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47年屬桐廬民主縣政府磚橋鄉。
1949年屬礬山區和水上區。
1955年屬黃屯區。
1958年為缺口公社。
1961年屬缺口區。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橋鎮位於廬江縣
東南部,東臨
無為縣,南與
礬山鎮接址,西臨
泥河鎮,距廬江縣城21千米。地處
廬江縣中南部,龍橋鎮距合肥90千米,龍橋鎮總面積為105.01平方千米(2017年),中心位置坐標為東經117°18', 北緯31°05'。
地形
龍橋鎮屬於
丘陵地區,相對高差66米。境內最高峰鐘子山位於安定村,海拔480米,最低點連河圩位於馬山村,海拔5米。
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水文
境內屬西河
水系,縣河、西河、瓦洋河、黃屯河、失曹河流經本鎮。
交通
2011年
裴桂路省道過境,境內長15千米,雙向兩車道,由裴崗通往桂家壩。有縣鄉(鎮)級公路25條,總長52490米。境內通航河道3條,總長13千米,最大通航能力為100噸船舶。省道裴桂路、黃鶴路穿鎮而過,西河、縣河交匯貫通,直入巢湖通江達海,缺口港是廬江縣最大的水運港口,年吞吐量超500萬噸,規劃興建兩座千噸級貨運碼頭。2018年底開通試運營的
廬銅鐵路涉及馬山、
龍橋、缺口、
曹河、
高山、
夾板等7個村(社區),80個村民組,總長14.8千米,在龍橋車站辦理客運業務;缺口集鎮新建客貨兩用火車站一座,預計2016年通車。
人口民族
人口
龍橋全鎮總人口為44880人(2017年)。
民族
經濟
綜述
2011年
財政總收入38155.6萬元。其中
地方財政收入12125.5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
營業稅966.6萬元,
增值稅14407.5萬元,企業
所得稅19478.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538元。2011年末境內
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645億元。
2011年
工業生產總值118224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65.5%。擁有
工業企業25家,職工1627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3152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1年生產
肉類1087噸,
畜牧業總產值6605萬元,占
農業總產值的26.2%。
漁業以養殖
魚、
蟹為主,2011年水產品總產品1100噸,漁業總產值121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82%。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7000畝,林木覆蓋率37.6%。
第一產業
耕地面積4133.01公頃,人均1.06畝,可利用
草地面積32.62公頃,
林地面積3774.63公頃,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2.51億元,占GDP的比重13.9%。2011農民人均純收入6351元。糧食作物以
水稻、
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9629噸,人均679千克,其中水稻28866噸,小麥1126噸。主要
經濟作物有
棉花、
油菜、
花生、
芝麻、
大豆等。2011年
棉花種植面積0.22萬畝,產量22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71萬畝,產量3286噸,其中油菜1550噸、花生458噸、芝麻180噸、大豆1098噸;蔬菜種植面積9380畝,產量3762噸。
畜牧業以
家禽、
家畜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2990頭,年末存欄8700頭;家禽飼養量42.6萬羽,上市家禽5萬羽。
第二產業
擁有省級龍橋
工業園,總規劃面積8.56平方千米,一期已實施4.2平方千米。園區已投入3000萬元,興建3.8千米工業園大道;投資1200萬元日產1萬噸
工業供水項目已
竣工。園區已進駐三家省“861”計畫新中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龍橋鐵礦、洪鑫源礦業和建瓴
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形成了礦山開採、化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導產業。
龍橋鐵礦位於龍橋鎮
馬山村、龍橋村境內,地質儲量10363.7萬噸,伴生銅90144噸,硫278.6萬噸,
原礦平均品位44%,一期工程生產原礦100萬噸已投產,二期總投資9.36億元,已通過國家發改委批覆,可年產原礦300萬噸。
馬鞭山鐵礦位於龍橋鎮福興村,地質儲量2898萬噸,年採選100萬噸。
小嶺硫鐵礦位於龍橋鎮安定村境內,地質儲量9800萬噸,平均含硫品位在15%,年採選50萬噸;黃屯
硫鐵礦位於龍橋鎮新建村境內,地質儲量2400多萬噸,年採選10萬噸。
金霸
鉛鋅礦位於龍橋鎮新建村境內,地質儲量5670萬噸。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1520個,職工615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800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476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鎮有
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3處,各類文化專業戶5個,
圖書室13個,
藏書6萬冊。文化業從業人員3人,有省、市級
文物保護單位1處。
教育
2011年末有
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13人;國小10所,在校學生2800人,專任教師180人。國中3所,在校生1300人,專任教師12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科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
衛生院2年,病床35張,專業衛生人員4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5622萬人次,住院手術280台次,出院病人594人次。重點醫院有1所,龍橋
中心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1萬人,參保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
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0戶,人數512人,支出184.32萬元,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長66.67%;醫療救助8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85人,共支出15.9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96戶,人數2477人,支出214.24萬元,月人均72元;農村
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9.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95人,支出66.8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87人次,支出18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000人,緊急轉移安置13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2569畝,倒塌房屋10間,直接經濟損失1100萬元,救災支出2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9人,
撫恤事業費支出93.40萬元。敬老院3個,床位110張。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萬元,捐賠物資折款2萬元,接收捐款衣被80件,25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0萬元;基金支出合計13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6000人,參保率90%。
廣播電視
1995年7月開通龍橋鎮有線
廣播站,現有廣播
喇叭12隻。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廣播電視綜合
覆蓋率達90%。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
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30千米,投遞點4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萬件,業務收入12萬元。電信服務網點5個,電話用戶普及率達60%;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8%;光纜線路總長達300千米,主幹電纜達21千米,寬頻接入用戶13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60萬元。
公共運輸
2011年末
公交汽車線路2條,載人客車44輛,萬人擁有量為8輛,年客運量110萬人次;計程車125輛,萬人擁有量21輛,年客運量46萬人次。
排水
2011年末鎮有
自來水廠5座,鋪設幹線水管70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58%,排水管道2千米,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有
園林綠地面積4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5公頃,綠化覆蓋率32.5%,人均綠地8.3平方米。
交通
2011年
裴桂路省道過境,境內長15千米,雙向兩車道,由裴崗通往桂家壩。有縣鄉(鎮)級公路25條,總長52490米。境內通航河道3條,總長13千米,最大通航能力為100噸船舶。省道裴桂路、黃鶴路穿鎮而過,西河、縣河交匯貫通,直入巢湖通江達海,缺口港是廬江縣最大的水運港口,年吞吐量超500萬噸,規劃興建兩座千噸級貨運碼頭。建設的
廬銅鐵路涉及馬山、
龍橋、缺口、
曹河、
高山、
夾板等7個村(社區),80個村民組,總長14.8千米;缺口集鎮新建客貨兩用火車站一座2016年建成通車
風景名勝
名勝古蹟:龍橋鎮留有許多與
三國有關的
古蹟和傳說,尋曹窪(黃屯社區境內)相傳是將士尋找曹操留下的地名,
失曹河相傳為
曹操兵敗走失的地方,梅林相傳為曹操望梅止渴的典型出處,夾板村有兩塊巨石,名曰夾板石,據說是曹操舉旗點兵的地方。安定村潤月庵,還流傳一段黃巢義軍的故事,太平天國也曾在黃屯屯兵。“鹹豐六年(1856年)
翼王石達開主持安徽軍政”,“轉戰無為”等地。民間還傳說“跑長毛反”的故事,汪沖村寨基山上,就駐過太平軍。
古山溪橋:在黃屯河中游,由清朝朱、何、所等百姓捐資興建的古石板橋。三個橋墩以
青石砌成,橋面由12塊麻石組成,建橋的
碑文記述了修橋的歷史,現橋面由
鋼筋混凝土改建,原橋面石在黃屯街道上街頭的河道中作便橋。
美女峰:位於
永安村,一列石峰宛若少女沐浴後仰臥於萬綠叢中,五官俊俏,秀髮長披,雙乳高聳,修長兩腿彎曲,睫毛清晰可見,仰視藍天。美女峰東側有虎嘯崖,宛若一虎雄踞,人動虎也動,令人驚駭。其下是鳳形地有一古墓,為清光緒七年誥命世襲思騎尉劉華夫婦合冢,古碑及三台拜完整,墓主系清朝劉秉章後人。
宰相舅父墓:吳家山頭,在黃屯社區雙湖村民組境內,清
康熙四十一年,清宰相
張英葬其舅父吳易齊夫婦於此,這裡也有
光緒時武功將軍吳蔭莊夫婦之墓,還有吳母孫太君之墓,
墳塋及
墓碑至今完好。
青簾漁火:是廬江八景之一,在連河村李院村民組。西對寬闊的青簾河,漁船沿圩堤一字排開。船尾懸掛著一盞燈,燈光水影,相映成趣。“青簾漁火對愁眠”已經是歷史的陳跡了。
岳山雨信:龍橋景觀之一,
岳山在邢疃村,海拔234米,山頂白雲古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三進兩包廂佛殿,東側是
僧房。文革期間被毀,當地居民重建廟宇,再塑佛像,恢復原貌。春夏季節,一旦岳山頂覃雲,預示即將雨淋。
護林碑:黃屯社區吳家山頭殘牆破壁中有一塊清代
護林碑。這塊碑高1.6米,寬1米,是當時“江南安徽省廬洲廬江縣正堂加二級隨帶一級紀祿六次”的李為下令製作的《李大父師禁碑》。那時,在廬江縣東鄉黃屯保流水石一帶,群山疊翠,萬木蔥蔥,但由於濫砍濫伐,林山變成禿嶺。李大人驚悉此事後,於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下發了護林禁伐狀,並用288個字立起了這塊
護林碑,告示民眾愛護林木,違者不寬貸。
觀音洞:始建於
唐朝,歷經千年。位於龍橋鎮
盆形村一座秀美的山林中。每逢
佛教盛大的節日,絡繹不絕的人從四面八方湧來,只為心中的一份信仰,只為目睹禪寺的一片滄桑和歷史。
地圖信息
地址:合肥市廬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