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

桐城

桐城,是安徽省直轄、安慶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安慶市北部,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市,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區,地跨東經116°40′—117°09′,北緯30°40′—31°16′,全市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

桐城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是清代文壇“桐城派”故里,享有“文都”的美譽。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桐城縣,設立縣級桐城市。桐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分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截至2017年底,桐城市下轄12個鎮、3個街道、2個開發區,全市年末戶籍人口75.8萬人。

桐城的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工業形成了以智慧型製造、節能環保、包裝印刷、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羽絨家紡、輕工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2018年,桐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0.41億元,累計比2017年同期增長8.5%。

2018年12月,桐城市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桐城
  • 外文名稱:Tongcheng
  • 別名同安文都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3街道12鎮2開發區
  • 政府駐地:桐城市文昌街道文津路 
  • 電話區號:0556
  • 郵政區碼:2314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部偏西南
  • 面積:1472平方千米
  • 人口:75.8萬(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六尺巷三道岩桐城文廟孔城老街嬉子湖龍眠山
  • 火車站桐城站桐城東站
  • 車牌代碼:皖H
  • 行政區劃代碼:34088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事業,城市建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原始社會即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胼手胝足,刀耕火種。夏商時期,桐城屬揚州之域。周置桐國,因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
六尺巷六尺巷
夏,屬揚州之域。
商,屬揚州之域。
周,置桐國,為楚附庸;敬王十二年(前508年),夏,桐叛楚,屬吳;越滅吳後,屬越;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滅越,桐國再度附楚。
秦,為舒縣,隸九江郡。
西漢,初為樅陽縣,隸廬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改稱舒縣。
東漢,屬舒和龍舒侯國,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刺史部。
晉,屬舒縣,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道,又隸晉熙郡。
南北朝,宋初為舒縣,隸廬江郡;後為陰安縣、呂亭左縣,隸晉熙郡。齊,屬晉熙郡陰安縣,廬江郡舒縣、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梁、陳,為樅陽郡樅陽縣。
隋,初為樅陽縣,屬熙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同安縣,隸同安郡。
唐,初仍為同安縣,屬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因忌安祿山叛唐,去郡縣名稱中的“安”字,改同安郡為盛唐郡(後復為同安郡)、同安縣為桐城縣,此為桐城縣名之始,沿用至今。
宋,北宋初年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年),屬淮南西路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屬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年),屬安慶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江淮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屬江浙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
明,初屬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屬安慶府,直隸南京。
清,初屬江南省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安慶府。
民國元年(1912年),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1952年,改屬安徽省安慶行政區,1968年,始隸安徽省安慶地區。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桐城撤縣設市。
東作門東作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桐城縣下轄8區(范崗區、青草區、雙港區、金神區、大關區、孔城區、石河區、黃甲區)、3鎮(城關鎮、孔城鎮、青草鎮)、53鄉、1個管理區(鱘魚)。11個居民委員會、468個行政村,實行鎮管村體制。1988年8月,原安慶地區和安慶市合併並組建新的安慶市,桐城縣隸屬安慶市。
桐城
1996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所轄區域不變。2004年5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羅嶺鎮由桐城市劃歸安慶市宜秀區。2006年9月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為12個鎮、2個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底,桐城市轄12個鎮、3個街道、2個開發區,桐城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名稱
340881001
龍騰街道
340881002
文昌街道
340881003
龍眠街道
340881100
孔城鎮
340881101
呂亭鎮
340881102
范崗鎮
340881103
新渡鎮
340881104
雙港鎮
340881105
大關鎮
340881106
青草鎮
340881107
金神鎮
340881108
嬉子湖鎮
340881109
唐灣鎮
340881110
黃甲鎮
340881111
鱘魚鎮
340881400
桐城經濟開發區
340881401
桐城雙新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桐城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別山,南濱長江。介於東經116°40′-117°09′,北緯30°40′-31°16′。東鄰廬江樅陽兩縣,北接舒城縣,西毗潛山市,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郊區。東西寬42千米(從桐梓山到三芝庵),南北長64千米(從大龍山牛衝到北峽山大佛尖),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
桐城市

地形地貌

桐城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區為大別山東段余脈,重巒疊嶂,挺秀爭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傾降平緩;東南部平原阡陌縱橫。

水文

桐城境內河道交織,形成大沙河、掛車河、龍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匯入菜子湖,經樅陽閘注入長江。地表徑流量年均9.7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約1.3億立方米。

氣候

桐城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由於地形差異和季風活動的影響,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加,物候反映明顯。年平均氣溫15.8℃,年平均降水量1326.9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03.34小時,日照百分率43%,年平均無霜期246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桐城市耕地面積52.3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旱地5.3萬畝,湖泊水面16.7萬畝。

生物資源

桐城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蟒、白鶴白鸛白頸長尾雉等,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穿山甲、水獺小靈貓林麝江豚、鴛鴦、大鴇、白腹鷂雕鴞大鯢虎紋蛙等。
龍眠河龍眠河
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杜仲凹葉厚朴榔榆蝟實等。藥用動植物主要有桔梗柴胡薏苡元胡等。

礦產資源

桐城市礦物資源蘊藏量較小,以非金屬為主,金屬次之,主要有石墨、花崗石、透輝石、河沙、大理石、礬、泥炭、鐵、銅等。

人口

據公安年報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年末總人口75.8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0.2萬人;當年出生人口9634人,比2016年增加1517人;當年死亡人口4740人,比2016年增加6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桐城境內民族眾多,除漢族外,尚有回、蒙古、滿、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等21個少數民族。
霧繞龍眠霧繞龍眠

經濟

綜述

2017年,桐城市實現生產總值27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4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70.8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73.8億元,增長8.8%。人均生產總值40202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2016年增加4054元,增長11.2%。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10.4%、62.6%和27.0%。同2016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
2017年,桐城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6.4億元,增長8.9%;實現省考核口徑財政總收入25.1億元,增長8.3%;地方財政收入15.1億元,下降3.8%。財政支出45.2億元,增長17.1%,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4.9億元,下降19.2%;教育支出9.7億元,增長11.0%;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5.4億元,增長15.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2億元,增長17.8%。
2017年,桐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3.0億元,增長15.8%。本年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1031個,計畫投資總額比2016年增加127.1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207個,比2016年增加83個。
2017年,桐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4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8元,增長9.1%。

第一產業

2017年,桐城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5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0%;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1.0%。其中,現價農業產值18.4億元,下降1.7%;林業產值4.4億元,增長10.1%;牧業產值18.7億元,下降1.6%;漁業產值7.7億元,增長2.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億元,增長9.0%。
2017年,桐城糧食播種面積6.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33.9萬噸,增長0.1%;油料種植面積9337公頃,下降3.1%,油料總產量2.2萬噸,下降7.4%;棉花種植面積3014公頃,下降2.6%,棉花總產量2806噸,下降9.0%。
2017年,桐城茶園實有面積3556公頃,茶葉產量670噸;蔬菜種植面積6910公頃,增長0.1%,產量29.6萬噸,增長0.5%;園林水果產量1405噸。
2017年,桐城生豬出欄39.3萬頭,下降0.2%;牛出欄3492頭,增長0.5%;羊出欄5322頭,增長3.7%;家禽出欄578萬隻,下降1.2%。肉類總產量3.9萬噸,下降0.2%,其中豬肉產量3.1萬噸,下降0.2%。禽蛋產量5.5萬噸,下降0.9%。生豬存欄量20.7萬頭,下降0.9%。水產品產量3.7萬噸,增長3.1%。

第二產業

2017年,桐城工業完成總產值736.5億元,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649.2億元,增長12.6%。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83.0億元,增長10.8%,重工業完成產值366.2億元,增長14.0%。全年工業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26.2億元,增長18.1%。規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18.2萬噸/標準煤,增長5.9%。
2017年,桐城規模以上工業28個大中類行業中23個保持增長,其中,6個行業增幅超過20%。農副產品加工、羽絨製品、橡膠和塑膠製品、通用和專用設備製造、紡織服裝等五個主導行業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48.7億元、43.1億元、209.2億元、118.0億元、50.1億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16.2%、13.4%、9.7%、13.3%、12.4%;這五大主導行業完成總產值469.1億元,增長11.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72.3%。
2017年,桐城市統計的5種主要工業產品中,輸送機械產量為22.2萬噸,下降21.0%;大米產量為48.9萬噸,增長10.9%;塑膠製品產量為49.1萬噸,增長6.1%;無紡布產量為2.9萬噸,增長18.6%;玻璃纖維紗產量為3.4萬噸,增長20.7%。
201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2016年增長(%)
水泥
294200
-4.9
玻璃纖維紗
34333
20.7
大米
484937
10.9
飼料
93458
-9.6
精製食用植物油
7207
13.2
蠶絲
1763
4.9
無紡布(無紡織物)
28580
18.6
服裝
萬件
485.6
-35.3
人造板
立方米
202601
9.2
塑膠製品
491324.7
6.1
多色印刷品
對開色令
1091558
17.5
輸送機械(輸送機和提升機)
221559
-21.0
礦山專用設備
87689
147.8
2017年,桐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0.4億元,比2016年增長11.1%;實現利稅63.7億元,比2016年增長5.9%,其中實現利潤總額52.8億元,增長6.6%。桐城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15.6,比2016年上升9.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8.0%。

第三產業

房地產投資
2017年,桐城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7.2億元,下降11.5%;房屋施工面積246.0萬平方米,增長9.3%;商品房銷售額33.0億元,增長5.8%。
2017年,桐城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61家,完成總產值47.7億元,增長19.0%。其中,建築工程產值完成40.3億元,增長18.2%;竣工產值42.0億元,增長35.5%。簽訂契約金額54.8億元,增長15.9%。建築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1.8萬元/人,增長36.3%,增加5.8萬元。
國內貿易
2017年,桐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億元,增長12.2%,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6.8億元,增長14.6%。桐城市限上商貿企業79家(2017年新增13家),其中:法人單位74家,產業個體5家;批零企業51家,住餐企業28家。按消費形態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74.4億元,增長11.0%;餐飲業營業額20.4億元,增長16.2%;住宿業營業額1.6億元,增長14.8%。
盛唐廣場盛唐廣場
2017年,桐城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18.9%,化妝品類下降6.3%,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5%,金銀珠寶類下降2.5%,日用品類增長29.5%,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增長19.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8.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0.3%,汽車類增長22.5%。
對外經濟和旅遊
2017年,桐城實際利用外資1134萬美元,增長5.4%;實際利用省外資金63.9億元,增長7.9%。
2017年,桐城實現進出口總額17499萬美元,下降13.0%。其中,出口15857萬美元,下降12.3%。
2017年,桐城接待國內遊客712.1萬人次,增長26.1%,國內旅遊收入69.7億元,增長133.1%。全年接待入境遊客3.2萬人次,增長14.3%,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530萬美元,增長19.5%。
金融
2017年,桐城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24.5億元,比年初淨增加39.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02.2億元,比年初淨增加25.8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55.4億元,比年初淨增加37.8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桐城擁有普通高等學校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1460人,在校生4785人,畢業生103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招生1342人,在校生5880人,畢業生3440人。普通中學51所,招生9195人,在校生31771人,畢業生12367人,國中升學率99.9%,高中升學率87.6%。普通國小186所,招生5100人,在校生29961人,畢業生5515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主要學校
高等教育
2010年4月由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為桐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中等教育
百年名校,由吳汝綸先生於1902年創辦,1999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源於1826年創建的天城書院,1945年創辦私立天城初級中學。
源於1912年創建的三育國小,1928年擴建成三育中學,1974更名桐城二中。
桐城市實驗中學由桐城市市十二中、十三中合併遷址新建而成。
原石河高中,創辦於1969年,是桐城市創建最早的一所單一建制的普通高中。
原青草高中,創辦於1944年,位於青草鎮,2002年升格為安慶市示範高中。
桐城七中,位於范崗鎮,1958年建校,安慶市示範高中。
原大關高中,位於大關鎮卅鋪,1958年建校,安徽省示範高中。
原孔城高中,位於孔城鎮,安慶市示範高中。
原金神高中,位於金神鎮,安慶市示範高中。
原青草塥中學,位於青草鎮,安慶市示範高中。
中職教育
創辦於1979年,原名桐城三中,是一所國家級公辦重點職業學校。
創辦於1993年,是一所非國有制公益集體性質的中等職業學校。
原桐城技工學校,創建於1991年,系省級重點技工學校。
原桐城現代電腦學校,創辦於1996年,是桐城市第一家專業電腦教育機構。
民辦教育
吳汝綸公學
創辦於2003年9月,地處新渡鎮老梅,是一所集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於一體的全日制寄宿式學校。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高新技術企業27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21.2億元,增長28.3%。全年申請專利量1459件,其中發明專利1041件;專利授權444件,其中發明專利48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擁有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個,劇場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17.5萬冊現有體育場館2個,全年桐城市開展大型民眾性體育活動7次,體育館內舉辦公益性體育賽事4次。

醫療事業

截至2017年末,桐城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98個,床位數2150張。桐城市衛生技術人員220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52人,註冊護師、護士1244人。

城市建設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1平方千米,新建、改建道路10千米,新增公園綠地面積33.8公頃。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7.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到26.0%,城鎮化率提升到48.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3平方米。年末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0.5平方米,用水和燃氣普及率均達到93.6%。
桐城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當年造林完成面積626公頃;環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資1.6億元,增長58.0%,城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達268天。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4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0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6萬人,新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61.5萬人,參合率96.7%。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18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742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7038人。

交通運輸

公路:截至2012年,桐城市有綜合交通網裡程2394千米,其中鐵路50千米,高速公路47千米,國道57千米,省道21千米,農村公路2219km,所有通行政村公路都已得到硬化,農村公路呈網狀溝通村組,通暢率已達100%。初步形成了以合安高速、合九鐵路、206國道、桐樅路為主線,以市區為中心,以縣道為支線,鄉村道為連線線,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
鐵路:合九鐵路縱貫全境。合安九客運專線,設桐城東站
航空:距安慶、合肥機場較近,水路通過菜子湖直通長江。
水路:菜子湖經樅陽長河可通達長江。

歷史文化

桐城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質的資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資源。桐城有各種不可移動文物500多處,其中重點地面文物130多處。桐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也很豐富。以“六尺巷”為代表的眾多的民間故事與傳說,數千首民間歌謠,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撥子》、《十番鑼鼓》等民間音樂作品,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和民間諺語,以及彩繪、編織、雕刻、刺繡、紙紮等民間工藝等。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桐城派主盟文壇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國,影響達于海外。此外,無論是哲學、史學、詩歌、音韻、繪畫,還是美學、翻譯、小說與戲劇創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詩歌方面,僅明清時期桐城能詩者便達千餘人,其中女詩人近百家。再如書畫,僅安徽省博物館編輯的《安徽書畫家》一書,便收錄桐城歷代書畫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緒等更是才華橫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學以及書畫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明清之際,大量世家大族遷入桐城,程朱理學發展鼎盛,尊儒重教風氣盛行,“窮不丟書、富不丟豬”成為民間共識,《桐城耆舊傳》記載:“城裡通衢曲巷,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桐城人於這一時期在科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兩代有據可考的進士240人,舉人640人,貢生509人,明清兩代進士、舉人人數,與同屬安慶府之懷寧、潛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縣進士與舉人總和相比,還超越一倍有餘。
由科舉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員786人(大學士3人,尚書9人)。另有大量的不走科舉之路的名儒碩學,馬其昶《桐城耆舊傳》為明清耆舊900餘人立傳,《明史》《清史》記載桐城人物達到70餘人。

風景名勝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共有旅遊資源點86處,具主要分布在“一帶三區”,即以城區歷史文化遺存和歷史文化景觀為主題,以龍眠山人文山水區和孔城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的桐城文化旅遊帶和嬉子湖濕地生態旅遊區、三道岩幽谷飛瀑旅遊區、古洞岩古戰場遺址旅遊區等。共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三家(嬉子湖生態旅遊區、仙龍湖·活海歡樂水世界和黃梅酒業文博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一家(文廟·六尺巷)。
廊橋廊橋
桐城老八景、新十景
桐城老八景
桐梓晴嵐、練潭秋月、投子曉鐘、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樅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歸帆
桐城新十景
孔城老街、古巷和風(六尺巷)、桐城文廟、文和竹影(文和園)、嬉子漁歌(嬉子湖)、龍眠河韻(龍眠河)、桐城中學、靈岩飛瀑(三道岩)、活海樂園(活海歡樂水世界)、黃梅飄香(黃梅酒業文博園)。
桐城景點分布一覽表
地區
相關景點
市區
桐城文廟(桐城派陳列館、桐城博物館、嚴鳳英陳列館)、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東大街古建築群、南大街古建築群、告春及軒、鳳儀里、瀟灑園、講學園、桐城中學校園、惜抱軒、半山閣、渡江戰役指揮所、左公祠、姚瑩故居、吳越故居、紫來橋淨土蓮社、古靈泉、仙姑井、芹菜田、活海歡樂水世界
城郊
披雪瀑、西山公園、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門沖、投子山、投子寺、投子曉鐘、趙州橋、卓錫泉、盛儀墓表石刻等
龍眠
龍眠山風景區、龍門、頌嘉湖(境主廟水庫)、碾玉峽、繞雲梯衝、瓔珞崖、媚筆泉、觀音崖、雙溪草堂、別峰庵、椒子崖、玉龍峽、賜金園、文和園、相國橋、龍眠山莊、大龍井瀑布、黃草寨、姚瑩墓等
白馬
白馬寺等
孔城
孔城老街桐鄉書院藻青山、箱石山、砂崗、桐梓晴嵐、孔城暮雪、荻埠歸帆、十里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鈞衡墓等
高橋
南山橋、白兔湖等
呂亭
魯王墩、魯王河、魯肅讀書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試劍嶺、洞賓泉、谷林寺、雙龍水庫等
興店
金牛湖(東風水庫)、馬尾松人工林等
大關
古洞岩、硤石關、歐家嶺等
卅鋪
龍頭山、雙忠墓等
中義
老關嶺、楊頭茶園等
黃鋪
城西湖(牯牛背水庫)、程芳朝墓、檀香崖等
唐灣
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塘
桐舒古隘口、民主縣政府舊址等
陶沖
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五聚嶺等
青草
大沙河、青草老街、釣魚寺(潛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掛車河
掛車山、桃花洞、掛車河、水庫大壩等
老梅
老梅樹街、銀杏林等
范崗
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神
金神墩、施從雲墓、六兒城遺址等
嬉子湖
松山、落鳳窩、嬉子墩、嬉子湖、余珊墓等
香鋪
馬家宕、趙汝墩圩等
新渡
人形河、掛車河、柏年河等
雙港
大橫山、練潭老街、練潭秋月、妲妃台、吳鰲墓等
鱘魚
樅川夜雨、長江、沿江灘涂等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全國綠化模範市(2013年)
安徽省雙擁模範城(縣)(2013年)
安徽省森林城市(2014年)
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市)(2015年)
全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示範縣(市、區)(2015年)
安徽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2015年)
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2016年)
全國科普示範縣(市)(2016年)
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市16名(2016年)
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201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