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裡遺址

炭河裡遺址

炭河裡遺址(寧鄉炭河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位於寧鄉縣黃材鎮寨子村塅溪與溈水交匯的台地上(黃材鎮在山間盆地),是已知南方地區最早的西周城址,發現於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對此先後進行了五次發掘,證明炭河裡遺址為西周時期某一方國的都城所在地。該地共出土了包括“全國十大國寶”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內的2000餘件文物。炭河裡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2004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遺址面積約20000平方米,1963年初發現,1976年進行過小面積試發掘,1994年重新勘探,認為該遺址與青銅器有直接關係,是揭開寧鄉青銅器之謎的突破口。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試挖掘,發現大型土台建築遺蹟,確定為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

2002年、2003年、2004年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大面積的發掘,不僅發現有商周時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和城牆,還在遺址周圍發現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徵且器物極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等文物。

1959年出土“大禾人面方鼎”,專家認為出土地曾是殷商王朝後期的一個方國,即“大禾方國。還有四羊方尊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炭河裡遺址
  • 年代:西周時期
  • 發現時間:1963年初
  • 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
  • 所屬國家:中國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理位置:湖南省長沙寧鄉市黃材鎮
挖掘起因,政府發掘,發掘意義,成果總結,方國研究,大禾方國說,蚩尤發祥地,遺址地位,遺址保護,

挖掘起因

1938年4月,寧鄉市黃材鎮龍泉村一位名叫姜景舒的農民到山上種紅薯,一鋤頭挖出了後來成為國寶的四羊方尊。1959年,一位農民上山開荒種地,挖到了已發現的唯一以人面為主飾的商代青銅方鼎。
大禾人面方鼎大禾人面方鼎
記者來到黃材河邊時,溈山風景區管委會黎主任和縣文物局李局長指著一塊高堪說,這就是出土青銅瓿的地方。那是2001年6月16日,幾個小學生在河裡游泳,突然發現高堪挨水的地方,露出了一點與周圍黃沙異樣的青銅綠。童性讓他們開挖,結果越挖越大。國內迄今所見瓿類銅器最大者——“瓿王”,就這樣在3000多年後再現人間。一位牧鴨人後悔不迭,說他常在堪上站,腳踏寶貝不識寶。

政府發掘

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試挖掘,發現大型土台建築遺蹟,
確定為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2002年、2003年、2004年連續3年,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大面積的發掘,發現並解剖城牆、城壕和一批同時期的貴族墓葬,出土銅器3000多件。不僅發現有商周時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和城牆,還在遺址周圍發現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
註:圖冊來源於長沙炭河裡國家遺址公園官網出土文物概覽部分

發掘意義

炭河裡遺址(寧鄉炭河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不僅是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中國範圍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其城牆構築方法、城壕及城內布局特點、宮殿建築類型以及城外墓葬出土的大量銅器等,是非常難得的科學史料。而炭河裡遺址和炭河裡文化的發現,填補了湖南西周時期歷史的空白,為研究湖南乃至南方地區西周時期的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社會組織結構及社會形態,族群遷徙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炭河裡遺址炭河裡遺址
以炭河裡遺址為代表的炭河裡文化的發現和研究,為解決久負盛名的湖南銅器群的來源和性質問題找到了至關重要的突破口,連帶地解決了湖南地區青銅文明的形成問題,從而牽涉到湖南先秦地方史結構體系的重建,這是炭河裡遺址歷史價值的又一體現。

成果總結

20世紀30年代以來,寧鄉炭河裡遺址和周圍鄰近地區陸續出土了多批商周青銅器,達300餘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以遺址為中心直徑不到2公里的範圍內。 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獸面紋瓿、“癸”卣(內有環、玦、管等玉器320餘件)、“戈”卣(內有珠、管等玉器1170餘件)、雲紋鐃(伴出環、玦、虎、魚等精美玉器)、象紋大鐃(重221.5公斤)等,無一不是中國商周青銅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稱為“寧鄉青銅器群”。寧鄉藉此以“青銅器之鄉”享譽海內外。

方國研究

1959年,一尊在寧鄉縣黃材鎮出土的方鼎,其內壁刻有“大禾”二字銘文,鼎身四面各有一個人面主題圖像,遂被稱作“大禾人面方鼎”。儘管其名已定,但有關它的猜測一直在繼續。

大禾方國說

長沙召開“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青銅器學術研討會”,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研究員劉森淼稱,此方鼎為當時“大禾”方國之物,且方國統治者是一位強權女性。“在商代,青銅方鼎是上層社會的專屬用品,諸侯王以上的貴族才能使用。”與多位專家的觀點一致,劉森淼首先據此認為,方鼎的出土地寧鄉黃材曾是殷商王朝的一個方國,即“大禾方國”。那么,大禾方國究竟為何人所建?對此,劉森淼的觀點是:方國的統治者應是一個強權女性。劉森淼說,方鼎所繪人面臉龐圓潤,嘴唇豐厚而無鬍鬚,耳垂下又有爪形墜飾,耳上的“幾”形則表示頭上有髮飾或冠帶存在。由此,他認為,人面像所表現的應該是一個高貴的女人形象,且極有可能是大禾方國信仰的神明或統治者,“人面方鼎上的女人面或許就在告訴我們,大禾方國是女權的天下,其統治者就是一個強權女性”。

蚩尤發祥地

寧鄉溈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喻立新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炭河裡解謎”。喻立新認為黃材一帶與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蚩尤有關,而且,黃材很可能就是蚩尤和蚩尤部落的發祥地。
蚩尤部落向北方擴張並在江漢平原形成九黎部落聯盟,後進入中原,與黃帝部落聯盟在今河北涿鹿展開了原始社會末期規模空前的部落大戰——“涿鹿大戰”。最後九黎部落聯盟被打敗,餘部退回到江漢平原,衍變成了新的部族集團——三苗。
三苗夏商時期地域東至贛鄱平原,西至資水下游,南至湘水下游與贛水中下游,北至長江。最晚於商末周初,三苗部落聯盟變成了三苗方國,其都邑就在寧鄉黃材炭河裡,因為2001年至2005年對炭河裡考古發掘,炭河裡城址始建於商末周初。明代成書的《名義考》云:“三苗建國在長沙,而所治則江南荊楊”。
銅在古代是戰略物資。專家通過研究,中國古代有三大銅都。一是北方的中條山銅都;二是以湖北大冶、江西瑞昌為中心的荊州銅都;三是以南陵大工山、銅陵鳳凰山為中心的揚州銅都。在這三大銅都中,北方的中條山銅都比較貧乏,而主要的產銅區還是在長江以南,其中荊州銅都就在三苗範圍內。據考古發掘,荊州銅都從商代開始開採,揚州銅都到西周時期才開採。

遺址地位

2004年,炭河裡遺址(寧鄉炭河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6年5月,中國國務院公布其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躋身國家文物局“十二五”期間7處大遺址保護項目之一。
炭河裡遺址是距今2970±50年的一處獨立於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國都城所在地;中國發現的不多見的一座西周城址;中國南方青銅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譯“寧鄉青銅器”之謎的鑰匙;中國南方發現最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遺址;炭河裡遺址的科考成果和考古學文化產生了唯一商周時期的文化——炭河裡文化,奠定了一個新的考古學平台;南方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及國家社會初期形成過渡的重要界標,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炭河裡遺址

遺址保護

2009年5月遺址核心範圍被在建公路腰斬;2012年7月開建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沒能阻止始於2009年底的挖砂“侵蝕”。炭河裡遺址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出台並提交市人大常委會。
2011年3月4日,國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湖南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框架協定》,炭河裡遺址列為省部(局)共同推進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遺址保護髮展總規劃用地為13.25平方公里,建設用地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護區建設寧鄉炭河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面積為遺址保護範圍內的占地80萬平方米。圍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遺址的建設控制地帶的500萬平方米內規劃配套功能區,其中一級控制地帶為200萬平方米(含遺址公園),按規定建築高度不得超過10米,二級控制地帶為300萬平方米,建築高度不得超過15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