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00年6月,合肥新港作業區投入使用。
2008年,合肥港綜合碼頭一期工程開工。
2010年12月30日,合肥國際貨櫃碼頭建成並投入試營運。
2011年,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工程開工。12月21日,合肥港開通外貿貨櫃班輪。
2014年,合肥港獲批二類水運開放口岸,躋身安徽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二期工程交付使用。
2016年12月27日,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二類水運口岸建設通過驗收並對外開放。
2018年,合肥港擴大海關監管場地通過合肥海關驗收。
區位環境
地理區位
合肥港地處長江、淮河之間,襟江擁湖,有4個作業區,分別為:新港作業區,大興港作業區,撮鎮港作業區和上派港作業區;8個港區,分別為:南淝河、派河、店埠河、豐樂河、臨湖、居巢、廬江、散兵、8個港區組成。
氣候條件
合肥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均氣溫15.7攝氏度,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間約2000小時,年均無霜期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7%。
水文特徵
合肥市境內裕溪河、南淝河、店埠河、派河、豐樂河、白石天河、兆河、西河等河流密布其間,出入巢湖。
硬體設施
截至2014年底,合肥港共有航道32條,總里程為745.28千米,其中,通航里程520千米,IV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195千米。
截至2014年底,合肥港港口岸線總長6.5千米,碼頭102座、泊位230個,其中千噸級泊位33個,年綜合通過能力5700噸。
截至2017年底,合肥港共有船泊2096艘,總運力194.06萬載重噸,其中內河乾散貨船1875艘,運力180.4萬載重噸,占總體運力的92.96%,油船83艘,運力8.12萬載重噸,占總體運力的4.18%。
截至2012年底,合肥港生產用機械219台,港口單台吊機最大起重能力350噸。
運營情況
主營業務
截至2016年,合肥港主要承擔產品有化工、機械、五金、建材、紡織、糧油食品、造船等二十多個行業。
航班航線
截至2015年12月,合肥港開通了合肥至蕪湖、合肥至南京、合肥至太倉至洋山港3條航線,並且通過江海聯運由蕪湖、南京、張家港、南通、上海等港進行進、出口中轉至合肥或寧波、廈門、廣州等東南沿海各大港口及世界各地。
客貨運量
2011年,合肥港開港首年港口貨櫃年吞吐量突破5萬標箱,2012年突破7萬標箱,2013年突破10萬標箱,2014年突破16萬標箱。
2014年,合肥市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5091萬噸、貨櫃吞吐量15.87萬標箱。
2016年,合肥市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5990萬噸、貨櫃吞吐量20標箱。
交通配套
合肥港鐵路有淮南鐵路、合九鐵路、寧西鐵路、合福高速鐵路相聯,公路有合肥-安慶高速公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相接。港口依託合肥市水路經巢湖、裕溪河入長江。
榮譽表彰
2017年,合肥港二期項目辦獲“全國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優勝單位”稱號。
2018年,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工程信息化建設項目入選2017年度(第二十二屆)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優秀項目。同年,合裕線航道改造工程獲2016--2017年度公路水運建設“平安工程”稱號。
建設規劃
根據《合肥港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2016-2040)》,規劃將合肥港定位為以貨櫃、散貨、件雜貨運輸為主,兼有旅遊客運的綜合性港口,規劃範圍涉及裕溪河、巢湖、南淝河、店埠河、派河、豐樂河、白石天河、兆西河、柘皋河、莊墓河相關水域和陸域。規劃至2040年港口岸線43.88千米,其中已利用8.09千米,新利用35.79千米;同時包括7個港區、27個作業區、21個旅遊碼頭。
價值意義
合肥港綜合碼頭建成後,可實現貨櫃直接從合肥下水,經過134千米的合裕航道就可進入長江,合肥將真正意義上實現通江達海的夢想。合肥造的產品就可通江達海,甚至遠銷歐美,而合肥需要進口的產品也可從大洋彼岸進港集散。(新華網 評)
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二類水運口岸建設通過驗收並對外開放,成為中國國內除長江幹流之外內河上為數不多的對外開放水運口岸。此舉標誌著由合肥港始發的貨櫃可直接到達國際市場,有利於進一步促進省會合肥及全省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中安線上 評)
合肥港建成開放口岸,將大大提高合肥及周邊地區企業進出口的物流效率和通關效率,促進開放型現代物流產業及相關行業加快發展,進而不斷拓展提升口岸功能,加快規劃建設口岸經濟區,早日把合肥港建成開放型的內陸航運樞紐,成為我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支撐平台。(中安線上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