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羽杉

落羽杉

落羽杉(學名: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又名落羽松,是落葉大喬木,樹高可達25至50米。在幼齡至中齡階段(50年生以下)樹幹圓滿通直,圓錐形或傘狀卵形樹冠,50年以上有些植株會逐漸形成不規則寬大樹冠。池杉樹冠比較窄,在50年以下基本是尖塔形。它是古老的“孑遺植物”,耐低溫、耐鹽鹼、耐水淹。

原產於北美及墨西哥,現在中國廣州、杭州、上海、南京、武漢、福建均引種栽培。常栽種於平原地區及湖邊、河岸、水網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播種,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觀賞,經濟,

形態特徵

落羽杉是落葉喬木,在原產地高達50米,胸徑可達2米;樹幹尖削度大,乾基通常膨大,常有屈膝狀的呼吸根;樹皮棕色,裂成長條片脫落;枝條水平開展,幼樹樹冠圓錐形,老則呈寬圓錐狀;新生幼枝綠色,到冬季則變為棕色;生葉的側生小枝排成二列。
葉條形,扁平,基部扭轉在小枝上列成二列,羽狀,長1-1.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尖,上面中脈凹下,淡綠色,下面黃綠色或灰綠色,中脈隆起,每邊有4-8條氣孔線,凋落前變成暗紅褐色。
雄球花卵圓形,有短梗,在小枝頂端排列成總狀花序狀或圓錐花序狀。
球果球形或卵圓形,有短梗,向下斜垂,熟時淡褐黃色,有白粉,徑約2.5厘米;種鱗木質,盾形,頂部有明顯或微明顯的縱槽;種子不規則三角形,有銳棱,長1.2-1.8厘米,褐色。球果10月成熟。

生長習性

落羽杉為高大喬木,強陽性樹種,適應性強,能耐低溫、乾旱、澇漬和土壤瘠薄,耐水濕,抗污染,抗颱風,且病蟲害少,生長快。其樹形優美,羽毛狀的葉叢極為秀麗,入秋後樹葉變為古銅色,是良好的秋色觀葉樹種。常栽種於平原地區及湖邊、河岸、水網地區。

分布範圍

原產北美東南部,北自馬里蘭州,南到佛羅里達州,西到德克薩斯州的南大西洋比河沿岸,極大部分分布於沿河沼澤地和每年有8個月浸水的河漫灘地。耐水濕,能生於排水不良的沼澤地上。中國廣州、杭州、上海、南京、武漢、廬山及河南信陽(雞公山)等地引種栽培,生長良好。
世界各地有引種。中國廣州、杭州、上海、南京、武漢、福建均引種栽培。常栽種於平原地區及湖邊、河岸、水網地區。

繁殖方式

播種

落羽杉的繁殖以播種為主,首先要進行種子處理。應在12月至次年1月獲得淨種後,立即將種子放在濕沙層里,置於5℃的冷庫或冰櫃中;或用濕沙與種子混合(沙和種子的比例約為8:1),裝入塑膠袋中,放入地窖或室外背陰處。定期檢查沙是否失水乾燥,如乾燥(沙色發白)時應澆水保濕。大約80天后種子可吸足水分。
然後在翌年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種最為理想。當年苗木高可達0.8米-1.0米,地徑可達1.0厘米左右,可供應第二年春季造林及培育大苗的需要。
其種子具有堅硬的外殼,吸水困難,內含抑制性物質,所以發芽慢,持續時間長,有時達80天以上,如春季播種到夏季才出苗,嚴重影響成苗和苗木生長,故應在秋冬季採集種子,經處理得到淨種子後,於12月進行濕沙層積,在催芽90天后播種。播種落羽杉時,選擇肥沃、濕潤的微酸性沙壤土做床條播,行距為20厘米,每畝播種量8-10公斤。播後常規管理,一年生苗高達60-80厘米時即可出圃定植。

扦插

於夏、秋季採集10-15厘米長的當年生淺褐色、發育充實的半木質枝條,用濃度為50毫克/升的萘乙酸液處理6小時,或其他促生根激素快浸3秒鐘,然後將其扦插於充分沖洗並消毒的細河沙中,以薄膜封閉和遮蔭,加強水分管理。夏季扦插當年苗高可達50厘米左右;秋季扦插當年可生根,翌春移栽,繼續培育。硬枝扦插可在春季用完全木質化的枝條,剪成長10-12厘米的插穗,用100-15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24小時,插於壤土苗床中,每畝扦插3.5-5萬株,加強管理,當年秋季苗高達50-60厘米即可出圃栽植。

栽培技術

6~8月為苗木生長旺盛期。夏秋高溫時要加強抗旱,及時澆水,促進苗木生長。一年生苗木高約80-100 厘米。庭園綠化可用二年至三年生的移植苗。移植一般於3月間進行,1-2米高的苗可裸根移植,2米以上的大苗宜帶土球。苗木側根較少,主根長,起苗時需深挖多留根,栽植時應深穴深栽植’對提高幼樹成活率和促進生長都有良好效果。

主要價值

觀賞

其枝葉茂盛,秋季落葉較遲,冠形雄偉秀麗,是優美的庭園、道路綠化樹種。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可做工業用樹林和生態保護林。

經濟

其種子是鳥雀、松鼠等野生動物喜食的飼料,因此對加強森林公園、維護自然保護區生物鏈,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等均起到很好的作用。落羽杉木材材質輕軟,紋理細緻,易於加工,耐腐朽,可作建築、桿、船舶、家具等用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