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

包河區

包河區,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於2002年合肥市區劃調整時成立,位於巢湖北岸,合肥東南迎風口,襟“五河”而帶“一湖”。全區區域面積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70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2個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2011年常駐人口81萬,是合肥市四個城區中面積第一大區、人口第一大區。區域內匯聚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廣電中心、省圖書館、省體育館、安徽大劇院、中國包公園、衛立煌故居等一批文體機構和名勝古蹟。

因轄區內的包河景區而得名,因北宋名臣包公故里而聞名,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安徽全省44個城區之首,相繼獲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團建先進區、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先進區、全省低保工作先進區、全省抗雪防凍救災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區、全市信訪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為全省經濟實力“第一城區”。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包河區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包河區
  • 外文名稱:Baohe District
  • 別名:包公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安徽省合肥市
  • 下轄地區:常青、包公、駱崗等7個街道
  • 政府駐地:駱崗街道包河大道118號
  • 電話區號:0551
  • 郵政區碼:230041
  • 地理位置:合肥市南部、巢湖北岸
  • 面積:340平方千米
  • 人口:95.2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巢湖、包公祠、塘西河公園、金斗公園、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等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合肥站、合肥西站、合肥高鐵南站
  • 車牌代碼:皖A
  • 行政代碼:340111
  • 區委書記葛銳 
  • 區長人選李命山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氣候,人口,政治,經濟,交通運輸,城市榮譽,社會事業,科教,社會保障,城鄉建設,著名人物,風景名勝,包公祠,渡江戰役紀念館,獲得榮譽,

建制沿革

包河區以合肥市原郊區為主。
1951年1月合肥市設兩個郊區,11月合併為城郊區,
1952年8月分為東郊區和西郊區,
1955年1月又合併為城郊區;
1960年3月改為蜀山區,6月改為北市區;
1963年5月改為郊區。
2002年,郊區更名為包河區。
2002年,合肥市郊區更名為包河區。包河區轄原郊區的大圩1個鄉,義興、義城、駱崗、常青4個鎮。從原西市區劃入巢湖路、蕪湖路、寧國路3個街道。原西市區稻香村、南七里站街道金寨路以東區域與原郊區常青鎮金寨路以東區域合併,由常青鎮政府管轄,鎮政府駐地不變。原郊區城東鄉分路口、周谷堆、五里廟3個村劃歸包河區駱崗鎮管轄。調整後,包河區轄大圩1個鄉,義興、義城、駱崗、常青4個鎮,巢湖路、蕪湖路、寧國路3個街道。面積230.70平方千米,人口33.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地包河大道118號。
2004年底,包河區轄5個街道、2個鎮、1個鄉:常青街道、寧國路街道、蕪湖路街道、巢湖路街道、駱崗街道、義興鎮、義城鎮、大圩鄉。
2006年,安徽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將肥西縣煙墩鄉整建制劃歸合肥市包河區管轄的批覆》(民地字[2006]71號):同意將肥西縣煙墩鄉劃歸合肥市包河區管轄。
2007年4月,經省民政廳、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包河區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現轄7個街道、2個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街道級社區:常青街道蕪湖路街道包公街道駱崗街道望湖街道淝河鎮大圩鎮、義城街道、煙墩街道包河工業區(駱崗街道)、濱湖世紀社區、濱湖方興社區。
2013年2月,濱湖世紀社區服務中心正式掛牌。
2015年2月,合肥包河工業園區更名為合肥包河經濟開發區。
2015年5月,方興社區服務中心正式掛牌。
2017年5月,萬年埠街道正式掛牌。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5月,包河區下轄8街道2鎮,駱崗街道、常青街道、蕪湖路街道包公街道、望湖街道、義城街道、煙墩街道、萬年埠街道、淝河鎮、大圩鎮。

地理環境

位置

包河區位於中國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包河區襟五河而帶一湖——包河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川流其間,區南緊臨巢湖,區西緊臨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河區面積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70平方公里。

氣候

包河區的氣候特點是: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常導致天氣時晴時雨,乍暖乍寒,複雜多變。夏季:季節最長,天氣炎熱,雨量集中,降水強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節。秋季:季節最短,氣溫下降快,晴好天氣多。冬季:天氣較寒冷,雨雪天氣少,晴朗天氣多。
合肥市包河區徽合肥市包河區徽

人口

2010年,包河區面積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0平方公里,常駐人口60萬。
包河區
2011年,包河區常駐人口81萬。

政治

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命山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煒
副區長:宋琪
副區長:方明桂
副區長:李香賢
副區長:關慧君(掛職)

經濟

2007年,包河區實現區域地區生產總值201.7億元,增長18.5%;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7.6億元,增長65.5%;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10.7億元,增長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3億元,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分別增長18%和19%。區級財政收入突破9億元。實現區級財政收入9.125億元,增長25%,占年初預算的107.4%,總量高居全省44個城區之首。
包河區包河區
2009年,包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2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5億元;實現招商引資161億元;完成區級財政收入15.44億元。
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365億元,同比增長17%,“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1.6%;三次產業比重由1.7:43.4:54.9調整到0.7:39.2:60.1。區級財政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41.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6.7%;其中地方級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53.3%,總量位居全省105個縣(市)、區之首。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5.7億元,其中工業投資9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8%和17.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46%,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1億元,同比增張22%,“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2.9%,躍居合肥市縣區第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4.7億元,同比增長22.8%,“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1.3%。引資總量達到215億元,同比增長33.5%。
2012年,包河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50億元、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671億元、增長25.5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5億元、增長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0.7%;引資總量260億元、增長31.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32億美元、增長119.7%,引進5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大項目14個;財政收入29.3億元、增長15.9%,其中地方收入19.6億元、增長13.8%,新增稅收千萬元以上企業8家、達到98家;進出口總額24億美元、增長230 %。其它經濟指標不斷爭先進位,完成工業投資75.6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2億元、增長25.9%,總量均排名城區第二;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5億元、增長20%,增速排名城區第一。

交通運輸

包河區近鄰京廣、寧西鐵路,合寧、合武快速鐵路建成後,45分鐘可抵達南京,2小時可抵達武漢,3小時可抵達上海;312國道、合安高速穿區而過,合-寧-滬高速公路驅車2小時可達南京,5小時可達上海;南淝河“黃金水道”直抵巢湖,通江達海。我區距國家4E級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35公里,市區多條機場巴士途徑我區,交通極為便捷。
  • 高鐵
合肥高鐵站是安徽第一個高鐵站,位於包河區,建築面積10萬平米,是華東地區第四大高鐵站,計畫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滬漢蓉城際高鐵、京福高鐵貫穿包河,可實現1小時內到南京,2小時到上海、杭州、武漢,4小時到北京、福州,10小時到廣州、成都。
  • 捷運
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2012年6月1日全線開建,全長29公里,其中3/4貫穿包河區,設定站點26座,列車最高時速80公里,已經於2016年正式投入運營。
  • 高速
合寧、合安高速穿境而過,區內擁有包河大道、金寨路以及方興大道3個高速出入口,交通便捷。
  • 高架
安徽第一條高架——金寨路高架,以及南北高架、包河大道高架、徽州大道高架、銅陵路高架構成包河立體交通網路。快速一環、徽州大道、繁華大道等快速主幹網通聯快捷;繁華大道、錦繡大道、紫雲路、方興大道等濱湖新區嶄新道路聯袂東西新興城區;
金寨路高架金寨路高架
  • 機場
距離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需40分鐘車程。
  • 港口
合肥港綜合碼頭一期2010年底建成首航,實現了通江達海,江海聯運。

城市榮譽

包河區因包河而得名,因包公而聞名,素有“合肥文脈”之美譽。包河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區”、“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先進區”、“全省平安區”、“全省信訪工作先進區”、“省級平安暢通區”等榮譽。

社會事業

科教

區內座落有包公祠、包公墓等一批名勝古蹟,匯聚有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蜚聲國際的高等學府及其它30餘所高校院,分布了省廣播電視中心、省圖書館、省黃梅戲劇院、省體育館等眾多重要文體機構。合肥一中、四十六中、四十八中、師範附小、屯溪路國小等省內最優質教育資源齊聚包河;有安徽大劇院、濱湖會展中心、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有安徽省歌舞劇院、省黃梅戲團、省雜技團、省徽京劇院、安徽省藝術職業學院等文藝單位。還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安徽廣電傳媒集團、安徽演藝集團等大型文化傳媒集團4個,各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200多家。
包河區包河區

社會保障

截至2007年,包河區享受農村低保3020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73人、分散供養780人,城鎮居民醫保13萬人,大病救助283人,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1065.5萬元,消除中國小危房2448平方米,解決50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為204名扶助對象發放了計生獎勵資金,全區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3.8。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2978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908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911人。

城鄉建設

“十一五”期間,濱湖新區從無到有,累計投資近400億元,建成道路81公里,市政基礎設施覆蓋面積4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房建工程開工面積達1400萬平方米,集聚人口12萬;累計完成拆遷691萬平方米,拆除城中村41個,新建復建點427萬平方米,可安置房屋42541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實現翻一番增長,分別達到19586元和8108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63:1縮小到2.4:1;合肥一中、合肥46中、合肥師範附小、壽春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包河區。
2012年,包河區實際投入資金9520萬元,全面完成32項民生工程。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07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58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09元,分別增長15%、15.5%以上。農村低保由每年3840元增至4320元,農村分散五保供養由3840元增至5520元,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由660元增至1200元,計生獎扶特扶在省市補助的基礎上翻一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16萬人和19.05萬人,成為合肥市覆蓋面最廣的城區。養老服務全省領先,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單位”。
包河區
“全省教育第一強區”加快建設,累計投入教育資金5.3億元,新建中國小6所、幼稚園7所,撤併整合薄弱學校7所,中國小標準化建設達標率為90.4%;包河區在全市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評比中總分第一,榮獲2012年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優秀組織獎、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

著名人物

包拯(999-1062),字希仁,漢族,北宋廬州(今合肥)人,天聖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諡號“孝肅”。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跡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歷久不衰。
包河區包河區

風景名勝

包公祠

包公祠,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古建築群,與逍遙津、明教寺合稱為合肥三大名勝古蹟。 包公祠正門的門樓並不顯赫,青磚黑瓦,飛檐翹角,就像宋代一戶普通人家,平淡而樸實,只是門前凸起的石鼓,門楣上“包孝肅公祠”五個金字,彰顯著包公曾經的地位。 這“孝肅”二字,是宋仁宗賜給他的諡號,是對他身前美德的嘉獎。他是一個孝子,父母身體欠安,他便在前端水送藥,極盡孝道,一度棄官不做。 據《廬州府志》記載:“香花墩,在城東南門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讀書處,本為公祠,蒲葦數重,魚鳧上下,長橋徑渡,竹樹陰翳。”另據碑文記載: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廟,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字克明)見小洲環境風景幽雅,遂將小廟拆除,改建為“包公書院”,並改洲名為“香花墩”。1539年,御史楊瞻把“包公書院”易名為“包 公祠”。
包公祠包公祠

渡江戰役紀念館

渡江戰役紀念館,於2008年10月26日在合肥濱湖新區的巢湖之濱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設規劃用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規劃場地成半島狀突出巢湖,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紀念館已於2012年4月份正式開館。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偉大起點。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渡江戰役總前委就駐紮在肥東瑤崗百萬大軍橫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有八百里。
渡江戰役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