡尊崇,委以朝中大權,甚至規定他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又增封其食邑為四縣,類比鄧禹;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數量之多堪比當年的霍光;還封其弟梁不疑為潁陽候、梁蒙為西甲侯、梁蒙之子梁胤為襄邑候、其妻孫壽為襄城君,並加賜赤紱,比長公主。這樣一來,梁冀更加專橫暴虐。朝中大小政事,無不由他決定。百官的升遷任免都得先到他家裡謝恩後才能到尚書台辦理手續;地方郡縣每年進獻的貢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給梁冀,然後才把次等的獻給桓帝。結果他“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與”。此外梁冀和妻子孫壽都窮奢極欲,搜刮財富,修建豪宅,殘忍貪暴,激起的民憤極大。

誅滅梁氏

桓帝對於梁冀的橫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於他的兩個妹妹都在自己身邊,不敢發作。延熹二年(159),梁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開始策劃誅滅梁氏。他去上廁所的時候,單獨叫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具瑗。桓帝於是與他們五人密謀,決定誅除梁冀,並用牙齒咬破單超手臂歃血為盟。八月丁丑,桓帝來到前殿,即召尚書入殿,宣告要懲辦梁冀。他命尚書令尹勛持節率丞郎以下守宮廷,收符節送省中;命黃門令具瑗將御林軍1000餘人和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住宅;命光祿勛袁盱持節收梁冀大將軍印綬,徙封為比景都鄉侯。梁冀、孫壽當日自殺,梁、孫家族全部棄市。其他公卿大臣因牽連而死的數十人,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幾乎一空,百姓莫不稱慶。

宦官當政

桓帝誅滅梁冀以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個人因謀誅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大權從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他們倚奉桓帝,濫行淫威,使得“中外服從,上下屏氣”,乃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5
宦官五侯及其親屬的專橫,不僅朝中正直官員反對,就連桓帝也開始擔憂,所以對四侯又慢慢開始限制。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分奪他們的權力,繼而借他們殘害人民的暴行,對他們進行打擊。延熹八年(165年),司隸校尉韓演奏言左倌罪惡,言其兄太僕南鄉侯左稱“請託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桓帝立刻準奏,結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殺。韓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貪污罪,桓帝也下令征詣廷尉。具璦只好上還東武侯印綬,自己向桓帝謝罪。桓帝下詔貶他為都鄉侯,後來死在家中。接著,桓帝又下詔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都降為鄉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這就是所謂的“一除內嬖”。
桓帝對於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為了強化皇權,並不想清除,故而對他們稍加抑制後,大權還是交給了他們。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台後,也同樣殘暴專橫,魚肉人民。中常侍候覽貪侈奢縱,前後竟強奪民田118頃,住宅318所,並模仿皇宮修建大規模住宅16區,都有樓閣、池塘、苑園。另一方面,由於宦官專權,他們的爪牙被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選舉不實的情況也更為嚴重。

黨錮之禍

由於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極。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合起來發起“清議”。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當時,襄城(今河南方城)人李膺是反對宦官集團鬥爭的領袖。他任河南尹時,因打擊閹黨而被下獄,司隸校尉應奉上書為他求情,又被赦免,後來即任司隸校尉。宦官張讓的弟弟任野王令,貪殘無道,殺死一位孕婦,畏罪躲在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後,即率吏卒到張讓家搜出處死。因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時不敢走出宮門。李膺敢於打擊當權的宦官,名聲越來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認為是極大的榮譽,稱之為“登龍門”,他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以李膺為首的反宦官鬥爭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結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桓帝大怒,於是詔令全國,逮捕“黨人”,收執李膺、陳實等200多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於道,反宦官的鬥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在竇武等的表請下,桓帝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其赦歸田裡,但規定他們都終身禁錮,不得做官。這就是桓帝時著名的“黨錮”。

三立皇后

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后也立了三位。桓帝生活相當腐朽,後宮宮女多達萬人,儘管他曾接受光祿勛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百餘人,但這仍遠遠低於所留宮女的數量。他在位21年,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後冊立了3個皇后:一個是梁皇后、一個是鄧皇后,還有一個是竇皇后。
梁皇后名女瑩,是梁太后之妹,桓帝初為蠡吾侯,太后征桓帝到洛陽,準備把她嫁給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為帝。第二年,即建和元年(147年),有關部門上奏梁太后稱:應具備禮章,按婚禮規定的時間納彩。於是按惠帝時娶張皇后規格,聘黃金兩萬斤,其他彩禮仍舊。這樣,梁女瑩於六月入宮,到八月即立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後,由於其姐姐臨朝聽制和哥哥專權,桓帝對她極盡寵愛。和平元年 (150年)三月,梁太后病逝,桓帝對她的態度就開始轉變。梁皇后雖得到桓帝數年寵幸,卻一直無子,桓帝對她慢慢疏遠。這使她對桓帝嬪妃暗懷怨忌,凡妊娠者,無不設法使她們墮胎。桓帝由於畏懼梁冀,對梁皇后暫時還不敢譴責,但對她更加疏遠,很少再與她恩愛。到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終於因憂憤而病死,死後葬懿陵,謚“懿獻皇后”。同年,桓帝誅滅梁冀,此後就下詔追廢懿陵為貴人冢。
鄧皇后名猛女,是和熹皇后鄧綏從侄鄧香之女。其母名宣,先嫁給郎中鄧香,生鄧皇后,後因丈夫早死且鄧氏遭難,改嫁梁冀的妻子孫壽之舅梁紀。鄧皇后因幼年隨母親生活,即改姓梁氏。長大後,孫壽看她容貌姣美,在永興年間(153~154)把她送入宮中。當時為采女,為桓帝所“絕幸”。因此,第二年桓帝就封她哥哥鄧演為南頓侯。鄧演死後,其子鄧康嗣侯。到梁皇后病死後,桓帝誅滅梁冀,即立為皇后。當時桓帝由於厭惡梁氏,便把她改姓為薄,並封她母親宣為長安君。後來到延熹四年(161年),有人指出鄧皇后本是鄧香女兒,不應該改易他姓,桓帝又讓她重新改姓鄧氏,並且追封鄧香車騎將軍、安陽侯,更封宣、康大縣,賞賜以巨萬計。不久,其母宣去世,桓帝又特加優待,葬禮均照皇后之母的規格舉行,並以鄧康弟鄧統封昆陽侯、鄧統從兄鄧會襲封宗陽侯、鄧統弟鄧秉為清陽侯,其他鄧氏宗族也都位列校尉、郎將等。
由於鄧皇后無子,桓帝對她的寵愛也沒有持續多久。後來桓帝對郭貴人寵幸,鄧皇后自恃位尊,驕橫忌妒,與郭貴人在桓帝面前互相譖告。這使桓帝對鄧皇后非常不滿,到延熹八年(165年)下詔廢黜,送暴室管制。鄧皇后憂憤而死,為皇后7年,死後葬於北邙山(今河南洛陽東北),其兄也都受到制裁。
竇皇后名妙,是章德皇后從祖的孫女,父親郎中竇武。延熹八年,桓帝廢鄧皇后,竇皇后被選入宮中,立為貴人。當時,桓帝對采女田聖特別寵愛,想立田聖為皇后,但朝臣以田聖出身微賤而強烈反對。桓帝無奈,只好策立竇妙為皇后,封竇武為槐里侯、特進,拜城門校尉。但儘管如此,桓帝對竇皇后仍不甚寵幸,所愛還是田聖等女。永康元年(167年),桓帝病重,就封田聖等九女皆為貴人。
由於桓帝的薄情,竇皇后對田聖等人一直有氣。桓帝去世,竇皇后稱皇太后,即與父親竇武臨朝定策,迎立解犢亭侯劉宏,是為靈帝。臨朝聽制後,竇太后立即發難,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殺了田聖,並且還想把其他桓帝的貴人全都殺掉。在中常侍管霸、蘇康的苦諫下,方才作罷。不久,竇武和陳蕃等人謀誅宦官事露,中常侍曹節等矯詔殺死竇武,即把太后遷於南宮雲台,其家屬遷於比景(今越南南部)。靈帝念及太后曾援立自己,對竇太后比較照顧。建寧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曾率領群臣朝見太后,並親自為她祝酒。以後又聽從黃門令董萌的勸告,增加太后的供養。但太后心中悲憤,熹平元年(172年),終因母親死在比景,感傷而死。死後與桓帝合葬宣陵,謚“桓思皇后”。
桓帝沒有兒子,生有三女。長女劉華,延熹元年(158年)封為陽安長公主,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次女劉堅,延熹七年封為潁陽長公主;小女劉修,延熹九年封為陽翟長公主

去世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在德陽前殿去世,時年三十六歲。建寧元年(168年)二月十三日,葬於宣陵,上謚曰孝桓皇帝,廟號威宗。
初平元年(190年)有司奏請,和帝穆宗、安帝恭宗、順帝敬宗、桓帝威宗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皇后、敬隱皇后、恭愍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都請撤除尊號。獻帝詔令說:“可以。”

為政舉措

政治

劉志的主要成就就是誅滅跋扈將軍粱冀,重新掌握了皇權。
央視三國演義中漢桓帝形象央視三國演義中漢桓帝形象
劉志少時生性放蕩。與宦官張讓有斷袖之情,後被梁太后發現,梁太后和梁翼則利用張讓監視漢桓帝,漢桓帝因而對梁氏不滿,就想方設法的誅滅梁氏。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漢桓帝聯合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定計誅滅梁氏。八月初四日,漢桓帝在前殿,詔令司隸校尉張彪領兵圍梁冀邸第。收繳大將軍印綬,梁冀與妻子都自殺了。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都被誅殺。太尉胡廣因此免職。司徒韓縯、司空孫朗下獄。五位宦官因功同日受封侯爵,當時被稱為“五侯”。
五侯得勢後,比外戚更加腐敗,他們對百姓們勒索搶劫,民不聊生,四處怨聲載道,漢朝政治更加衰頹,國勢益弱。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敗壞,便要求朝廷整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氣急敗壞,在延熹九年(166年)與德揚天下的司隸校尉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漢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二百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

經濟

漢桓帝時還有一項賣官鬻爵的弊政。當時由於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桓帝一方面採取對農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如延熹八年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為稅;另一方面也採取一些應急措施,主要就是減借百官俸祿,借王、侯國租稅和賣官鬻爵。
桓帝的賣官鬻爵是從延熹四年(161年)開始實行的。這一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 (今陝西省中部)地區,桓帝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公卿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桓帝賣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污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於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並為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歷史評價

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范曄:前史稱桓帝好音樂,善琴笙。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宮,設華蓋以祠浮圖、老子,斯將所謂“聽於神”乎!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賢力爭,屢折奸鋒,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
虞世南:桓帝赫然奮怒,誅滅梁冀,有剛斷之節焉。然閹人擅命,黨錮事起,非乎亂階,始於桓帝。
周曇:能嫌跋扈斬梁王,寧便榮枯信段張。襄楷忠言誰佞惑,忍教奸禍起蕭牆。
王夫之:桓帝淫於色,而繼嗣不立,漢之大事,孰有切於此者!

軼事典故

皇帝妹夫

由於聰明小孩兒漢質帝劉纘被“淘汰”,東漢王朝的皇帝寶坐再次空了下來。梁冀又跑到禁中跟妹妹梁太后商議立誰家的倒霉孩子做皇帝了。梁太后正在著手張羅一門親事,準備把自己的妹妹梁女瑩嫁給十五歲的蠡吾侯劉志。劉志此時也從封國趕到了洛陽城北的夏門亭,準備迎取新媳婦兒。梁太后一合計,不如乾脆就讓自己這個準妹夫當皇帝,一來這孩子也才十五歲,還是容易控制的,二來他馬上就要娶自己的妹妹,將來妹妹當了皇后,梁家還可以繼續以外戚的身份專權。
事情基本就這么定下來,蠡吾侯劉志,看來是對梁家最有利的人選。梁冀決定就立劉志了。可是以太尉李固為首的朝臣們對這個選擇感到不能接受,他們另有一個人選,就是“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結果梁冀跟群臣在朝堂上一番爭論,最後大家都不有說服對方,只好暫時散會,各回各家,尋找更有利於自己的武器,準備在下次辯論的時候擊倒對手。
梁冀回到府里,正為如何對付李固的花崗岩腦袋苦想對策之時,一個重要的人物前來拜訪。此人姓曹,名騰,是宮中的中常侍,當初曾經和梁商一同被張逵陷害過,也算是梁家的“患難之交”了。梁冀一見曹騰來了,連忙向曹騰求問立誰做皇帝適合。梁冀的用意是想藉此探明宦官勢力對立君之事的態度。此時,外戚與朝臣勢均力敵,如果曹騰所代表的宦官勢力支持哪一方面,那么哪一方就能勝出了。曹騰的回答很讓梁冀長出了一口氣。曹騰說 “清河王清正嚴明,一旦立他為帝,將軍難免大禍臨頭,不如擁立蠡吾侯,可長保寶貴。”梁冀於是知道,太監跟自己是哥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劉志了。
第二天,群臣再次開會繼續研究立誰當皇帝的問題。梁冀當即宣布,就立蠡吾侯劉志做皇帝,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大臣中原本反對立劉志的的胡廣、趙戒一看梁冀急了,都不敢再堅持己見,連忙改口附和梁冀,說“我們都聽大將軍的!”,其他大臣也都說“我們都聽大將軍的!”李固和杜喬還要堅持,梁冀乾脆不等他們發言,大吼一聲“散會”,說完自己一扭頭走了,就這樣通過了立劉志做皇帝的決定。隨後,梁冀親自用青蓋車將劉志接入洛陽南宮,稱帝。史稱孝桓皇帝。
因為李固一直跟梁冀作對兒,梁冀徹底恨上李固了,不久誣陷李固、杜喬謀反,將他們處死。

好自為之

雖然桓帝是梁冀的妹夫(桓帝即位後就正式迎娶了梁女瑩,並立為皇后),但是梁冀當然不會因此就對桓帝表現得恭順。因為擁立有功,桓帝時期的梁冀獲得了更多的封賞和更大的權勢,甚至連梁太后也無力約束他。這也難怪,梁商那么大能耐都搞不定自己的兒子,梁太后一介女流又怎么可能擺得平自己的哥哥呢?所以天下大權,盡歸梁冀所有,梁太后可以控制的,除了皇帝妹夫之外,就是一班宦官。所以這一時期宦官的勢力,比之從前更加大,成為用來制約梁冀的僅有的武器。
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之時,她下詔歸政於桓帝,並希望桓帝與梁冀都能“好自為之”。這個“好自為之”是明顯偏坦梁家而對桓帝不公平的。
此時的梁家,先後已經出了七位侯、三位皇后(一名死後追封)、六位貴人、兩位大將軍、七名誥命夫人和女封君、三名駙馬,至於卿、將、尹、校的數量更是多達五人七人之眾。真正是權傾朝野,富貴滿門。只要梁家不去禍害別人,梁家本身想要“好自為之”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
漢桓帝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想要“好自為之”就只有兩個出路:一是跟梁冀好好“合作”,當好梁冀的傀儡,就跟日本幕時代的那些天皇一樣;二是消滅梁冀,奪回權力。
桓帝當然想選擇第二條出路,可是這條路實在太難走了,連個幫手都很難找。雖然桓帝已經“親政”,可是自李固、杜喬被害以後,梁冀以殘酷的手段打擊政敵清除異己,朝中幾乎全部都是梁冀的人。當然桓帝還可以依靠梁太后生前曾經倚重的——歷史上為和帝、順帝奪回政權起過關鍵作用的第三方政治勢力——宦官。
可是梁冀也深知宦官的重要性,當年他就是在跟宦官統一了思想後,才擁劉志為帝的。所以宮的很多重要的宦官,即使不跟梁冀是同黨,至少也不反對梁冀。甚至於他們中很多人是幫助梁冀監視桓帝一舉一動的。
桓帝不僅找到合作者很困難,就是想找個跟手下謀劃的地點,都很困難。所以桓帝決定忍著,不管怎么說,梁冀還沒有要廢掉甚至殺害他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梁冀做出了桓帝不能再容忍的事情,迫使桓帝鋌而走險選擇了第二條“出路”。

廁所政變

本來桓帝是抱定“好自為之”的打算的,為此他也花了不少血本。桓帝對梁冀禮遇之優,超過了蕭何;封地之廣,超過了鄧禹;賞賜之厚,超過了霍光。官員被任命,都必去拜見梁冀,而無需朝見桓帝,反而桓帝日常的起居,必須按歸報與梁冀。至於梁冀的種種不法暴行,桓帝更是不聞不問。
宛縣令吳樹將梁冀的一些不法門客按律治了罪。梁冀以升吳樹為荊州刺史為由,召他到自己至家裡喝酒餞行,然後在吳樹喝的酒中置毒。吳樹在回家去的車上毒發身亡。
郎中袁著,年僅十九歲,大約是少年氣盛,竟然給桓帝寫信,建議讓梁冀退休,免得因為“功高震主”將來招致大禍。按說袁著還是結合了東漢歷代外戚權臣的下場替梁冀做的打算,出發點還是維護梁冀的。可是梁冀知道此事後,馬上派人逮捕袁著。袁著嚇壞了,一面改名換姓名逃亡,一面假裝自己病死,用蒲草結成屍體下葬。結果梁冀還是查清真相,抓到袁著並活活打死。
名士郝絮因為跟袁著是朋友,受到牽連。郝絮起初選擇逃亡,後來實在逃不出梁冀在全國布下的情報網,無奈之下,只好叫人抬著棺材,去見梁冀,並在梁冀府門前服毒死自盡,以求梁冀放過自己一家。
有一位西域商人,到洛陽經商。誤殺了梁家一隻兔子,結果惹怒梁冀,不僅殺了這個商人給自己的兔子償命,而且大加誅連,最竟然牽連處死了十餘人。
梁冀這么折騰,桓帝都忍住不發作,直到有一天,梁冀把手伸向了長安君。
長安君是貴人梁猛女的母親,延熹二年,梁冀和梁太后的妹妹,梁皇后梁女瑩,去世了。桓帝就開始寵愛梁猛女,梁猛女的推薦人是梁冀的妻子孫壽。
雖然梁猛女姓梁,其實他的生父是開國太傅鄧禹的孫子郎中鄧香。鄧香死得早,妻子帶著女兒鄧猛女改嫁孫壽的舅舅梁紀,鄧猛女也就成了梁猛女。從孫壽那兒論起來,梁猛女算是梁冀的小姨子,所以梁猛女才得以進宮。但是隨著梁猛女受寵,桓帝就對梁猛女的家族格外優待,尤其是梁猛女的母親被封為長安君,引起了梁冀的嫉恨。梁冀恐怕梁猛女的母親一族日後會影響自己的專權,就派人去刺殺長安君。長安君就跑到桓帝那裡去告發梁冀,這下桓帝再也坐不住了,決定除掉梁冀。正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啊。
坐不住歸坐不住,畢竟梁冀此時大權在握,而且黨羽眾多,而桓帝手上數來數去,也沒有什麼可用之人。可是桓帝是真的不打算再忍下去了,他想來想去,覺得宦官唐衡還算忠於自己,就準備發展唐衡來幫助自己。但是梁冀在桓帝身邊的耳目很多,桓實在找不到什麼機會跟唐衡提出自己的意思,只能等機會。有一天,桓帝藉口上廁所,讓唐衡隨從自己服侍。進了廁所,桓帝看看身邊確實沒其他人偷聽,就壓低聲音問唐衡:“你知道咱們周圍的人里,有誰跟梁冀不和的嗎?”桓帝這話問得很巧妙,如果唐衡不可靠,那么他可以以關心梁冀的安危隨口一問作為掩飾,而如果唐衡可靠,這句話就是合作的激活程式。結果唐衡還真挺可靠,立即回復桓帝“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璦、左悺,私下裡都對梁冀十分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桓帝覺得一下子叫上太多人不方便,就先把單超和左悺叫到自己的密室里。桓帝對他們說:“大將軍梁冀把持朝政,內宮和外朝都被梁冀的人控制著,朝中的大臣都是梁冀的人,我想除掉他們,你們看怎么樣?”單超和左悺一聽這話,想都沒想就回答說:“梁冀是國之奸賊,早該除掉了。只是我們這些人沒什麼智謀,不知道陛下的想法倒底是什麼?” 桓帝說:“我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你們密謀一下把梁氏消滅掉吧。”單超說:“如果陛下真的要滅梁氏,其實也並不難,我們怕就怕陛下中途又猶豫不決。”桓帝說:“梁冀就是個國賊,理應消滅,沒有什麼可以猶豫的了!”於是又召了具璦和徐璜來,桓帝用牙咬破了單超的手臂,六個人歃血為盟,共謀滅梁大計。
五個宦官於是動用一切力量打擊梁冀,他們以桓帝的名義召來司隸校尉張彪,調發軍隊由單超親自指揮,圍攻梁冀的大將軍府。梁冀雖然權傾天下,但是得罪的人太多,只是從前沒有人敢於起來公然的反抗他。單超等人奉著皇帝的名義要除滅他,很多人立即倒向了宦官一方,另一些人持觀望態度,真正肯為梁冀賣命的,沒幾個。結果單超很快就拿下樑府,沒收了梁冀的官印。梁冀知道自己的罪行太大,必死無疑,就和妻子孫壽一起自殺了。梁冀的宗族親自,衛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大校尉梁戟等,以及中外宗親數十人,都被處死。太尉胡廣被免職。司徒韓縯、司空孫朗被逮捕監獄。梁氏外戚集團,被一網打盡,灰飛煙滅。
這一年,桓帝已經虛歲二十八歲了,從十五歲的未成年少年,到將近而立的壯年,漢桓帝劉志足足的當了十三年的傀儡。要不是為了梁猛女,還真不知道他要窩囊到什麼時候。

黨錮之禍

桓帝經歷過沒有實權的痛苦,因此一旦大權在握,桓帝就將其牢牢的抓住,不肯輕易放開。為了保證權力最大限度的掌握在自己手裡,桓帝儘可能的使用所謂的“舊故恩私”,其中最得桓帝信任和器重的,就是宦官。桓帝重用宦官,不僅因為宦官在他奪取實權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宦官的一切權勢,都是直接來自皇帝本人,而不是他們自己的背景。因此,相對於擁有強大的自身實力的外戚和士大夫,桓帝更願意使用宦官,如果宦官不令他滿意,他可以隨時換掉他們,而不必顧及他們的“家族背景”和“地方聲望”。
而在信任和重用宦官的同時,桓帝對於在歷次事件中都沒有發揮任何實質作用的士大夫們,持一種極度的不信任的態度。其實也難怪桓帝不信任士大夫,他們也確實拿不出像樣的成績讓桓帝信服。梁冀專權的時候,除了李固等少數幾人對梁冀進行了失敗的抵抗之外,絕大多數朝臣,都充當了梁冀的走狗。以至於後來清除梁冀的餘黨之後,朝廷竟然為之一空。
所以桓帝認為,士大夫是最靠不住的一群人,他們要么當叛徒,要么當烈士,總之他們幹不成任何有實際意義的事情。這樣一來危及到外戚和士大夫們的權益,於是,士大夫們開始對宦官進行打擊,從而引發了宦官與士大夫之間的第一次激烈衝突。最先發難的是南陽太守成晉逮捕了與宦官關係很好的當地富商張汜,結果正遇上桓帝宣布大赦,而成晉為了打擊宦官,竟置朝廷法律於不顧,不僅殺了張汜本人,還殺了張的宗族以及賓客200多人,然後成晉才以英雄者的姿態向桓帝上奏。幾乎在同一時期,同樣性質的案件也發生在汝南。汝南太守劉質逮捕了小黃門趙津,然後也是不顧朝廷的赦令,先將趙津拷打至死,然後才向朝廷上報。
這兩件大案從表面上看,有兩大特點,首先兩位太守的行為是非法的,其次是這兩次案件的處理對象,確實犯有大罪。而究其根本,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案的當事人,都從屬於宦官勢力集團。所以這兩個案件本質上,就是士大夫集團,打著正義的旗號,以犧牲法律的尊嚴為代價,打擊宦官集團。士大夫們發起的這次“攻擊”,從最表層看,是正義的,至少是符合儒家思想中的正義的;但從深層看,是非法的,是對朝廷赦令的無然無視;而從本質上看,就是一次政治鬥爭。
既然是鬥爭,而且士大夫們已經“非法”在先,而所謂的宦官們本來也不在乎自己在士大夫心中的“道德形象”,因此宦官毫不客氣的展開了“反擊”。紛紛向桓帝提出申訴,同時又鼓動張汜的妻子上誅。桓帝聞知此事,索然大怒,因為在桓帝看來,這根本就是地方執政者公然對抗中央,這是要獨立啊。桓帝當即下詔,將成晉、劉質一併逮捕,按律處斬。
可是士大夫們卻沒有就此屈服,野王令張朔是宦官常侍張讓的弟弟,性情殘暴,有一次殺了一位孕婦,事後躲在張讓家中。司隸校尉李膺知道後,跑到張讓家裡大搜捕,結果從夾壁牆裡將讓朔搜出來並且處以死刑。士大夫們如此頑強的抵制以桓帝本人為總後台的宦官集團,當然會招致來自宦官集團和桓帝本人的共同打擊。
延熹九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人結交太學生、都國生“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桓帝聽說後,比以往任何一次事件都感到震怒,命令天下各郡各國,逮捕黨人,並公告天下,好讓天下人都憎惡他們, 又逮捕了李膺等人。由此牽連到的陳寔等人約有二百餘人,即使有人逃亡沒有被捉到,也都被懸賞通緝。奉命傳達捉拿黨人的使者四面出發,數量多得互相在大道上可以望見。
第二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竇武共同上表為黨人求情,桓帝的怒氣才稍稍緩解,下詔釋放黨人們回家,但仍對其實施終生禁錮。並且將黨人的名字記錄在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中的第一次黨錮。
桓帝通過黨錮,打擊了士大夫勢力的同時,也打擊了正義;強化了皇權的同時,也使得宦官集團勢力坐大。最終弊大於利,為東漢王朝最後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荒淫無度

或許是因為長期受到壓抑,冷不丁獲得了無上權力的漢桓帝,有點“權力暴發戶”的感覺。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娶了好多好多的老婆。過去因為要討好梁氏家族,所以桓帝在梁太后在世時只是專寵梁皇后一人。梁太后去世後桓帝的膽子大了些,但是也非常有限,梁皇后去世以後,他就專寵梁猛女。因為實在討厭梁這個姓氏,就給梁猛女改姓“薄”,希望猛女像西漢時文帝的母親薄太后那樣賢惠,後來查清猛女的生父是鄧香,就命猛女恢復鄧姓,稱為鄧猛女,並立鄧猛女為皇后。
到此時為止,桓帝在男女之事上,還不算出格,一位鍾情的皇后,少數幾名寵妃,與大多數皇帝並無差別。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鄧皇后漸漸人老珠黃,青春不再。而桓帝在消滅梁氏集團以後,親掌天下大權,正且值而立之年的大好時光。從前長期壓抑的心情一旦被激活,便開始以無盡的欲望尋求加倍的彌補。桓帝的心思開始不再專一的放在鄧皇后身上了。鄧皇后當然會不爽了,以前那么受寵,甚至為了自己都敢去殺梁冀,怎么突然間就失寵了呢?鄧皇后不幹了,就把干涉桓帝寵幸其他妃子,這下麻煩大了。
本來桓帝只是略微的釋放一下被捆得太久的手腳,並沒有太過份出格,最多算是壓抑後的自由反彈,折騰一陣子也就好了。鄧皇后這么一限制他,使他一下子覺得鄧皇后成了已被消滅掉的梁氏家族的“影子”,自然立即施以“報復性反抗”。作為報復,桓帝拿出除滅梁冀時的魄力。首先,一道詔書,廢掉鄧皇后打入冷宮直至死去。而後,桓帝開始大規模徵召美女入宮,他的後宮一下子成了嬪妃的海洋,數量高達五六千人,創造了當時的吉尼斯紀錄!
五千名美女,桓帝就算一天換一個,他還得換13年呢,哪裡還會有什麼快樂可言?更談不到感情了。所以事實上桓帝根本不是好色,更不是多情,他就是變態,是以縱情聲色來添補自己心理的空虛。
桓帝在玩弄女性方面,大大超越了之前的帝王。一次他興頭上來,竟然把數千嬪妃全都集中起來,脫光衣服,讓自己的寵臣們跟她們做最親密接觸。桓帝本人,一邊喝酒,一邊瞪著充血的眼睛看,時不時還放聲狂笑。
雖然桓帝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嬪妃大軍,但按封建禮法,只有皇后才算是他真正意義上的老婆。鄧皇后被廢后不久就憤恨而死,桓帝很快立了一位新皇后,就是大司空安豐侯竇融的曾孫女,城門校尉竇武的女兒竇妙。我們不知道竇妙有沒有參加過那次令桓帝興奮不已的五千人天體大會,但有一點可以知道,桓帝其實壓根不喜歡她。竇妙雖然對此有十二萬分的不滿,但也只能把滿肚子的沉醋封起來不敢泄露出一點酸味兒,唯恐成為猛女二代。
桓帝就這么不顧一切的放縱自己,他的健康也被迅速的透支著,到了永康元年(167年)三十六歲的桓帝終於一病不起,不久就死掉了。
直到這個時候,一個問題擺在了東漢王朝的面前,這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妻子的男人,竟然沒有生下一個兒子。之後上台的是比他更差勁的靈帝,東漢往不歸路上狂奔。

家族成員

家族世系

劉志,字意,生於永建七年(132年),是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劉志在其父劉翼去世後,繼承蠡吾侯的爵位。

家世

曾祖父:漢章帝劉炟
曾祖母:申貴人
祖父:河間孝王劉開(後追尊為孝穆皇帝)
祖母:趙氏(後追尊為孝穆皇后)
父親:蠡吾侯劉翼(後追尊為孝崇皇帝)
母親:博園貴人郾明(後追尊為孝崇皇后)

兄弟姐妹

弟弟:平原王劉碩
弟弟:勃海王劉悝
妹妹:長社公主,嫁隃麋侯耿援
妹妹:益陽長公主,嫁寇某

后妃

懿獻皇后梁女瑩
皇后鄧猛女
皇后竇妙
貴人郭氏
貴人田聖
貴人馮氏
寇氏

子女

漢桓帝無子,生有三女
劉華延熹元年(158年)封陽安長公主,下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
劉堅,延熹七年(164年)封潁陰長公主
劉脩,延熹七年(164年)封陽翟長公主

史籍記載

范曄《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五十三·漢紀四十五·孝桓皇帝》

影視形象

2003年電視劇《神醫華佗》:李亮飾演漢桓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