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桐城文廟)

文廟(安徽省桐城市文廟)

桐城文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始建於公元1314年,後在元末兵火中銷毀。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廟從城東郊外,移建於後來的廟址。整座建築格局富麗堂皇,處處顯現出古樸、典雅、端莊、大氣。2013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廟
  • 地點:安徽省桐城市
  • 始建時間:公元1314年
  • 榮譽: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建築,文物,

簡介

桐城文廟,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古城中心,面臨廣場,處於丁字街口,構成了大街的端景,也是古代城市規劃中的一項優秀手法。桐城文廟始建於公元1314年,正值元延祐初年,後在元末兵火中銷毀。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廟從城東郊外,移建於後來的廟址。後來,文廟因為多次遭遇兵火塗炭,以及風災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侵蝕,在明清兩代曾經修葺了19次之多——幾度榮辱興廢,後來的文廟已經完全按照舊制度,得以修復,整座建築格局富麗堂皇,處處顯現出古樸、典雅、端莊、大氣……文廟的四周,不僅有老街三面環擁,還有一些名人的故居或遺址散集於附近的街市風景之中。
桐城文廟桐城文廟

建築

文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15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803平方米,以御道為中軸線,前為文廟門樓,中為大成門,後為大成殿。以大成門為界,前後兩院落。前院依次建有欞星門、泮池、泮橋、後院設定“陛下”、月台、祭壇等附屬建築。連線前後主體建築的是分建於東西兩側的崇聖祠、土神祠和檐廊圍繞的長廡,且四周築有“宮牆萬仞”的外牆,使整個文廟渾然一體,構成堂皇宏偉、布局工整的古建築群。
文廟門樓,三開間亭閣式建築。磚木構架,其墀頭、斜撐、額枋、象眼均飾以磚雕、木刻、梁枋撐挑以雕刻或墨繪飾以“入平仲學”、“侍席魯君”、“可壇禮樂”、“李太白醉酒”、“陶淵明賞菊”、“林和靖觀海”、“周敦頤愛蓮”、“漁樵耕讀”、“太公垂釣”、“文王訪賢”、“孟母斷杼”、“獨占鰲頭”、“威震寰宇”、“天宮賜福”、“魁星點斗”、等六十餘幅花卉人物圖案。門樓正面鏤花平枋懸有一長方形“文廟”金字額匾,為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書丹。遠眺文廟門樓,正樓側閣,飛檐層迭,蔚為壯觀。
過門樓即步入漢白玉四柱三門石坊式的欞星門。術頭圓形紋飾“騰雲”,柱身方形下有扇形“雲頭”撐石,構架簡樸典雅古風。欞星系傳說中穀神,立斯門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
向前十步臨半月形泮池,池上有磚石拱橋,池橋皆以漢白玉石雕欄桿護配。池中碧水漾漾,金鯉嬉戲,甚是賞心悅目。傳聞明清季桐城如“天啟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書式”大哲學家方以智、“父子雙宰相”張英、張廷玉以 “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劉大魁、姚鼐等到近千們名臣碩儒,於成名前均從橋上步入大成殿祭孔,以到金榜題名,幫譽“泮橋”為“狀元橋”,迄今人們仍視登斯橋為吉祥如意之樂事。
下泮橋即至大成門。此門系門廳式梁森構架,闊三開間。硬山到頂,筒瓦頂蓋,正脊兩面三刀端裝飾鰲魚,四角凌空飛翹。門廳前後之間設壁隔內外廳,並列辟門三道,中門屹立一對石獅,兩邊側門各置兩隻石鼓。毗連門兩面三刀側的崇聖祠、土神祠、各三間,坎牆上軒要格通窗。廳、祠並列相依,刪繁脫俗,獨具匠心。
降階踏入寬闊後院,履神道,臨石階,“陛”上精雕龍鳳戲珠圖案,雲蒸霞蔚,栩栩如生。月台環設白玉雕花欄桿,方磚墁地,其北端即高聳著大成殿。
大成殿,面對磊成門和門樓,遠眺一眼貫穿。斯殿系文廟主體建築,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總面積達425平方米,高達17米,是一座以斗拱為樑柱結點的木構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築。大殿採用拼柱、拼梁營造工藝,七架四柱,柱樑簡潔,步架勻稱。其層檐設斗拱,華拱偷心造,單挑摜拱象鼻形,雙挑華拱成蝙蝠狀,直接承托挑檐檁,平身科明間兩攢,次間一攢,均出45度斜拱、斜角。山面檐拱同,上檐簡潔樸素,設枇杷形撐拱承托梁坊,明次間均安格窗通門。山牆正面砌造象鼻形墀頭和磚雕耕讀圖墀頭。方磚墁地,平底天花中高三層方形藻井,殿頂鋪青灰小瓦和筒瓦,正脊兩瑞作鰲吻,戧脊飾套獸,檐口列圓形獸面瓦當。飛檐翹角,懸掛風鐸,風動鐸鳴。整個大成殿高大、宏偉、壯觀,在古建築中屬精品之作,為全國所罕見。

文物

文廟也是桐城市的博物館所在地,館藏文物有新石器時期以來的許多珍貴藏品:商爵、漢陶、宋瓷、清畫等古董文物屢見不鮮,其中有李公麟的畫,方以智的書,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總計館藏文物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另外還有多件的稀世珍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