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山鎮(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礬山鎮)

礬山鎮(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礬山鎮)

礬山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位於縣境東南27公里,同無為、樅陽縣相鄰。因盛產明礬而得名。

礬山自唐貞觀年間因盛產明礬而得名成鎮,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全鎮面積125平方公里,總人口6.96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礬山鎮
  • 別名:礬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 下轄地區:村委會11個、居委會3個
  • 電話區號:0551
  • 郵政區碼:231553
  • 地理位置:廬江縣東南部
  • 面積:125平方公里
  • 人口:6.96萬(2007年)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小山礬山
  • 火車站:廬江站
  • 車牌代碼:皖A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旅遊景觀,行政區劃,人口數據,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產業規劃,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自唐中宗時期,開始採礦煎煉礬,到了北宋時期,已成為全國五大白礬(即明礬)產區之一。《宋史·食貨志》:廬江有崑山礬場,是宋代政府管理白礬的專賣機構。而無為軍礬的主要生產區則在今的大、小礬山。因礬礦業的發展,山下逐步形成商業集鎮——礬山鎮。據宋《元豐九域志》載:礬山為廬江縣六鎮之一。清光緒《廬江縣誌》記有大、小礬山兩鎮。清同治四年(1865)置大礬山保、小礬山保,隸南鄉。清宣統二年(1910),仍設大礬山保、小礬山保,隸第四區南鄉。民國二十五年(1936)設大礬山聯保辦事處,隸第二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置礬山鄉,隸泥河區。建國初的1949年,置礬山區。1955年撤銷礬山區,次年則置礬山為縣直屬鎮。1960年5月,將鎮改為公社。1985年4月,改公社仍置為縣直屬鎮,轄礬山、鐘山辦事處和3個居民委員會、5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含鄉村)33.5平方公里,農業耕地7311畝。共有4845戶、206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38戶、9527人。
建國前,鎮街道4條,主街道長360米,不整齊,路面鋪亂石和石板,開設廠、店和服務業50多家。建國後,舊街道經拓寬整修。1954年建新市街,並建農貿市場,1985年建中心街,鋪水泥路面,擴建商業網點。交通設施有汽車站及礬礦、鐵礦汽車隊,修建通往缺口、雙鳳、磚橋、小礬山公路,並在缺口設有礬礦、鐵礦專用碼頭。

自然資源

礬山境資源豐富,工業較強。礬山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除了有儲量全國之首的明礬石資源外,還有鐵、銅、高嶺土、地開石等多種礦產。現有個私民營企業148家,其中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3家,已形成新型建材、建築、鐵銅開採和高嶺土、明礬石深加工四大優勢產業。
礬山林業資源豐富,擁有毛竹2萬畝,杉木林3萬畝,3千畝油茶基地,1萬畝板栗經果林,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5%,古塘村為“全國綠化千強村”。
礬山地處廬南礦業地帶,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明礬石、鐵、銅、高嶺土、地開石等。礬山鎮黨委、政府突出工業的中心位置,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重點培植建材、建築、鐵銅開採、高嶺土深加工四大優勢產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優勢,著力打造礬山礦產業開發加工的航母群。
礬山鎮搶抓機遇,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工業為支撐,積極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旅遊景觀

礬山地處丘陵山區,這裡環山翠黛,層巒疊嶂,茂林修竹,景色宜人,霧頂山海拔485米,為全鎮最高峰。境內廬江礬礦與鐘山鐵礦扶搖相望,夜間燈火闌珊,一派山鎮景象。
風光秀麗,景觀眾多。礬山是全縣山場面積最大的鎮,擁有山場1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是省級生態建設試點鎮。自然景觀有全縣第二高峰釜頂山、雙頂山、黃山寨。人文景觀有大照壁生死樁、叫化窿、失曹嶺、天光山石鏡、千年獨輪車轍、劉秉璋紀念館、洪氏宗祠、姚氏圍樓等,其中洪氏宗祠、姚氏圍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鉀明礬手工製作工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行政區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8631

14759

13872
家庭戶戶數
792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8028
家庭戶男
14346
家庭戶女
13682
0-14歲(總)
6016
0-14歲男
3160
0-14歲女
2856
15-64歲(總)
20518
15-64歲男
10618
15-64歲女
9900
65歲及以上(總)
2097
65歲及以上男
981
65歲及以上女
111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7816

經濟發展

鎮以產明礬著稱,地屬企業廬江礬礦,現有職工2800多人,礦區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固定資產原值2137萬元,已成為全國兩大明礬生產基地之一,又是化工部18個重點化學礦山之一,列為省大中型骨幹企業。
礬山鎮鎮政府礬山鎮鎮政府
鎮旁的鐘山鐵礦建於1970年,1979年正式投產,原隸屬巢湖地區,1987年劃歸合肥鋼鐵公司,屬中小型企業。
鎮裡楊山村的楊山鐵礦於2000年成立公司,連續幾年被市、縣授予“先進私營企業稱號。公司主要經營鐵礦石、精沙、高嶺土開採與銷售。擁有廬江縣礬山鎮楊山鐵礦的礦權。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設施,1985年有中學2所、國小7所、幼稚園5所,並建有職工之家“礦山俱樂部”、文化站、廣播站、新華書店。醫療衛生機構建有礦工醫院和衛生所。千年的古鎮,建成以產明礬為主的新型工業集鎮。
安徽礬山礦業安徽礬山礦業
礬山鎮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縣道裴桂路穿境而過,合銅黃、滬蓉高速傍境而過,距缺口水運碼頭僅5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組組通砂石路的目標,公路四通八達,水路連江達海。
礬山現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量6000噸,擁有110KV變電所一座,已建成6000門程控電話控制系統,正在規劃擴建1.2 萬門程控電話交換系統。郵政局已開展國內、國際特快郵件傳遞任務。
礬山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現有高中一所,國中4所,國小22所,鎮幼稚園2所,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現有衛生院4所,完善的文化衛生設施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產業規劃

礬山鎮“十一五”期間產業總體規劃
礬山鎮位於廬江縣東南部,總面積125平方公里,是人口6.96萬人;我鎮地處丘陵山區,水陸交通便捷,合銅路、裴桂路穿境而過,龍橋水運碼頭距我鎮不足2公里。我鎮是礦產資源大鎮,有銅、鐵、明礬石、地開石、高嶺土、綠松石、鉀長石等礦產資源,其中:銅、鐵、明礬石、地開石儲量尤為豐富;我鎮林業資源豐富,擁有毛竹2萬畝,杉木林3萬畝,3千畝油 茶基地,1萬畝板栗經果林,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5 %。
“十一五”期間特別是後兩年我鎮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為主題,礦業是我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著力點,進一步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活三產,加快提升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到2010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67500萬元,比2005年增長116%;工業總產值29000萬元,增長107%;農業總產值13000萬元,增長6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000萬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2000萬元,爭取2500萬元,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增長2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集鎮建成面積擴大到5.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25%。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扶優扶強四大產業,建設五大重點項目,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三個“突出”上,努力發展資源經濟。
一、突出工業主導地位,扶優扶強五大產業
我鎮始終堅持經濟發展為中心,以發展工業為重點,利用我鎮的資源優勢,重點培植建材、鐵銅開採及冶練、高嶺土深加工、生態林開發四大優勢產業,使之在幾年內形成規模優勢,發揮集聚效應,帶動我鎮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首先是抓好建材產業建設。以礬山特種建築材料廠為依託的建材基地是縣規劃的“七大基地”之一。我們將鼓勵礬山特種建築材料廠積極引進加工技術,開發新品種,引進資金投入4200萬元,新建一條年產4萬噸低鹼複合膨脹劑生產線,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在此基礎上,著力整合礬山境內現有外加劑小廠,引導他們向工業園區集中,產品上檔次、生產上規模上下功夫,到2010年使我鎮的建材產業產值達到億元以上,使礬山的水泥外加劑系列產品在全國形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礬山建材產業航母群。
其次是抓好鐵、銅產業建設。在做大做強礬山礦業公司和礬成銅業公司、石門庵津安銅業公司的基礎上,積極整合原磚橋境內的小礦山,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使鮑窪銅礦、陽山窪鐵礦、古塘盤石嶺赤鐵礦以及其他小銅礦的開採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在整合礦山開採的同時,建立有色金屬冶練項目,投資5000萬元,上一條3000噸銅冶練工程;同時加強礬山礦業的深加工,投資4000萬元上一條年冶練生鐵10萬噸,並利用優質鐵精粉,投資2000萬元上一條年產1.5萬噸鐵精砂生產永磁性鐵氧體原料項目。到2010年爭取鐵、銅產業的產值達到1個億,形成礬山的鐵、銅產業有序開發和利用。
第三是抓好高嶺土和明礬石產業建設。我們將以喬沖、楓嶺、牛頭山高嶺土資源為依託,重點發展高嶺土深加工產業,同時,對高嶺土、明礬石按照“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的原則組建明礬石協會,形成區域特色,發揮集聚效應,通過3-5年努力,使該企業達到中型企業。同時計畫投資8000萬元上一條2萬噸高嶺土開採加工生產線,投資5400萬元上一條4萬噸利用高嶺土土法生產4A沸石項目,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
第四是組織建安集團公司,充分發揮企業規模效益。利用我鎮雙建公司組建建安集團公司,不斷拓展市場,向大中城市發展,發展集團效益。
第五是抓好林業工作,集中本鎮的近9萬畝山場資源,由安徽廬江縣峰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調查論證,並請安徽農業大學馬成澤教授親臨現場指導和調研,證明我鎮大部分山場都適宜種植油茶、苦丁茶和杜仲。走公司加農戶的生產模式,計畫在“十一五”投資1500萬元進行初步開發,本項目上馬後是利在千秋的大計,是改變礬山生態環境的重要一步。
二、礬山鎮產業發展主要規劃
礬山鎮現有十一個村、一個社區,鐘山社區人口相對集中,以第二產業為主兼固第三產業,發展礬山經濟的中心地區,力爭到2010年社區城鎮面積擴大到5.5平方公里,各項收入產值達到億元,財政收入1000萬元;十一個村分別是:楊山村以鐵、銅開採為主,搞好高嶺土開發利用,在以礬山礦業為龍頭,礬成銅業和地開石為輔導,以峰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一個公司加農戶的油茶生產基地,帶動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形成一個工業產值上億元村完成稅金1200萬元;古塘村以赤鐵礦為主導,加強地方特色毛竹深加工建設,形成一個資源開發和農產品加工綜合村;新中村和樂華村以高嶺土開發深加工為主,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高嶺土生產基地;劉屯村依託原磚橋街道,建設一個中心村,發展第三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銷售的報務村;石峽村利用豐富的銅礦資源,整合現有礦山,形成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銅礦採選生產基地;東明村利用現有的林業資源,發展毛竹、木材加工基地和油茶種植基地,同時利用含鐵凝灰岩和花崗岩資源發展獨有資源經濟;磚橋村利用銅礦資源和板栗種植,走工業、林業相結合的特色經濟;雙廟村依託中心村和礬山至合銅公路優勢,大力發展批三產業;徐榜村利用山水資源發展林業生產和旅遊服務;田橋村以畈田為依託,發展種植、養殖業;總體到2010年使全鎮農民90%以上都能過上小康生活,農民人均收入達3800元。
三、礬山鎮工業集中區規劃
工業園區建設要以招商引資為主導,以最佳化環境為保證,不斷加強我鎮開源工業小區建設。未來五年在現有的300畝面積基礎上,再沿裴桂公路新征土地1000畝作為新建園區發展的儲備土地,積極引進發展關聯度大,牽引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投資項目,力爭新上2-3個5000萬元以上,5-6個1000萬元左右的項目入駐園區,努力把開源工業小區打造成我鎮對外開放的視窗,經濟成長的主力軍。
四、以點帶面加快小城鎮建設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鄉鎮規模的擴大,我鎮的小集鎮建設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未來五年,我們要拉開集鎮框架,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開發礬古路,新建1-2條主幹道,並以此形成若干個集鎮功能區,帶動我鎮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抓好集鎮建設的同時,有重點地規劃中心村建設,在原有的中心村建設基礎上,規劃新的中心村,新中村以裴桂公路路段為中心,雙廟村中心村,田橋村探山段為中心村。在未來五年,要實現全鎮村村通油路的目標,使農村的交通條件徹底得到改善,同時爭取多方資金,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五、保護環境利用荒山發展經果林
這在做活9萬畝山場上做大文章。礬山是林業大鎮,被省批准為生態鎮建設試點鄉鎮,利用這一契機,把我鎮9萬畝山場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這是我們未來五年的工作重點。1.發展油茶產業,通過招商引資方式投資1000至2000萬元建設1-2個油茶深加工項目,年產茶油10-20萬公斤,實現山上建基礎地,山下建工廠,做到產供銷一條龍;2.做大板栗產業;3.鼓勵大戶承包山場,發展經果林。
六、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
礬山是資源性企業較多的鎮,礦山開採與資源深加工,對生態環境會有一定的破壞,為保證礦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遵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對全鎮企業進行污染調查,對有污染的企業限期整改,對規模較大的企業,如礬山礦業的尾砂排放和幾銅礦選場尾砂排放,我們相關專家進行論證,做到符合國家排放要求,並隨時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不以破壞環境來招商,做到招商雙贏。為保證各項工作能落實到實處,鎮還專門成立了相應組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
七、規劃具體實施保證
為保證“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和落實,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企業進行整合,將分散的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進行整合,對社會進行公開公證招標,計畫首先對周窪銅礦和王院銅礦進行整合,同時對建材產品成立協會,做到企業的事情企業管,政府以服務和幫助管理,不參與企業經營方面的管理,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對礦產資源監管,依法使用和加工資源,保護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建立企業信息庫和資源管理信息庫,形成微機化管理、信息網路化。
對礦山開採一律進行先論證再上馬,根據資源情況引導企業對資源進行深加工,將有限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全鎮的礦產資源和加工企業生產動態做到及時掌握,並根據各企業的生產和市場情況,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政策措施進行改進,以管理信息和管理科學化為企業服務。

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古有清朝抗法英雄、四川總督劉秉璋,今有全國政協常委、原安徽省委書記盧榮景,中華商標協會會長、原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李建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