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合肥市,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是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特大城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安徽省中部、長江三角洲西翼,環抱巢湖,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3年,全市下轄4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1445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駐蜀山區東流路100號。2023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985.3萬人,城鎮化率85.55%。

合肥地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東淝河南淝河均發源於此而得名。在3000餘年的建城史中,有2100餘年的縣治、1400餘年的府治歷史,數為州郡治所。1945年9月,安徽省省會遷駐合肥。1949年2月,設立合肥市。1952年,安徽復省,合肥市成為新中國安徽省省會。合肥市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軍事重鎮,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衝”“三國故地、包拯故里、淮軍搖籃”之稱。合肥市是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

2023年,合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73.8億元,比上年增長5.8%。三次產業結構為3.0:36.6:60.4。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情況,土壤,自然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市內交通,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方言,飲食,戲曲,民俗活動,非遺,宗教,風景名勝,地方特產,友好城市,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合肥地域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後又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廢分封,立郡縣,合肥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國。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國為淮南王國。文帝六年(前174年),改淮南王國為淮南郡;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復將淮南郡改為淮南王國。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合肥縣名始見於此。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縣屬揚州九江郡。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建安五年(200年),廢合肥侯國,復改為合肥縣,為揚州治。
合肥市
包拯故里
三國時期,合肥縣屬魏國淮南郡,為揚州治。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為淮南郡,合肥縣屬淮南郡。東晉,南北分裂,合肥為雙方爭奪的重鎮,縣廢。
合肥市
合肥
南朝宋,置南豫州,於舊合肥縣地置汝陰縣,屬南豫州南汝陰郡,為郡治。梁天監五年(506年),改屬汝陰郡普通七年(526年),以壽陽置豫州,汝陰為南豫州治。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陰屬合州汝陰郡,為州、郡治。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合州為北周占領。
開皇元年(581年),改汝陰縣為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合肥屬廬州,為州治大業年間,改廬州為廬江郡,合肥屬廬江郡,為郡治。
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治合肥。貞觀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屬淮南道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仍治合肥。乾元元年(758年),改廬江郡為廬州。中和到天復年間(883年-902年),楊行密先後為揚州刺史和吳王,轄合肥。
後梁後唐(907年-936年),合肥縣屬吳國廬州,昭慶軍節度。後晉後漢(936年-950年),合肥縣屬南唐廬州,保信軍節度。後周時期(951年-960年),合肥縣屬後周廬州,保信軍節度。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合肥縣屬淮南道廬州,為州治。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合肥縣屬淮南路廬州,為州治。熙寧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東西兩路,後並又分,合肥屬淮南西路廬州,為州治,屬保信軍節度。紹興初年,廬州寄治巢縣;紹興十年(1141年),合肥一度為金朝占領,旋即收復。乾道五年(1169年),廬州仍治合肥。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人文地圖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廬州為廬州路,隸淮西江北道,合肥屬淮西道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合肥縣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縣屬淮西道廬州路。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縣復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占廬州,改路為府,置江淮中書行省於此,合肥縣屬江淮行省廬州府,又改屬江浙行省廬州府,為府治。
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洪武十三年(1379年),合肥改屬六部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永樂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隸,合肥屬南京直隸廬州府,為府治。
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隸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合肥縣屬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廬州府,為府治。順治十八年(1660年),設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轄廬州等府、州。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縣屬安徽省廬州府。鹹豐年間(1853年-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安徽省分為三道,合肥縣屬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區,合肥縣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日寇侵占合肥縣,國民政府將縣政府撤至大潛山北麓鴿子籠圩子(今合肥肥西縣銘傳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皖江抗日根據地,進行民族革命戰爭
民國二十九年(1942年),合肥縣改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安徽省省會遷至合肥縣,合肥成為安徽省的省會。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析、取合肥縣西鄉、南鄉建立肥西縣,又析合肥縣東鄉、北鄉為肥東縣
1949年1月21日,合肥縣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設市。同年4月6日,中共皖北區委員會、皖北行署、皖北軍區在合肥成立。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1965年,由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長豐縣,成為合肥市第一個市轄縣。
2011年8月,地級巢湖市拆分,廬江縣與縣級巢湖市劃歸合肥市管轄。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夜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時,劃市區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一直轄鎮、第二直轄鎮。同年4月,兩直轄鎮合併成立第四區;同年9月,撤銷4個區,分設大東門、車站、西門、北門、南門5個派出所轄區。
1951年1月,從肥東縣和肥西縣划進8個鄉置郊區,以後幾次向四周擴展。同年11月,撤5個派出所,成立車站、東市、西市3個區。
1958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巢縣劃歸合肥市。
1960年3月,改車站區為東市區,原東市區改為南市區。
1961年4月,肥東縣、肥西縣、巢縣劃出市境,撤銷巢湖區。
1963年8月,改南市區為中市區。
1959年5月,從巢湖周圍4個縣沿湖地帶劃出部分農村,設立巢湖(水上)區。
1964年10月,劃壽縣4個區和定遠、肥東、肥西縣各1個區,共7個區、55個公社,建置長豐縣,屬合肥市轄。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衛星圖高清版大圖
1983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復歸合肥市轄。
2002年3月,合肥市區劃調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橋河、老環城路、金寨路為界,將原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郊區分別調整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2004年6月,長豐縣有2個鎮和5個鄉劃歸淮南市管轄。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原居巢區改設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入合肥市。
2021年12月22日,經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廳批覆,同意合肥市調整廬江縣部分行政區劃。同意調整廬江縣廬城鎮、萬山鎮、柯坦鎮和冶父山鎮管轄範圍,設立東顧山、崗灣、移湖3個街道。
2022年6月,根據合肥市民政局《關於同意肥西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合民〔2022〕49號),撤銷嚴店鄉、高店鄉,設立嚴店鎮、高店鎮,原嚴店鄉、高店鄉行政區域,變更為嚴店鎮、高店鎮行政區域,嚴店鎮、高店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合肥市下轄4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巢湖市。合肥市人民政府駐蜀山區東流路100號。
合肥市行政區劃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
643
247
139
316
2082
1835
2191
1695
2348
表格數據截至2022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合肥市,位於華東地區,地處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間、長江三角洲西翼,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靠山抱湖、臨江近海,介於北緯30°57′~32°32′,東經116°41′~117°58′之間,西接六安市,北連淮南市,東靠滁州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南鄰安慶市銅陵市,總面積11445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1339平方千米。
合肥市

地形地貌

綜述
合肥市環抱巢湖,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洼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衝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最高點為市境西部海拔高度595米的牛王寨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地形示意圖
合肥市地處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圍,大部分地域崗衝起伏,壟畈相間。總的地勢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嶺自西南向東北橫貫中部,自六安龍穴山進入肥西牛尾巴山,向東延伸,經大潛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將軍嶺,至長豐山土山、吳山和肥東縣中北部八斗嶺、廣興一帶高崗出境,進入定遠縣繼續向東延伸。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廟,有江淮分水嶺南側的一個分支延伸向東,經南三十里崗、大蜀山向市區延伸,形成合肥市區中間高、南北兩側低的局部地貌特徵。江淮分水嶺以南為長江水系,流域面積4316平方千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沿巢湖一帶形成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綿延。江淮分水嶺以北為淮河水系,流域面積2950平方千米,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大部分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圍有小塊狹長的沖積平原。
市區地貌特徵
第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郊大蜀山平地突起,山峰高達282米,為市區最高點。大蜀山周圍和西北端的三十崗一帶,地勢較高,海拔在50米左右。往東南地勢逐漸降低,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50米之間,南淝河及其支流沿岸地帶降到15米左右。東南部的大圩、義城一帶海拔在15米以下。巢湖沿岸海拔僅3~5米,是合肥最低的地方。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
第二,地貌波狀起伏。除河谷平原和湖濱平原比較平坦外,大部分地區長期受流水切割,地面呈崗沖相間、波狀起伏的形態。崗沖方向以南北向和北東向為主,也有少數呈北西向。
第三,侵蝕堆積地形和堆積地形為主。晚更新世,合肥市及其附近地殼緩慢下降。大部分地區廣泛堆積了厚度為30~40米的晚更新世的堆積物,受後期流水切割,發育成為崗沖相間、波狀起伏的緩低崗。南淝河兩側及其下游地區發育成河谷平原和湖濱平原,由全新世的鬆散的堆積物組成,其厚度一般為40~50米。
市區地貌單元
合肥市區分為丘陵、緩低崗和平原3個地貌單元。
合肥市區丘陵面積小,僅分布於西郊。
合肥市郊的大部分地區因受流水切割、剝蝕,形成崗沖相間、波狀起伏的緩低崗。這裡海拔20~50米,相對高度多在5~15米;坡度2~5度,地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坡土層稍淺,沖坳土層較厚。緩低崗區入口密集,水源、肥源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水平較高。主要作物有稻、麥、油菜等,近郊多種蔬菜、西瓜等經濟作物。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
合肥市區河流兩側和湖濱地帶,普遍發育成堆積平原,包括河谷平原和湖濱平原兩部分。河谷平原分布在南淝河及其支流沿岸,呈條帶狀。它由河流沉積物沖積而成,地面平坦。海拔:大東門以上為12~18米,以下為9~12米。平原寬窄不等,一般約寬2.5~3千米,最寬近4千米,最窄僅0.5千米。湖濱平原位於巢湖北岸,包括大圩、義城等鄉(鎮)的圩區。它由河流沉積物堆積而成,湖泊淤積也起一定作用。湖濱平原地勢低平,在海拔15米以下。

氣候特徵

合肥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均氣溫15.7℃,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間約2000小時,年均無霜期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7%。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區

水文情況

合肥地表水系較為發達,發育分別源於江淮分水嶺兩側,或南流注長江,或北流入淮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9.76億立方米。。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北為淮河水系,嶺南為長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東淝河沛河池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長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豐樂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境內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總乾渠、滁河乾渠、瓦東乾渠等工程以及幾十座水庫和數千口塘壩。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

土壤

主要土類
主要土類
土壤類別
土壤介紹
黃棕壤
合肥市郊的黃棕壤,分布較廣,是面積僅次於水稻土的一種土壤類型。它包括砂礫黃棕壤、粘盤黃棕壤、馬肝土、黃白土、暗石黃棕壤性土等土屬。
砂礫黃棕壤和暗石黃棕壤性土 分布於大蜀山的中下部,它們面積都很小,成土母質為橄欖岩玄武岩風化的殘積坡積物。砂礫黃棕壤的表土層較淺,淡棕色,質地砂土至中壤,摻雜有礫石或粗砂。暗石黃棕壤性土的表土層較厚,暗黃棕色,輕壤土,含有礫石。這兩個土屬的表土層有機質含量較高,適宜林木生長。
粘盤黃棕壤
主要分布在大蜀山的山麓地帶,面積很小。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土體深厚,質地粘重。呈酸性反應。表層土較淺,棕黃色,小塊狀結構,摻雜有砂質風化物。中部有緊實的粘盤層,含有鐵猛結核。有機質含量在1.5%左右,速效磷缺乏。
馬肝土
發育在下蜀系黃土之上的旱地土壤。它位於市郊的海拔40~70米的低崗上。土體深厚,質地粘重,粘盤層發育明顯。耕作層較淺,黃棕色,小塊狀結構,較緊實,肥力偏低。有機質為1.3%左右,全氮含量小於0.1%。因地勢較高,易受乾旱災害。山芋、小麥的產量低而不穩。
黃白土
分布於市郊的一些緩坡上,海拔多為30~60米。成土母質也是下蜀系黃土。它與馬肝土中部都出現粘盤層,但熟化程度比馬肝土高些,質地比馬肝土輕些。黃白土耕作層黃白色,較疏鬆,耕性良好。土壤養分較少,有機質含量在1.2%左右,全氦含量僅0.07%上下。
水稻土
水稻土是合肥市郊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一種土壤類型,多位於海拔50米以下的塝、沖以及圩區。它發育於多種母質之上。根據水型和母質,市郊的水稻土可分為淺馬肝田、滲馬肝田、沙泥田、馬肝田、黃白土田、青沙泥田、青湖泥田、白土田、白馬肝田等土屬。
淺馬肝田
分布於市西郊和西北郊的高塝之上,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土體深厚,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耕作層較淺,淡黃色,質地中壤至重壤,粒狀結構,較松,有機質含量1.5%左右。由於地勢較高,灌溉較困難,常是有水栽水稻,無水種旱糧。
滲馬肝田
位於市郊一些地勢較高地區,面積很小,地下水位低。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滲馬肝田土與淺馬肝田土比,耕層較厚,熟化程度較高,土壤肥力和耕作性能也稍好,多稻麥輪作。
沙泥田
分布於市郊部分河流兩側以及南部圩區,面積較小。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或河流沖積與湖相沉積交替形成。所處地勢較平坦,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耕作層呈灰白色,質地中壤,粒狀結構,疏鬆,有機質含量2.5%,全氮0.138%。速效養分含量也較高。
馬肝田
廣泛分布於市郊的沖和低塝,是本市水稻土中面積最大的土屬。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是在粘盤黃棕壤上經長期水耕熟化發育而成。所處海拔15~40米,地下水位0.8~1.3米。耕作層灰黃色,質地以重壤為主,塊狀結構,較緊實,有機質含量約1.5%,鉀較豐,磷較少。
黃白土田
市郊水稻土中的第二大土屬,分布於郊區開闊的沖畈區河流兩側,地下水位在1米左右,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耕作層淡黃色,質地多為中壤,屑粒狀,較疏鬆,有中量“鱔血斑”,有機質含量約1.7%,氮、磷、鉀含量也屬中等,土壤耕性良好,養分有效性高,排灌便利,旱澇保收。
青沙泥田
分布於市郊南部海拔低於10米的圩區,面積很小。它的地下水位40~60厘米,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耕作層淺灰色,中壤土,粒狀結構,有機質和全氮含量都較多,分別高於2%和0.1%。由於地勢低洼,長期淹水,土質鬆軟,陷入陷牛,耕作困難。一年一般只種一季稻。
青湖泥田
分布於市郊南部的低洼圩區,面積很小。所處海拔6~7米,地下水位40厘米以上,成土母質為湖相沉積物。耕作層灰黃色,質地粘土,鬆軟無結構,有機質含量高於3%,全氮含量大於0.15%,為全市養分最豐的土壤。因所處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漬害嚴重,耕性不良,粘犁粘耙。
白土田
多分布在市郊開闊沖畈區的河流兩側,面積較小。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或溝谷堆積物,地下水位在1米左右,耕作層灰白色,中壤土,粒狀結構,較松。因受水的漂洗影響,養分流失較多,耕作層的有機質只有1.1%,全氮只有0.07%,速效養分的含量也偏低。土壤耕作性良好,但由於粉砂含量高,水耕後易淀漿板結。
白馬肝田
分布在市郊的緩崗頂部和高坡上,面積較小。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耕作層較淺,顏色偏白,質地多為輕壤,粒狀結構,較松。由於受雨水或灌溉水的漂洗,使耕作層的粘粒流失較多,粉砂含量相對增高,耕作雖易,但水耕後,淀漿板結。耕作層有機質1.4%左右,氮、磷、鉀養分也較貧乏。
潮土
潮土發育於河流沖積物上,受地下水位活動的影響,經長期耕種熟化而成。合肥市郊的潮土分布於杏花、常青、駱崗、城東、大興等鄉鎮沿南淝河及其支流的兩岸地區,本市的潮土面積很小,屬灰潮土亞類、沙泥土屬中的沙泥菜園土土種。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資源類別
資源介紹
圖片
植物資源
木本植物
合肥市境內喬、灌木樹種工有179種,隸屬於59科111屬常綠喬木常見的有白皮松馬尾松油松黑松黃松桂花廣玉蘭等等。落葉喬木常見的有水杉池杉落羽杉臘梅皂莢合歡黃檀山檀刺槐槐樹垂柳等等。灌木常見的有茶樹千頭柏海桐黃楊大葉黃楊月桂小葉女貞枸杞等等。木質藤本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葡萄葛藤紫藤常春藤南蛇藤千金藤威靈仙等等。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植物園
草本植物
合肥市境內綠肥植物主要有紅花草水花生水浮蓮水葫蘆紅萍等。藥用草本植物共有1000種左右。其中主要有龍膽草益母草土藿香蒼耳金錢草牛蒡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蘇、艾茴香、野菊芭蕉車前草谷精草等等。雜草主要有白茅草、芭根草、狗牙根、荒草、刺桔、剪刀股狗尾草、牛皮氈、鵝觀草等等。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紅花草
動物資源
無脊椎類
合肥市境內昆蟲有幾萬種,少數是益蟲,其中主要有家蠶蜜蜂蜻蜓螳螂等。危害水稻生長的主要有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飛虱稻葉蟬稻苞蟲等;危害蔬菜生長的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黃條跳甲等;危害樹木生長的主要有松毛蟲、松梢蟲、黑翅土棲白蟻等。無脊椎動物常見的還有蚯蚓蝸牛蜘蛛蜈蚣蟋蟀螞蟻等。
--
魚類
合肥市境內魚種有72種,隸屬於10目21科。巢湖和南淝河等水域有白鱘長頜鱭銀魚太湖短吻銀魚胭脂魚鯽魚鯉魚馬口魚青魚草魚䲘魚等60多種。
--
兩棲類和爬行類
合肥市境內兩棲類動物有18種,隸屬於無尾目的4科。爬行類動物有13種,隸屬3目7科。其中,龜科有烏龜,鱉科有(甲魚),壁虎科有多疣壁虎,石龍子科有石龍子(四腳蛇),蜥蜴科有北草蜥,游蛇科有鈍尾兩頭蛇赤鏈蛇王錦蛇(菜花蛇)、紅點錦蛇(水蛇)、黑眉錦蛇(稱星蛇)、赤鏈華游蛇(水赤鏈)、小頭蛇(秤桿蛇),蝰科有蝮蛇(土呆子)。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多疣壁虎
鳥類
合肥市境內鳥類有154種,隸屬於15目37科。其中大部分為留鳥,如黃臀鵯絲光椋鳥烏鶇八哥畫眉麻雀大嘴烏鴉紅頭長尾山雀等。部分為候鳥旅鳥,如白腹姬鶲白腰草鷸黑卷尾池鷺北灰鶲普通燕鴴
--
獸類
合肥市境內野生獸類有19種,隸屬於5目9科,其中齧齒目、食肉目和翼手目占優勢。小家鼠黑線姬鼠黃胸鼠(屋上鼠)、褐家鼠(糞鼠)、黃鼬(黃鼠狼)、草兔(野兔)、小伏翼(檐老鼠)等數量較多。黑線倉鼠、棕蠍、北方刺蝟、小麝嗣等較為常見。大倉鼠紅狐狗獾水獺豹貓(野貓)也有少量分布。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水獺
礦產資源
合肥市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白雲石花崗石明礬石石膏灰岩礦泉水等。其中,肥東縣磷礦儲量居安徽省第二位;廬江縣鉛、鋅、硫鐵礦、明礬石儲量居安徽省首位,銅礦居第二位,其硫鐵礦儲量占安徽省二分之一,鐵礦儲量占安徽省三分之一。
--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合肥市常住人口為9369881人,城鎮化率達82.28%。
截至2022年末,合肥市有戶籍人口800.16萬人,比上年增加7.49萬人;常住人口963.4萬人,增加16.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4.64%,提高0.6個百分點。2022年,合肥市出生人口8.57萬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5.15萬人,死亡率5.39‰;自然增長率3.58‰,比上年回落0.14個千分點。
2023年,合肥城區總人口達到650.4萬。
截至2023年7月,合肥市實有人口1234.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05.3萬人,流動人口429.1萬人。人口占安徽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15.48%提高至2022年的15.72%,上升0.24個百分點,人口首位度再提升。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戶籍人口806.6萬人,比上年增加6.4萬人。常住人口985.3萬人,增加21.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5.55%,提高0.91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7.8萬人,出生率7.98‰;死亡人口6.0萬人,死亡率6.16‰;自然增長率1.82‰,比上年回落1.76個千分點。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合肥市現任黨政幹部
書記
市委常委
羅雲峰錢岩松韋弋、馬軍、陳曉波楊偉趙兵讓李同柱程雪濤黃維群、張泉、單虎劉衛寶、楊志斌
主任
副主任
秘書長
市長
常務副市長
副市長
秘書長
主席
副主席
秘書長
領導信息截止2024年5月

經濟

綜述

2023年,合肥市全年生產總值(GDP)12673.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7.2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642.2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7654.38億元,增長5.1%。三次產業結構為3.0:36.6:60.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130074元(折合18413美元),首次突破13萬元。
2023年,合肥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其中項目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分別增長2.2%和4.6%。工業投資增長16.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2.2%,創近6年新高。戰新產業投資增長17.6%,對全市工業投資增長貢獻率達97.3%;新能源汽車投資、新能源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9.2%和54.8%。新動能加快培育。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3.7%,占全部投資的20.4%,創近8年新高,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投資分別增長3.1倍、1.9倍和1.5倍。數字經濟投資同比增長17.1%,占全市投資的20.3%,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2023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9.63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稅收收入674.03億元,增長0.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1.34億元,增長2.3%。重點支出項目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長55.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6.2%,教育支出增長6.7%。
2023年,合肥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2.93萬戶,比上年增長12.8%,創歷年登記量新高,年末實有市場主體達168.89萬戶,增長11.6%。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94戶,總數達8406戶。
2023年,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1.1%,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4.7%。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鏈產值超1700億元,增長54.6%;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4.60萬輛,增長1.4倍。光伏及新能源產業鏈產值超1300億元,增長18.2%;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產量分別達2209.73萬千瓦、2225.78萬隻。規模以上服務業中,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0.9%,占規模以上服務業比重31.6%。固定資產投資中,高技術投資增長13.7%,占固定資產投資20.4%。
2023年,合肥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94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工資性收入31280元,增長8.9%;經營淨收入7610元,增長6.5%;財產淨收入4215元,增長5.7%;轉移淨收入9489元,增長5.9%。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9元,比上年增長6.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40元,比上年增長8.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1.91,比上年縮小0.05。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592 元,比上年增長5.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382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01元,增長5.3%。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第一產業

合肥境內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麥蕎麥山芋玉米高梁蠶豆豌豆豇豆綠豆赤豆等;農戶和養殖場飼養的家畜主要有黃牛水牛奶牛、馬、驢、騾、豬、山羊、綿羊、兔、貂以及貓、犬等。
2023年,合肥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1.4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7%。其中,糧食作物52.70萬公頃,增長0.3%;蔬菜9.76萬公頃,增長1.0%;瓜果1.12萬公頃,增長6.1%;油料7.17萬公頃,增長16.6%。全年糧食總產量298.74萬噸,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夏糧61.22萬噸,增長2.0%;早稻21.42萬噸,增長0.1%;秋糧216.10萬噸,增長1.6%。蔬菜產量254.63萬噸,增長1.6%。瓜果產量30.03萬噸,增長7.3%。油料產量19.78萬噸,增長8.7%。
2023年末,合肥市生豬存欄79.23萬頭,比上年下降7.0%;出欄168.51萬頭,增長2.4%。肉類總產量36.75萬噸,增長3.5%,其中豬牛羊肉產量14.93萬噸,增長3.9%。禽蛋產量22.38萬噸,增長5.9%。牛奶產量10.28萬噸,增長6.1%。水產品產量24.72萬噸,增長3.6%。
2023年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298.74
1.5
油料
19.78
8.7
其中:油菜籽
14.53
13.4
蔬菜
254.63
1.6
瓜果
30.03
7.3
肉類
36.75
3.5
其中:豬牛羊肉
14.93
3.9
牛奶
10.28
6.1
蛋類
22.38
5.9
2023年末,合肥市農業機械總動力517.50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0.7%。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86萬台,增長4.5%;聯合收割機1.44萬台,下降4.0%;排灌動力機械18.50萬台,增長0.8%。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6.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1萬畝。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6.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

第二產業

合肥市機器工業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萌芽,從1954年開始,合肥市開始投資建廠,創辦現代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合肥機械工業、輕紡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的架構,為合肥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合肥市主要工業門類有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革工業、木材加工及家具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文體與工藝品製造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醫藥工業、橡膠製品工業、塑膠製品工業、建材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冶金工業、金屬製品業、機械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電子工業。
2023年,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創近21個月新高。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協同共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1%,創年內新高。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鏈產值超1700億元,同比增長54.6%,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84.5%,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4.60萬輛,同比增長1.4倍。光伏及新能源產業鏈產值超1300億元,同比增長18.2%,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產量分別達2209.73萬千瓦、2225.78萬隻。家用電器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冰櫃、洗衣機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分別達2382.37萬台、2688.62萬台。
2023年,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47戶,比上年末增加162戶。其中,產值超百億元企業22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8.8%,股份制企業增長1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5.8%。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11.7%,製造業增長11.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5%。分行業看,37個工業大類行業有22個保持增長。其中,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9.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8.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新能源汽車比上年增長1.4倍,液晶顯示屏增長33.2%,家用洗衣機增長19.5%,積體電路增長2.6%。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汽車
萬輛
134.36
66.4
其中:新能源汽車
萬輛
74.60
143.4
叉車
萬輛
12.44
4.4
積體電路
億塊
18.60
2.6
變壓器
萬千伏安
2489.83
14.8
太陽能電池
萬千瓦
2209.73
-19.4
彩色電視機
萬台
516.52
-18.5
家用洗衣機
萬台
2688.62
19.5
家用電冰櫃
萬台
2382.37
14.6
房間空氣調節器
萬台
873.52
10.9
微型計算機設備
萬台
2125.82
-27.9
液晶顯示屏
億片
5.26
33.2
水泥
萬噸
1493.17
3.3
捲菸
億支
299.57
0.6
農用化肥(折純)
萬噸
27.92
6.1
橡膠輪胎外胎
萬條
3250.87
7.8
鋼材
萬噸
183.18
32.9
2023年,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73.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17.03億元,增長8.3%;製造業443.35億元,增長9.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3.08億元,增長39.2%。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28元,比上年減少0.45元。
2023年,合肥市建築業增加值1833.4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2115戶,比上年末增加95戶。其中,產值超10億元企業69戶、增加3戶,超百億元企業14戶、增加1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6279.4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4%;房屋竣工面積5900.45萬平方米,增長3.9%。
合肥市各類開發區
級別
名稱
國家級
-
省級

第三產業

2023年,合肥市服務業增加值7654.4億元,同比增長5.1%,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3.5%。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513.25億元,增長9.4%,其中現代服務業營業收入2066.33億元,增長10.9%,對規上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4%。科技推廣和會展等生產性需求顯著增強,科技推廣和套用、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業營收同比分別增長37.5%和1.5倍;交通運輸等出行服務增長明顯,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營收同比分別增長43%和57.6%;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4.3%和18.1%。
2023年,合肥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62.38億元,比上年增長4.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31.99億元,比上年增長5.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41.93億元,增長11.5%;金融業增加值1196.43億元,增長9.8%;房地產業增加值960.96億元,下降0.9 %;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345.94億元,增長5.3%。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38.88億元,增長9.5%。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5.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14.7%。
2023年,合肥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70.83億元,比上年增長5.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970.92億元,增長5.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9.91億元,增長2.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4670.02億元,增長3.3%;餐飲收入600.81億元,增長20.1%。年末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4036戶,比上年末增加61戶。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日用品類增長2.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6.7%,通訊器材類增長34.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4%,汽車類增長6.9%。綠色智慧型化商品中,新能源汽車、智慧型手機零售額分別增長58.2%和38.2%。
2023年,合肥市進出口總額3588.13億元,同比下降0.6%,降幅較年初收窄19.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2327.07億元,增長1.2%,較年初加快10.2個百分點。合肥中歐班列全年發運868列,較上年淨增100列。
2023年末,合肥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5452.7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2%。其中,住戶存款9434.05億元,增長17.8%;非金融企業存款8266.14億元,增長4.6%;機關團體存款5291.09億元,增長11.6%;財政性存款821.51億元,增長4.6%;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1472.27億元,下降6.0%。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7748.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4%。其中,住戶貸款9203.84億元,增長8.6%;企(事)業單位貸款18350.05億元,增長22.7%。
2023年,合肥市新增上市公司8家,首發募集資金178.41億元,其中科創板上市4家。年末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88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82家。全年債權融資4131.88億元。
2023年,合肥市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08.36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42.79億元,增長3.4%;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65.57億元,增長5.7%。賠款和給付157.56億元,增長8.9%。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97.39億元,增長6.8%;人身險業務賠款和給付支出60.17億元,增長12.6%。
2023年,合肥市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16.46億件,比上年增長1.9%。快遞業務量13.37億件,增長0.7%,實現快遞業務收入95.44億元,增長3.7%。電信業務總量149.12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12.59萬戶,比上年末減少3.5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182.82萬戶,增加37.7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122.8部/百人。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544.5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6.54萬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歷朝歷代都重視合肥地域的書院建設,歷史上有廬陽書院包公書院景賢書院秋浦書院正學書院等眾多書院。宋嘉定時,書院有房屋三百餘間。明弘治間,有殿、廡、門、堂、橋、齋、居、號室。清代起,通過科舉考試,合肥中進士人數48人,有李鴻章龔鼎孳等代表人物。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共有各類高等院校58所(含成人高校、不含軍事院校),其中研究生培養院校9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77萬人,在校研究生8.25萬人,畢業生2.02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28.24萬人,在校生67.20萬人,畢業生24.4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不含技工學校)48所,在校生8.95萬人。普通高中99所,在校生17.51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11.96%。普通國中216所,在校生27.36萬人,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05.13%。國小441所,在校生69.11萬人,國小毛入學率109.32%。幼稚園1573所,在園幼兒33.98萬人。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惠及學生96.52萬人,其中城 市40.60萬人、農村55.92萬人。
合肥市主要學校名單
類別
主要學校
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成人高等學校
普通高等學校
合肥工業大學(雙一流)
安徽大學(雙一流)
/
軍事院校
/
研究院所
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中心(合肥)
信息截止2024年1月

科學技術

合肥市是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第二個獲批建設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截至2021年,合肥市擁有建成、在建、擬建大科學裝置12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等院校66所,中央駐肥科研機構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78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均居省會城市第一,集聚各類人才220多萬人。已建成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等3個國家大科學裝置。
截至2021年末,合肥市共有院士工作站70個,在肥服務兩院院士138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部屬(重點)實驗室(含部屬、省部共建)3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28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9個,其中國家級(含分中心)7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20個,其中國家級2個、國地聯合17個、省級101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67個,其中國家級1個、國地聯合4個、省級62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00個,其中國家級(含分中心)53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78戶,比上年增加1250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98個,其中國家級18個、省級44個。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09個,其中國家級20個、省級40個。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科技館
2021年,合肥市共授權專利53843件、比上年增長31.1%,其中發明專利9741件、增長28.3%。全年簽訂輸出技術契約13949項,成交金額435.67億元,增長88.9%;簽訂吸納技術契約7346項,成交金額431.3億元,增長26.3%。全年共登記科技成果4005項,增長36.2%;其中套用技術類成果3916項,實現產業化套用1150項。各類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398項。11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
部分國家重點科研機構
國家實驗室
國家大科學工程實驗室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一、二期工程)
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
HT-7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023年,合肥市已建成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光源等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03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7個,其中國家級(含分中心)5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91個,其中國家級2個、國地聯合17個、省級172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63個,其中國家級1個、國地聯合4個、省級58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25個,其中國家級57個。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24個,其中國家級37個、省級51個。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32個, 其中國家級28個、省級54個。
2023年,合肥市登記科技成果6563項,其中各類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571項。授權專利5.90萬件,比上年下降0.6%。年末全市有效發明專利6.80萬件,比上年增加1.39萬件。簽訂輸出技術契約14947項,成交金額694.60億元,比上年增長7.3%;簽訂吸納技術契約9808項,成交金額574.79億 元,增長31.8%。

文化事業

2023年末,合肥市有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42個(其中國有博物館17個、非國有博物館25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10個,專業檔案館(城建館)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2項。各級國家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651.31萬卷(件、冊)(不含暫存檔案),專業檔案館(城建館)館藏檔案41.52萬卷。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市圖書館
博物館
中國根雕藝術博物館
英街人文歷史博物館
肥東規劃博物館
安徽玉石博物館
安徽票證博物館
合肥馮斌作文博物館
瑤崗紀念館
徐鈺紀念館
孔雀東南飛紀念館
三國歷史文化館
-
-
主要公共圖書館
安徽省圖書城
合肥科教書店
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
合肥瑤海圖書城
-
-

體育事業

2021年,合肥市成功組織4項大型賽事和227項市級體育賽事。在各種省級以上體育賽事中,該市運動健兒共獲得424枚金牌、334枚銀牌和351枚銅牌。成功舉辦2021合肥馬拉松線上賽、合肥市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等,成功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西洋棋、象棋、圍棋三項比賽。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
2021年,合肥市完成4個體育公園、160個全民健身苑工程、14個籠式多功能健身場和7個鄉鎮全民健身廣場、20個街道或社區體育俱樂部、200個示範晨晚練點、10個三人制籃球場等建設。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31次,參加活動總人數12.42萬人次。全年銷售體育彩票24.13億元,比上年增長22.2%。
2023年,合肥市組織2項大型賽事和109項市級體育賽事,成功承辦第五屆全國智力運動會,舉辦2023合肥馬拉松賽、環巢湖全國腳踏車賽、環巢湖國際騎游大會、長三角房車(汽車)集結賽、長三角龍舟邀請賽等賽事活動。2023年全市註冊運動員12345人,比上年增加3059人。杭州亞運會取得3 枚金牌,創造歷史最好成績。全市參加省級賽事共取得333 項第一名。全市新建健身步道(綠道)46處,完成健身步道(綠道)200公里,新建和升級體育公園(含口袋體育公園)20處。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926次,參加活動總人數達到103.53萬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4013個,其中醫院23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5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8個、其他衛生機構7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8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77個,村衛生室112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5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9.67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61萬人、註冊護士4.77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84萬張,其中醫院7.02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0.74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7268萬人次。孕 產婦死亡率6.77/10萬,嬰兒死亡率2.21‰。
三甲醫院
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一醫院
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

社會保障

2023年,合肥市新增就業參保47.4萬人,同比增長8.7%,城鎮新增就業14.93萬人。居民消費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分類別看,食品菸酒價格上漲0.3%,衣著價格上漲1.8%,居住價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2%,交通通信價格下降3.2%,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5%,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2%,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
2023年,合肥市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為163.64萬人次,其中城市21.70萬人次、農村141.95萬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12.05億元,其中城市1.69億元、農村10.37億元。全市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率達68.6%。全年臨時救助8748人次,支出救助金2943.99萬元。全年實施城鄉醫療救助資助參保18.60萬人,直接救助65.44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5.05億元,其中資助參保支出0.63億元、直接救助支出4.42億元。

交通運輸

綜述

合肥對外交通便捷,境內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交通發達,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路,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東有合寧線連線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線通往武漢成都,北有合蚌高鐵直通北京,南向將通過京福高鐵連通江西福建。合肥港為二類水運開放口岸,綜合碼頭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中,建成後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萬標箱。總投資43億元、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的4E級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開通有國內航線51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3條。合肥城區道路骨架實現了“十”字型向“井”字型格局的轉變,形成了“三環多放射”的城市動脈交通網。
2023年,合肥市旅客運輸量0.7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9.2%;貨物運輸量4.69億噸,增長7.8%。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627.20萬噸,增長5.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57.96萬噸,增長15.8%。合肥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1117.14萬人次,增長95.6%。年末汽車保有量292.1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6.9%;其中私人汽車256.01萬輛,增長7.2%。轎車保有量175.67萬輛,增長3.5%;其中私人轎車164.81萬輛,增長3.9%。

公路

截止2020年底,合肥公路總里程達2.1萬千米,公路密度達183.61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以來,合肥市新改建高速公路168.42千米,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481千米,共有30處出入口(已建成待開通2處)、10個服務區和8個樞紐,“一環八線”高等級公路網不斷完善,由合肥出發的高速公路已覆蓋合肥都市圈內所有市、縣。國省幹線方面,“十三五”以來,合肥市新建、改擴建國省幹線公路653千米(含在建259千米),合肥市國省幹線公路達1823.5千米,其中一級公路710千米,基本實現市縣通一級公路及合肥與周邊都市圈城市間有一條高速、兩條一級公路標準的國省幹線連線的目標。農村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間,合肥市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1.25萬千米,總投資220億元,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1.88萬千米。
合肥市主要公路
合肥市公路幹線
國道
高速公路
合肥繞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G3),滬陝高速(G40),滬蓉高速(G42),合安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蕪合高速(G5011)

鐵路

合肥是中國重要的鐵路交通節點城市之一,境內有滬漢蓉高鐵、合福高鐵京九高鐵商合杭高鐵、合鄭高鐵、合蚌連高鐵等多條高速鐵路線穿越,另有合六城際鐵路、合淮蚌城際鐵路、合寧城際鐵路、合蕪城際鐵路、合安城際鐵路等線路規劃建設中,合肥高速鐵路“米”字形總體布局逐步形成,合肥南站為多條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匯集的交通樞紐站。
合肥市過境主要鐵道線路及境內站點
類別
鐵路線
途徑站
普速鐵路
高速鐵路

航空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是中國4E級樞紐幹線機場,位於合肥城區西北部高劉鎮,距中心城區約31.8千米。機場總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航站樓面積為10.85萬平方米,跑道長3400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新橋國際機場服務於合肥以及淮南六安桐城等合肥都市圈城市,並輻射中國大部分地區。2018年12月,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正式開通直飛俄羅斯航線。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水運

合肥港堆場面積11萬平方米,辦公面積3768平方米,倉庫8459平方米,是中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位於合肥包河區南淝河畔,水路經南淝河、巢湖、裕溪河入長江,共131千米,水深常年保持在4.5米左右,常年可通行2000~3000噸級船舶。2019年合肥港貨櫃吞吐量突破35萬標箱,港口累積完成貨櫃吞吐量已突破180萬標箱。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港

市內交通

●捷運
【主詞條:合肥軌道交通
截至2024年5月,合肥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5條,線網覆蓋合肥瑤海區包河區蜀山區廬陽區肥西縣肥東縣,運營線路總長約210千米,全線共設161座站點,合肥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4段。
合肥捷運
運營線路
在建線路
——
●公交
【主詞條:合肥公交
截至2020年6月底,合肥公交公司擁有營運車輛5116台,職工人數為8760人,營運線路256條,線長4137.2千米。2019年行駛里程2.3億千米,客運總量5.39億人次。
●有軌電車
主詞條:合肥有軌電車
2017年2月6日,合肥市規劃局對外公示了合肥市十八千米鐵路專用線改造為有軌電車的規劃方案。根據方案,該條有軌電車起點站位於北二環,終點站位於合肥城際站。全線長達20千米,計畫設車站21座,將聯通合肥高鐵南站和新西站(規劃中)。
2020年10月16日,合肥東部城區擬建有軌電車一期工程項目,線路起自肥東縣祥和路包公大道站,沿臨泉東路、包公大道、浮槎路、撮鎮路、站南路、撮東路敷設,止於瑤崗路龍興大道站,全長約16.47千米,支線長約0.99千米,該項目已獲準立項。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合肥作為地名出現,首見於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該書撰於西漢武帝時期,成於公元前91年。謂“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可見合肥作為地名出現至少已經有2100年歷史。又或引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述“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鮑木之輸,亦一都會也”以證。《漢書·地理志》九江郡下十五縣,只列出縣名,縣下有注文。“合肥”條有應劭注“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注《漢書》的有多家,不知引自何家。不過,如果引用《史記》的原文,而認為“潮”字是“湖”字之誤,則不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將《史記》里的這句話解釋得很清楚:“合肥縣,廬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廬州也。”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現象,故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從張守節注文可以看出“南北潮“指的是長江、淮河兩個入海水道(淮水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可見《史記·貨殖列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合肥南北有長江、淮河兩個入海水道,是皮革鮑木的集散地。“皮革鮑木”應釋義為“皮、革、鮑、木”。在古代,皮指連著毛的獸皮;革指經過加工的去毛的獸皮;木泛指竹木;鮑則是指鹹魚、乾魚和鹽漬魚,泛指水產品,不是指海產的鮑魚。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
至於“合肥”這個地名的涵義,《爾雅·釋水》說:“歸異出同流,肥”。《爾雅》是中國最早的訓詁書,作者佚名,產生在春秋到三國這一時段內。與《史記》產生的年代相同或相近。以該義理解,施水(南淝河)與肥水(東淝河)匯流於良余山(今將軍嶺)而南北向分別流入長江、淮河,兩水是“歸異出同”之水,謂之肥。肥或指水的異流同出之地。又,酈道元水經注》“肥水”條有“夏水暴漲,施合於肥,故曰合肥”之句,該意也與《爾雅》義合。可見“合肥”的本意是異流的兩河在此匯流。古代大批量的運輸主要靠水運,合肥的地位因具有兩條入海水道而馳名當時。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巢湖一號”SAR衛星拍攝的合肥城區

方言

合肥話是江淮官話洪巢片的一個重要方言,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合肥小片。現代合肥話主要通行於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長豐北部)、六安金安區、舒城等地區。合肥話的最顯著特點是北腔南調,音色和發音力度偏向北方,較剛勁;而語音是偏向南方,音變非常多。

飲食

合肥的菜系以廬州菜、江淮菜最為有名。合肥菜又稱廬州菜,是徽菜的五大代表菜之一,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乾炒千張、廬州烤鴨包公魚逍遙雞三河米餃肥西老母雞湯吳山貢鵝等。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四大名點

戲曲

合肥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境內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區和江南的部分地區。廬劇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廬劇表演

民俗活動

一百多年前,巢湖市柘皋鎮唐馬村人根據《白蛇傳》中“水漫金山”選段,編演發展而來的“唐馬龍舟”文化傳承至今。一年一度的夏至節“賽龍舟”活動中,“唐馬龍舟”吸引眾多愛好龍舟的民眾紛紛前來觀看、喝彩。

非遺

合肥市境內非遺資源眾多,截至2016年,合肥市共有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省級非遺項目,87項市級非遺項目,162項區縣級非遺名錄項目。
合肥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宗教

合肥市境內有五大宗教,分別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全市性宗教團體有合肥市佛教協會、合肥市天主教愛國會和合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肥市基督教協會。

風景名勝

合肥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河古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截至2015年,合肥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
合肥市景點
類別
景點
代表景點圖片
歷史懷古類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三河古鎮
宗教文化類
龍泉古寺、明教寺、寶蓮禪寺、姚公廟月潭庵開福寺吳王廟西廬寺慶復禪寺清真寺甘露寺龍雲寺、蓮花庵、大關音庵、馬正廟、馬政寺、大山廟、長寧寺、長樂寺、藥王廟、李公祠、奎星樓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包公祠
濱湖風貌類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湯池溫泉
包公故里類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包公園
三國勝跡類
逍遙津公園
科教修學類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大劇院
遊樂場館類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合肥歡樂島
溫泉度假類
湯池溫泉半湯溫泉、香泉、紫蓬灣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元一國際高爾夫球會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湯池溫泉
都市商圈
合肥城隍廟七桂塘四牌樓淮河路、濉溪路、四里河、臨泉路、五里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淮河路

地方特產

合肥地方特產
名稱
簡介
圖片
桂花酥糖是合肥三大特產之一。屑子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用麵粉、綿白糖、熟純芝麻仁、桂花等合制而成。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桂花酥糖
長豐草莓是安徽省特產之一。長豐縣位於合肥市北部,是國家無公害草莓生產示範基地,所產草莓果實色澤鮮艷,體大多汁。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長豐草莓
合肥四大名點之一,合肥生產烘糕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於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點是香、甜、酥。主要有寸金白切2種。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烘糕
麻餅,合肥四大名點之一,用青梅、桔餅、桂花、青紅絲、冰糖等為主料,經麻油調製成餅心,餅面沾上芝麻烤制而成。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麻餅
寸金,合肥四大名點之一,寸金糖表層脆、心酥軟、甜味醇。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寸金
白切,合肥四大名點之一,片薄、質白透明,表層伴有芝麻,香、甜、脆俱佳。
-
羽毛扇是合肥所轄肥西縣水鄉古鎮三河的傳統手工藝品。三河周邊地區有許多“換毛”的人,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村串戶,用糖果百貨、針頭線腦換購鵝毛。鵝毛分白鵝毛、雁鵝毛兩種。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羽毛扇
竹簧雕刻,系在竹簧上刻畫花鳥、人物、山水而成。表面光滑細膩,呈象牙色,自有風格。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竹簧雕刻
火筆畫又稱烙畫、燙畫。古代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宮廷。明末清初,火筆畫真正走進民間並流傳開來。其主要是用特製高溫鐵筆,借鑑國畫技法,運用遠近虛實、濃淡相間的方法,烙灼而成。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火筆畫
發繡是合肥的特色產品。以人發或動物長毛代線,具有堅韌光滑,色澤經久不褪的特殊性能。適宜繡制摹線人物,山水和建築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較少。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
發繡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
國際
國內
城市
國家
建交時間
城市
省份/自治區
建交時間
1980年5月20日
/
1984年3月20日
1986年7月7日
1988年11月17日
1989年4月22日
1998年4月4日
2002年6月20日
2003年10月29日
2005年6月13日
2002年9月4日
2006年6月5日
—/
2007年10月31日
2008年6月3日
2010年5月13日
/
/
/
2016年6月17日
2022年7月14日
截至2022年7月,參考資料:

著名人物

合肥地區部分代表人物
古代
近代
現代
參考資料:

榮譽稱號

合肥是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最愛閱讀城市、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重要科教基地之一、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
合肥城市名片
全國唯一懷擁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會城市(巢湖
中國最早寺廟(白雲寺
亞洲最大演播廳(安徽廣播電視台中心大樓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世界上距離城市中心最近的死火山(大蜀山
中國第一炒貨品牌(洽洽
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DJS-050)
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
全球首個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
世界第一台DVD
國內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18路)
華東最大的單體寺院(開福寺
-
合肥部分城市榮譽
國家園林城市(1992)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998)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2009)
全國衛生城市(2010)
國家創新型試點市(2010)
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中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2011)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中國十大最佳投資城市(2012)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2)
中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2013)
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市(2012)
中國淡水龍蝦之都(2007)
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5)
國際濕地城市(2022)
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優秀獎(2018)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名單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2017)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2017)
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2017)
中國最愛閱讀城市(2018)
中國先進制造業重點城市(2018)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38名(2018)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19、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18、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24(2018)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25(2019)
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區)(2019)
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第199、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第32、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9年)
“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第29位(2019年)
“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2019年)
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2020年)
位列賽迪顧問百強市(2021)榜第15名
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2020年)
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23(2018)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
上榜“2020中國旅遊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0名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中國最佳表現城市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2020年十佳數字閱讀城市
2021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安徽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城市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市前十名
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第一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
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城市
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列第13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截至2022年,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