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數量,民族構成,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民俗民風,文化遺產,長壽文化,革命傳統,方言,盆景藝術,風箏文化,地名來源,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如皋已有1600多年建縣史,有文字記載歷史約2500年。
夏,屬揚州之域。
春秋,為吳國海陽鄖地,吳亡歸越。
戰國,屬楚,稱九夷海陽。
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場,海陵縣廢。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海陵縣復立,屬
廣陵郡。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設定海陵郡,領建陵、寧海、臨江、蒲濤、如皋五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併入寧海縣,隸屬於吳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海陵縣改稱吳陵縣,以縣設定
吳州。武德七年(624年),吳州廢,復稱海陵縣,屬邗州。唐武德九年(626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寧海縣併入海陵縣。大和五年(831年),設定如皋場,隸屬於海陵縣。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設定泰州。保大十年(952年),升
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泰州。
北宋初,如皋縣隸屬於淮南東路泰州,為中下縣。開寶七年(公元974年)
海陵監移監於如皋縣。
元代,如皋縣隸屬於泰州路,升為上等縣。
明代,如皋屬於揚州府泰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劃歸通州。
民國元年(1912年),如皋縣先後隸屬於
蘇常道和
淮揚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存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時如皋為一等縣,與湖南邵陽同被列為全國最大的縣。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19日,日軍占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往李堡、豐利、馬塘。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新四軍東進至如皋西鄉,在盧港建立如皋縣政府。同年10月,縣隨軍繼續東進至如皋東鄉接管國民黨如皋縣政府。同年11月下旬,於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分縣,東部為如皋縣(如皋東鄉),西部為
如皋西南行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在如皋西鄉升為
如西縣。至此,原如皋縣以通揚運河為界劃分為兩個縣。如西縣隸屬蘇中第三行政區專員公署,如皋縣隸屬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1日,新四軍收復如皋城,如西縣復名如皋縣,原設於如皋東鄉的如皋縣更名如東縣。同年12月1日,
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於如城成立,轄如皋縣、如東縣、紫石縣(今海安市)、泰縣(今泰州市區)、泰興縣、東台縣、台北縣(今鹽城市大豐區)、南通縣、海門縣、啟東縣、崇明縣、靖江縣等12縣。
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第一行政專員公署改稱蘇中泰州行政區專員公署,如皋屬其管轄,為一等縣。
1950年1月,劃歸蘇北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上升為特等縣。
1953年後,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區。
1955年12月,如皋縣人民政府改稱如皋縣人民委員會,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
1968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如皋縣,建立如皋縣革命委員會。
1981年,復名如皋縣人民政府。
1983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如皋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1988年3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如皋縣如城地區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後全縣鄉陸續被批准對外開放。
1991年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如皋撤縣建市,實行計畫單列,由省直轄,並暫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同年6月1日舉行建市儀式。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如皋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地處北緯32°00′~32°30′、東經120°20′~120°50′之間,
南通、
泰州、
蘇州三市交界處,南與
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北與
海安市、東與
如東縣連線、東南與南通市
通州區毗鄰,西與
泰興市、西南與
靖江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長江水面99平方千米,如皋長江岸線全長48千米,可直接利用長江深水岸線18.6千米。
地形地貌
如皋市位於
揚子準地台的下揚子台褶帶上,為蘇中—蘇北拗陷中的蘇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對隆起區,地質構造的主要特徵為:北東向切割呈帶狀,北西向切割成塊。境內為平原地帶,整體水平面高於鄰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海拔2~6米),
如泰運河中段兩岸地勢最高,沿江以東地勢歸低。地域酷似桑葉,地形如“復釜”。
氣候
如皋市的氣候基本特徵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江蘇鄉土志》稱:“如皋因濱于海洋,受海洋影響顯著,無酷暑劇熱,溫和濕潤,最適宜於人之生存、物之繁殖。”《中國氣象區劃》載:“如皋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季風環流為支配境內氣候主要因素,一般高溫季節多雨,寒冷季度相對較乾。”如皋屬亞熱帶,屬東亞季風區的一部分。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冬季低溫少雨量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距海較近,受海洋調節較明顯,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小。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於夏季,但是,由於夏季風勢力各年強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全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476090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如皋市有耕地79711公頃、園地5979公頃、林地58公頃、草地3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529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949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5744公頃、其他土地1325公頃。如皋耕地土壤主要有
潮土、
水稻土兩大土類。潮土占全市耕地面積93.1%,其中
高沙土占耕地面積52%,主要分布於西部地區;水稻土占耕地面積6.9%,主要分布於白蒲、丁堰、城北等鎮(街道)。
水資源
如皋市引用長江水條件優越,
焦港、
碾砣港、
如皋港三大引江口門最大引流量共達1797立方米/秒。境內淺層地下水資源約為3.33億立方米,水量大,水質較好,可作飲用水。深層地下水每年可開採305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如皋市境內有野生植物671種,分屬2門、2綱、139科。有動物資源387種,分屬4門、15綱、58目;有藥用植物363種、動物73種。其中,
銀杏、
半夏、
如皋三黃雞等為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
礦產資源
如皋市地下資源主要有煤和沼氣。煤主要蘊藏於石莊—車馬湖(位於長江鎮)—帶的二疊系地層中,埋藏深,難開採,儲量不大。沼氣,主要蘊藏於
車馬湖、
下原鎮及沿江一帶地下15—30米地層中,為古代沼澤環境所形成,蘊藏量小,難開採,開採價值不高。
人口民族
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如皋市常住人口為1238448人。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常住人口122.2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6.91萬人,增長0.5%,城鎮化率62.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138.60萬人,比上年減少0.85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4.74‰,人口死亡率11.43‰,人口自然增長率-6.69‰。
民族構成
截至2019年年末,如皋市有少數民族人口4800餘人,約占戶籍總人口0.34%,分屬於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白族、壯族等43個少數民族,居住較為分散,其中苗族人口最多,有1900餘人。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2年,如皋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9.31億元,可比價增長2.3%(下同)。第一產業增加值86.69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741.79億元,增長4.1%,其中工業增加值631.03億元,增長4.4%;第三產業增加值650.83億元,增長0.1%。三次產業結構為5.9:50.1 :44.0。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0809元,增長3.0%。
2022年,如皋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50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後比上年增長6.1%。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5.97億元,比上年下降2.4%。
第一產業
2022年,如皋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3.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7%。其中,農業產值84.52億元,增長4.3%;牧業產值38.03億元,增長4.7%。
2022年,如皋市糧食種植面積150.02萬畝,比上年增加0.07萬畝;棉花種植面積0.01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4.10萬畝,比上年增加0.4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7.18萬畝,比上年增加1.89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7.88萬噸,比上年增加0.20萬噸,增長0.3%;其中,夏糧產量24.78萬噸,增長1.5%;秋糧產量43.10萬噸,下降0.4%。棉花產量8.00噸,下降50.0%;油料產量2.92萬噸,增長6.3%;蔬菜產量89.52萬噸,增長5.4%。糧食平均畝產452公斤,比上年增加1公斤,增長0.3%。
2022年,如皋市肉類總產量9.97萬噸,比上年增長5.0%;禽蛋總產量7.48萬噸,增長5.9%;生牛奶總產量1.37萬噸,增長17.4%;水產品總產量2.83萬噸,增長2.9%。
第二產業
2022年,如皋市全部工業實現應稅銷售1885.08億元,增長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稅銷售1465.5億元,增幅6.3%。全部工業實繳稅金38.65億元,下降1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繳稅金33.72億元,下降8.6%。
2022年,如皋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556.54億元,增長8.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05.91億元,增長17.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1.8%,比上年提高6.7個百分點。
2022年,如皋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22.45億元,增長7.1%;利潤總額69.97億元,下降1.6%;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4.6%、4.8%,資產負債率55.5%,產銷率9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
2022年,如皋市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27.06億元,增長9.8%。全年建築企業承建施工面積1.75億平方米,下降5.4%。建築業從業人數38.71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2萬人。全年建築企業獲國優獎8項、省優質工程獎5項。全市擁有特級資質建築企業4家,一、二、三級資質建築企業分別達到53家、302家和316家。全市註冊一級建造師1105人,二級建造師4383人。
第三產業
2022年,如皋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7.08億元,同比增長0.9%。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72.11億元,增長1.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4.97億元,下降1.2%。
2022年,如皋市完成進出口總值377.17億元,增長16.3% ,其中自營出口總額270.08億元,增長8.6%。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285億元,增長21.6%;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80.3億元,增長 4.0%。從出口主體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出口額分別下降33.3%、增長3.7%和增長12.3%。從出口市場看,對歐盟、美國、日本三個傳統主體市場的出口額分別增長3.6%、增長5.4%和增長10%。從出口主要產品看,機電產品出口100.59億元,增長8.4%;紡織品出口39.66億元,增長3.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5.78億元,下降5.9%。全市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813家,比上年增長37家。出口超億元的企業55家,比上年增長3家。
2022年末,如皋市金融系統本外幣存款餘額1992.96億元,增長11.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較年初增加224.4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較年初增加11.40億元。金融系統本外幣貸款餘額1817.11億元,增長17.8%。其中,製造業貸款比年初增加49.02億元,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58.37億元。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7.73億元,比上年下降32.1%;本年提取公積金15.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4%。
交通運輸
如皋市南依長江、東瀕黃海,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區域,為上海北翼明珠,承南啟北,至南京、杭州城市群僅2.5小時,距上海、蘇州、無錫僅1.5小時。如皋位於長三角的北翼,地處滬、蘇、通金三角的支點,瀕江臨海,
瀋海高速、通錫高速、
滬陝高速穿境而過,使如皋成為名副其實的公路時代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即將通車的滬通高鐵,使如皋納入了高鐵時代上海半小時經濟圈;
如泰運河、
如海運河、
通揚運河、
大明河、
司馬港等重要航道環繞古城,形成了水陸空一體的交通格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如皋市共有普通中學33所,在校學生51249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學生8580人;國小56所,在校學生70436人;幼稚園82所,在園兒童29493人;特教學校1所,在校學生257人。年末,教職工總人數14510人,其中專任教師12301人。
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如皋市專利授權量5658件,增長23.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52件,增長48.9%;PCT專利申請量3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2.57件,增長14.8%。現有註冊商標20692件,其中,馳名商標6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件。年末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59家。全年申報各級各類科技項目265項,立項122項,獲各級扶持資金3231萬元。全年有4項科技成果獲江蘇省市科技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個,三等獎3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如皋市共有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65家。擁有公共圖書館2個,文化館1個,備案博物館(紀念館)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4個。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南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如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43處。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10項,南通市級36項,如皋市級69項。
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如皋市擁有醫院32家(含護理院8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家、門診部35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353個、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128個。全市共有床位7022張,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床5.74張;執業(助理)醫師3437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81人;註冊護士3105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註冊護士2.54人。全市有衛技人員7816人、鄉村醫生153人、衛生員57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如皋市新增體育場地420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48平方米;更新健身路徑77套。本年度新註冊運動員139人次,向省運動隊輸送3名三線運動員,1名一線運動員,1名試訓隊員,向南通市輸10名運動員。參加省運會田徑和游泳項目比賽獲得1金、3銀、2銅。全年成功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1項。全市新增晨晚練健身點77個。體育彩票年銷售額達1.68億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如皋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123.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5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0.1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3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1470元。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數24.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5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01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增長123.25元,增幅4.4%。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9.4萬人、22.14萬人和20.49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0.96萬人、3.06萬人和0.42萬人。
截至2022年,如皋市擁有各類養老機構35家,總床位數8574張;全市農村擁有敬老院15家,床位數4348張。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576.41萬元,比上年減少284.9萬元。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7670人,比上年減少1185人。全市5716名農村五保對象中,有996人實行了集中供養。全年婚姻登記9749對。
歷史文化
民俗民風
如皋市的民歌民謠,具有濃郁的
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它以內容豐富、曲調優美而聞名全國,其中《趟子燈》《
花擔》《
倒花籃》《
蓮湘》等編入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分卷);《
看花燈》被收入了《中國民歌集成》,並先後被
上海電視台、
江蘇電視台播放。如皋民歌的種類有號子、小調、風俗歌、兒歌等,現已蒐集到數百首。
如皋市民風淳厚,敬老愛老成風。據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9年)出版的《如皋縣誌·風俗》,稱如皋人“其性馴柔,其俗質實。民畏法而恥罪,士讀書而循理。征科易集,訟獄稀簡。……冠、昏、喪、祭,習尚俗禮,多儉約之風。”畏法恥罪,讀書循理,訟獄稀簡,生活儉約,這是當時如皋淳樸民風的真實寫照。1933年《
江蘇省志稿》中說:全省民風普查,如皋被定為“淳厚”。“孝道”是華夏倫理道德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愛老的風尚在當地代代相傳。“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同是當地的鄉規民約。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贅,而當成家庭的榮耀,家有高壽長者,子女在社會上就受到人們的尊重,這為老人們的健康長壽提供了較好的社會環境。
文化遺產
截止2023年5月,如皋市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9個,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個,省級非遺項目10個,各級代表性傳承人119名,其中省級以上傳承人6名。如皋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
(以上圖表參考)
長壽文化
如皋人古來多長壽,百歲老人頻出。如皋首位有文字記載長壽老人為東漢人
呂岱,生於東漢延熹三年(160年),80歲“遷上大將軍”,93歲任吳國大司馬,吳太平元年(256年)96歲病逝。首位有文字記載百歲老人為
李嵩,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出生,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109歲卒。明嘉靖《如皋縣誌》增設《列傳·耆壽》卷,明嘉靖、清道光、同治及民國4部《如皋縣誌》記載百歲壽星51人。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省氣候普查時,認定如皋“最適宜於人之生存、物之繁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20世紀90年代後,如皋長壽老人迭現。2007年起,全市健在百歲老人占總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1.8/萬以上,遠遠高於世界長壽鄉標準(0.7/萬)。2008年10月6日,如皋市被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2010年10月28日,如皋市被確認為第六個世界長壽鄉,為唯一地處經濟較發達地區長壽鄉。
2018年年末,如皋市總人口141.97萬人,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數39.06萬人,占總人口27.5%,其中,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6.48萬人,9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0.94萬人。百歲老人403人,占總人口比例2.84/萬。其中:男性88人,女性315人;年內新增154人(男性39人、女性115人)。全市有百歲夫妻1對。
革命傳統
如皋革命老區有著輝煌的革命鬥爭歷程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全國較早傳播革命火種的紅色地區。1930年,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在如皋正式成立,是江蘇境內唯一的一支被列入中央紅軍序列的正規軍。在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內中國革命根據地示意圖上標出了如皋,是當時全國十五塊紅軍游擊區之一。
方言
如皋方言屬
江淮官話泰如片,受
吳語影響較大,與
贛方言和
客家方言均有淵源。如皋方言小片含當前如皋市、
如東縣、
海安市、
泰興市和
東台市南部及
張家港市
段山地區,總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500萬人,以如城話為代表。如城及周圍地區語言為如城話。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
泰興話韻味,細音摩擦明顯,稱為西鄉話。白蒲、九華與通州區交界,為兩地過渡方言帶,其南半部語言均帶有南通話特徵的兩套齒擦音,稱為南鄉話。南境
永安沙一帶成陸僅數十年,移民來自18個省區,其後代雖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間每有差異,稱為圩田話。
歷史上,
江淮官話泰如片就長期屬於
揚州府,當年揚州府的區域極大,基本上包括了現今
揚州、
泰州、
南通的全部和
鹽城的南部,但泰如話僅分布在古海陵縣範圍內。歷史上
如泰方言區長期處於
揚州府東部邊緣地帶,因為中心
海陵縣不斷地析置出各地的依託,其文化呈衰落跡象,但這一區域對內極其統一而與外區別。
盆景藝術
如派盆景系
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與嶺南派、滬派、揚派等各領風騷,以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造型享譽海內外。
中南海、
釣魚台、
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以及一些中央國家機關,均可見
如皋盆景的身影。
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市先後有6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獎。2012年,在
荷蘭舉辦的2002年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評比出的9枚金獎中,如皋獨得3枚。如皋是
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種植面積有20多萬畝。
風箏文化
如皋與北京、天津、濰坊並稱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
如皋風箏以活鷂和板鷂為主要特色,摺疊風箏和組合音響風箏是全國首創。
地名來源
如皋市得名有兩說。一說起源於和《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御以
如皋射雉”相關的歷史故事。據傳,昔時有一位賈大夫,相貌醜陋,卻娶得一位美貌的妻子。妻子見丈夫貌醜,整日鬱鬱寡歡,三年不說不笑。為了博得嬌妻歡心,有一天賈大夫帶上妻子“御以如皋,射雉”,一箭就射中一隻野雞。妻子很高興,始解顏談笑。賈大夫感慨地對人說:“人的才能不能少啊!我若不會射箭,妻子就會始終不和我說話。”這裡所講的“如”是到的意思,“皋”則是水邊高地。後來人們就將賈大夫當年射雉的地方取名為“如皋港”,港邊的村莊則定名為“如皋村”。東晉義熙七年建縣時,據此定縣名為“如皋”。據《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以為名。”據考證,如皋港就是今天如城鎮豐樂橋西的秀水港。清乾隆《如皋縣誌》載:“如皋城壕河支流入海月寺,經六橋南流,合於鳳凰池,繞出謝恩橋,南至
秀水港,繞出如皋村故址……今易名秀水港矣。”不過,現在港早已不在了,秀水港也成了巷名。根據賈大夫射雉的故事,如皋又別名“雉水”、“雉皋”。西晉文學家潘岳《秋興賦》中有佳句“耕東皋之沃壤兮”,故如皋歷代文人為讚美家鄉的美好,又常借用賦中“東皋”一詞作為家鄉的雅稱。
如皋得名的另一說,則以如皋位於長江北岸沙咀上,平疇彌望,取《荀子·大略篇》中的“望其壙,皋如也”之義為名。
風景名勝
地方特產
董糖:董糖製作起源於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愛妾董小宛之手,故稱之為“董糖”。1985年,獲江蘇省優質產品證書,年銷售量達數十萬盒。董糖始於如皋。
白蒲黃酒:白蒲黃酒素有“液體麵包”美稱,曾獲1993年東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北京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現由南通市白蒲黃酒有限公司生產。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品。
如皋蘿蔔:如皋蘿蔔栽培具有上千年歷史,因其生津開胃、清火降氣之功效極佳,如皋民間流傳著“晚吃蘿蔔早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至說。1983年獲外經部“榮譽證書”和江蘇省優質食品獎,1985年獲全國出口產品優良榮譽獎狀。
如皋肉鬆:如皋肉鬆的生產始於1914年,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
同治年間,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東串豬:由如皋農民長期培育而成。其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率高,皮薄,肉質更為鮮美,瘦肉率高,是灌制如皋香腸、香肚,加工如皋肉鬆、火腿等名特產品的優質豬源。
如皋絲毯:以生產
工藝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製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
絲毯,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
白蒲茶乾:古名“菽乳乾”,創始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老少婦孺皆宜,是家常和旅途中的經濟方便食品,也是筵席上的冷盤佳品和葷素燴炒的優質配料。
如皋黃雞:清嘉慶《
如皋縣誌》便已有記載,屬卵肉兼用型雞種。黃嘴、黃腳、黃羽,故又名“
三黃雞”。肉質鮮嫩、產蛋率高,為如皋養雞業的當家品種。
黃芽菜:清乾隆《如皋縣誌》便有記載。主要產地在
白蒲鎮周圍。煮則湯如奶汁,炒則嫩脆鮮美,且貯藏,為冬季常備蔬菜。
丁堰脆餅:根據《丁堰鎮志》記載,清道光年間,
丁堰鎮徐九如的祖父在中街開設徐恆昌茶食店,極一時之盛。店中庫存食油五六大缸,紅白糖一次進貨數十包。製作脆餅,工藝精湛,從不偷工減料。因此,所做脆餅香甜酥脆,一直馳名通、如、海、泰、揚及運鹽河沿線。後起之管氏兄弟和劉大昌茶食店也一本薄利多銷原則,競相創優,丁堰脆餅從此聞名。
著名人物
榮譽稱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年7月,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48。 | 2023年9月,入選“新華指數·高質量發展百強縣(2023)”,排名第27 |
2023年11月,入選賽迪顧問“2023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排名第30。 |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19。 |
2023年12月,入選2023年稷夏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第33。 | 2023年12月,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25。 |
2023年12月,入選競爭力智庫“2023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第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