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禹王碑
- 地理位置:長沙市嶽麓山北峰
- 開放時間:6:00-24:00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城市:湖南省長沙市
- 所屬國家:中國
基本概況
發展動態
禹碑由來
其一,禹治水,刻石銘志。
《湖南通史·古代卷》記載: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南抵蒼梧,即寧遠九嶷山下。登南嶽衡山,於此處殺白馬祭天,仰天長嘯,夢繡衣童子,授金簡玉文,禹按其文治水,於是刻石以銘志,表示治水的決心。是石即為後人所說的衡山禹碑。
其二,禹治水成功,立碑紀德。
相傳四千年前,神州洪水滔天,舜囚堯,命禹治水。禹帶領百姓奮鬥十三年,三顧家門而不入。最後來到南嶽衡山,夢見蒼水使者,在仙翁的指點下獲金簡玉文,按其道征服洪水,疏通湘資沅澧等九條河流潮宗于海。衡陽先民對禹萬分感激,要求立碑為禹記功,禹謙讓,不答應。先民執意要立,禹說:我得金簡玉文天書,才能治好水患,要立碑,仍天書文字,百姓不得認。於是先民將禹提供的77字刻在衡山雲密峰下水繞石壇之上。
其三,越王朱勾碑。
浙江曹錦炎考定為越王勾踐之孫朱勾聯合四族部落打敗楚國後,在南嶽衡山立盟約而刻下此碑。
其四,衡山民間傳說。
傳說舜帝時候,洪水滔天,舜帝就命鯀去治水,鯀採用塞填的治水方法,不但沒有把洪水治服,反而造成更大的災難,舜帝就把鯀殺了。鯀的兒子禹長大後,舜帝見他品德高尚,聰明能幹,就命大禹去治水。起初大禹採用其父填塞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後,才知道填塞的辦法錯了。於是便歷諸異域,為治水求賢。他東從愽木之地至黑齒之國,西從三危之國至一臂三面之鄉;南從交趾孫朴續禍之國到不死之鄉,北從令正之國到積水積石之山。還派了太章和豎亥步量大地。他的皮膚曬得黎黑,腳也走跛了。
大禹不但走遍四方大地,還翻閱了很多書。後來他從《黃帝中經》中得知,在九嶷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即南嶽衡山)的地方,黃帝曾在這裡藏有金簡玉文,內有治水之道,便來到南嶽衡山,殺白馬以祭山嶽。可南嶽七十二峰,盤亘八百里,這金簡玉文,到底藏在哪座山峰?大禹不分天晴落雨,每日從這峰跑到那峰,沒日沒夜地進行尋找。
一日,大禹爬山勞累,枕石而睡,夢見玄夷蒼水使者。使者告之:想得到金簡玉文,到黃帝岩頂,頂上有一盤石,鑿石可得書。大禹醒來後,按使者吩咐,齋戒沐浴,登上山峰,果見一盤石,鑿開盤石,便得寶書。大禹按書中治水之道,該湮則湮,該疏則疏。果然把洪水治理好了。大禹治理好洪水後,把金簡玉文送還南嶽山,藏金簡玉文的山峰,就是現在南天門下的金簡峰。 大禹在南嶽衡山期間,留下了許多勝跡。他殺白馬祭山嶽的地方叫殺馬沖。巾紫峰上的紫金台是他遙祭舜帝之所。南嶽祝聖寺,原稱清冷宮,是他為崇祀舜帝所建。宮後有他親手所植的柏樹,叫禹柏。雲密峰下休憩的地方叫大禹岩,大禹岩下有紀念其治水功德的禹碑。禹碑是我國最古的一塊碑文。後人還在大廟御樓中豎起了一塊刻著“功高神禹”的大石碑,以紀念大禹的業績。
傳說故事
史書記載
東晉羅含的《湘中記》說:“岣嶁山(古指衡山)有王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南朝宋徐靈期《南嶽記》則說:“雲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碑下有石壇,流水縈之,最為勝絕。”徐靈期曾修真於紫蓋、雲密二峰下的上清宮,採藥煉丹,見過雲密峰的禹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