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湖南省長沙市)

長沙(湖南省省會)

湖南省長沙市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沙,別稱星城湖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也是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渝廈高鐵在此交匯,。

長沙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湘江下游、長瀏盆地西緣、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全市下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7.3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74.22億元,常住總人口839.45萬人,城鎮化率為79.56%,常住外來人口達200萬人。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嶽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蹟。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長沙既是清末維新運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義的發祥地之一。走出了黃興蔡鍔劉少奇等名人。

長沙是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東亞文化之都、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等文化品牌。長沙有高等學校51所,獨立科研機構97家,兩院院士73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5個;有雜交水稻育種、“天河”超級計算機、國內首台3D燒結印表機等科研成果。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況,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特徵,地形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文體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人民生活,社會保障,財政預算管理,傳媒,教育,交通,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市內交通,歷史文化,方言,地方戲,民俗,美食,宗教,文化遺產,城市象徵,地名由來,地方特產,風景名勝,主要景區,歷史古蹟,著名人物,城市榮譽,友好城市,長沙之最,

歷史沿革

長沙歷史發展,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考古判斷,在距今15-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即有原始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商代文物商代文物
殷商之世,長沙屬揚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
設長沙郡,為秦初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長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權的行政區劃,郡治湘縣。
西漢長沙國,治臨湘縣,轄臨湘、羅、連道、益陽、下雋、攸、酃、承陽、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縣。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長沙國為填蠻郡,改臨湘縣為撫睦縣。
東漢復置長沙郡,改撫睦縣為臨湘縣,仍為郡治,上隸荊州。轄臨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國)、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容陵、醴陵13縣。
三國時期屬東吳。
南朝,臨湘縣析出湘西縣,臨湘縣為長沙郡首邑,南朝開始,湘西縣為衡陽郡(長沙郡析出)首邑,上隸荊州或湘州(西晉懷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荊、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統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長沙郡改潭州,轄長沙、衡山益陽邵陽4縣。臨湘縣(省湘西縣)改稱長沙縣,為潭州州治(大業三年隋一度改潭州為長沙郡)。
武德三年入唐版圖;貞觀元年設十道,潭州天寶元年即742年,潭州改為長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復改為潭州)江南道,轄長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長沙縣立)、湘鄉(武德四年析衡山縣置)、益陽、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陽設,七年又併入益陽)等6縣。開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屬江南西道
後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馬殷“以潭州為長沙府”,長沙為楚國都城,太祖廣順二年(952年),南唐邊鎬陷長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馬王堆漢墓文物馬王堆漢墓文物
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圖,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國為十五路,潭州為荊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分長沙縣5鄉及湘潭縣2鄉設善化縣,與長沙縣同附廓,潭州轄長沙、善化、瀏陽、寧鄉、湘潭、湘鄉、益陽、安化、湘陰、醴陵、茶陵、攸縣等12縣,直至民初,長沙城為路、州及長善二縣治所。
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長沙入元版圖,設安撫司。十四年設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遷潭州行省於鄂州,稱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潛邸所幸”,改潭州路為天臨路,轄長沙、善化、衡山、寧鄉、安化5縣,醴陵、瀏陽、攸、湘鄉、湘潭、益陽、湘陰7州,長沙、善化兩縣依郭。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吳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達領兵至潭州,改天臨路為潭州府。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長沙府,轄長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長沙,十三年五月復置)、湘陰、湘潭、瀏陽(洪武二年降為縣)、醴陵、寧鄉、益陽、湘鄉、攸、安化11縣及茶陵州,府城依舊設於長沙、善化兩縣,上隸湖廣布政使司
順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領兵入長沙,長沙納入清版圖,沿明制設長沙府,上隸湖廣,仍轄12州縣。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省設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於長沙,偏沅巡撫移駐長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仍隸湖廣)。長沙(府)城自此為湖南省會。長沙府上有鹽法長寶道。乾隆時長沙府城不僅為巡撫治,亦為布政、提學、提法三司,巡警、勸業、鹽法、長寶四道治所。
民國元年(1912年)4月,並縣歸府,長沙、善化二縣合併為長沙府直轄地。
民國二年(1913年)9月,改定舊長沙府附廓首縣裁府改縣,長沙府直轄地改為長沙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劃為四道,長沙縣屬湘江道(即原長寶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縣劃歸湘江道)。1914年廢都甲設鄉鎮,長沙縣轄7鄉11鎮。
民國九年(1920年),長沙設市政廳,年底設市政公所。省會警察廳設東、南、西、北、外東、外南、外北、商埠8個警察署(區)。當年廢除“道”,縣直屬省。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攻入長沙,成立長沙市蘇維埃政府。年底,長沙城分設東、南、西、北、外東特、商埠6個區,下轄158街團,街團下轄甲、牌、聯(結),5家為1聯,2聯為1牌,10牌為1甲。
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埠入西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埠入西區。8月11日,市縣分治,析長沙縣城區設長沙市,國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長沙設市,是第14個設為行政區劃的市,也是第7個設市的省會,面積48.5平方千米。11月3日,廢除街團制。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劃長沙市為4個區,按東南西北順序命名為一、二、三、四區,每區分4坊,每坊設2至4保,共58保,40~60戶為一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上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8月11日,改區坊保甲4級制為鎮(鄉)保甲三級制,原4區為8鎮,市郊為4鄉。“文夕大火”後縮編為城南、城北兩鎮及兩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8鎮4鄉改為4鎮4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文藝、金盆、嶽麓、會春8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轄8區82保1838甲。長沙為湖南省省會。
1950年3月30日,設郊區辦事處領導外四區。
1953年1月,設水上區。
1955年,內四區建306居委會2909居民組。
長沙人文地圖長沙人文地圖
1956年5月,撤銷市郊外四區,轄鄉並為7鄉1鎮。同年撤水上區。
1957年,內四區轄26街道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個鄉、鎮。
1958年9月,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郊區建立萬年紅、東風、嶽麓公社。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12月24日,湖南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劃,原屬湘潭專區長沙望城二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83年2月8日,長沙市增轄瀏陽寧鄉湘陰1983年7月13日湘陰回歸恢復後的岳陽地區)。當年著手改變政社合一建制。
2015年4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成為全國第12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面積490平方千米。
2017年11月1日,長沙從全球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成為亞洲首個、中國首座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稱號的城市。
長沙市城區長沙市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8月至1958年為不管縣時期,只管市、郊,沒有轄縣。1959年以後為管縣時期,有轄縣。
1949年8月,長沙市轄8區: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文藝區、金盆區、嶽麓區、會春區,下轄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廢除保甲制度。
1955年10月,東、南、西、北4區建306個居委會、2909個居民組,區名去掉“城”。
1957年內4區轄26街道(東區6個、南區5個、西區8個、北區7個),275居委會,2766居民組;郊區轄7鄉1鎮,44村。
1958年9月,農村撤消鄉鎮,建立人民公社,郊區建萬年紅、東風、嶽麓3個公社,18個大隊;城區轄4區、25街道、233居委會、2731居民組。12月,長沙縣、望城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2月,撤消郊區。3月,長、望兩縣合併稱長沙縣,屬長沙市領導。長沙市轄25街道5鎮26個公社、227居委會、2489居民組。
1962年1月12日,恢復長沙市郊區。
1977年12月,恢復望城縣建置,將長沙縣分為長沙、望城兩縣。
1978年底,長沙市轄5區2縣,16縣轄區,84公社6鎮,29街道,1132大隊,308居委會。
1983年2月,瀏陽、寧鄉、湘陰劃歸長沙市管轄,湘陰縣隨即劃歸岳陽地區。
1984年2月,長沙市轄4縣1郊的人民公社先後改為同名的鄉(鎮)。
1993年1月,瀏陽撤縣改市。
1995年7月,轄縣(市)撤區並鄉建鎮,長沙市轄5區3縣1市,38街道67鎮53鄉,648居委會3091村。
1996年,轄區區劃調整,撤銷東、南、西、北、郊5區,設立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5區。
2002年底,長沙市轄5區3縣1市,54街道79鎮39鄉,568居委會2727村。
2001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芙蓉區藩正街遷至嶽麓區嶽麓大道。
2007年,長沙市轄5個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4個縣(市):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瀏陽市。各區、縣(市)共轄83個鎮,比2006年增加3個,2007年共31個鄉,53個街道。各鎮、鄉和街道共轄村1258個,社區566個,與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縣坪塘、含浦、蓮花、雨敞坪四鎮劃歸嶽麓區雷鋒鎮由望城縣委託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同年八月長沙縣榔梨鎮韶光社區居委會正式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由573平方千米變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縣改區,成為長沙市城區,長沙市城區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5年1月14日,長沙縣暮雲街道南托街道劃入天心區,長沙縣跳馬鎮劃入雨花區。至此,長沙市城區面積增加至2185平方千米。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以原寧鄉縣的行政區域為寧鄉市的行政區域。寧鄉市人民政府仍駐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號。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區劃現況

截至2017年,長沙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瀏陽市寧鄉市長沙縣;80個街道、95個鎮、14個鄉,715個社區、1169個村。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218號。
長沙市行政區劃列表
轄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
行政代碼政府駐地
42
410011
430102
東屯渡街道人民東路62號
141.05
410004
430103
青園街道湘府路9號
552
410013
430104
望岳街道金星北路一段517號
187
410008
430105
芙蓉北路街道芙蓉北路一段588號
304.9
410011
430111
圭塘街道香樟東路4號
969.5
410200
430112
高塘嶺街道雷鋒東路30號
4999
410300
430181
關口街道環府路8號
2906
410600
430182
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號
1749.9
410100
430121
星沙街道開元中路3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介於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之間。東鄰江西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幅員面積11819平方千米。

地質特徵

長沙市境內地質特徵是:地層出露齊全,花崗岩體廣布,地質構造複雜,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在長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10億年以前形成的。約6億年前,長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後,海水逐步由東而西退出,瀏陽、長沙與望城大部分地區升出海面,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距今約1.4億年,長沙地區海浸結束,上升成為陸地,由於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長(沙)平(江)盆地。新生代開始,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距今約35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第三次冰期,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蹟。

地形地貌

長沙市地貌總的特徵是:地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多樣,地表水系發育。長沙市東北是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於平緩,略似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貫中部,南部丘崗起伏,北部平坦開闊,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城內為多級階地組成的坡度較緩的平崗地帶,湘江中的橘子洲長5千米。
長沙市東有連雲山大圍山九嶺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峽谷平行相間,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其中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全市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9米,嶽麓區洋湖垸海拔 21.6 米,為長沙市最低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1586.3米。在平崗區有孤峰高聳,與周圍平地顯現較大的高低差異。

氣候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土壤

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水文

長沙市的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除了湘江外,還有匯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河溈水河。支流河長5千米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江流域289條。按支流分級:一級支流24條,二級支流128條,三級支流118條,四級支流32條;另有13條屬資江水系;形成相當完整的水系,河網密布。長沙水文特徵:水系完整,河網密布;水量較多,水能資源豐富;冬不結冰,含沙量少。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長沙礦產種類繁多,尤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共查明的有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餘種,有全國獨有的菊花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礦等。其中大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16處,礦點300多處。

植物資源

長沙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7種,其中常綠樹462種,落葉樹515種,喬木457種,灌木414種,竹藤類106種。主要林木有、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

水資源

長沙市境內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長沙市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僅利用16.72%。最大的水庫為寧鄉縣境內的黃材水庫和瀏陽市境內的朱樹橋水庫。
長沙橘子洲頭全景長沙橘子洲頭全景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839.45萬人,比2018年增長2.9%。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口出生率為12.43‰,死亡率為7.90‰,自然增長率為4.53‰。城鎮化率為79.56%,比2018年提高0.44個百分點。

民族

2010年,長沙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門巴族赫哲族裕固族鄂倫春族烏孜別克族等54個少數民族,總計7.35萬人,其中過萬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

經濟

綜述

2005全年長沙市生產總值(GDP)為1519.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9%。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74.22億元,比2018年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59.6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439.3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775.21億元,增長8.4%。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1、3.5、4.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43.6%、55.2%。
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2.74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0.23億元,增長8.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25.98億元,增長9.6%。

第一產業

2019年,長沙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80.17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農業增加值254.19億元,增長3.7%;林業增加值23.48億元,增長6.5%;牧業增加值69.44億元,下降1.6%;漁業增加值12.58億元,增長10.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0.48億元,增長6.5%。
長沙(湖南省長沙市)
2019年,長沙糧食播種面積32.45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3%,其中稻穀播種面積28.96萬公頃,下降1.2%,優質稻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為77.0%;蔬菜播種面積15.14萬公頃,增長3.5%;油料種植面積5.63萬公頃,增長2.1%;出欄肉豬349.5萬頭,下降20.3%。
2019年,長沙農業機械總動力607.75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80.9%。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全市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79萬處,水利工程投入資金20.73億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13億立方米。

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長沙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菸草製品、汽車製造、非金屬製品業、新材料等五大支柱型產業。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9年,長沙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
2019年,全市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7.7%,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9.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23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36種,占產品總數量的比重為58.1%。
長沙(湖南省長沙市)
2019年,長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6.5%,營業成本增長4.7%,利潤總額增長5.9%。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1186.76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全年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獨立核算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46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房屋竣工面積7753.05萬平方米,增長3.6%。
隨著長沙市裝配式建築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裝配式建築產業將像雨後春筍,在長沙乃至全省迎來井噴式發展。根據《湖南省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布點規劃(2015—2020年)》,至2020年,湖南將形成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15個。長沙市裝配式建築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提出了產業鏈發展的總體目標:用三年時間,打造長沙裝配式建築“一基地三中心一聯盟”“裝配式建築產業示範園”“千億級現代裝配式建築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長沙裝配式建築品牌效應。

第三產業

2012年12月,長沙市服務業形成以新型商貿流通、金融旅遊現代物流服務外包電子商務會展業體育產業八大產業為重點;從服務業就業結構看,傳統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仍是長沙穩定就業的重要渠道;2007年,長沙獲批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2011年,長沙市擁有服務外包企業800多家。長沙市有銀行機構41家(含村鎮銀行2家,農合金融機構11家),省級保險分支機構44家,法人保險機構1家,上市公司46家,小額貸款公司26家,融資性擔保機構69家,各類私募投資機構近200家,花旗銀行新韓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等一批外資銀行入駐長沙。
2019年,長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4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540.86億元,增長1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06.17億元,增長10.0%。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517.31億元,增長10.4%;商品零售4729.72億元,增長10.1%。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3%(全口徑,下同,可比口徑增速為7.6%),分類別看,糧油、食品類增長27.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0%;化妝品類增長13.5%;金銀珠寶類下降16.6%;日用品類增長21.4%;書報雜誌類增長16.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中西藥品類增長21.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1.8%;通訊器材類增長51.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汽車類增長6.6%。
2019年,長沙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2002.03億元人民幣(折合289.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6.4%,其中出口總額1396.43億元,增長69.9%;進口總額605.60億元,增長32.1%。在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689.89億元,占比為49.4%;高新技術產品293.92億元,占比為21.1%。在進口總額中,機電產品338.80億元,占比為55.9%;高新技術產品199.08億元,占比為32.9%。
2019年,長沙全年利用外資項目281個,比上年下降14.6%;契約外資金額98.42億美元,下降7.7%;實際利用外資金額63.74億美元,增長10.3%。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1252.44億元,增長18.0%。
2019年,長沙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6832.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4%;旅遊總收入2028.97億元,增長12.2%。接待國內旅遊者16699.63萬人次,增長12.5%;國內旅遊收入1983.41億元,增長12.1%。接待入境旅遊者132.98萬人次,增長2.0%;入境旅遊收入65931.95萬美元,增長6.4%。2017年末,長沙利用外資項目197個,契約外資金額78.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實際利用外資金額52.50億美元,增長9.1%。全市新增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項目500個,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909.41億元,增長15.9%。
2019年末,長沙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本外幣合計,下同) 21048.45億元,比年初增加2412.8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600.39億元,比年初增加906.5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1248.71億元,比年初增加2854.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477.58億元,比年初增加810.64億元;中長期貸款15917.02億元,比年初增加1719.14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71.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65.44億元,增長17.8%;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05.66億元,增長12.6%。賠付支出126.05億元,增長12.9%。

社會

文體事業

2019年底,長沙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20個,檔案館14個。全年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95項次(市級、區縣、鄉鎮街道三級),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681萬人。年末擁有各級健身輔導站710個,公共體育場地2013個。
中南大學圖書館中南大學圖書館
長沙的娛樂業主要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化龍池和太平街,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為主。夜總會以田漢大劇院和歌舞廳為主,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

科學技術

2019年底,長沙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95個。全年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57項,專利申請42087件,比上年增長2.6%;授權專利22504件,增長6.2%。簽訂技術契約5225項,成交金額233.8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7%。

醫療衛生

2019年,長沙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463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 336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4個,婦幼保健機構 11 個。衛生技術人員8.59萬人,比上年增加 0.5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 3.23萬人,增加0.19萬人;註冊護士4.10萬人,增加0.30萬人。衛生機構床位8.12萬張,增加0.3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7.37萬張,增加0.38萬張。

人民生活

2019年,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11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30505元,增長10.3%;人均經營淨收入7914元,增長11.6%;人均財產淨收入7096元,增長2.8%;人均轉移淨收入9697元,增長6.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516元,增長7.5%。在城鎮居民消費分類中,食品菸酒人均消費10188元,增長7.0%;衣著人均消費2564元,增長6.9%;居住人均消費7628元,增長8.4%;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消費3049元,增長7.5%;交通通訊人均消費5037元,增長7.0%;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消費7361元,增長7.0%;醫療保健人均消費2820元,增長9.7%;其他用品和服務人均消費869元,增長5.1%。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1.8輛,空調252.8台,計算機94.0台。城鎮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建築面積41.3平方米。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9元,比上年增長8.8%。農民人均消費支出23090元,增長10.2%。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1.9輛,計算機39.7台,行動電話機295.5部。農村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建築面積58.0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9年,長沙共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光榮院等208所。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員1.72萬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531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708個。接受社會捐贈22530萬元。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73億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2.25萬人(包括城鎮和農村)。
年末參加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354.84萬人,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 100 %,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9.0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 251.7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265.8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165.97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6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為157.6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 188.0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為506.16萬人。

財政預算管理

2019年財政預算執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國庫庫款管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預算公開等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好,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獎勵資金不低於2000萬元。

傳媒

長沙的媒體有國內主流媒體“湖南電視台”,還有長沙戶外傳媒、報紙雜誌傳媒、數字網路傳媒等,其中,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台。湖南經濟電視台為湖南本土受歡迎的電視台之一。長沙市屬的長沙電視台也是全國城市電視台的一線陣容。另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有兩家。
長沙是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的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為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全國性報紙《體壇周報》和《今日女報》。《體壇周報》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同時,各大報紙紛紛推出了電子網頁版,其中有《三湘都市報》、《華聲線上》、《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星辰線上》等。

教育

  • 初等教育
2019年,長沙普通國小944所;普通國小在校學生66.65萬人,增長7.1%;幼稚園在園幼兒35.46萬人,增長13.9%。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入學率105.6%。
  • 中等教育
2017年,長沙普通高中91所,國中學校250所,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4.74萬人,增長5.1%;普通國中在校學生27.03萬人,增長4.6%。百年名校有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明德中學周南中學長沙市第六中學等,其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湖南師大附中長沙市第一中學為長沙四大名校。
  • 高等教育
2019年,長沙擁有普通高等學校51所,全年在學研究生7.32萬人,比上年增長8.3%;普通高校在校學生66.59萬人,增長4.7%。
學校名稱主管部門辦學層次備註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本科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教育部
本科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教育部
本科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
本科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部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
專科
湖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南省
湖南省
成人高等學校
湖南省
成人高等學校
湖南省
成人高等學校

交通

鐵路

長沙是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鐵路貫穿城區南北,滬昆鐵路連線東西;京廣高速鐵路滬昆高速鐵路長沙火車南站交匯。此外還有連線長沙與常德石門石長鐵路,連線長沙與株洲、湘潭的長株潭城際鐵路。規劃建設的重慶-長沙-廈門鐵路將從長沙西站引出。2014年,長沙高鐵南站累計傳送旅客1424.75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33.0%,增速高於2013年6.1%。

公路

2014年,長沙市公路運輸承擔了長沙市76.6%的客運量和89.0%的貨運量。全年共完成客運量9765.34萬人次、貨運量2.71億噸次,與2013年比分別增長-0.96%和14.4%;完成旅客周轉量61.1億人千米、貨物周轉量264.27億噸千米,比2014年分別增長4.5%和13.2%。
長沙公路長沙公路
截至2010年底,長沙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5306.54千米,公路密度達到129.51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286.94千米。另有3條國道、14條省道和106條縣道密集分布,等級公路總里程為12346.90千米。連線和貫穿長沙城區的高速公路有京港澳、長永、長吉、長張、長潭西、長沙繞城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和長株高速等。連線長沙的國道106國道107國道319國道
主要公路

航空

長沙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大托鋪機場2個機場,其中,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位於長沙東郊的長沙縣黃花鎮,距離市區約22千米,有長沙機場高速公路長永高速公路直達。機場可直航境內75個主要城市和香港曼谷首爾釜山大阪等境外城市,2009年初,開通了直航台北新加坡高雄的航線。2013年8月20日,黃花機場旅客吞吐量為突破千萬人次,連續五年躋身“千萬機場俱樂部”。2014年,黃花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802.1萬人次,位居全國第12位,中部地區首位。2017年長沙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2376萬人次,同比增長11.6%。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大托鋪機場位於長沙南郊三環線以外,以前為軍民兩用機場,今為專用軍事機場,未來將遷往長沙市寧鄉縣東南部地區。

水運

主詞條:長沙港
長沙港可通江入海,共與長江沿岸及南京、上海、連雲港等港口通航。長沙輪船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到益陽、津市安鄉、常德、茅草街湘潭湘陰岳陽等地的班船。此外,截至2010年11月,長沙有湘江千噸級航道和有全國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港口國際貨櫃吞吐量36萬標箱,重件雜貨350萬噸;其中,截至2013年2月,第一、二期工程均以建成,第三期與2012年底動工。
長沙港長沙港

市內交通

  • 橋樑隧道幹道
長沙城區主幹道有五一大道芙蓉路東風路韶山路萬家麗路三一大道、中山路、黃興路、湘江路、瀟湘路、人民路和一環線、二環線、三環線等。連線湘江兩岸的過江通道有八橋兩隧:橘子洲大橋銀盆嶺大橋猴子石大橋月亮島大橋黑石鋪大橋三汊磯大橋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營盤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由於跨越主城區的湘江一、二、三橋的過江交通流量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行,造成長沙交通擁堵。2013年12月30日,三環已完全貫通。2015年10月1日,首條城市快速路萬家麗路高架正式通車。通過二環線、三環線、長沙大道金洲大道楓林西路等,將長沙縣和寧鄉市漸漸融入長沙城區。長瀏高速使瀏陽市距離長沙不到一小時的車程。長沙也在城市的東南西北各設立了長途汽車站,在長沙火車站設立了長株潭客運汽車站,在長沙火車南站設立了黎托客運汽車站。
  • 軌道交通
主詞條:長沙軌道交通
長沙軌道交通,是服務於長沙市的軌道交通系統,共運營的線路有長沙捷運1號線長沙捷運2號線長沙捷運4號線長沙磁浮快線。長沙捷運1號線已於2016年6月28日運營;長沙捷運2號線已於2014年4月29日運營;長沙捷運4號線已於2019年5月26日運營;長沙磁浮快線已於2016年5月6日運營,該線路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鐵路。
線路起止站全長運行狀態
磁浮高鐵站——磁浮機場站
18.55千米
已運營
開福區政府——尚雙塘
23.569千米
已運營
梅溪湖西——光達
26.711千米
已運營
山塘——廣生
41.4千米
2020年7月運營
罐子嶺——杜家坪
33.7千米
已運營
水渡河——毛竹塘
22.7千米
2020年通車
謝家橋——黃花機場西
48千米
2021年通車
參考資料:
長沙(湖南省長沙市)
  • 公共運輸
普通公交
2015年9月,長沙市內共有3家從事公交運營的公司,此外。郊區望城區內有2家,長沙縣內有3家。2014年,長沙市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由33.6%上升至36.9%。全年公共運輸客運量達11.63億人次,比2014年增長11.7%。城區萬人公車保有量達到16.9標台/萬人,比2014年增加1.1標台/萬人。截至2014年底,長沙城區共有公共汽車5517台,比2014年增加1360台;擁有出租汽車7957台,比2014年增加1042台。2014年實施了2輪公交線網最佳化調整,共調整和新開線路60餘條,填補空白點90餘個。
快速公交(BRT)
【主詞條:長沙快速公交
線路名稱
始發站
終到站
狀態
備註
萬家麗線
湘龍路龍塘樞紐站
市廣電中心站
即將運營
全線約20.1千米
1號線
規劃
\
2號線
規劃
\
3號線
星馬片區(星沙北)
規劃
\
4號線
金霞組團
規劃
\
5號線
桐梓坡
規劃
\
6號線
規劃
\

歷史文化

方言

長沙方言屬新湘語長沙話,主要以長沙城區和長沙縣、望城區為代表。長沙也有一些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諱,比如以前因為有虎出沒而忌說“虎(fu音)”,把“腐乳”讀作“貓乳”、“府正街”讀作“貓正街”。

地方戲

長沙湘劇是湖南地方大戲中的一個主要劇種,其腔調最初以江西弋陽腔與長沙等地的民間宗教音樂結合而形成,舊稱“人戲”、“大戲”。由高腔、低牌子、崑腔、彈腔4種聲腔構成,用長沙方言演唱。其風格或粗獷、奔放,或委婉。當今湘劇缺乏青少年民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
長沙花鼓戲是長沙地區流傳最廣的一個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民眾所喜愛。
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於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俗

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曆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

美食

長沙境內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餚。西漢時期,湖南的菜餚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後,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後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更好發展。
長沙臭豆腐長沙臭豆腐

宗教

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幾萬人,信眾10萬人以上。

文化遺產

2014年12月,長沙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有325名會員;紅星木雕城計畫騰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遺博物館”,長年舉行展示和演出;寧鄉大成橋鎮81歲農民謝國恩自費建立長沙首家非遺民俗館,蒐集散落在民間的“滄海遺珠”。長沙共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7項市級非遺項目,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分別為7人、11人、32人,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基地14個、非遺專題博物館7個。
長沙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5月26日)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項目編號
公布時間
批次
項目保護單位
屬地保護
1
傳統美術
Ⅶ-19
2006年
第一批
長沙市民眾藝術館
開福區
2
傳統技藝
Ⅷ-86
2006年
第一批
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
瀏陽市
3
傳統戲劇
Ⅳ-127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
天心區
4
傳統戲劇
Ⅴ-51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市民眾藝術館
嶽麓區
5
廟會(火宮殿廟會)
民俗
Ⅹ-84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飲食集團長沙火宮殿有限公司
天心區
6
石雕(菊花石雕)
傳統美術
Ⅶ-56
2008年
第二批
瀏陽市菊花石行業協會
瀏陽市
7
傳統技藝
Ⅶ-56
2010年
第三批
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陶瓷行業協會
望城區
8
傳統音樂
Ⅱ-168
2014年
第四批
-
-
長沙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5月26日)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公布時間
批次
項目保護單位
屬地保護
1
麻山鑼鼓
傳統音樂
2006年
第一批
寧鄉縣文化館(寧鄉縣藝術劇團)
寧鄉縣
2
火宮殿八大傳統小吃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
2006年
第二批
長沙飲食集團長沙火宮殿有限公司
天心區
3
民間剪紙
傳統美術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市望城區文化館
望城區
4
龍舞(洞井龍舞)
傳統舞蹈
2008年
第二批
長沙市洞井經濟發展實業公司
雨花區
5
棕編(長沙棕葉編)
傳統技藝
2008年
第三批
長沙市天心區文化館
天心區
6
長沙玉和醋傳統釀醋技藝
傳統技藝
2008年
第三批
長沙玉和釀造有限公司
天心區
7
長沙陶公廟會
民俗
2010年
第三批
長沙縣榔梨商會
長沙縣
8
花鼓戲(長沙花鼓戲)
傳統戲劇
2010年
第三批
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
開福區

城市象徵

  • 市樹
香樟樹為一種常綠喬木;原產於中國東南沿海,隋唐時即傳入長沙地區。據園林、文化部門普查,長沙市200多株古樹名木中,古樟占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圓通寺(今琅梨鎮長沙縣農機廠)的古樟,樹齡近千年,胸徑達2.28米。1985年11月30日,確定香樟樹為長沙市市樹
  • 市花
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合稱中國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長沙地區的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杜鵑花的生長,長沙人稱杜鵑花為“映山紅”。1985年11月30日,確定杜鵑花為長沙市市花

地名由來

“長沙”之名最早見於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後歷朝歷代,長沙均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鎮,新中國成立後,長沙作為湖南省省會,成為國務院首批頒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長沙一名是怎么得來的,歷來眾說紛紜,史籍記載各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說:
一、得名於長沙星
史記·天官書》云:“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二十八宿軫宿有一附星名為“長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論,將長沙之地以應長沙星,認為長沙地名源於星名,故長沙又有“星沙”之稱。
二、得名於萬里沙祠
萬里沙祠一說最早見於晉闞馬因所著《十三州志》:漢“有萬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曰長沙。”此後,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援引《東方朔記》云:“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州至東萊可萬里,故曰長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為長沙郡”的自注亦云:“有萬里沙祠,故曰長沙。”於是以後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說作長沙得名之源,並加以闡發考釋,認為長沙在古代有祭禮沙土之神的活動。
三、得名於“沙土之地”
長沙的地質結構為以石英砂岩、砂礫岩粉砂岩頁岩等為基礎,經過長年的外力作用,地層崩塌的岩石,經風化和水流的沖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積於地表,特別是現長沙市區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帶,分布著大片的沙灘,沙洲等,每當枯水時節,這些洲、灘露出,向人們展現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長大,“白沙如霜雪”,這種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稱長沙為沙鄉或沙土之地。如唐大曆間長沙太守張謂著《長沙土風碑銘》引《遁甲記》云:“沙土之地,雲陽之墟。”又《路史》曰:“沙,為長沙;雲陽,為茶陵。”又《元和郡縣誌》云:“《禹貢》荊州之域,春秋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並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為長沙郡,以統湘川。”
四、得名於長形的沙洲
長沙湘江中的水陸洲,長約5000米,寬約100米,是一較有特色的地理景觀。
五、得名於“蠻越”語“祭禮女神的地方”
在楚國“南平蠻越”之前,長沙居民屬“蠻越”族。在蠻越語中,“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長沙”在蠻越中的含義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壯、侗諸民族聚居區還有女神崇拜的風俗,他們的成語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長沙”之語。
結論
後經過各時代文人學者的研討,第一、二種說法逐漸被否定。而第三說和第四說的依據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長沙的地物特徵,相對較為可信。長沙地名,應是先民們根據長沙古代的自然環境特徵而逐步確認,最後約定俗成,流傳後世;理應“始於洪荒之世”,至西周時被確認。至於第五說,雖無定論,但亦可作為一家之言。

地方特產

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繡棕編(另一說為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
湘繡湘繡
湘繡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繡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繡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
菊花石雕,其中重要的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
中國紅瓷器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窯,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征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
瀏陽有“花炮之鄉”的美稱,其生產的花炮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

風景名勝

主要景區

國家AAAAA(5A)級旅遊景區:嶽麓山橘子洲旅遊區(包含嶽麓山、橘子洲、嶽麓書院新民學會舊址四個景區);花明樓(含劉少奇紀念館劉少奇故居等)。
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長沙世界之窗、湖南省石燕湖生態旅遊公園、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博物館雷鋒紀念館天心閣長沙洋湖濕地公園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包括嶽麓山嶽麓書院橘子洲)。
國家水利風景區:長沙湘江水利風景區(湘江風光帶)、長沙市千龍湖生態度假村。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湖南湘繡城
國家級重點開發基地、綠色低碳示範新城梅溪湖國際新城(桃花嶺、梅溪湖、象鼻窩)
長沙十景
長沙十景

歷史古蹟

長沙由於八年抗戰文夕大火破四舊,導致長沙城區古建築古文物幾乎損失殆盡。完整保存的麻石街僅存4條。歷史街區: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
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現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裡遺址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
長沙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所在位置批次
長沙市區
第三批
黃興故居和墓地
分別位於長沙市區和長沙縣
第三批
寧鄉
第三批
銅官窯遺址
長沙市區
第三批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
瀏陽
第一批
瀏陽
第四批,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六批
長沙市區
第六批
長沙市區
第六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張南軒墓(含張浚墓)
寧鄉
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瀏陽
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寧鄉
第七批
寧鄉
第七批
長沙縣
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瀏陽
第七批
長沙市區
第七批
湖南大學早期建築群
長沙市區
第七批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瀏陽
第七批
以上參考:

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一覽表

城市榮譽

城市榮譽一覽表
最具中國特質的國際文化名城
中國十大節慶城市
中國十大會展品牌城市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國家級節能減排的示範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十佳休閒宜居生態城市
中國首屆最具軟實力城市
全國十大幸福省會城市
全國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
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示範城市
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
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全球城市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座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並獲“長安杯”
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第11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潛在的國家重要交通、教育、醫療、文化、貿易中心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第10
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第13
世界城市名冊評為世界二線城市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前20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14
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中國百強城市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第68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第165
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第8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第10
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友好城市

自1982年長沙市與剛果(布)布拉柴維爾市結成湖南省第一對友好城市以來,截至2014年12月,長沙市已與23個國家的3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經貿合作城市。
友好城市一覽表
剛果共和國
1982.8.9
義大利
1997.9.26
日本
1982.10.30
韓國
1998.10.19
美國
1988.5.9
1999.3.22
瑞士
1994.6.10
1998.5.14
2000.2.24
澳大利亞
2006.3.7
美國
1995.11.29
芬蘭
2004.11.3
德國
2004.5.20
南非
2008.9.25
俄羅斯
2006.1.19
-
-
-

長沙之最

世界最早的鑄鐵件——春秋晚期鐵凹形鋤和鐵鼎,鑄造於春秋晚期(約前6、7世紀)。
劉少奇紀念館;劉少奇銅像廣場劉少奇紀念館;劉少奇銅像廣場
世界最輕的絲織品——素紗襌衣,長沙馬王堆出土。重僅49克(一說48克),由於絲纖度非常細,現代工藝無法仿製。
世界最早的印花織物——印花綢被面,戰國楚墓出土。參見中國古代印染。
世界最早的毛筆——長沙左家公山出土,製作於戰國時期。
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實物——西漢《五星占》和《天文氣象雜占》,長沙馬王堆出土。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長沙窯出土,長沙窯也因此被認為是釉下彩發源地。
世界最多的簡牘出土——長沙走馬樓一次出土三國吳簡14萬餘枚,超過歷年出土的簡牘數量之和。
中國最早的鋼製品——春秋晚期鋼劍,長沙楊家山出土;
中國最早的性醫學著作——馬王堆漢墓房中書,有《十問》、《天下至道談》、《合陰陽》等共六種。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鐃——商代象紋大銅鐃,寧鄉出土,重220.76公斤。
中國最大的商代方尊——四羊方尊,寧鄉出土,高58.3厘米,重約34.5公斤。中國最大的商代銅瓿——寧鄉出土。通高62.5厘米,口徑58厘米,腹徑89厘米,重55公斤。
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1959年寧鄉出土的商代銅鐃中藏有224隻小青銅斧,具有貨幣功能。
中國第一條標準的汽車公路——長潭(長沙至湘潭)公路,於1913年修建。
中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漢代諸侯國王陵——漢長沙國王陵區。
世界第一跨——長沙洪山大橋主橋結構形式為無背索斜塔斜拉橋,主跨206米,跨下沒有一個橋墩,比“第二跨”西班牙阿拉米羅橋長出6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