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橋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
- 地理位置:寧鄉市南端
- 面積:20.44 km
- 下轄地區:7個社區
- 政府駐地:仁福社區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編碼:4106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湘A
- 人口:23500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郵電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置沿革
民國時期,屬洋泉鄉第九至第十一保。
1949年,屬益陽專區。
1952年11月,屬湘潭專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屬正農、獅望2鄉。
1958年,正農、獅望2鄉合併為白馬橋公社。
1962年12月,屬益陽專區。
1983年7月,隨寧鄉市劃入長沙市。
1984年,白馬橋公社改為白馬橋鄉。
1995年5月,改為白馬橋街道辦事處。
1998年10月,白馬橋街道辦事處改為白馬橋鄉。
2013年,由白馬橋鄉改為白馬橋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下轄鳳形山、正農、白馬3個社區,仁福、白龍2個行政村;下設47個居民小組、5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馬橋街道下轄7個社區:白馬社區、龍江社區、正農社區、鳳形社區、鳳祥社區、仁福社區、白龍社區,街道辦事處駐仁福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馬橋街道
地形地貌
白馬橋街道地形主要為丘陵。
氣候
白馬橋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同年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
水文
白馬橋街道境內河道屬烏江、溈江水系。
自然災害
白馬橋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冰凍、水災、澇等。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69年8月10日,全縣普降暴雨,珍洲、淺水、五福、正農5個行政村受淹,倒塌房屋500間,傷亡1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300多萬元。
自然資源
2011年,白馬橋街道有耕地12368萬畝,人均0.5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總人口有235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700人,城鎮化率83.8%;另有流動人口3800人。總人口中,男性11900人,占51%;女性11600人,占49%;14歲以下4200人,占17.8%;15—64歲15900人,占67.6%;65歲以上3400人,占14.6%。2011年,白馬橋街道人口出生率11.7‰,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7.9‰總面積20.4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8.34平方千米,占89.7%;水域2.1平方千米,占1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4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馬橋街道財政總收入21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48%;人均財政收入9021元,比2010年增長20%。
2015年,白馬橋街道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0.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億元,工商稅收入庫1.75億元。
農業
白馬橋街道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白馬橋街道農業總產值16000萬元,農業增加值6000萬元。白馬橋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白馬橋街道生產糧食12000噸,人均510千克。白馬橋街道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白馬橋街道蔬菜種植面積4956畝。白馬橋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白馬橋街道生豬飼養量29750頭,年末存欄9750頭;家禽飼養量20.3萬羽。
工業
白馬橋街道工業以化工、機械加工、食品深加工等為主。2011年,白馬橋街道有工業企業210家,職工18420人;工業總產值為58.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6.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5%。
商貿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商業網點645個,職工2380人。2011年,白馬橋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0000萬元;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過億元。
2015年,白馬橋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09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31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2.16%;各項貸款餘額29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9.8%。
郵電業
2011年,白馬橋街道郵政業務收入為3.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3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幼稚園15所,在園幼兒1971人,專任教師145人;國小3所,在校生2534人,專任教師11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819人,專任教師7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白馬橋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30萬元,比2010年增長32%,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9%,比2010年增長4.5%。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220人,農村實用人才150人,技術特派員5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2個;有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12000餘冊;村、社區成立了腰鼓隊、獅子隊、龍燈隊和軍樂隊。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學校體育場1個;5個行政村(社區)都有體育活動中心,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5個行政村(社區)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率98%。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門診部(所)11個;設病床224張,固定資產總值2400多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9人,其中執業醫師48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57人。2011年,白馬橋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8%。
社會保障
2011年,白馬橋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93戶,人數446人,支出92.1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月人均172元,比2010年增長20%;城市醫療救助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7人次,共支出9.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7戶,人數391人,支出34.3萬元,比2010年增長23%,月人均73.1元,比2010年增長1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1萬元,比2010年增長9.4%;社會福利費115.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有社區服務設施9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3%;基金支出合計501.7萬元,比2010年增長37%;年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2%。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白馬橋街道有郵政代辦所6個,全年征訂報紙、期刊8000份(冊);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1萬戶。
交通
白馬橋街道有209省道橫貫南北,319國道、二環南路縱穿西東。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白馬橋街道境內原白馬村有座白馬塔,旁邊有座白馬橋,故名。
風景名勝
白馬橋街道有白馬湖、玉潭公園、沿江風光帶、珍洲、榴子洲、鱔魚洲、溈江、正龍古街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