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為

吳奇為

吳奇為(1891-1953)字晴雲,別號梧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出任湖南省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奇為
  • 出生日期:1891
  • 逝世日期:1953
  • :晴雲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吳奇為吳奇為

人物簡介

吳奇為(1891-1953)字晴雲,別號梧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890年生於廣東梅州大埔縣湖寮鎮密坑村貧苦家庭。13歲在老隆一間商店做小夥計,後得人資助,先後在廣州黃埔陸軍國小、武昌陸軍國小學習,再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於第六期,後在廣東陳炯明部任見習排長,歷任排長、連長、副營長等職。後擔任過軍長、長江上游江防司令官、戰區副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等要職。國民革命時期,他參加了統一廣東諸役和北伐戰爭。在十年內戰中,參加過第四、五次圍剿。紅軍長征後,他率部追擊紅軍至四川。

人物生平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張發奎部下任三十六團中校參謀長。在汀泗橋戰役中,與團長黃琪翔領兵猛攻軍閥吳佩孚部主力扼守的汀泗橋而立功。1927年春升為三十四團團長;9月升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師副師長兼三十團團長。1930年6月又升為第四師師長。
“九.一八”事變後,第四師擴編為第四軍,他升任軍長。1935年紅軍三渡赤水回師遵義,他因未發兵救援而遭蔣介石嚴詞訓斥。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他奉命率第四軍抵上海嘉定、羅店一帶前線,在大場與日軍激戰三晝夜,殲敵數千,戰果顯著。其部隊因此獲得“鐵軍”稱號。上海市民推選郭沫若、謝冰瑩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率領慰問團至戰地慰問。不久,他升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
1938年7月下旬,全國戰局劇變,九江告急。他奉命率第九集團軍馳援。但趕到沙河鎮時,日軍已攻占九江,並利用長江、鄱陽湖增派軍艦,以空軍配合,大舉南下。他即指揮部隊由沙河向東伸展,主動反攻,經四晝夜苦鬥,遏住日軍攻勢,並使日軍傷亡2萬餘,使志潯線(南昌至九江)各軍(武漢警備司令、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等的部隊)得以堅持抗戰5個月之久。此戰役一時轟動全國,被譽為台兒莊會戰後的最大勝利。
1938年秋,廣州淪陷,新任第四戰區(廣東)司令長官的張發奎,將其部隊從南潯線調回廣東,他任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後又改任副司令長官兼粵、閩、贛三省邊區總司令和三省邊區綏靖主任,駐廣東興寧縣,負責指揮潮汕前線的對日抗戰及三省邊區綏靖任務。1939年秋調往第六戰區(湖北)任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駐鄂西秭歸縣三斗坪。陳誠棄守宜昌後,他指揮所部在湘北的安鄉、澧縣經鄂西一帶屢挫日軍。1940年轉往廣西駐防柳州。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出任湖南省主席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奇為堅決全力抗日,他率第四軍到嘉定、羅店一帶抗日前線,與日軍展開激戰。為保衛祖國領土,經三晝夜的肉搏血戰,終將頑敵擊潰,殲敵數千。吳奇為所率第四軍,從此獲得“鐵軍”的光榮稱號。此後還率部參加過"八·一三"上海保衛戰、南潯線會戰及鄂西戰役等,獲得過青天白日勳章。
1949年5月,吳奇為與李潔之、曾天節等人參與和策劃了粵東起義,通電與蔣政權決裂,宣布投奔中共。毛澤東、朱德復電,對吳等的投奔表示“極其欣慰”與“歡迎”。1953年7月10日,吳奇為病逝於北京,終年六十三歲。遺體安葬在八寶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