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建築布局,綜述,展廳,臨時展覽,館藏文物,綜述,主要藏品,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文化活動,宣傳教育,學術研究,交流合作,機構設定,參觀信息,地址,開館時間,參觀費用,交通指南,
發展歷史
1981年,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開始草創。
2003年6月19日,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被安徽省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為省內第一家民辦博物館。
2007年,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入駐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同年5月1日正式開。
建築布局
綜述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為8000平方米。一期展廳遵循徽派建築的風格,“四水歸堂”式建築結構,兩座主題性展館、一座貴賓接待室以及該館旗下湧泉堂文化創意產業公司迴廊相望,於青磚小瓦馬頭牆的古風韻味中體現館的收藏特色。二期為整體搬遷的異地重建古村落群,瓦舍錯落,曲徑通幽,數座特色展館靜立其中,令觀眾領略夢回徽州的意境。初步形成十館一群落的陳列格局。十館主題性展館為:徽派石雕瑞獸館、石刻人物造像館、古徽州木雕館、百匾堂、百獅苑,以及異地重建古村落群,包括何向宸官廳、詩源堂書院、崇善堂、雷氏支祠、且止亭。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陳列室中展示的是年代久遠的石雕、磚雕和木雕。徽州石、磚、木三雕是徽州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徽州“牌坊、祠堂、民居”三絕中占有極大的比重。所雕的內容大多是表現“孝、義、仁、廉、福”,雕工精美繁複,承載的是傳統的思想價值理念、無數工匠的心血和民間智慧。
展廳
石雕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的創造發明是人類文明覺醒的偉大里程碑,其技藝和異乎尋常的美令世人嘆為觀之。在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廟宇、牌坊、亭台、塔剎、橋樑等建築上多飾以精美的石雕。尤其以秦漢時期為代表的石刻造像與古羅馬帝國藝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石刻作為人類文化藝術最久遠的載體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追逐和珍藏。
人類自產生了文化和藝術,使之傳承為最為久遠的載體便是石刻。石刻造像多見於民居民宅、祠堂、廟宇、塔剎、墓室等處。如守護陵墓的文武百官,宗教信仰中諸天諸佛,祭祀祈福之禮拜偶像,緬懷先賢的名儒義士等。雕刻特點也呈現多元化,歸結為“漢厚”、“唐闊”、“宋文”、“元劣”、“明簡”、“清繁”等特徵。石刻造像因其歷經滄桑而不腐、承載文明而不驕的藝術、文物、社會價值而成為研究文化的絕佳佐證。
“百匾堂”從千片匾額中精選出百餘幅品相完整、寓意美好的老匾,涉及有堂匾、壽匾、科舉匾、書房匾、表彰匾、貞潔匾等近10種類型,大多關於安徽歷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民俗民風等,以明清、民國時期居多。每片匾額都承載著一段獨特的歷史。其中不乏清朝大臣兩江總督
尹繼善、清道光十五年一甲
進士劉鐸、清末東至名人
周馥等題匾。保存相對完好的有清朝大臣
孫家鼐題寫的“寶婺星輝”,民國總統
徐世昌題褒的“至性過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段祺瑞題寫的“邵農篤祜”,曾出任安徽省省長
許世英的“華堂萱慶”等精品,更有屬於
徽商的金字招牌——楹聯。
山清水秀的徽州居室大多以木質結構為主,在一座座雕樑畫棟之中,門窗起到不可或缺的實用和裝飾作用。在古徽州人眼裡門窗猶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它是搭起屋室主人與大千世界的一道橋樑。門窗的重要性不僅體現於此,從它考究的工藝,窗上的文化就可見一斑。古徽州門窗至上而下為絛環板、格心、絛環板、裙板與絛環板組成。其中,格心部位為門窗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聖人的詩句之中已道出門窗的視覺盛宴。
徽州木雕的緣起與徽商的崛起緊密相連。徽州地處山區,人多地少,不能營造像北方的豪門大宅,只能在典雅、工藝、奇巧上另闢蹊徑,這為民間雕刻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加上朝廷制度“凡庶民,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採為飾”,因此腰纏萬貫的徽商,不惜重金在自家宅院,著重華麗奢侈的雕飾,以滿足其炫耀心理。古徽州人將古宅上的雕刻藝術提升為一種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同時也把自己的審美情趣滲入到匠人的作品中,故有“千工萬匠”之稱。徽州地區不論宅院內的屏風、窗楹、欄柱,還是日常使用的桌、床、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其題材豐富,多以山水、花鳥、八寶博古、戲曲人物、歷史典故等吉祥圖案為主。匠人們根據建築物體需要,採用
線刻、
陰刻、
陽刻、
浮雕、
透雕、
圓雕等多種表現手法,風格上也有粗放和精細、簡約和縝密等不同情形。徽州木雕是明清時期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徽州人文積澱、徽商經濟發展以及封建文化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該展廳於2012年1月開館,集中展覽陳列該館收藏曆朝歷代的小型石獅三百多件。小獅子造型或氣勢磅礴,凶而不惡;或憨態可掬,惹人喜愛,是徽派石獅藝術的集中體現。石獅以其靈動的氣韻、祥瑞的內涵贏得人們的喜愛。獅通“事”,寓意:事事如意。石獅被徽州人認為是守護人們吉祥和平安的瑞獸。古代神話中,獅子可以預卜洪災、鎮災驅邪、禁壓不祥以及彰顯富貴。成語“獅子一吼,百獸俯首”也顯示出獅子王者的霸氣。高貴、尊嚴極具王者風範,被封為護國鎮邦之寶。
異地古村群占地11畝,現有異地整體搬遷保護的徽州古民居,詩源堂書院,何向宸官廳,天眷有德門坊,古代路亭,臨水長廊等完整的徽文化展區,真實再現了徽州人們的生活情景。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古徽州。
何向宸:乾隆辛未年(1751年)二甲進士。同年,劉墉為乾隆辛未年的二甲進士第二名,何向宸為二甲第四十八名。此座官廳於2009年3月徵集於江西省東鄉縣孝崗鎮何坊村。經過2年的修復和再建,整座建築用料碩大,斗拱、幢梁處處體現了雕刻的藝術,印證“雕樑畫棟”之說。內涵豐富,氣勢宏大。古代官廳為暫時的候客廳,假如有客人來訪而主人恰好有事不在,主人便會請客人到官廳稍做休息等候。官廳的陳設再現主任當年的生活習慣,屏風、平頭案、文房四寶、八仙桌等等。
此座詩源堂書院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於2010年7月10日整體拆遷重建,徵集於江西省宜黃縣東坡鎮中田村胡溪組,整座書院的面積為180平方米,為兩層兩進,中間為
天井花園,卷棚門廊,使用木雕約三百塊其中包括24塊冬瓜梁,石雕
柱礎44個,門窗114扇,木雕石雕均為雕刻的上品,十分難得。門窗大多簡約素雅,樸實無華,前後每套窗欞風格不同。整座書院的規劃,拆卸,修復,再建耗時三年。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是實施藏書、教學與研究三結合的高等教育機構。洛陽是中國書院的發源地,書院制度萌芽於唐,完備於宋,廢於清,前後千餘年的歷史,對中國封建社會教育與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書院大多是自籌經費,建造校舍。教學採取自學、共同講習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以自學為主。它的特點就是為了教育、培養人的學問和德性,而不是為了應試獲取功名。如今搬遷重建後的詩源堂書院修舊如舊,再現了當年的原始風貌,身處其中,耳邊似乎響起了琅琅的讀書聲。古宅保留了1959年毛主席語錄海報和手抄真跡,毛主席語錄海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特殊的歷史地位,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特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物證,已逐漸消失殆盡。書院的門窗雕工的精細,體現出古徽州工匠們的雕刻技藝。
原坐落在江西婺源縣思溪村的“崇善堂”,建於康熙年間,面積260平方,由張姓人家所建。崇善堂,寓意“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崇善堂第三代主任張嘉言,為清乾隆恩科進士,張家世代為官,顯赫一時,為光宗耀祖不惜重金,故此宅“磚、木、石三雕”多為太獅少獅和鯉魚躍龍門,它集上馬石一隻,狀元石一套,
抱鼓石一對、魚池一個、旗桿座一對、門坊石刻匾“彩雲吉慶”、天井石、馬頭牆等為一體,其木構門坊為徽州古宅的千分之一,是典型的
徽派建築。
臨時展覽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為活躍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滿足不同層面的觀眾需求,自開館以來,以自辦、合作聯辦等形式舉辦了多場臨時展覽,早在2005年,該館已在香港新會展中心參加由安徽省博物院和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世外桃源》收到良好反響。如12009年《石刻造像展覽》、2010年五一《神獸特展》,2011年六一《“兒童尋寶”趣味特展》。在傳統節假日來臨之際,該館也通過靈活多變的特色展覽,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作用。
館藏文物
綜述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的藏品類別有徽州三雕(石雕、磚雕、木雕)、檻聯匾額、古字畫、古家具、陶瓷器、現代油畫、徽州民俗藏品等。館藏品萬餘件(套),重要藏品有戰國時期出土人面獸、漢代天祿、唐代瑞獸朝天吼、太平天國軍石刻造像等是館藏石雕中的重要藏品,其中漢代天祿據考證為西漢淮南王劉安陵墓的高級鎮墓獸,因其久遠的歷史價值及藝術價值而成為鎮館之寶。匾額類藏品中,段祺瑞所題“劭農篤祜”匾、清代壽縣孫家輔所題“寶婺星輝”匾、狀元實業家張騫所題“敦厚堂”匾以及清代楹聯“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留一點子種孫耕”、“詩禮傳家、文章華國”等得到觀眾和業界的認可。此外,館藏巨幅清代“天官賜福”鬥神、乾隆時期官窯青花釉里紅大缸、明代重明鳥石敢當、清代“四愛圖”木雕橫樑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數量有5000件/套。
主要藏品
| 木雕雀替獅子一對 年代:清 工藝:透雕、圓雕與高浮雕。 徵集地:徽州地區。 說明:此對木雕獅子為徽州木結構建築的雀替,獅子寓意為“事事如意”,鎮宅驅邪,彰顯富貴。 |
| 天祿 年代:西漢 材質:青石 徵集地:安徽壽縣尺寸:150×75×30cm 說明:天祿為古代王侯將相放置在墓道中的高級鎮墓獸,普通官員不能享用,我館所珍藏的這尊天祿為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墓道上的神獸。整個造型魁偉雄壯,挺胸昂首,雕刻手法概括簡練,粗狂質樸中彰顯冷峻威嚴,屬典型漢代石雕的特點。 |
| 寶婺星輝 聯文:寶婺星輝 年代:清光緒三十四年 徵集地:安徽壽縣 尺寸:195×81cm 上款:欽點翰林院修撰大學士管理學部事務大臣孫家熏為。 下款:汪世培之妻沈氏七秩榮壽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冬月榖旦立。 寓意:“寶婺”之“婺”,即星宿中的婺女星,二十八宿之一。婺女星的星象在北方,星群組合狀像個“女”字,也像簸箕的形狀。讚美汪世培的妻子沈氏勤勞的精神。並祝汪世培沈氏夫妻能夠與日月同輝。 |
保護措施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擁有500餘平方米藏品倉庫,由具有多年文物藏品修復經驗的專業人員對文物藏品進行日常保潔、修復等常規工作。然而由於藏品數量較大,人力資源委實有限,仍有大批木雕等藏品不能及時防蟲防蛀。在規章制度上,將對藏品的安全意識、責任維護等細節寫入工作手冊,從每一位新員工入館之時便向其貫徹安全理念,規範藏品管理,保證藏品安全。
所獲榮譽
2011年3月,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成為安徽博物院對口幫扶非國有博物館。
2012年底,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被安徽省文化廳評為“全省首批十佳民辦博物館”。
2013年,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被安徽省文化廳授予“安徽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5年,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被合肥報業傳媒集團評為“合肥首屆十佳最有氛圍讀書場所”,2015年榮獲中國建築協會科普基地。
2016年,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優秀非國有博物館”,並授予“全國非國有博物館管理運行示範單位”光榮稱號。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自建館以來,一直秉承“傳承歷史、回報社會、倡導人類文明”的建館理念,社會教育始終是博物館的重要使命之一。該館社教部主要承擔對外宣教的責任,社教部人員採取嚴格培訓,考核上崗的制度,不僅在平時參觀過程中向觀眾普及知識,更常年舉辦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社會教育活動,影響力較大的活動如2011年的兒童尋寶活動、陽光小夥伴活動以及貫穿全年的五期會員講座,2012年的“小眼睛看徽文化”攝影大賽、“走進好玩的體驗式博物館”互動體驗活動等,教育對象涵蓋廣泛、針對不同年齡層次、教育層次的人群採用不同形式。
學術研究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對文物藏品的分類研究重點集中於兩大類藏品:石雕及楹聯匾額,並已向安徽省委宣傳部申請出版發行大型圖錄著作——《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館藏楹聯匾額》以及《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館藏徽派石刻》,前者已得到安徽省委宣傳部批准,並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將於2013年初製作完成,後者預計將在2014年與廣大讀者見面。
交流合作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不僅積極參與業內同行的業務交流與合作,也同樣與社會各界攜手,以期最大程度上整合社會資源,擴大公益影響力。業內方面,2005年參加安徽博物院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合作推出《世外桃源——徽州民居建築》展覽。2010、2011年,董事長、館長連續兩年參加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全國民辦博物館高峰論壇,並與國內百餘家有影響力的民辦博物館進行思想交流。2011年3月,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有幸成為國家文物局的試點項目——國家一級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院對口幫扶的民辦博物館。2011年10月安徽省博物院新館開館,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無償向其提供30餘件藏品借展。在面向社會的過程中,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與各大企事業單位的合作也不勝枚舉。實行會員制度,已有各行各業數十家企事業單位成為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會員,其中多家單位與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達成多種方式的合作,例如幫助會員企業建立行業博物館、會員單位在館內舉辦產品發布會、將文化融入商業空間等。此外,還與各科類傳媒聯手舉辦社會活動,如書法筆會、青少年攝影賽,社會講壇、影視拍攝、學術講座等。
機構設定
宣繁秋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是民營事業單位。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是自負盈虧。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的機構設定有董事長、館長、辦公室、社教部、工程部、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等。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在職職工有12人,本科學歷4人,大專3人,專業技術人員5人。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每年的接待觀眾約8000人次。
參觀信息
地址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科學院路現代農業示範園1號。
開館時間
9:00—17:30 全年無休。
參觀費用
50元/人 合肥市民惠民票30元/人;學生、殘疾人、老年人憑有效證件15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費參觀。
另:本館針對參與“文物藏品動起來”的文化體驗項目,收取每位兒童(含1。2米以下)25元的體驗費。
團體會員、個人會員憑會員證全年免費參觀。
中文講解50元/次,英文講解100元/次。
交通指南
乘車路線:市內可乘3路、20路至公交二公司站下轉903路至山北國小站下往回走150米即到。
自駕路線:合肥市長江西路高架玉蘭大道路口下右轉至科學院路前行3公里至現代農業示範園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