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鎮

巷子口鎮

巷子口鎮,隸屬於湖南省寧鄉市,位於寧鄉市西部,是一個傳統商貿集散地,有豐富的林、竹及農副土特產品資源和矽、鎢等礦石資源。

巷子口鎮面積為105.8平方公里,轄33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為368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巷子口鎮
  • 外文名稱:XiangZiK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寧鄉市
  • 下轄地區:轄33個村,2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巷子口社區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000
  • 地理位置:寧鄉市西部
  • 面積:105.8平方公里
  • 人口:36816人
  • 方言:寧鄉話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次原始森林、千年古楓
  • 火車站:寧鄉火車站
  • 車牌代碼:湘A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農業生產,溫馨之家,教育事業,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古石橋,古道,古風景,

歷史沿革

巷子口歷史悠久,相傳因巷子口地處兩條山衝口上,原為項姓聚居之所,名項氏口,後項氏他遷,此處發展為一小街巷,變其稱為巷子口而得名。現巷子口為原寧鄉縣溈山區政府駐地。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原溈山區所轄巷子口鄉、官山鄉、直田鄉合併成立巷子口鎮。

地理位置

巷子口鎮位於寧鄉西部,地處寧鄉與安化交界處,距寧鄉市區73KM。巷子口東與黃材交界,東南與沙田鄉為鄰,南與龍田鎮接壤,西與安化縣高明、東山兩鄉相望,北與溈山鄉毗連,原省道1810線貫穿全鎮。
湖南省寧鄉市巷子口鎮

自然環境

巷子口鎮屬於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季風性濕潤氣候,其基本特點是:四季分明,水熱充足,冬冷期短,夏熱期長,春濕多變,寒潮頻繁,回暖較早,秋溫呈階段性急降。所屬寧鄉市全市歷年平均氣溫16.8℃,年平均降水量1362.3mm。大部分地區可種植雙季稻和發展三熟制。
全鎮屬山區,南有海拔969.8m的扶王山;北有九折侖,溈水上游自西向東流經鎮中部,鎮內地熱西、南、北三面高,中部平緩,略向東傾斜。溈水上游穿境而過,匯集多條支流,匯入黃材水庫,河道較窄,多起伏。巷子口鎮地處寧鄉與安化交界處,距寧鄉市區73KM。巷子口東與黃材交界,東南與沙田鄉為鄰,南與龍田鎮接壤,西與安化縣高明、東山兩鄉相望,北與溈山鄉、祖塔鄉毗連,原省道1810線貫穿全鎮。

農業生產

正確估價形勢,準確把握大局,自覺增強抓好秋冬季農業生產工作的緊迫感。巷子口鎮秋冬季溫光資源豐富,發展秋冬種農業具有很大的潛在優勢。稻稻油三熟制示範取得可喜成功,為全鎮冬季農業生產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樣板。對發展秋冬季農業生產的認識還不足,工作進度還不夠平衡,鎮內農業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之年,加大秋冬季農業生產更是國運所需、鎮情所系、民生所求。因此,各級各部門要站在重視“三農”工作的高度,充分認識抓好秋冬季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形成“大幹秋冬季”的共識。創新發展理念,突出工作重點,努力推動秋冬季農業生產邁上新台階。秋冬季農業生產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是:以發展標準、優質、特色、高效秋冬種作物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切入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秋冬種生產布局和區域結構,達到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具體目標是:完成秋冬季農業生產面積78萬畝,其中油菜22萬畝、蔬菜24萬畝、綠肥25萬畝、馬鈴薯4萬畝、蠶豌豆3萬畝。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巷子口鎮秋冬季農業生產工作圓滿完成。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同時要求要建立目標責任制,推行鄉鎮領導包片、蹲點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的責任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2、廣泛宣傳發動。各鄉鎮要結合支農惠農政策的宣講活動,開好鄉、村、組黨員幹部會議和民眾會議,宣傳好冬季農業生產的重點、要求和意義,幫助基層乾群理清發展思路、改變傳統種植習慣,科學謀劃和落實好冬季農業生產的各項目標任務。3、迅速啟動落實。各鄉鎮要迅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領導機構,安排工作經費,落實計畫面積、種植地點,出台相關措施。4、注重相關服務。一是抓好農資服務。二是強化技術服務。三是搞好市場信息服務。5、強化督查考核。一是建立專項督查制度。由兩辦督查室、鎮農辦、鎮財政局、鎮農業局等單位組成聯合督查組,隨時撐握各地的工作動態,及時對督查情況進行通報,對工作進展快、任務完成好的鄉給予通報表揚,對後進鄉給予通報批評。二是嚴格實行目標管理考核。把秋冬種農業生產納入縣對鄉的年度目標綜合考核。三是推行分類評先制度。經縣統一驗收後,在圓滿完成秋冬季農業生產各項指標任務的鄉中,評選一類鄉3個,每個鄉獎勵1萬元,評選二類鄉5個,每個鄉獎勵5000元。

溫馨之家

6月18日上午,縣殘聯領導喻燦平、謝冠軍等一行來到我鎮仙龍潭村指導工作。巷子口鎮仙龍潭村今年申請了“溫馨之家”的建設,村支兩委大力支持,積極籌備,為驗收的通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喻部長、謝部長分別視察了仙龍潭村殘協的辦公設施、室內資料,對該村的工作成效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時指出,要成功申建“溫馨之家”,就要繼續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彌補缺陷。爭取軟實力和硬實力都提升上來,達到驗收的標準。

教育事業

湖南省寧鄉市巷子口鎮中學是1998年由縣教育局創辦的一所示範性、寄宿制完全中學。學校有初、高中兩個教學部,6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300餘人。學校占地150餘畝,環境優雅、四季常青,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有口皆碑。學校是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會實驗學校、全國“十·五”、“十一·五”規劃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學校、湖南省外語教改實驗學校、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長沙市示範性中學、長沙市禮儀教育先進單位。學校承辦了全國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會、全國語文新課程標準研討會、省化學學科會、縣教學開放周等大型教育教學活動,先後有60多個外省市兄弟學校來校研討交流。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專職教師193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近30人、中學一級教師93人、省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骨幹教師42人、縣級學科帶頭人、學科理事18人、縣名優教師7人、本科及以上學歷180人,15人有自己的教育著作。
教育質量有口皆碑。在各類競賽中,先後有480人次獲國家級獎勵,2840人次獲省、市、縣級獎勵,現有10名校友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就讀。國中畢業會考和升學考試成績一直遙居全縣前茅,2006屆九年級8個畢業班中,240人上省級示範性高中錄取線,上線率居全縣第一;高中部首屆畢業生500餘人參加高考,53人上重點本科錄取線,206人上二本錄取線,上線率遙居全縣普高第一,被譽為“教育的奇蹟,高考的神話”,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基礎設施

巷子口鎮巷子口鎮
巷子口鎮一方面以農村“五通”工程為重點,著力推進路網、水網、電視網等“民心網路”的建設和維護。成立了村道維護工作小組,落實村道綠化及維護工作。積極推進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設,投資400多萬元,完成5條自然村道,通車裡程達6.58公里。加強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完成水利設施維修、除險加固工程12宗,疏淤工程53宗,改善治澇面積5000多畝,改善灌溉面積4000多畝,為確保旱澇保收打下良好的基礎。計畫投入450萬元,重點推進臘圃陂灌田改造工程和冬瓜生產基地農田標準化建設。另一方面,配合旅遊業發展的趨勢,加強了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大力整治墟內空置荒地,加強對主幹道(增派公路)兩旁及墟內違章建築的清理整治,拆除違章建築100多間共10000多平方米。基礎工程的推進,投資環境的改善,為營造適宜創業和安居的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文化

巷子口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在雪峰山支脈九折侖下和扶王山側,離長沙約1個半小時路程,又稱為“狀元故里”、“理學源頭”。經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該鎮新發現古民居7處,古石橋41處,古墓葬(群)13處,古驛道2處。老早以前,一條十里單行鋪面的長街串連著三口,繁華千年。鎮上有一條街叫文昌街,可能是由於南宋時的狀元易祓尚書的故鄉而得名。聽說此地先後有六位先賢中過進士。在巷子口對面,長沙市寧鄉縣十中處還有“獻寶台”、“識山樓”等名勝古蹟。鎮南的觀音岩香火延綿燎繞,直田古橋正申請“世遺”。該鎮的獅沖村有世界離大城市最近最高瀑布__長沙市周“白水洞瀑布”。這裡林木青蔥,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峭壁巍峨,怪石林立,響水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各異,為少有的一大勝景。來到跟前只見雲霧繚
蘭花屋場蘭花屋場
繞、流泉飛瀑、步移景換,沿澗茂林,修竹吐翠,滿山野花,閒草秀髮,宛如一幅畫中仙境。在瀑布下方的獅沖河畔疊立著傳說為金木水火土五星歸位的王家寨,站在山頂上環視三口四周,一派田園風光盡在腳下,美不勝收,遙觀瀑布,仿佛置身於桃源夢幻之中。更有趣的是,王家寨下有個王家坳,出了個神經詩人“寧鄉老怪”。也許您會懷疑,其實他真著有《人生絕句三百首》、《人生千悟經》和享譽世界原創《以人為本》等詩書。他還繪出發展創新了“周易八卦”的“人生六合圖”。如果您想取得真經,最好還是在觀賞溈山風景和紅色沙田的途中親自去問理求籤、蓋章紀念、取圖訂書、刨根問底、圓滿而歸。
田沖蘭花屋場田沖蘭花屋場

古石橋

巷子口鎮素有古橋之鄉美譽。現有古橋128座,全鎮大小河流幾乎隔500米。古橋以石橋為主,其似木橋,各具特色,其中狀元橋最為壯觀,其次毛公橋,位於巷子口鎮谷石村境內,跨溈水之上,建於清朝末年,全橋均用麻石建成,大小錯落有致,圓拱加平梁橋混為一體,甚是少有,一則便於洪水通過,二則利於通航。站在橋面,西望扶王山,巍然矗立,落日紅霞,堪為壯景!
巷子口鎮有百年以上古石橋128座,並且座座有故事。
鄧婆橋
此橋為清乾隆年間監生李凌霞紀念鄧代阿婆而捐建,地址在谷石與獅村交界處,屬圓形石拱橋,橋長12米,寬4.5米,高4.7米,全部用麻石挽拱砌成,橋兩頭分別有麻石石級踏步而上。橋頂兩邊分別有方形長石條為欄,可作為勞累時就做休息,也做防護作用,橋上藤蔓滋生,石級磨砌凹陷,甚為古老。
毛公橋
罕見的拱平一體古橋,一般來說,橋的造型分為平板橋和拱形橋兩種。在不同的情況下,兩種橋的功用各有千秋。但平板和石拱同時出現在一座橋上,這是非常罕見的。該橋已有300年歷史。集拱石、平條麻石於一體,極有利於通航、泄洪。這座位於巷子口鎮直田村的橋南北走向,為清代毛姓族人捐建,所以文物專家叫它為“毛公橋”。毛公橋全長55米,寬1.6~5米,自北向南分為三級:石拱路、一級條石平路、二級條石平路,三級橋面自北向南漸低,全為麻石,不少長條型巨大麻石,以整塊方式構成橋體,沒有切割痕跡,這讓專家們連連感嘆當時的建橋技術以及建築工人的智慧。另外,文物專家還在橋身上發現石刻的一條大蜈蚣。“蜈蚣避水,寓意庇佑橋體平安。”蔡道馨說,蜈蚣是比較常見的橋體吉祥物。據推著腳踏車從橋上走過的村民廟冬介紹,該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之後幾乎毀於戰火之中,1948年,當地村民捐資修復,並特意增加了拱橋部分的彎曲度。
振興橋
位於谷石村、水珠村,直田村及溈水扶王南北兩大交界處,橋南端有古樟一株,一乾五枝,一枝五脛,周圍數丈,樹下有一古廟,名周師廟。此橋均用麻石建成,有五墩,每墩跨度為7米多,全長43.5米,橋上游右側有一天然似千年神龜麻石,俯臥河床,面積約30平方米。河邊100米處,葬有清朝中期著名蛇傷、創傷及骨科名醫李所欲先生,現代還有人頂禮膜拜。歷史上湘鄉等地過安化、桃江必經此橋,故此橋馳名頗遠。
丁字橋
位於巷子口鎮合平村境內。全橋是麻石加大型河卵砌成,建於兩河交匯處,呈丁字狀,所以叫丁字橋。相互連線,一墩三跨平梁石橋,橫長20米,縱長15米,橋面寬2米,是官山、直田等地通往安化東山及高明鋪的必經之橋,年代久遠。

古道

3000餘級石質古磚組成
在巷子口鎮寧安村,文物普查人員發現了一條古驛道,該古道由3000餘級石質古磚組成,曲折蜿蜒,保存良好。原本古道還有一處涼水井亭,但亭已部分倒塌,據當地縣誌記載:“宋司徒王仝駐兵於此,以拒瑤寇,戰死,後人立廟祀之。”因此得名“司徒嶺涼水茶亭”。
據考古專家介紹,明代禮部尚書李騰芳、清代貴州監察史李新莊、御史陶法對都曾走過此道,並支持建設該道。古道上有十八坳,曾設有十八個哨所。光緒十四年(1888年),寧鄉、安化兩縣百姓還曾捐資新建司徒茶亭。清同治年間,曾在此設驛站與鋪遞,傳遞往來文書。此次在涼水井茶亭發現的古驛道為當年從安化梅城經寧鄉至長沙的驛站鋪遞,俗稱“八鋪大道”,又稱“八鋪官道”。
在這次文物普查中,專家還在巷子口鎮發現了去溈山拜佛的唐代古麻石道,該道是千年祖庭密印禪寺連線巷子口鎮的惟一通道,宋代狀元易發、理學家張栻,唐代詩人劉禹錫等曾多次來往。

古風景

次原始森林
位於羅帶山,現溈山山脈中麓南部,即九拆侖中下部位置,有巷溈公路環線,林中以馬尾松、樟、野槐、酸棗樹為主,附帶其它植被。樹莖再大周圍3米,高40米。清朝中期成林,面積3平方公里,從遠望去,黑壓壓一片,所以又叫黑森林,中間連著平戶胛,與屏山南向相接。酷暑至此處,涼風習習,是避暑勝地。山下有一盆大清泉,終年長流不斷,水質特徵,非一般礦泉水所能及也!
千年羅漢松
羅漢果因桂果形似“羅漢”而得名,為稀有珍貴樹種,長勢緩慢。巷子口鎮鳳凰村廖家灣有一棵羅漢古松,出土一米餘高,分兩大主幹張出,各兩抱圍之粗。兩主幹分支盛多,枝椏如鋼筋鐵骨斜橫交錯,簇簇松針斜錯,整個書體象一把巨大的綠傘張撐,為秀美山川錦上添花。“長沙世界之窗”曾慕名而來,欲以4萬元購買此樹,鄉民捨不得。後有“深圳世界博覽園”以15萬元巨額欲移此樹,鄉民仍不心動,他們要將千年古樹永留故土,裝點古鎮。
據考察,巷子口鎮橫山壩也有一棵千年古羅漢松。花橋村有一古桂花樹,花開時節,飄香十里,沁人心脾,突為古鎮一絕。
千年古楓
位於官山村境內,緊靠張浚、張南軒墓,此樹十人圍合。枝從根部生起,跟游四面八方,茂盛不見主幹,毫無破損痕跡,蔭澤樹畝,是遠眺亦生威儀。每天冬天,當地村民到此處撿拾楓果,用來燻烤來年春茶,製成茶葉後清香怡人。
扶王山
扶王山屬雪峰山余脈自漣源安化涌涌奔來至巷子口境內戛然而止。扶王山海拔高969.8米,實際上平地拔起約800米,在大溈山區,是地道老大最高峰。扶王山有幾絕景:一為扶王日出,於春秋之際,霧氣之時,登入其頂,只見四周雲封霧鎖,聳露的山頭似海上仙境,一輪紅日緩緩從東方升起,霞光萬丈,令人心曠神怡,飄然欲仙!一為山中溪流縱橫,小橋流水,竹籬茅舍,從山上望其山下,便覺得人間渺渺,天庭邇邇,便遠離塵囂,心神俱定。
白水瀑布
從直田十字路口右側沿獅沖公路前行約三公里,便遠遠看見羅帶山半山腰上有一巨大石壁。至小獅馬家段,沿石級古道而上,便聞犬吠雞鳴之聲,再轉一山頭,聽見轟鳴巨響,這就是白水瀑布。白水瀑布主瀑高40米,寬18米,上面有若干小瀑相連線,小瀑落差再高5米,分四級懸落,總落差約70多米。此瀑布遠近聞名,當下雨之時,水量更大,水衝出山澗,轟然而下,其聲響十里可聞,三十里可見。當地人又稱“掉水洞”。最妙的是,當久晴之日,水量減少,石壁正中便浮現出一個美女淋浴圖案。左臂似殘缺,右臂似擦洗身前,頭面朝里,長絨絲青苔,水流衝擊下絨絲綠苔順理如發。兩肩寬闊,腰、背、臀部健美婀娜,身形端莊,動靜相宜。整個圖相面朝里,背朝外,甚是絕妙。此瀑布大小規模以及美女沐浴圖,堪稱當世絕景。
石垸
石垸位於鑼山之下,又名石垸沖。衝口有一巨型麻石橫臥溪上,溪流從石下穿過,故名。山下有松,松間有石,石畔有竹,竹下有泉,走的近前,爬至山下,妙奪天工的大自然奇特景觀就浮現在你眼前,從石洞中進入,即是六月天,也覺涼風習習。洞中可看見的天只有巴掌大,太陽從縫隙中透入,就顯得幽逸安靜,巨型圓麻石懸於頭頂,如天降巨卵,有搖搖欲墜之感,其中有一洞最為深邃,相傳能穿透鑼山到達石梅的叫化洞,距離有十多公里,須帶樓梯繩索方可進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