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

長沙市

長沙市,別稱星城,湖南省轄地級市,湖南省省會、特大城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長株潭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長沙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截至2023年末,長沙市常住人口為1051.31萬人。

長沙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3000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嶽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蹟。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既是清末維新運動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義的發祥地之一,走出了黃興、蔡鍔、劉少奇等名人。長沙市是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東亞文化之都、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還是綜合交通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渝廈高鐵在此交匯。有高校58所,獨立科研機構97家,兩院院士52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5個;有雜交水稻育種、“天河”超級計算機、國內首台3D燒結印表機等科研成果。景點有嶽麓山橘子洲湖南省博物館花明樓天心閣杜甫江閣等。

2023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331.98億元,比上年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2:37.4:59.4。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特徵,地形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自然資源,礦藏資源,植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人民生活,社會保障,新聞傳媒,交通運輸,交通概述,公路,鐵路,航空,水運,軌道交通,公共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方言,戲曲,民俗,美食,宗教,非遺,城市象徵,地方特產,風景名勝,對外交流,領事機構,友好城市,著名人物,長沙之最,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長沙歷史發展,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考古判斷,在距今15-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即有原始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長沙市
商代文物
殷商之世,長沙屬揚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
時,設長沙郡,為秦初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長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權的行政區劃,郡治湘縣。
西漢時,置長沙國,治臨湘縣,轄臨湘、羅、連道、益陽、下雋、攸、酃、承陽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縣。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長沙國為填蠻郡,改臨湘縣為撫睦縣。
東漢時,復置長沙郡,改撫睦縣為臨湘縣,仍為郡治,上隸荊州。轄臨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國)、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容陵、醴陵13縣。
三國時期,屬東吳。
南朝,臨湘縣析出湘西縣,臨湘縣為長沙郡首邑,南朝宋開始,湘西縣為衡陽郡(長沙郡析出)首邑,上隸荊州或湘州(西晉懷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荊、江二州置)。
隋開皇九年(589年),統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長沙郡改潭州,轄長沙、衡山益陽邵陽4縣。臨湘縣(省湘西縣)改稱長沙縣,為潭州州治(大業三年隋一度改潭州為長沙郡)。
武德三年(620年),入唐版圖;貞觀元年設十道,潭州天寶元年即742年,潭州改為長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復改為潭州)江南道,轄長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長沙縣立)、湘鄉武德四年析衡山縣置)、益陽、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陽設,七年又併入益陽)等6縣。開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屬江南西道
後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馬殷“以潭州為長沙府”,長沙為楚國都城,太祖廣順二年(952年),南唐邊鎬陷長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長沙市
馬王堆漢墓文物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圖,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國為十五路,潭州為荊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分長沙縣5鄉及湘潭縣2鄉設善化縣,與長沙縣同附廓,潭州轄長沙、善化、瀏陽、寧鄉、湘潭、湘鄉、益陽、安化、湘陰、醴陵、茶陵、攸縣等12縣,直至民初,長沙城為路、州及長善二縣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長沙入元版圖,設安撫司。十四年設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遷潭州行省於鄂州,稱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潛邸所幸”,改潭州路為天臨路,轄長沙、善化、衡山、寧鄉、安化5縣,醴陵、瀏陽、攸、湘鄉、湘潭、益陽、湘陰7州,長沙、善化兩縣依郭。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吳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達領兵至潭州,改天臨路為潭州府。
洪武五年(1372)六月,潭州府更名長沙府,轄長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長沙,十三年五月復置)、湘陰湘潭瀏陽洪武二年降為縣)、醴陵寧鄉益陽湘鄉、攸、安化11縣及茶陵州,府城依舊設於長沙、善化兩縣,上隸湖廣布政使司
順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領兵入長沙,長沙納入清版圖,沿明制設長沙府,上隸湖廣,仍轄12州縣。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省設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於長沙,偏沅巡撫移駐長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仍隸湖廣)。長沙(府)城自此為湖南省會。長沙府上有鹽法長寶道。乾隆時長沙府城不僅為巡撫治,亦為布政、提學、提法三司,巡警、勸業、鹽法、長寶四道治所。
民國元年(1912年)4月,並縣歸府,長沙、善化二縣合併為長沙府直轄地。
民國二年(1913年)9月,改定舊長沙府附廓首縣裁府改縣,長沙府直轄地改為長沙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劃為四道,長沙縣屬湘江道(即原長寶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縣劃歸湘江道)。1914年廢都甲設鄉鎮,長沙縣轄7鄉11鎮。
民國九年(1920年),長沙設市政廳,年底設市政公所。省會警察廳設東、南、西、北、外東、外南、外北、商埠8個警察署(區)。當年廢除“道”,縣直屬省。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攻入長沙,成立長沙市蘇維埃政府。年底,長沙城分設東、南、西、北、外東特、商埠6個區,下轄158街團,街團下轄甲、牌、聯(結),5家為1聯,2聯為1牌,10牌為1甲。
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埠入西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埠入西區。8月11日,市縣分治,析長沙縣城區設長沙市,國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長沙設市,是第14個設為行政區劃的市,也是第7個設市的省會,面積48.5平方千米。11月3日,廢除街團制。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劃長沙市為4個區,按東南西北順序命名為一、二、三、四區,每區分4坊,每坊設2至4保,共58保,40-60戶為一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上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8月11日,改區坊保甲4級制為鎮(鄉)保甲三級制,原4區為8鎮,市郊為4鄉。“文夕大火”後縮編為城南、城北兩鎮及兩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8鎮4鄉改為4鎮4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日本攻陷長沙,長沙淪陷。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文藝、金盆、嶽麓、會春8區。
長沙市
長沙人文地圖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轄8區82保1838甲。長沙為湖南省省會。
1958年12月24日,湖南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劃,原屬湘潭專區的長沙、望城二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湘潭地區後的瀏陽縣,益陽地區的寧鄉縣,撤銷岳陽地區後的湘陰縣劃歸長沙市管轄。7月1日起,瀏陽縣、寧鄉縣改隸長沙市。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湖南恢復岳陽地區,將長沙市管轄的湘陰縣劃歸恢復的岳陽地區。
2024年5月24日,長沙市入選國家數據局發布承擔數據標註基地建設任務的城市名單。
長沙市
長沙市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8月至1958年為不管縣時期,只管市、郊,沒有轄縣。1959年以後為管縣時期,有轄縣。
1949年8月,長沙市轄8區: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文藝區、金盆區、嶽麓區、會春區,下轄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廢除保甲制度。
1950年3月30日,設郊區辦事處領導外四區。
1953年1月,設水上區。
1955年10月,東、南、西、北4區建306個居委會、2909個居民組,區名去掉“城”。
1956年5月,撤銷市郊外四區,轄鄉並為7鄉1鎮。同年撤水上區。
1957年內4區轄26街道(東區6個、南區5個、西區8個、北區7個),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鄉1鎮,44村。
1958年9月,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郊區建立萬年紅、東風、嶽麓公社,18個大隊。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12月,長沙縣、望城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2月,長沙市撤消郊區。3月,長沙縣、望城縣兩縣合併稱長沙縣,屬長沙市領導。長沙市轄25街道5鎮26個公社、227居委會、2489居民組。
1962年1月12日,恢復長沙市郊區。
1977年12月,恢復望城縣建置,將長沙縣分為長沙、望城兩縣。
1978年底,長沙市轄5區2縣,16縣轄區,84公社6鎮,29街道,1132大隊,308居委會。
1983年2月,瀏陽、寧鄉、湘陰劃歸長沙市管轄,湘陰縣隨即劃歸岳陽地區。
1984年2月,長沙市轄4縣1郊的人民公社先後改為同名的鄉(鎮)。
1993年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瀏陽縣,設立縣級瀏陽市。
1995年7月,轄縣(市)撤區並鄉建鎮,長沙市轄5區3縣1市,38街道67鎮53鄉,648居委會3091村。
1996年6月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調整長沙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撤銷長沙市東區、南區、西區、北區、郊區,設立長沙市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7月10日,新成立的5區正式掛牌。
2001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芙蓉區藩正街遷至嶽麓區嶽麓大道
2002年底,長沙市轄5區3縣1市,54街道79鎮39鄉,568居委會2727村。
2007年,長沙市轄5個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4個縣(市):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瀏陽市。各區、縣(市)共轄83個鎮,比2006年增加3個,2007年共31個鄉,53個街道。各鎮、鄉和街道共轄村1258個,社區566個,與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縣坪塘、含浦、蓮花、雨敞坪四鎮劃歸嶽麓區雷鋒鎮由望城縣委託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同年八月長沙縣榔梨鎮韶光社區居委會正式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由573平方千米變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縣改區,成為長沙市城區,長沙市城區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5年1月14日,長沙縣暮雲街道南托街道劃入天心區,長沙縣跳馬鎮劃入雨花區。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增加至2185平方千米。2015年4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成為全國第12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面積490平方千米。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以原寧鄉縣的行政區域為寧鄉市的行政區域。寧鄉市人民政府仍駐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號。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末,長沙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瀏陽市寧鄉市長沙縣;80個街道、95個鎮、14個鄉,715個社區、1169個村。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218號。
長沙市行政區劃
轄區
面積(平方千米)
政府駐地
下轄地區
42
東屯渡街道人民東路62號
141.05
青園街道湘府路9號
552
望岳街道金星北路一段517號
187
芙蓉北路街道芙蓉北路一段588號
304.9
圭塘街道香樟東路4號
969.5
雷鋒北大道1688號
4999
關口街道環府路8號
2906
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號
1749.9
星沙街道開元中路3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沙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介於北緯27°51′~28°40′、東經111°53′~114°15′之間。東鄰江西省宜春地區和萍鄉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2020年全市土地面積11816.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150.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0.80平方千米。
長沙市

地質特徵

長沙市境內地質特徵是:地層出露齊全,花崗岩體廣布,地質構造複雜,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在長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10億年以前形成的。約6億年前,長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後,海水逐步由東而西退出,瀏陽、長沙與望城大部分地區升出海面,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距今約1.4億年,長沙地區海浸結束,上升成為陸地,由於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長(沙)平(江)盆地。新生代開始,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距今約35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第三次冰期,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蹟。

地形地貌

長沙市地貌總的特徵是:地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多樣,地表水系發育。長沙市東北是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於平緩,略似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貫中部,南部丘崗起伏,北部平坦開闊,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城內為多級階地組成的坡度較緩的平崗地帶,湘江中的橘子洲長5千米。
長沙市東有連雲山大圍山九嶺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峽谷平行相間,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其中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全市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9米,嶽麓區洋湖垸海拔21.6米,為長沙市最低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1586.3米。在平崗區有孤峰高聳,與周圍平地顯現較大的高低差異。

氣候

長沙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入秋時間
據長沙氣象站歷年統計數據,從1981年至2010年,長沙平均入秋時間為9月19日。2015年至2020年,長沙最早一次入秋發生在2020年,為9月29日;最晚一次入秋發生在2015年,為10月27日。所以,長沙入秋大機率要到9月中下旬了。
極端乾旱
2022年8月,長沙市降水量只有6.3毫米,9月以來(截至9月20日)降水量甚至為0。
極端高溫
2024年7月24日,長沙市城區最高氣溫達到41.3℃,突破歷史極值!7月3日以來,長沙市出現持續性晴熱高溫天氣,7月24日20時起,長沙市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高溫)II級應急回響。

土壤

長沙市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水文

長沙市的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支流河長5千米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江流域289條。湘江自湘潭昭山流經長沙縣西南邊境,然後由南向北縱貫市區,經望城縣喬口出境。經過市境的長度有74千米,其間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其中較大的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溈水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長沙市礦藏種類繁多,尤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共查明的有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等50餘種,有全國獨有的菊花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礦等。其中大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16處,礦點300多處。

植物資源

長沙市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7種,其中常綠樹462種,落葉樹515種,喬木457種,灌木414種,竹藤類106種。主要林木有椿油茶柑橘毛竹等。

水資源

長沙市境內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長沙市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僅利用16.72%。最大的水庫為寧鄉縣境內的黃材水庫瀏陽市境內的朱樹橋水庫。
長沙市
長沙橘子洲頭全景

人口民族

2023年末,長沙市常住總人口為1051.3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9%。城鎮化率為83.59%,比上年末提高0.32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口出生率為7.37‰,死亡率為5.7‰,自然增長率為1.67‰。
長沙市
長沙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長沙市是少數民族散居城市,2020年,長沙市有55個少數民族,全市少數民族戶籍人口約14.8萬人,占比為2%,其中全市城鎮少數民族戶籍人口12.96萬人,占比為2.56%,城鎮少數民族流動人口24.38萬人,占比為6.53%。 2021年有55個民族族別(無保全族)。全市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為24.97萬,占比為2.49%,其中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8.7萬)、苗族(7.28萬)、侗族(2.04萬)、瑤族(1.7萬)、回族(1.14萬),全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32.17萬。

政治

長沙市主要領導
機構
職務
姓名
市委
書記
吳桂英(女)
副書記
周海兵、譚勇
常委
市政府
市長
副市長
市人大常委會
主任
市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市政協
主席

經濟

綜述

2023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331.98億元,比上年增長4.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51.89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5365.53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8514.55億元,增長4.3%。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45.8%和51.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2%、37.4%和59.4%。
2023年,長沙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6.11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7.07億元,增長2.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26.83億元,比上年增長3.9%。
長沙市
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3年,長沙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6.8%,工業投資增長1.7%,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8%。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59.5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2%;商品房銷售額1735.38億元,下降3.0%。

第一產業

2023年,長沙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85.63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33.74億元,比上年增長8.5%。
2023年,長沙市糧食播種面積30.89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7%,其中稻穀播種面積28.32萬公頃,下降0.7%。油料種植面積6.40萬公頃,增長10.1%。出欄肉豬372.06萬頭,增長1.2%。
202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212.95
1.4
油料
萬噸
11.53
8.0
茶葉
萬噸
5.14
3.5
禽蛋
萬噸
4.92
2.3
水產品
萬噸
12.96
4.8
出欄肉豬
萬頭
372.06
1.2
牛奶
萬噸
0.67
13.6
-
-
2023年末,長沙市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1392家,入社農戶18.3萬戶,參與農戶35萬戶。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641.8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86.77%。

第二產業

2023年,長沙市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9%,股份制企業增長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4%。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11.8%,製造業增長7.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6%,裝備製造業增長11.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0.1%,汽車製造業增長15.5%,菸草製品業增長4.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8.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48.5%。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0.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639.69億元,比上年增長6.4%。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總額0.77億元,比上年下降29.4%;製造業613.54億元,增長7.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5.37億元,下降10.4%。
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飼料
萬噸
214.46
2.8
精製食用植物油
萬噸
10.20
-51.8
醬油
萬噸
14.79
-23.7
乳製品
萬噸
30.15
3.8
精製茶
萬噸
1.75
-17.1
服裝
萬件
2716.15
14.3
化學試劑
萬噸
19.77
1.7
焰火製品
億元
428.84
16.9
家具
萬件
142.85
10.0
水泥
萬噸
431.78
-27.2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2334.35
-10.9
挖掘機
萬台
1.57
15.7
混凝土機械
萬台
3.06
8.1
起重機
萬噸
84.10
10.3
工業機器人
4629
-55.4
汽車
萬輛
65.93
-7.9
鋰離子電池
萬隻
1473.51
-37.5
光電子器件
億隻
201.48
36.7
印製電路板
萬平方米
86.89
8.9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136626.26
-2.6
2023年,長沙市建築業增加值1548.80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全市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獨立核算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637.66億元,比上年增長3.8%;房屋竣工面積10987.92萬平方米,增長14.2%。

第三產業

2023年,長沙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61.67億元,比上年增長6.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968.56億元,增長6.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3.11億元,增長8.6%。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525.82億元,增長10.0%;商品零售5035.85億元,增長5.9%。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4.7%,飲料類下降15.0%,菸酒類增長8.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6.9%;化妝品類下降9.2%,金銀珠寶類增長12.5%,日用品類增長7.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3.8%,中西藥品類增長6.3%,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60.1%,家具類下降5.9%,通訊器材類增長11.5%,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0.5%,汽車類下降2.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8.7%。
2023年末,長沙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本外幣合計,下同)30715.63億元,比年初增加2833.0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1200.40億元,比年初增加1430.0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2970.58億元,比年初增加2899.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6712.32億元,比年初增加946.43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4851.83億元,比年初增加1907.40億元。
2023年,長沙市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21.13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97.73億元,下降2.1%;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23.40億元,增長12.6%。賠付支出239.21億元,增長22.6%。
2023年,長沙市進出口總額2811.51億元人民幣(折合400.6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5.0%。其中,出口總額1896.81億元,下降22.8%;進口總額914.70億元,增長7.5%。在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1056.02億元,占比55.7%;高新技術產品389.40億元,占比20.5%。在進口總額中,機電產品379.77億元,占比41.5%;高新技術產品315.63億元,占比34.5%。
2023年,長沙市電信業務總量167.66億元(上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21.8%;郵政業務總量192.56億元(2020年不變價),增長30.9%。郵電業務收入305.14億元,增長12.8%,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53.32億元,增長5.6%;郵政業務收入151.82億元,增長21.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42.3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5%;行動電話用戶1575.12萬戶,增長10.9%;年末網際網路寬頻用戶598.46萬戶,增長12.6%。
2023年,長沙市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77億美元,全年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2601.13億元。
2023年,長沙市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9453.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4.0%;旅遊總收入2193.05億元,增長51.2%。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3年,長沙市授權專利37900件,比上年下降16.9%,其中發明專利12960件,比上年增長4.8%;簽訂技術契約26455項,成交金額1206.2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3%。

教育事業

2023年末,長沙市有普通高校54所,普通高中129所,國中學校275所,普通國小861所。在學研究生9.0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5%;普通高校在校學生79.55萬人,增長4.3%;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0.03萬人,增長5.6%;普通國中在校學生33.73萬人,增長7.9%;普通國小在校學生87.31萬人,增長7.1%;幼稚園在園幼兒37.39萬人,下降12.1%。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1.5%,國小升國中入學率103.5%。全年共投入學生免費入學和資助經費15.16億元,全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234.10萬人次學生全部享受了免雜費入學,執行公辦教育收費標準的223.17萬人次學生全部享受了“一費制”(含課本費、教輔資料費和作業本費)全免入學,在長沙市就讀的19.63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全部享受免雜費、免“一費制”入學。全年補助了13.01萬人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
長沙高校
大學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本科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
本科
雙一流
湖南省
本科
雙一流
本科
-
本科
-
本科
-
本科
-
本科
-
學院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湖南省
本科
-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學院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專科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部
專科
-
湖南省
專科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
專科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湖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專科
專科
專科
專科
成人教育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湖南省
-
成人高等學校
-
成人高等學校
-
成人高等學校
-

文體事業

2023年末,長沙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3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22個,檔案館14個。
2023年,長沙市開展全民健身項目803項次(市級、區縣、鄉鎮街道三級),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800萬人。年末擁有各級健身輔導站960個,各類體育場地31140個。
2020年12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名單,湖南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獲得創建資格。
長沙市的娛樂業主要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化龍池太平街,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為主。夜總會以田漢大劇院和歌舞廳為主,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
國家一級圖書館
長沙市雨花區圖書館
-
-

醫療衛生

2023年末,長沙市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637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40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3個;婦幼保健機構11個。衛生技術人員11.27萬人,比上年增加1.41萬人,其中執師、執業助理醫師4.32萬人,增加0.64萬人;註冊護士5.40萬人,增加0.60萬人。衛生機構床位9.06萬張,增加0.18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8.35萬張,增加0.36萬張。
長沙市三甲醫院
寧鄉市中醫醫院
寧鄉市人民醫院

人民生活

2023年,長沙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76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37456元,增長3.0%;人均經營淨收入8791元,增長3.7%;人均財產淨收入8522元,增長3.2%;人均轉移淨收入12507元,增長3.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5082元,增長5.0%。在城鎮居民消費分類中,食品菸酒人均消費11803元,增長3.9%;衣著人均消費2785元,增長5.1%;居住人均消費8371元,增長4.8%;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消費3283元,增長5.8%;交通通信人均消費5094元,增長5.3%;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消費9551元,增長5.8%;醫療保健人均消費3197元,增長5.4%;其他用品和服務人均消費998元,增長5.6%。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76.3台,空調263.0台,計算機89.0台。城鎮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建築面積41.8平方米。
2023年,長沙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00元,比上年增長6.2%。農民人均消費支出31127元,增長6.2%。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5.5台,計算機39.9台,行動電話機292.1台。農村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建築面積60.2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23年末,長沙參加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553.86萬人,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58.6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城鎮居民)為16.77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47.1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247.86萬人,增長4.7%;全年新增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5.9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為283.67萬人,增長43.3%;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285.4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為481.65萬人。
2022年11月17日,長沙市被確定為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在該地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參加個人養老金。

新聞傳媒

長沙市的媒體有國內主流媒體“湖南電視台”,還有長沙戶外傳媒、報紙雜誌傳媒、數字網路傳媒等,其中,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台。湖南經濟電視台為湖南本土受歡迎的電視台之一。長沙市屬的長沙電視台也是全國城市電視台的一線陣容。另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有兩家。
2017年11月1日,長沙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成為亞洲首個、中國首座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稱號的城市。
長沙市是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的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為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和全國性報紙《體壇周報》。《體壇周報》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同時,各大報紙紛紛推出了電子網頁版,其中有《三湘都市報》、《華聲線上》、《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星辰線上》等。

交通運輸

交通概述

長沙市是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長沙市立體交通形成以國際化航線、高速化鐵路、現代化公路為主要骨架,以黃花機場、長沙南站為區域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公路

截至2021年底,長沙市公路總里程達1625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17條、里程724千米,國省幹線公路2109千米,農村公路13422千米。“一環七射七縱”高速公路主骨架搭建成型,另有3條國道、14條省道和106條縣道密集分布。連線和貫穿長沙城區的高速公路有京港澳、長永、長吉、長張、長潭西、長沙繞城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和長株高速等。連線長沙的國道有106國道107國道319國道
長沙市
長沙公路
主要公路
國道
國家高速公路
-
省級高速公路
-
城市環線
-
-

鐵路

長沙市有京廣鐵路貫穿城區南北,滬昆鐵路連線東西;京廣高速鐵路滬昆高速鐵路長沙火車南站交匯。此外還有連線長沙與常德石門石長鐵路,連線長沙與株洲湘潭長株潭城際鐵路。重慶-長沙-廈門鐵路從長沙西站引出。
2022年,渝廈高鐵益長段開通,長沙高鐵網迎來“三核”時代,形成“米”字形高鐵網。2017年,貫穿長沙、株洲、湘潭的長株潭城際鐵路全線通車運營,三城開啟“同城”模式。
火車站
鐵道線路
-

航空

長沙市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大托鋪機場(軍用)2個機場,其中,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位於長沙東郊的長沙縣黃花鎮,距離市區約22千米,有長沙機場高速公路長永高速公路直達。黃花機場將入“三跑道、三航站樓”時代,實現五大洲直航,客運吞吐量全國排名第12位、中部第一,進入全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大托鋪機場位於長沙南郊三環線以外,以前為軍民兩用機場,今為專用軍事機場,未來將遷往長沙市寧鄉縣東南部地區。
長沙市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水運

主詞條:長沙港
長沙港可通江入海,共與長江沿岸及南京上海連雲港等港口通航。長沙輪船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到益陽津市安鄉常德茅草街湘潭湘陰岳陽等地的班船。
長沙市
長沙港
截至2021年末,長沙市湘江高等級航線74千米全線貫通,霞凝港區、銅官港區雙港,長沙港穩定運營每周4-5航次往返上海港,通過江海聯運通達全球各主要港口。

軌道交通

主詞條:長沙軌道交通
截至2024年6月,長沙市擁有7條捷運線路、1條磁浮線路,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里程達236.47千米,運營車站161座。
長沙軌道交通
線路
起止站點
全長
運行狀態
標識色
開通運營時間
33.49千米
已運營
紅色
2016年6月28日
26.53千米
已運營
冰藍色
2014年4月29日
36.5千米
已運營
酒綠色
2020年6月28日
33.5千米
已運營
紫色
2019年5月26日
22.5千米
已運營
黃色
2020年6月28日
48.11千米
已運營
純藍色
2022年6月28日
17.29千米
已運營
粉色
2023年6月28日
18.55千米
已運營
粉色
2016年5月6日
參考資料:
長沙市
長沙軌道交通運營線網示意圖

公共運輸

自2022年9月1日起,長沙公交集團“湘行一卡通”APP已實現乘車碼與健康碼、場所碼的對接,在湖南省首創“三碼合一”。實現了“一次亮碼,安全出行”的智慧出行服務目地。
長沙市是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2015年9月,長沙市內共有3家從事公交運營的公司,此外。郊區望城區內有2家,長沙縣內有3家。截至2021年末,長沙主城區公交線路達292條,公車超過7500台,長沙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的接駁率超過94.9%。
【主詞條:長沙快速公交
線路名稱
始發站
終點站
狀態
備註
萬家麗線
湘龍路龍塘樞紐站
市廣電中心站
即將運營
全線約20.1千米
1號線
規劃
\
2號線
規劃
\
3號線
星馬片區(星沙北)
規劃
\
4號線
金霞組團
規劃
\
5號線
桐梓坡
規劃
\
6號線
規劃
\
長沙有軌電車
設站10座
規劃中
設站13座
規劃中
參考資料: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長沙”之名最早見於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後歷朝歷代,長沙均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鎮,新中國成立後,長沙作為湖南省省會,成為國務院首批頒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長沙一名是怎么得來的,歷來眾說紛紜,史籍記載各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說:
長沙市
劉少奇紀念館;劉少奇銅像廣場
一、得名於長沙星
史記·天官書》云:“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二十八宿軫宿有一附星名為“長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論,將長沙之地以應長沙星,認為長沙地名源於星名,故長沙又有“星沙”之稱。
二、得名於萬里沙祠
萬里沙祠一說最早見於晉闞馬因所著《十三州志》:漢“有萬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曰長沙。”此後,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援引《東方朔記》云:“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州至東萊可萬里,故曰長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為長沙郡”的自注亦云:“有萬里沙祠,故曰長沙。”於是以後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說作長沙得名之源,並加以闡發考釋,認為長沙在古代有祭禮沙土之神的活動。
三、得名於“沙土之地”
長沙的地質結構為以石英砂岩砂礫岩粉砂岩頁岩等為基礎,經過長年的外力作用,地層崩塌的岩石,經風化和水流的沖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積於地表,特別是現長沙市區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帶,分布著大片的沙灘,沙洲等,每當枯水時節,這些洲、灘露出,向人們展現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長大,“白沙如霜雪”,這種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稱長沙為沙鄉或沙土之地。如唐大曆間長沙太守張謂著《長沙土風碑銘》引《遁甲記》云:“沙土之地,雲陽之墟。”又《路史》曰:“沙,為長沙;雲陽,為茶陵。”又《元和郡縣誌》云:“《禹貢》荊州之域,春秋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並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為長沙郡,以統湘川。”
四、得名於長形的沙洲
長沙湘江中的水陸洲,長約5000米,寬約100米,是一較有特色的地理景觀。
五、得名於“蠻越”語“祭禮女神的地方”
在楚國“南平蠻越”之前,長沙居民屬“蠻越”族。在蠻越語中,“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長沙”在蠻越中的含義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現今在壯、侗諸民族聚居區還有女神崇拜的風俗,他們的成語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長沙”之語。
結論
後經過各時代文人學者的研討,第一、二種說法逐漸被否定。而第三說和第四說的依據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長沙的地物特徵,相對較為可信。長沙地名,應是先民們根據長沙古代的自然環境特徵而逐步確認,最後約定俗成,流傳後世;理應“始於洪荒之世”,至西周時被確認。至於第五說,雖無定論,但亦可作為一家之言。

文物

長沙市由於抗日戰爭、文夕大火破四舊,導致長沙城區古建築古文物幾乎損失殆盡。完整保存的麻石街僅存4條。歷史街區: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裡遺址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
長沙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類別
時代
公布時間
批次
區域
1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1927年
1961/3/4
瀏陽市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30年
2019/10/7
瀏陽市
2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1874年、1917年
1988/1/13
長沙縣、嶽麓區
3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1898-1916年
1988/1/13
寧鄉市
4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1988/1/13
嶽麓區
5
古遺址
唐至宋
1988/1/13
望城區
6
譚嗣同故居及墓祠: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96/11/20
瀏陽市
譚嗣同故居及墓祠: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01、1913年
2013/3/5
瀏陽市
7
古遺址
2006/5/25
寧鄉市
8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民國
2006/5/25
嶽麓區
9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民國
2006/5/25
天心區
10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22-1923年
2006/5/25
開福區
11
古墓葬
西漢
2013/3/5
芙蓉區
12
古墓葬
2013/3/5
嶽麓區、望城區
13
古墓葬
2013/3/5
寧鄉市
14
古墓葬
2013/3/5
嶽麓區
15
古建築
2013/3/5
天心區
16
古建築
2013/3/5
瀏陽市
17
石窟寺及石刻
2013/3/5
嶽麓區
18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876年
2013/3/5
寧鄉市
19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884年
2013/3/5
寧鄉市
20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889年
2013/3/5
長沙縣
21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13-1918年
2013/3/5
嶽麓區
22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15年
2013/3/5
瀏陽市
23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18年
2013/3/5
嶽麓區
24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20-1950年
2013/3/5
嶽麓區
25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30年
2013/3/5
瀏陽市
26
古建築
2019/10/7
瀏陽市
27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14-1947年
2019/10/7
開福區
28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30年
2019/10/7
瀏陽市
29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48年
2019/10/7
芙蓉區
截止時間2021年12月31日

方言

長沙方言屬新湘語長沙話,主要以長沙城區和長沙縣、望城區為代表。長沙也有一些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諱,比如以前因為有虎出沒而忌說“虎(fu音)”,把“腐乳”讀作“貓乳”、“府正街”讀作“貓正街”。

戲曲

主要地方戲
湘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流傳於湘、資二水的湘中、湘東地域以及江西西部的廣闊地區。因它是用中州韻、長沙官話演唱的,故一度稱為"長沙湘劇"。湘劇有高腔、低牌子、崑腔和彈腔(南北路及一些雜曲小調)四大聲腔和一些雜曲小調,其戲劇表演程式嚴謹,服飾、臉譜都具有濃厚的湖湘地方特色。
長沙市
湘劇《忠誠之路》
長沙花鼓戲,以長沙官話為舞台語言,是湖南花鼓戲中影響較大的一種。它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民間小調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燈)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其中,名劇《劉海砍樵》就是其的“比古調”唱段。
長沙市
長沙花鼓戲《蔡和森求學記》
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於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長沙彈詞是一種個體的彈唱藝術,其特徵是“懷抱月琴,口吐聖賢。”其中長沙彈詞所使用的樂器為月琴。
長沙市
傳承人表演彈詞

民俗

長沙市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曆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

美食

長沙市境內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餚。西漢時期,湖南的菜餚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後,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後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更好發展。
長沙市
長沙臭豆腐
長沙美食小吃
參考資料:

宗教

長沙市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幾萬人,信眾10萬人以上。

非遺

2014年12月,長沙市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有325名會員;紅星木雕城計畫騰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遺博物館”。長沙至2014年7月長沙市文廣新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處,2014年12月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2015年11月將橘洲客棧改造為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2016年9月成立長沙市非遺保護中心,天心區在太平老街開辦天心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雨花區設立雨花非遺特色街區建設指揮部等。
2021年,長沙市普查登記非遺項目1366個,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項、省級26項、市級93項、區縣(市)級186項;成立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25個,非遺專題展示館(博物館)28個,長沙市示範性非遺傳習所(展示館)34家,長沙市傳統工藝示範性就業工坊30家。有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縣(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分別為9人、14人、137人、266人。
長沙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年)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項目編號
公布時間
批次
項目保護單位
屬地保護
1
傳統美術
Ⅶ-19
2006年
第一批
長沙市民眾藝術館
開福區
2
傳統技藝
Ⅷ-86
2006年
第一批
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
瀏陽市
3
傳統戲劇
Ⅳ-127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
天心區
4
傳統戲劇
Ⅴ-51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市民眾藝術館
嶽麓區
5
廟會(火宮殿廟會)
民俗
Ⅹ-84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飲食集團長沙火宮殿有限公司
天心區
6
石雕(菊花石雕)
傳統美術
Ⅶ-56
2008年
第二批
瀏陽市菊花石行業協會
瀏陽市
7
傳統技藝
Ⅶ-56
2010年
第三批
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陶瓷行業協會
望城區
8
傳統音樂
Ⅱ-168
2014年
第四批
-
-
9
火宮殿臭豆腐製作技藝
小吃製作技藝
Ⅷ-276
2021年
第五批
長沙飲食集團長沙火宮殿有限公司
長沙市
長沙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批次
1
麻山鑼鼓
傳統音樂
第一批
2
傳統技藝
第二批
3
傳統美術
第二批
4
傳統舞蹈
第二批
5
棕編(長沙棕葉編)
傳統技藝
第三批
6
長沙玉和醋傳統釀醋技藝
傳統技藝
第三批
7
民俗
第三批
8
花鼓戲(長沙花鼓戲)
傳統戲劇
第三批
9
中醫正骨療法(江氏正骨術)
傳統醫藥
第四批
10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
(唐市金銀首飾加工技藝)
傳統技藝
第四批
11
綠茶製作技藝(金井綠茶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
第四批
12
皮影戲(長沙皮影戲)
傳統戲劇
第四批
13
長沙山歌
傳統音樂
第四批
14
刀剪鍛制技藝(撈刀河刀剪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
第四批
15
花鼓戲(長沙花鼓戲)
傳統戲劇
第四批
16
花鼓戲(長沙花鼓戲)
傳統戲劇
第四批
17
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
第四批
18
童謠(長沙童謠
民間文學
第五批
19
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
第五批
20
傳統技藝
第五批
21
家具製作技藝(榫卯結構小木作技藝
傳統技藝
第五批
22
夏布織造技藝(瀏陽夏布
傳統技藝
第五批
23
傳統技藝
第五批
24
竹紙製作技藝(瀏陽手工竹紙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
第五批
25
中醫正骨療法(李氏正脊療法
傳統醫藥
第五批
26
中藥炮製技藝(戎氏黑膏藥古法炮製技藝)
傳統醫藥
第五批

城市象徵

香樟樹為一種常綠喬木;原產於中國東南沿海,隋唐時即傳入長沙地區。據園林、文化部門普查,長沙市200多株古樹名木中,古樟占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圓通寺(今琅梨鎮長沙縣農機廠)的古樟,樹齡近千年,胸徑達2.28米。1985年11月30日,確定香樟樹為長沙市市樹
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合稱中國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長沙地區的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杜鵑花的生長,長沙人稱杜鵑花為“映山紅”。1985年11月30日,確定杜鵑花為長沙市市花

地方特產

長沙市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繡棕編(另一說為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
特產
介紹
圖片
湘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湘繡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繡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繡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
湘繡
菊花石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菊花石雕,其中重要的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
長沙市
菊花石雕
中國紅瓷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中國紅瓷器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銅官窯的銅紅釉瓷器,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征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
長沙市
長沙中國紅瓷器
瀏陽花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瀏陽花炮與中國古老的民俗結下了不解之緣。傳統節日中,人們都放鞭炮煙花以誌喜慶。舉行各種祭祀慶典時,也須燃放花炮。瀏陽花炮生產原是傳統技藝,全靠手工製作,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
長沙市
瀏陽花炮

風景名勝

重要景區
國家AAAAA(5A)級旅遊景區
嶽麓山橘子洲旅遊區(包含嶽麓山、橘子洲嶽麓書院新民學會舊址四個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
-
國家森林公園
-
國家水利風景區
長沙湘江水利風景區(湘江風光帶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湖南湘繡城
-
主要景區景點
長沙最重要的景點
古蹟
天心閣炮台
長沙窯遺址
風景區
紀念地
朱鎔基故居
劉少奇故居及紀念館
《皇室金磚國家領導人》陳清泉
譚嗣同故居及紀念館
風帆廣場
長沙歷史文化村鎮
靖港鎮(國家級歷史古鎮)
-
古寺廟
華林寺
上林寺
洪恩寺
杲山禪寺
基督教城北堂
青陽山道院
長沙十景

對外交流

領事機構

序號
領事機構
領區範圍
設館時間
地址
1
湖南、湖北、河南、貴州
2017年12月23日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解放東路300號華天大酒店(總店)B座10樓
2
待公布
2023年6月29日
待公布

友好城市

長沙是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獲得地。自1982年長沙市與剛果(布)布拉柴維爾市結成湖南省第一對友好城市以來,截至2018年,長沙已與五大洲30個國家的50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合作關係。2020年12月29日,成為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的首批中方城市。
友好城市一覽表
1982.8.9
1997.9.26
1982.10.30
1998.10.19
1988.5.9
美國
1999.3.22
1994.6.10
1998.5.14
2000.2.24
2006.3.7
美國
1995.11.29
2004.11.3
2004.5.20
2008.9.25
2006.1.19
奧佛斯市
2016.10.17
美國
2018,04,12
剛果(布)
2019.6.28
韓國
2019.10.29
2020.6.10
2024年3月
-
-
-
以上參考:

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一覽表
界別
名單
國家領導人,革命先烈
-
-
-
晚清重臣,民國政要
-
-
-
-
文藝、科學、經濟
-
-
-
-
-
-
體育文娛
徐勵
-
經濟科技界長沙人
丁亮
楊德泉
鄒其雄
王維延
羅成
政界
-
-
-
-
-
-
以上統計包括在長沙工作學習成長的人士

長沙之最

長沙之最
世界最早的鑄鐵件
春秋晚期鐵凹形鋤和鐵鼎,鑄造於春秋晚期(約前6、7世紀)。
世界最輕的絲織品
素紗襌衣,長沙馬王堆出土。重僅49克(一說48克),由於絲纖度非常細,現代工藝無法仿製。
世界最早的印花織物
印花綢被面,戰國楚墓出土。參見中國古代印染。
世界最早的毛筆
長沙左家公山出土,製作於戰國時期。
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實物
西漢《五星占》和《天文氣象雜占》,長沙馬王堆出土。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
長沙窯出土,長沙窯也因此被認為是釉下彩發源地。
世界最多的簡牘出土
長沙走馬樓一次出土三國吳簡14萬餘枚,超過歷年出土的簡牘數量之和。
中國最早的鋼製品
春秋晚期鋼劍,長沙楊家山出土;
中國最早的性醫學著作
馬王堆漢墓房中書,有《十問》、《天下至道談》、《合陰陽》等共六種。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鐃
商代象紋大銅鐃,寧鄉出土,重220.76公斤。
中國最大的商代方尊
四羊方尊,寧鄉出土,高58.3厘米,重約34.5公斤。中國最大的商代銅瓿
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
1959年寧鄉出土的商代銅鐃中藏有224隻小青銅斧,具有貨幣功能。
中國第一條標準的汽車公路
長潭(長沙至湘潭)公路,於1913年修建。
中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漢代諸侯國王陵
漢長沙國王陵區。
世界第一跨
長沙洪山大橋主橋結構形式為無背索斜塔斜拉橋,主跨206米,跨下沒有一個橋墩,比“第二跨”西班牙阿拉米羅橋長出6米。

榮譽稱號

榮譽一覽表


最具中國特質的國際文化名城
中國十大節慶城市
中國十大會展品牌城市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國家級節能減排的示範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十佳休閒宜居生態城市
中國首屆最具軟實力城市
全國十大幸福省會城市
全國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
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示範城市
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
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全球城市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座城市
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並獲“長安杯”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第11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潛在的國家重要交通、教育、醫療、文化、貿易中心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第10
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第13
世界城市名冊評為世界二線城市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前20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14
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中國百強城市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第68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第165
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第8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第10
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上榜“2020中國旅遊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2名
2020年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城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獲得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激勵較多,在15項以上
202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0年-2021年度獲得中國十大大美之城。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型網聯汽車(“雙智”)協同發展首批示範城市
“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前十名
2021年3月28日,獲評全國十大正能量城市。
2021年4月2日,被評為“2020十大最具吸引力城市”與“2020十佳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10月,入選“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1年11月,入選“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名單。
2021年11月,擬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1數位化轉型百強城市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對象
2021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名單。
2021年12月,獲評2021中國領軍智慧城市。
2021年12月30日,長沙上榜“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擬激勵市縣名單。
2022年3月,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14名。
2022年6月,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2021年8月6日,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
2022年,福布斯發布了《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單,長沙排名第十。
2022年4月,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5月,獲批建設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
2022年7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2022年6月,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2022年,獲得“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2022年7月,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2022年12月,入選第二批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2022年11月,榮獲“2022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
2022年12月,入選全國綠色出行創建考核評價達標城市。
2022年12月,榮獲“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稱號
2020年6月,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選定為2020年城市體檢樣本城市。
2022年7月4日,入選住建部公布的2022年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名單。
2023年5月,獲批首批全國網路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
全國著作權示範城市
2023年6月,《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評選的“新一線城市”
“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2023先進制造業百強市
2023年12月,入選為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園區。
2024年7月,長沙榮登亞洲宜居城市排行榜第17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