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開慧故居
- 地址:長沙市東北約60公里的板倉
- 房間數量:28間
- 占地面積:120畝
- 組成:故居、陵園、楊公廟
- 建築風格:農舍
故居簡介,人物介紹,文物介紹,楊開慧故居,楊公廟,陵園,展覽情況,美術作品,
故居簡介
楊開慧故居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故居、陵園、楊公廟。故居位於長沙東北部一隅的長沙縣開慧鄉(原清泰鄉)開慧村板倉屋場,始建於清代乾隆末年,現存大小房間36間,土磚木結構,普通農舍建築風格。整個故居占地約1400平方米,故居是楊開慧童年和少年時代成長及後來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在這裡延生,12歲時隨家遷居長沙,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回故居住,直至1930年10月被捕。
人物介紹
楊開慧,名霞,字雲錦,著名學者楊昌濟教授獨女。1930年10月不幸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同年11月在長沙識字嶺就義,時年29歲。其遺骸歸葬故居一側綠樹叢中。1901年11月6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一個進步知識分子家 庭。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年冬與毛澤東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先後在長沙、上海、廣州、武漢和韶山等地進行革命活動。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被捕。面對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部“鏟共隊”的種種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楊開慧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你們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要想從我的口裡得到你們滿意的東西,妄想!”“砍頭只像風吹過!死,只能嚇膽小鬼,嚇不住共產黨人!”敵人逼問她毛澤東的去向,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楊開慧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係,除非海枯石爛!”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英勇就義於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文物介紹
楊開慧故居
楊開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沙縣清泰鄉(今開慧鄉)板倉。距長沙約70餘公里。始建於清末,土木結 構,蓋小青瓦,面壠背山,坐北朝南,前築以防護矮牆,形成院落。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棟平行排列,前低後高。前棟為雙面木門,中嵌木欄轉門;中棟有三級踏步上入過廳,門額懸掛“板倉”二字橫匾;後棟正中為堂屋,左右為住房。兩側廂房多作雜房、配房。棟棟之間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內植桂花和女貞樹。院落西部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生在故居後進東頭北間。1966年11月維修後開放,並復原陳設了楊開慧住房、楊昌濟夫婦住房以及毛澤東、楊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繕時,在牆縫中發現有楊開慧1928年在家居住時所寫手稿信札多件。距故居右側300米處的棉花坡山頭上,建有楊開慧陵園一處。
楊公廟
陵園
1930年11月,楊開慧在長沙識字嶺就義後,歸葬棉花坡北向山坡。毛澤東寄30塊銀元,以與楊開慧所生三個兒子
的名義立碑三通。1959年修建紀念亭、紀念塔於墓前。1967年4月重修墓地並建陵園,1969年楊母向振照與之合穴,新建合葬墓於今地,占地約1.3公頃。從山腳至墓區約150米,由三層梯形平台相連,每層有石階,近百餘級。墓冢在最上層正方形平台之中,平台邊長18米,石砌墓,為混凝土結構,大理石貼面,墓長6.6米,寬5.8米,高0.4米。墓碑橫置斜放,橫長2.7米,寬2.3米,漢白玉石質,刻楷書碑文"楊老夫人與開慧烈士同穴"。碑後墓石上刻有建墓年月銘文。與墓平行,墓後另建大型詞碑一方,鐫刻毛澤東手書《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一首。墓地四周蒼松環繞,以慰英靈。楊開慧祖父書樵與父親昌濟的合葬墓以及堂兄開明烈士墓亦在陵園的松柏樟梓之間。
開慧烈士陵園位於開慧故居右側的棉花坡,三面環山,東臨公路,占在面積20多畝。新建陵墓為混凝土墓壁,面貼大理石,墓的兩側,各豎漢白玉碑一塊。右側碑文刻著“楊開慧烈士墓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覽情況
突出反映楊開慧的光輝業績,展示她敢為人先、堅貞不屈、敢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努力做到突出特色、突出個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楊開慧是一個好女兒、好學生、好妻子、好母親、好黨員、偉大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形象。並將與楊開慧至愛並且予其影響很深的父母和她極為關愛的兒子岸英、岸青生平事跡專題陳列作為楊開慧光輝業績陳列的補充。
美術作品
反映楊開慧故居的美術作品,以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畫中華名人故居第一人”、“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第一人”、著名畫家拇指先生的《中華名人故居系列:開慧故居》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