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典籍記載,節氣別稱,氣候特點,物候特徵,季節農事,重要意義,果樹管理,蔬菜管理,畜牧管理,民間習俗,養生概要,節日文化,農事諺語,詩詞,
典籍記載
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平靜書齋
![平靜書齋 平靜書齋](/img/1/719/nBnauYGOhFWOwYmYmFjMmZDN4ADO5QzYkNDOhNjZjBTZwIzNyIDO5ITNx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
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鴙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複本形者也。
夫理有常有變,然有變而常者,有變而變者。其在於物,雀變為蛤,鷹變為鳩,此應氣之變,變之常也。
節氣別稱
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漢景帝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
氣候特點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物候特徵
物候桃始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
《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
鷹化為鳩:鷹,蟄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
《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
《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
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
若“腐草為螢”,“雉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複本形者也。
季節農事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乾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 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img/a/96e/cGcq5CO1ADNkN2NlFGZjVGZkdjMiJTO4kTNhF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 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img/a/96e/cGcq5CO1ADNkN2NlFGZjVGZkdjMiJTO4kTNhF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重要意義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麥穗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果樹管理
驚蟄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是梨、桃、李等落葉果樹的開花抽梢期和柑橘、楊梅等常綠果樹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園年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生產管理中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 注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蟲
一是及早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僵果及雜草等,並集中燒毀;二是清理刮除枝幹上的粗皮、爛疤,處理後用百菌敵1~10倍液塗抹傷口;三是抽梢前選晴暖日子全園噴石硫合劑一次,落葉果樹用波美3~5度(也可用晶體石硫合劑20倍代替),常綠果樹用波美1度(也可用晶體石硫合劑100倍代替)。 - 加強芽前肥施用
主要施用尿素和有機質肥料,梨、桃、李等在驚蟄前開環狀溝或放射溝株施有機複合肥2.5~5kg加尿素0.1~0.2kg,施後覆土;在新梢展葉期和花蕾期各噴一次有機液肥;梨、桃、李等在花蕾期噴“果大多”每包加水90kg,謝花後再噴“果大多”每包加水45kg。 - 合理用藥,適時化學防治
梨在花蕾期,桃、李在花謝後即用2.5%消虱蚜1000倍加40%毒死蜱1000倍加80%果菌速淨800倍液(梨再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或20%粉銹星1500倍)噴1~2次。 - 及時疏花或花序
梨在現蕾期先疏去弱花序,再根據需要每隔5~10cm留一花序,其餘一律疏除(僅疏去花蕾),授粉條件好的每花序留一半左右的邊花蕾,疏去中心花蕾;桃、李等也宜加強疏花和疏果工作。
蔬菜管理
- 保護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
對節能型日光溫室栽培的越冬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的管理應進行中耕劃鋤,提高地溫增加透氣性,促進新根生長。在管理上要結合防病進行葉面追肥,對受凍害或長勢較弱(漚根)的作物要儘快換茬提高春季產量。 - 做好病蟲害防治
由於溫度低,陰天較多,灰霉病、葉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發生較為普遍,要及時噴施各類殺菌劑,防止病菌擴散造成更大危害。
畜牧管理
驚蟄後氣溫開始回升,降雨量增加。此時,田野間青草開始生長、綠肥紅花草子和黃花草子生長旺盛,給草食家畜開始提供青綠飼料。這一時期,畜禽重點是抓好耕牛補料催膘,家畜的春防、春配及防病工作都必須抓緊。一般在春耕前半個月至一個月開始給牛增加營養。
- 春季也是母牛配種季節,為不失時機抓好春配,適當加強種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飼養管理。
- 生豬重點抓好春季豬瘟和牲畜“五號病”的預防注射,同時預防豬只受涼感冒發熱。
- 春季是家兔繁殖的黃金季節,要抓好長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要做到適時配種。
- 養雞專業戶,早春三月,天氣多變,必須採取薄膜保溫室育雛,提高育雛成活率。
- 防止飼料霉變,日糧中應添加抗霉劑,同時防止孕畜流產。
- 防止兔、禽球蟲病、流感等病。
民間習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關於驚蟄吃梨還有其他幾種說法:
- 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 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甦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並預防。
- 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註:“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img/f/362/cGcq5SMidDOxQWYwEmYxQDZ0EDZidDNxQDZjF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石灰原本具有殺蟲的功效,在驚蟄這天,灑在門檻外,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這和聞雷抖衣一樣,都是在百蟲出蟄時給它一個下馬威,希望害蟲不要來騷擾自己。
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養生概要
古羅馬醫生蓋倫(公元129—公元200年)在體液學說的基礎上曾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即性情急躁,動作迅猛的膽汁質型;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型;性情沉穩,動作遲緩的黏液質型;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抑鬱質型。近代著名科學家巴普洛夫把人分為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脆弱型等四種類型,與蓋倫的分類基本相當。上述四分法在西方醫學界頗具影響。而中國早期的醫學著作《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則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燥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又根據經絡氣血在頭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徵,將每一類再分為五類,即靈樞所稱的“陰陽二十五人”。
驚蟄養生食物鴨血菠菜湯
![驚蟄養生食物鴨血菠菜湯 驚蟄養生食物鴨血菠菜湯](/img/f/4ee/cGcq5SN4ETZiNmY3QDOkVmMhRmZlBzY2MjN5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雖說中西醫學對人的體質都有分類,但迄今為止,西方醫學對人體體質的各種分類學說,都無法直接指導臨床治療與養生康復,唯有中醫學可對人體體質進行有效的臨床指導和養生康復的實踐。《素問·異法方宜論》指出:“東西南北中五方由於地域環境氣候不同,居民生活習慣不同,所形成不同的體質,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隨之而異。”朱丹溪的《格致餘論》說:“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多濕,瘦人多火;白者肺氣虛,黑者腎不足。形色既殊,臟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也”。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後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這裡我要說的是,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我們本著積極的生活態度,採取積極的養生措施,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偏頗,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除此之外,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無論你是從商的生意人還是醫生或是其他的職業,積累一定的物候知識,對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所幫助的。驚蟄節氣的養生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於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制於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徵,這種特徵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於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後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於體質。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製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燻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節日文化
農事諺語
- 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 冬雖過,倒春寒,萬物復甦很艱難。
-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天氣漸漸寒轉暖,華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
麥田追肥和澆水,緊跟鋤摟把土松。
大麥豌豆向日葵,突擊播種莫再等。
大蒜栽種不出九,精細認真管大棚。
興修水利好時機,挖溝築壩打深井,
莊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窮。
春季造林好時機,因地制宜分樹種,
栽後護理要認真,光栽不護白搭工。
家禽孵化黃金季,牲畜普遍來配種,
天暖花開溫升高,畜禽打針防疫病。
快把魚塘整修好,放養魚苗好節令。 -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 春雷響,萬物長。
- 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 二月打雷麥成堆。
- 驚蟄地氣通。
- 驚蟄斷凌絲。
- 地化通,見大蔥。
- 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
-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里吃。
-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 凍土化開,快種大麥。
- 大地化,快種葵花和蓖麻。
- 大麥豌豆不出九。
- 豌豆出了九,開花不結紐兒。
- 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
- 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鬆。
- 麥鋤三遍無有溝,豆鋤三遍圓溜溜。
- 麥子鋤三遍,麥縫像條線。
- 麥子鋤三遍,等著吃白面。
- 麥子鋤三遍,皮薄多出面。
- 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
- 地化通,趕快耕。
- 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 驚蟄冷,冷半年。
詩詞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驚蟄》(長卿)
陌上楊柳方競春,塘中鯽鰣早成蔭。
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綠紅。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秦娥月/憶秦娥》(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水龍吟 壽族父瑞 堂是日驚蟄》(吳存)
驚蟄
![驚蟄 驚蟄](/img/5/cc5/nBnaukTZiRDO1ITOlRjN1QTNjRmYyUWYwcTZiNTMiNWMiRGOmRWZ1gTY1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遊人世。
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閒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鹼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餘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