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革命老區

如皋革命老區

如皋革命老區,位於江蘇省中部,有著輝煌的革命鬥爭歷程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全國較早傳播革命火種的紅色地區,被譽為華東紅色革命的搖籃。

如皋,1922年就有了共產黨員革命活動的足跡,1930年成為全國19塊紅軍游擊區之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是蘇中的重要革命根據地。

如皋革命老區誕生了中共如皋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如皋獨立支部、江蘇最早的縣級黨組織——中共如皋縣委、如皋第一支紅軍武裝——鎮濤紅軍游擊隊、江蘇最早的縣級蘇維埃政權——如皋縣工農革命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皋革命老區
  • 所屬地區:江蘇省
  • 地位:華東紅色革命的搖籃
歷史沿革,後世紀念,

歷史沿革

早在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南通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如皋旅外學生吳亞魯在如皋創辦平民社,宣傳馬克思主義,傳播革命火種。
1926年9月,中共如皋獨立支部成立,直屬中共江浙區委領導。
1927年7月,中共如皋縣委員會成立,是江蘇省最早成立的八個縣委之一。從此,苦難沉重的如皋人民,在中共如皋縣委的領導下,高擎反帝、反封建大旗,與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了殊死抗爭。
1928年,發源於江安盧港地區的如泰五一農民暴動,威震大江南北。
1929年8月,成立於江安區戈家堡的如泰工農紅軍,轉戰如(皋)、泰(興)、泰(縣)3縣及周邊地區,開闢了一個擁有200多萬人口的紅軍游擊區。
1930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於江安區賁家巷正式建軍,同時創立了江蘇省最早的蘇維埃政權--如皋縣工農革命委員會。紅十四軍馳騁蘇中七縣,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的臥榻之側橫戈躍馬,粉碎敵人多次重兵“進剿”,形成了以江安、盧港地區為中心的通、如、泰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時期全國15塊紅軍游擊區之一。
紅十四軍失利後,革命一度轉入低潮。土地革命時期,如皋八任縣委書記中,徐芳德吳亞蘇韓鐵心湯仕倫穆子奇於鹹吳汝連七位書記英勇捐軀。
1938年3月,如皋城淪陷。
1940年7月,新四軍東進蘇中,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阻撓和進攻,在如皋西鄉建立縣、區抗日民主政權。
1940年10月,黃橋決戰勝利,中共如皋中心縣委和如皋縣政府隨軍繼續東進至如皋東鄉,隨後,以通揚運河為界劃縣,東部為如皋縣,西部為如西縣江安盧港為如西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心區,亦為蘇中第三行政區領導機關常駐之地。此後,如皋的抗日鬥爭由自發性、零散的鬥爭,逐步發展為有組織、有規模,而且有新四軍主力部隊直接參加的如皋人民戰爭。
1941年11月,新四軍一師一旅旅長葉飛親率新四軍,在如皋高明莊圍殲日軍加藤部,創新四軍東進後大規模殲滅日偽之戰例。
1942年秋,數萬民眾先後圍攻西河灣、水洞口、加力等偽根據點,使偽軍不敢再下鄉搶掠、騷擾,顯示了人民武裝自衛鬥爭的強大威力。
1943年夏,為了粉碎日偽“清鄉”陰謀,如皋抗日軍民數次聯手破拆、焚毀日偽構築的竹籬笆。7月1日夜,發起總破拆戰鬥,從天生港丁堰到南坎約150公里長的封鎖線上火光熊熊,破竹之聲數里可聞。
1945年9月21日,新四軍收復如皋城。12月1日,蘇皖邊區政府第一行政專員公署(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在如皋城成立,同時成立中共華中第一地方委員會、華中第一軍分區,領轄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泰興、泰縣、紫石(海安)、靖江、東台、台北(大豐)、崇明12個縣。
1946年1月,國民黨在如皋東部重鎮白蒲打響蘇中地區破壞停戰的第一槍。如皋地區成為聞名中外的蘇中戰役主戰場。七戰七捷中,皋南戰鬥、丁堰·林梓戰鬥、如黃路戰鬥三戰奏凱於如皋境內,殲敵3.3萬人。毛澤東曾就丁堰·林梓戰鬥、如黃路戰鬥親自擬寫電文通報各大軍區,後又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一文中援為戰例詳加論述。
蘇中戰役結束、華中野戰軍主力北撤後,如皋縣黨政軍機關轉至如皋西鄉堅持鬥爭。國民黨調集大軍,進駐如皋“清剿”,地主“還鄉團”乘勢反攻倒算。周莊頭戰鬥,狠狠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縣軍民堅持敵後鬥爭的信心。紅廟頭戰鬥、范湖州戰鬥和王林莊戰鬥等,殲滅和牽制了敵人大量有生兵力,對整個蘇中南線乃至華中地區的堅持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全國戰局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如皋軍民武裝鬥爭日益活躍,解放區不斷擴大。淮海戰役勝利後,國民黨如皋守軍棄城潰逃。
1949年1月28日,如皋縣全境第二次解放。

後世紀念

為了銘記紅十四軍光輝的紅色歷史,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紅十四軍革命精神,如皋市委、市政府總投資4億建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以史育人打造成國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紅色旅遊精品景區。
如皋革命老區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