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生,男,漢族,1932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今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楊橋鎮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個人履歷,所獲榮譽,研究成果,學術著作,教學工作,人格魅力,淡然的科學家,熱愛測繪,文革磨難,培養後生,人物評價,
個人簡介
寧津生,男,漢族,1932年10月生,今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楊橋鎮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測繪學會測繪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家測繪局科技委員會委員。
個人履歷
1951.9~1953.9, 同濟大學測量系工程測量專業
1953.9~1954.9, 北京俄語專科學校
1954.9~1956.7, 同濟大學測量系工程測量專業(本科畢業)
1956.9~1984.8 ,武漢測繪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1984.8~1988.1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 副教授、教授
1988.1~1995.5,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 教授、博導
1995.5~1997.2,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 教授、博導、院士
1997.2~2000.8,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院士
所獲榮譽
進步一等獎
“大地測量學科發展戰略”於1995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於1992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輯出版的《澳大利亞及遠東名人錄》。
湖北省師德標兵
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湖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物理大地測量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從50年代至70年代,他主要研究我國天文重力水準的理論、方法和精度,其研究成果完善了當時由蘇聯專家為我國設計的天文重力水準布設方案,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訂後的我國《天文重力水準測量細則》,作為我國重力測量實際作業的依據和標準。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確定相對大地水準面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其成果為確定我國大地原點的地心坐標及橢球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80年代,利用地球磁場和重力場與衛星的相互作用,寧津生採用星上的磁力矩器和可用的一切手段設計出了一整套搶救衛星的技術方案。這在當時是一種大膽和從沒用過的方法,他和眾多的科研人員一道,經過75天的艱苦努力,使這顆瀕臨報廢的“風雲一號”衛星重新建立了三軸穩定的對地定向姿態。80年代中後期,他重點研究局部重力場的逼近理論,由他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新技術項目和國家測繪科學基金項目180階和360階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建立了迄今為止我國階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場模型。他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星重力梯度邊值問題的研究”等,是大地測量領域新的、代表發展方向的研究課題。 寧津生教授共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地球重力場精細結構及我國大地水準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整體大地測量、大地測量學科發展戰略等四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編著出版教材、專著6部,翻譯出版外文文獻6部,發表論文50餘篇
具體的基金項目:
國家測繪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整體大地測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星重力梯度邊值問題的研究”
國家測繪局測繪基金項目“對外公開的30’×30’平均重力異常的研究”
橫向項目“深圳高解析度高精度大地水準面的研究”
學術著作
《地球重力場模型理論》於1994年獲國家測繪局優秀測繪科技圖書一等獎
《重力與固體潮教程》於1985年獲國家地震局優秀教材一等獎
《中國地球物理圖集》於1997年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
《清江隔河岩大壩外觀變形GPS自動化監測系統研究》於1999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整體大地測量研究》於1993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
《地球重力場在工程測量中的套用》於1995年獲國家測繪局優秀教材二等獎
教學工作
主講課程: 《測繪學概論》
每年武漢大學新生入學時,做過10年原武測校長的寧津生,依然會像當年他初登講台時一樣"緊張"。對於給本科新生上專業課《測繪學概論》,他還是絲毫不敢懈怠: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最通俗的語言,將測繪學這門艱深的學問讓剛入校門的新生心領神會
人格魅力
淡然的科學家
20年前,他還只是武測的一名普通副教授,後來卻"無意間"經學校教職工和國家測繪局領導推選,當上了副校長。3年後,他"無意間"又被任命為校長,而且一乾就是10年。正如他反覆說的:"幾十年來,我也沒有刻意去追求什麼,而且從不奢望一定成為什麼家,更沒有想到做官。"他這輩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早上起來也從不鍛鍊身體,對飲食更是順其自然,吃什麼都香。寧津生很少生氣,即使有時為了一個事情氣得不得了,轉身也就忘了。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一切對他來說平靜如水。當後來退下來後,甘心作一位普通的老師。
熱愛測繪
文革磨難
布洛瓦爾走了,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中國的大地重力學研究並沒有停止,他最信賴的學生寧津生接過了他的接力棒,開始了中國天文重力測量的研究。然而,好景不長,當寧津生正潛心研究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成了白專典型,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發配到食堂進行勞動改造。寧津生對此處之泰然,他樂呵呵地到食堂接受再教育。每天早晨,寧津生四點半就起床,第一個到食堂報到。雖說他不會做飯,但幫助大師傅洗菜、和面、淘米,他都幹得十分起勁。等到了早餐的時間,他紮起圍裙,站在視窗為職工打飯,那神情,仿佛他不是一個資深的科學家,而真的是一個食堂的普通員工。讓寧津生備感可惜的是,過多的無意義的政治活動浪費和分散了精力,極左思想的泛濫在科學領域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引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空想和不切實際的工作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王國里,寧津生可以多謀善斷、縱橫馳騁,但是對文革這場政治風暴,他卻無能為力。然而一個科學家的良知又使他無法真正地放棄自己的專業,他相信國家不可能永遠這樣荒唐下去,他必須為國家的復興做好準備。
寧津生悄然行動起來了。白天,他和大家一道參加學習班的學習,晚上則一個人悄悄地關起門來搞研究。測量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為了能做實驗,他主動要求去做實驗大樓的衛生。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點起自做的煤油燈,專心地做起實驗來。為了不被人發現,他做了一個大燈罩來遮住燈光。但是,久而久之,煤油燈漏出的點點光亮讓巡邏的人員起了疑心,以為是什麼階級敵人在搞破壞,終於,在一天晚上,他被從實驗樓里揪了出來。一頓狠批之後,寧津生進了牛棚。
關在牛棚里的寧津生最大的苦惱不是沒完沒了的批鬥和學習,而是不能看專業書籍。好容易有一天,他和牛棚里的其他人一道被派到圖書館去清理書籍。在清理的過程中,他忽然發現了幾本俄文版的重力學方面的書。寧津生喜出望外,趁人不注意,把這幾本書揣進了懷裡。
等到回到牛棚後,如何藏好這幾本書卻成了一個難題,如果被人查出來,安上一個罪名是小事,只怕這幾本好不容易找到的書也會遭殃。寧津生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本毛澤東選集,把封面拆下來,包在專業書的外面,堂而皇之地看了起來。這個方法果然有效,一連好幾天,都沒有人來打擾他,寧津生不禁為自己的發明感到得意。時間長了,也有管教的人問他為什麼看外文版的毛選,寧津生理直氣壯地說:“你們不是常說要進行世界革命嗎?不看懂外文,怎么向外國人宣傳毛澤東思想呢?”一席話,說得他們啞口無言。於是,寧津生看專業書,不但沒受到懲罰,還不時地得到一些關照。就這樣,在動亂的年代裡,寧津生依然沒有荒廢自己的專業。
終於,十年噩夢結束了,寧津生又獲得了研究的權利。
培養後生
從黑髮到白髮,寧津生為測繪事業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智慧。當新世紀開始召喚時,寧津生不因自己早已功成名就,也不因自己是資深望重的院士而停步;相反,他的緊迫感越來越強烈了,一種憂患意識時時從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來。
1984年,改革的大潮將寧津生這位一心一意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學者推上了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的崗位。從此,他犧牲了很多從事業務工作的時間,將相當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之中。
1988年擔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後,他更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為學校的發展、為祖國的測繪事業和測繪教育事業追趕和超越世界先進水平傾注了所有的心血。人們看到,寧津生校長,這位風度儒雅的學者風采依然,除了能看到歲月給他的雙鬢添上的幾縷白髮外,在他的身上你幾乎讀不出任何其他歲月的信息,更找不出十多年"官場"閱歷的蛛絲馬跡。你看到的,只是一個溫和淡然的普通老人。
2000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併入武漢大學。每年武漢大學新生入學時,做過10年原武測校長的寧津生,依然會像當年他初登講台時一樣"緊張"。對於給本科新生上專業課《測繪學概論》,他還是絲毫不敢懈怠: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最通俗的語言,將測繪學這門艱深的學問讓剛入校門的新生心領神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寧津生是中國大地測量領域的頂級科學家之一,上這門課對他來說應該是信手拈來,況且這門課他已上了8年,且只講其中的一個章節,但開學前他就已重新備了課,重新編寫了講義,上課的前一天晚上還會溫習一遍。
一門《地球重力場》的專業課,他講了30多年,可每次上課前,他仍要重寫講義,即使是在當校長的那些最繁忙的日子裡,他也依然如此。10年的校長生涯,讓他深感教學是大學的第一使命,老師即使從事科研也要為教學服務。雖身為院士,也當過校長,可寧津生始終把自己看做是一名普通教師,教書育人自然就成了他的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