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吳奇(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吳奇,男,1955年3月17日生於安徽蕪湖,籍貫安徽桐城。高分子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物理名譽教授及理工研究所所長,併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化學和材料科學學院院長。

198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化學系。1987年獲紐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獲選美國物理學會Fellow。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德國BASF公司研究總部高分子研究中心洪堡研究員、雷射光散射實驗室主管。

吳奇主要從事特殊高分子的表征、高分子鏈的構象變化和組裝以及高分子凝膠方面的研究。測定了聚四氟乙烯分子量分布鏈構象,觀察到高分子線性長鏈可隨溶劑性質而變化。從伸展的無規線團蜷縮成穩定的單鏈小球,揭示了鏈摺疊不是一個“全有或全無”的過程以及存在著一個“融化球”狀態。對高分子鏈的組裝聚集體的穩定機理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見解。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榮譽獎項,科研成就,社會任職,研究方向,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工作經歷

榮譽獎項

近年,他的研究方向又擴展至生物有關領域。已為科大培養了九名博士生,現有九名博士生在讀。兩名博士生先後榮獲“求是”優秀研究生獎。首位博士生於2001年畢業時,其博士論文獲當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吳奇教授也因此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
吳奇吳奇
德國洪堡研究獎學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年會特別邀請報告獎;美國物理學會Fellow;香港裘槎基金會傑出研究獎;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科研成就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下,吳奇教授與1996年在母校科大建立了大分子膠體和溶液實驗室,並開展有關大分子物理和膠體化學方面的研究。
吳奇院士吳奇院士
作為世界上最權威的光散射(尤其是雷射光散射)專家之一,吳奇教授以其在高分子溶液,網路,凝(凍)膠,納米粒子自組裝方面的工作成名。他曾率先表征了許多難解高分子,包括聚四氟乙烯(塑膠王)分子量的創新表征。他曾首次顯示單根高分子無規線團鏈在塌縮的過程中,先通過一個新發現的融化球狀態,再捲曲成熱力學穩定的小球。他還建立了粒度和穩定劑二者之間在穩定膠體形成中的定量關係(吳氏作圖)。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4年
安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
南開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
深圳大學客座教授
1999年
蘭州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1年
福建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2001年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2002年
復旦大學客座教授
2002年
合肥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2002年
中山大學客座教授
2003年
武漢大學客座教授
2003年
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2004年
華中科技大學顧問教授
2005年
安徽省政府參事
2005年
華東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06年
《Macromolecules》副主編
2006年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
2007年
德國《Macromolecular Journals》執行顧問
2009年
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2009年
蘇州大學顧問和客座教授
中文雜誌《化學物理學報》,《套用化學》和《高分子學報》編委
英文雜誌《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立陶宛《Materials Sciences》;
加拿大《Polymer Networks & Blends》; 英國《Polymer》;
美國化學會《Macromolecules》和《Langmuir》編委

研究方向

“集合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之成,設計和執行決定性的實驗來回答一些與大分子,生物以及膠體有關的重要問題。”其中包括,分子藥物非病毒載體的設計與研發;與神經退化型疾病有關的蛋白聚集的初始成核過程和成纖模式;功能性大分子的設計,合成和自組裝;大分子溶液和凝膠網路的動力學與結構;以及難解和特殊高分子的分子特性。最近,他的研究移向與生物有關的問題,特別是分子醫藥和化學生物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