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是湖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長沙市嶽麓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12月30日
- 遺產級別:省級
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是湖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長沙市嶽麓區。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是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的主要結合方法,以模數制為尺度設計和加工生產手段的建築營造技術體系。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這種營造技藝體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國全境,並...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山西省忻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雁門民居營造技藝源於漢代,是民間木結構工藝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傳統工藝包括扇股麻花挑角、高層梁結構起重安裝、高層磚木結構修繕、明清古舊傳統建築彩繪和塑像等技術及...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是侗族傳統民間工藝,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主要通過民間工匠傳承,但是,當代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傳承出現危機,主要是因為建築工匠後繼乏人、木材來源匱乏。傳承人物 楊似玉,男,侗族,1955年生,廣西三江侗族自治...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貴州省雷山縣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寨吊腳樓由“巢居”形式衍變而來,用竹、木搭建,建築下部呈鏤空形態,被稱為“半乾欄式”木結構建築,該建築類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主。2006年5月20日,...
據悉,仙遊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是一種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的獨具特色的建築技藝,是莆田地區古建築技藝的主流。這種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方式世代相傳的傳統營造技藝傳承於宋代朝廷頒布的《營造法》,並在清乾隆年間,...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由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與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閩南民居營造技藝一道“捆綁”申報,其共同特點是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的主要結合方法、以模數制為尺度設計和加工生產手段...
”體現了木拱橋在建築藝術上的精美。木拱橋既變溪澗為通途,又可供人們乘涼歇息、躲避風雨、觀光遊覽的勝地。橋屋置神龕可供人們祭祀神祇,表達了建橋者和民眾祈盼風調雨順、國泰、大吉大利的樸素願望,因此木拱橋成為當地民眾信仰精神的...
木結構建築營造的習俗 78 3. 幾種典型的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 神聖的佛寺建築85 千年不倒的釋迦塔 90 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北京故宮)94 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100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106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112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是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歷史可上溯至唐宋時期,始建於南宋時期的白鷺洲書院即是突出代表;明代出身廬陵的名宦賢儒回鄉興建學堂、廟宇、祠堂、宅邸等,推動民居營造達至鼎盛。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現存的“九廳十八井”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築。“九廳十八井”主要特徵,一是面積大;二是左右對稱布局;三是以木結構為主;四是 “三合土”地面;五是注重安全。2022年1月29日,客家“九廳十八井”建築營造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
連城山區盛產木材,採用木結構建築比磚石建築省工、省時,可以迅速而經濟地解決建造廊橋的材料問題。屋頂式樣 橋屋屋頂的式樣與其它古建築做法一樣,由“硬山”“懸山”“歇山”“攢尖”等構成。“硬山”是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
閩北古民居營造技藝,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閩北古民居傳統營造技藝起源於明末清初。北古民居營造技藝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木結構建築藝術,建築特點源於徽派建築藝術,主要用於糾牆和製作柱、梁、枋、...
廊橋是中國橋樑建築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是指橋面上建有長廊、屋、亭或閣的橋樑。木拱廊橋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樑中技術含量較高的一種,在閩北稱“筷子橋”,現存三十多座,是傳統木結構橋樑中的精華。閩北木拱廊橋營造技藝起源於南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