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西北,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築土城牆全部改用石基磚砌。今僅存天心閣古城牆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張獻忠率部攻入長沙,城牆曾遭破壞,清順治十一年(1654),洪承疇駐節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築城牆,使長沙再度"城池崇屹,甲於他郡"。長沙古城牆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心閣古城牆
  • 位於: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西北
  • 風格:明代漢族建築風格
  • 級別: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修建歷史,歷史事件,

修建歷史

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築土城牆全部改用石基磚砌。今僅存天心閣古城牆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張獻忠率部攻入長沙,城牆曾遭破壞,清順治十一年(1654),洪承疇駐節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築城牆,使長沙再度"城池崇屹,甲於他郡"。
清鹹豐二年(1852),太平軍攻占長沙之後,撫台駱秉章、毛鴻賓、惲世臨、李翰章、劉琨等先後重修,對天心閣段古城牆著力加固,設炮台9座,並增建月城,使古城牆成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辛亥革命以後,拆除長沙城牆,修築環城公路,惟留下天心閣一段古城作為勝跡。當時有聯云:"閣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今存天心閣古城牆,長226.2米(為明代所築古城牆的1/35),高13.4米,頂面寬6.1米,占地5125平方米。1983年,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政府撥款,進行全面維修。?

歷史事件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漢高祖五年,劉邦建漢時封了他的八大功臣為王,其中長沙王吳芮,就用土夯築成長沙的古城牆,據今有2200多年歷史了。
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長沙守御指揮使邱廣改土築城牆為磚石建築,目
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天心閣古城牆
的就是為了加強防禦,使長沙成為“堅不可摧的鐵城”。
明末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入長沙,城牆曾遭到破壞;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疇經過湖南,駐長沙,拆運明藩府磚石修築城牆,使古城牆再展雄姿。
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 ,城牆又遭太平軍破壞,後歷屆湖南巡撫駱秉章、毛鴻賓等重修加固,增設炮台並建月城,使古城牆成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本來古城牆方圓有8.8公里 ,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
1914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了修環城馬路,僅保留251米的眼前這段城牆至今,作為長沙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
長沙古城牆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
射程大炮。月城內還有儲存彈藥和糧食用的倉庫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工事有著重要的價值。
天心閣古城牆天心閣古城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