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之

王象之

王象之(1163—1230),南宋婺州金華(今屬浙江磐安)人,字儀父,一作肖父。慶元二年(1196)登進士第,歷長寧軍文學、江西分寧、江蘇江寧知縣。志行高潔,無意於祿位,中年起隱居著述。

博學多識,尤精史地之學,約於寶慶間,著成宋地理學名著《輿地紀勝》,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其論次積日而成,致力非淺淺者”(李埴)。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象之
  • 字號:字儀父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婺州金華(今屬浙江磐安)
  • 出生時間:1163年
  • 去世時間:1230年
  • 主要作品:《輿地紀勝
  • 職業:地理學家
創作輿地紀勝,輿地紀勝簡介,輿地紀勝四卷,輿地紀勝圖經,輿地紀勝淵源,

創作輿地紀勝

輿地紀勝》主要作於嘉定年間(1208~1224年),但從醞釀到增訂完稿,可能花了整整三十年時間,最後的定稿大約在紹定年間(1228~1233年)完成。
王象之仕宦之餘,收集地理書及諸郡縣地誌、圖經,隨時編集,於嘉定十四年(1221)開始綜合編纂,州縣沿革一般亦以此時為限,約於寶慶三年成書。

輿地紀勝簡介

該書以南宋統治區為限,起行在所臨安府,迄劍門軍,總計府、州、軍、監一百六十六,有些府、州分為上下兩卷,合計二百卷。每一府、州,一般分為府州沿革(為監司等機構駐地,另敘有關沿革於後)、縣沿革、風俗形勝、景物上、景物下、古蹟、官吏、人物、仙釋、碑記、詩、四六等十二門,間亦變通而有所分合。《輿地紀勝》主要是節錄當時數以百計的各地的方誌、圖經編纂而成,對各種方誌、圖經中的山川、景物、碑刻、詩詠,一概收錄,而略於沿革,以符合“紀勝”的要求,受到南宋目錄學家陳振孫的讚賞。王象之對各書記載的異同,加案語進行考訂,“收拾之富,考究之精”,為當時所稱。另有《輿地圖》十六卷,逐路為卷,尤詳於四川各州。
《輿地紀勝》《輿地紀勝》

輿地紀勝四卷

輿地紀勝》宋時有刻本傳世,明代曾將其中的《碑記》,輯為《輿地碑記》四卷刻印,其時《輿地紀勝》全書已缺七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刻時,全書已缺三十一卷,另十七卷亦有缺頁。劉文淇(1789~1854)及其子劉毓松,依據清張鑒吳蘭修的校記、按語,車持謙、許瀚的《輿地碑記》校記,以及史書、文集等,於道光二十七年撰《輿地紀勝校勘記》五十二卷;岑建功(?~1848)於次年撰成的《輿地紀勝補缺》十卷,基本上是據各書所引《輿地紀勝》的原文輯錄而成,兩書對《輿地紀勝》的整理,甚為有益。

輿地紀勝圖經

輿地紀勝》引用的大量方誌、圖經,絕大部分早已散佚,所引《高宗聖政》、《孝宗聖政》、《中興遺史》等,亦已早佚。該書保存了不少史料,對研究宋史,尤其宋代地理,頗有裨益。該書有清道光岑氏刊本傳世。

輿地紀勝淵源

輿地紀勝》的地名淵源解釋,主要在府州沿革、縣沿革、景物、古蹟等門類中。設立“景物”門是該書的一大創新,將一般地誌中的山水、井泉、亭堂、樓閣、佛寺、道觀等內容悉數收入“景物”門中。“景物”門也是地名淵源解釋最多的門類,如卷一0紹興府有36處地名淵源解釋,“景物”門即占24處,政區沿革、古蹟門中的地名淵源解釋分別只有7處和5處;又如卷一七建康府共有地名淵源解釋35處,“景物”門中多達31處,政區沿革、古蹟門中的地名淵源解釋分別僅有3處和1處。內容龐雜的“景物”門,包含了許多政區以外的其它地名,並且也有得名的來歷,如卷一一慶元府·景物:“梨洲,在奉化縣西,周回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十道四蕃志》云:即劉綱上升處。峰峰相次。晉孫興公與兄承公游此,獲仙梨,食而上升,因號為梨洲”。又如卷一二台州·景物:“新羅嶼,在臨海縣東南三十里。昔有新羅賈人艤舟於此,故名”。再如卷一七建康府·景物:“雨花台在江寧縣城南三里。……舊傳梁武帝時有雲光法師講經於此,感天雨賜花,故名”。還如卷一三0泉州·景物:“晉江,在(晉江)縣南一里,以晉之衣冠避地者多沿江以居,故名”。由於《輿地紀勝》對許多小地名都有釋名,因而該書的地名淵源解釋比以往地理著作中的同類內容豐富得多。從表2-6中可知,《輿地紀勝》在婺、衢、溫、處四州內容缺、蘇州內容殘的情況下,相當於北宋初年江南東道地域範圍之內的地名淵源解釋仍比其它著作多得多,是《元和郡縣誌》的6.2倍、《太平寰宇記》的1.6倍、《新定九域志》的11.3倍、《輿地廣記》的10.5倍。如上所述,《元和郡縣誌》的地名淵源解釋有931處,考慮到《輿地紀勝》記述範圍僅及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即使作保守的估計,《輿地紀勝》全書中的地名淵源解釋至少也應在三千處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