㮾梨街道(榔梨鎮)

㮾梨街道

榔梨鎮一般指本詞條

㮾梨街道隸屬湖南長沙市長沙縣,位於長沙縣南偏西,瀏陽河北岸、長沙東郊,東接黃花鎮,南鄰黃興鎮,西南接武廣高鐵黎托鄉,西接省會長沙市,北連泉塘街道及長沙縣城星沙。位於東經113°10′—113°16′、北緯28°13′—28°21′。東西長5.8千米、南北長6千米,總面積34.8平方千米。

截至2015年末,㮾梨街道常住戶11121人戶,常住人口34498人,戶籍人口31498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17309人)。2016年,㮾梨街道財稅收入9.87億元,域內生產經營單位近2000家,外經貿進出口總額1.45億元。截至2017年7月,㮾梨街道轄4村5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㮾梨街道
  • 外文名稱:Langli Sub-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湖南長沙市長沙縣
  • 下轄地區:4村5社區
  • 政府駐地:㮾梨街道梨江路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129
  • 地理位置:長沙縣南偏西瀏陽河北岸
  • 面積:34.8平方千米
  • 人口:戶籍人口31498人(2015年)
  • 方言長沙話
  • 氣候條件:中亞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陶公廟
  • 車牌代碼:湘A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自然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發展,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水利建設,郵政通信,供電飲水,村鎮建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民俗風情,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相傳境內陶真人廟前栽有榆樹和梨樹,兩樹合而得名,原名㮾梨市,俗稱㮾林。
中心區中心區
屬長沙縣明道都及善化縣二都,是湖南省藩司派出的長沙稅課司駐地。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㮾梨鄉。
1950年2月為長沙縣人民政府臨時治所,同年3月定位鄉級鎮,更名為㮾梨鄉。
1986年,㮾梨鄉併入㮾梨鎮,升級為區級建制鎮。
2012年5月,㮾梨撤鎮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街道風景街道風景
2012年,㮾梨街道轄金圫、梅圫、攀塘等13個行政區,134個村民小組。2015年8月,新設高峰社區和檀木橋社區;2016年3月,原三合村和原檀木橋社區合併。

區劃詳情

㮾梨街道政府網2017年7月14日發布的資料顯示, 㮾梨街道轄4村5社區。街道辦事處駐㮾梨街道梨江路。
社區
大園社區
高峰社區
檀木橋社區
行政村
花園村
保家村
龍華村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㮾梨街道位於長沙縣南偏西,瀏陽河北岸、長沙東郊,東接黃花鎮,南鄰黃興鎮,西南接武廣高鐵黎托鄉,西接省會長沙市,北連泉塘街道及長沙縣城星沙。東經113°10′—113°16′、北緯28°13′—28°21′。東西長5.8千米、南北長6千米,總面積34.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7.8平方千米,水域面積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㮾梨街道屬丘陵地帶,河渠縱橫,堤垸密布,水系發達。

氣候條件

㮾梨街道屬中亞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自然災害

㮾梨街道自然災害以水、旱、冰災為主。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瀏陽河瀏陽河
㮾梨街道有小Ⅰ、小Ⅱ型水庫4座。
生物資源
㮾梨街道境內瀏陽河段水產豐富,有鯽魚泥鰍黃鱔龍蝦等。

人口民族

㮾梨街道轄區人口以漢族為主。至2015年末,㮾梨街道常住戶11121人戶,常住人口34498人,戶籍人口31498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17309人),2015年末,㮾梨街道總人口10723戶,31947人,其中男性15700人,農業人口17189人,人口出生率1.5%。

經濟

綜述

20世紀80年代以後,㮾梨形成以汽車配件為特色的鄉鎮企業群。1995年,㮾梨的企業利潤總額居長沙縣第一位。1999年,㮾梨的企業改革深化,實行政企分開,鄉鎮企業全面改制,企業自主經營。
2009年,㮾梨的鎮域財政收入5.4億元,鎮級財政收入2.1億元,人均財政收入7000元。1-11月,㮾梨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2.9億元,同比2008年1.68億元,增加1.18億元,增長71%,其中自有稅源1.54億元,同比增長44%,完成一般預算收入5242萬;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3.42億元;全鎮168家工業企業完成企業總產值39.4億元,其中45家規模企業完成企業總產值31.5億元。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40%。
2012年,㮾梨全鎮共完成鎮屬財政總收入4.41億元,同比增長了27%;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22.98億元,同比增長了91%;完成鎮屬工業總產值56.25億元,同比增長了30%,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46.4億元,同比增長了35%。人均純收入達17640元,同比增長了20%。
2015年,㮾梨街道財政總收入8.45億元,工業總產值83.72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67.2億元)。截至2015年,㮾梨街道有金融機構11家,年末存款餘額14.2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6.82億元。
2015年,㮾梨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8.45億元,同比2010年3.48億元增長2.42倍;完成工業總產值83.72億元,同比2010年43.41億元增長1.93倍,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67.2億元,同比2010年34.4億元增長1.95倍;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43億元,同比2010年12.0億元增長近1.37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58億元,同比2010年13.56億元增長4.28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119元,同比2010年14700元增長2.25倍。
2016年,㮾梨街道財稅收入9.87億元,域內生產經營單位近2000家,外經貿進出口總額1.45億元。2016年,全街道新增企業201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52家,帶動城鄉就業2018人,完成稅收總收入9.87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95.9億元,規模企業工業產值77.8億元,完成招商引資內資10.47億元,招商引資外資910萬美元,外經貿進出口實現貿易總額1.45億美元。

第一產業

種植業
1995年至1996年,㮾梨鎮兩系雜交水稻及建立連片示範區。1997年㮾梨鎮引進台灣日本名優特種蔬菜種植。2015年,㮾梨街道耕地面積800公頃。
養殖業
1995年,㮾梨鎮在紅光村建立瘦肉型生豬基地。2001年,㮾梨鎮建立梨江肉牛精品基地。
林業
㮾梨街道丘林居多,2002年底,㮾梨鎮境內建成兩個百畝花卉苗木示範基地,種植34個花木品種,年出售花木產值2600萬元。
2017年3月,㮾梨街道215人在植樹基地里種植了1200餘棵紅葉石楠,種植面積達10餘畝。

第二產業

2001年,㮾梨在全縣率先建設工業園區。2002年,㮾梨鎮屬集體企業、村級企業改制基本完成。2009年,㮾梨鎮工業產值34億元,居全市、全省鄉鎮工業總量前列。2012年,㮾梨工業總產值54.6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7億元。2015年,㮾梨街道財政總收入8.8億元,工業總產值83.72億元,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58億元。
2016年 ,㮾梨工業園區總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完成95.9億元,同比增長11%;規模企業工業產值實現77.6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工業固投56.5億元,同比增長15%;全年上報招商引資內資項目總計27個,實現內資投資約10.47億元,完成全年度任務的100%。

第三產業

清代及民國初期,㮾梨境內有上、下正街、橫街等私營業店鋪。1955年11月,長沙縣以㮾梨鎮為試點,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20世紀80年代,㮾梨轄內建有國營糧食購銷商店、國營肉食購銷店、供銷系統的大、中性商店和商場等。2014年,㮾梨街道轄內共建有恆凱、陶公廟、土嶺、龍華四家大型農貿市場。2015年,湘樺購物廣場入駐,成為㮾梨街道有史以來首家大型綜合型購物商場。至2015年年底,㮾梨街道招商引資內資15.8億元,外經貿進出口額1.1億美元,個體工商戶2200餘家,從業人員7000餘人,社會商品零售額2.9億元。
2016全年,㮾梨街道完成外資為900萬美元,實現㮾梨街道外資零突破,完成2016年服務業投資計畫6億元的任務目標,全年共上報服務業項目15個,2016年㮾梨街道外經貿進出口實現貿易總額1.45億美元,居長沙縣首位。

交通運輸

民國時期,㮾梨交通運輸基本靠貨船沿瀏陽河進行水路運輸,1989年大修集鎮公路,水路運輸逐漸改變為公路運輸。2001年-2002年,㮾梨鎮修建8條高標準村級水泥公路總長12千米。2003年-2014年,修建東升路、梨江大道、人民東路㮾梨段。至2015年年底,機場高速、人民東路東延、黃興大道南延、東六線、東十一線等主幹道通車,捷運6號線正在規劃設計,園區主要道路青園路、成功路、福中道、佳園路等形成縱橫格局,東六線南延線延伸至黃興鎮,勞動東路實現通車。

社會事業

教育發展

1988年,㮾梨全鎮中國小校16所,在校學生4118人,教職工214人。2000年梨江中學被省、市教委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㮾梨全鎮15所中國小教育總投資1000多萬元,各校教育設施齊全,辦學條件改善。2009年,㮾梨農校成功創建為“省級示範性鄉鎮農校”。㮾梨鎮社區學校成功創建為市級示範性社區學校,2015年獲教育部農村成人(社區)教育優秀品牌。至2015年,㮾梨街道境內有229名教職工,5所國小,1所國中,1所職業中專,學生人數4094人(不含職業中專學生數)。

醫療衛生

1954年,㮾梨鎮成立㮾梨聯合診所。1958年,㮾梨鎮在㮾梨陶公廟(民主街)設立㮾梨公社衛生院。1970年4月有20多名鄉村醫師,每村2名(男女各1名)。1979年,㮾梨鎮在㮾梨鄉土嶺村五組,現土嶺社區槐樹塘組自籌新建衛生院,占地面積3267平方米,1980年4月啟用。1995年設立衛生院,恢復名稱長沙縣㮾梨鎮衛生院。2007年,㮾梨鎮下設8個村衛生室,各村配備1名村醫。2014年9月,長沙縣㮾梨鎮衛生院更名為長沙縣㮾梨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長沙縣㮾梨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沙縣㮾梨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文化體育

1988年,㮾梨文化站有2名輔導員,有少兒圖書室2738冊。各村有文化室,設廣播員。1992年,㮾梨鎮投資27個有線電視站,覆蓋集鎮4個居委會和3個村共890戶。2002年,㮾梨全鎮有1支業餘文學創作隊伍、4支舞蹈隊、4支龍獅隊伍。㮾梨鎮獲評長沙市“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2008年,㮾梨鎮成立長沙縣第一家老年大學。2013年成功創建“中華詩詞之鄉”。2015年,㮾梨街道老年大學被評為市委市政府先進集體。

水利建設

㮾梨街道境內有瀏陽河境內長4千米,流經3個村。20世紀50年代,㮾梨鎮陸續修建銀湖、幹勁小型水庫,修整山塘等水利工程。1998年,㮾梨鎮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梨江垸、花園垸潰堤,鎮政府投資546萬元恢復水毀工程。2011年,啟動㮾梨鎮城市防洪和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開展沿瀏陽河4千米河道,雙橋港、梨江港、花園港、榨山港的防洪治理和水體治污,項目分3期實施。至2015年,㮾梨街道境內有水庫2座,水閘1處,泵站12個,山塘497口,水渠26610米,有效灌溉面886.66公頃,農田旱澇保收面686.66公頃。

郵政通信

1997年至1998年,㮾梨鎮投資340萬元新建一個“全球通”行動電話發射塔,開通32個信道,行動電話總用量380台;2001年至2002年,㮾梨農電網路改造全面竣工。2002年,㮾梨鎮全部完成用戶電錶外移,12個村的農網電話擁有率29.5%,成為全縣首批電話鎮和行動電話鎮。2010年至2015年重點進行光纖網路建設,光纖覆蓋㮾梨全鎮範圍。

供電飲水

1975年—1977年,㮾梨鎮變電站開始向周邊鄉村架設高壓輸電線,部分居民開始用電。1980年,㮾梨鎮基本實現村村通電,戶戶用電。2000年4月,㮾梨鎮新成立長沙縣電力局㮾梨供電所。至2015年,㮾梨街道境內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主供10千伏線路15條。供水:1989年,㮾梨鎮建成㮾梨鎮自來水廠。2003年,㮾梨鎮自來水廠由湖南波隆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收購。2015年,該廠擴建後日總供水量15萬噸/日,出廠水水質達到生活直飲水標準。

村鎮建設

抗日戰爭以前,㮾梨集鎮有上、下正街、橫街各1條,房屋多系木質結構,臨瀏陽河的房屋均有“吊樓”。1958年改造擴建上、下正街,建設文化、衛生等公共設施,1966年集鎮初具規模。1984年後陸續在集鎮興建。1988年,集鎮面積擴至2.88平方千米。2009年,啟動綠色水鄉古鎮建設,古鎮換新顏。

社會保障

2011年,㮾梨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588戶、1246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386戶、780人,醫療救助、臨時救濟等社會救助並行,同時鎮財政支出慰問困難戶586人次,設敬老院1家、床位70張,收養五保人員36人。

風景名勝

陶公廟
陶公廟始建於梁朝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史稱“六朝遺廟”,與麓山寺開福寺並稱長沙三大古寺廟,是江南一帶最早的道教宮觀,被列為“省級文物古蹟保護單位”。
陶公廟陶公廟

民俗風情

陶公廟會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是兩個菩薩的生日,也是㮾梨街道傳統的廟會,每次廟會時間長達十天左右。
陶公廟會陶公廟會

著名人物

黎尚瑾(1903—1955),女,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生於湖南省長沙市㮾梨鎮黎托鄉,20世紀20年代初期,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址在長沙市馬王街古稻田巷,故又稱“稻田師範”),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國解放後,黎尚瑾任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校長。1955年,黎尚瑾因積勞成疾在陝西省西安市病故,時年52歲。

榮譽稱號

長沙縣㮾梨鎮於2004年躋身全國“千強鎮”,2011年獲評“全國十大幸福鄉鎮”稱號和湖南省“詩詞之鄉”稱號。㮾梨街道於2013年獲授“中華詩詞之鄉”、“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