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國家政務辦公處)

中南海(國家政務辦公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稱,位於北京故宮西側,鰲玉橋以南,面積約1500畝,其中水面700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身為西苑,在解放前中南海一直是歷朝封建帝王的行宮和宴遊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閣勤政殿蕉園、水雲榭、瀛台豐澤園靜谷等。

中南海始建於時代,明清時期曾是封建統治者的皇家園林中華民國成立後,中南海成為北洋政府的辦公地點。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它作為公園對民眾開放。

中南海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中樞,最高行政權力的象徵和代名詞,現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等黨的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辦公所在地,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居住地,也是令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早期,清代,民國,解放後,地理環境,中海,南海,權力象徵,對外開放,首次開放,二次開放,觀光開放,

歷史沿革

早期

金朝時期,在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有太液池和大寧宮,太液秋波為形成於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修築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布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元朝的太液池範圍相當於今日的北海和中海。
金鰲玉蝀橋金鰲玉蝀橋
明代中南海和北海的建築群最終定型始於明代。明成祖定都北京後,從1406年起建設新的皇宮,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開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開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萬歲山(即景山)。北海、中海、南海統稱“太液池”,屬於皇城西苑。北海與中海以金鰲玉蝀橋為界,中海與南海以蜈蚣橋為界。

清代

清朝定都北京後,撤消皇城內諸內廷供奉衙署,將西苑大片土地改為民居,同時在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周圍設定“內紅牆”,御苑範圍退縮至內紅牆之內。
舊時的懷仁堂舊時的懷仁堂
相對政治象徵的紫禁城,清帝更喜園居,順治康熙乾隆諸帝均在中南海內興建殿宇館軒,作為避暑聽政之所。同治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禮制在十二月從頤和園移居紫禁城時,也多在中南海內居住,僅行禮時前往紫禁城。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曾將光緒帝囚禁於南海中的瀛台
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期,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中南海成為俄軍駐地,苑內文物陳設被掠一空,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占領北京後,居住於中南海儀鸞殿。溥儀即位後,曾在中海西岸集靈囿修建攝政王府。

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遜位後,中南海被袁世凱占用,成為北洋政府總統府,袁世凱稱帝時期,中南海曾改名“新華宮”,同時寶月樓拆外牆,更名為新華門
舊時的新華門舊時的新華門
從此,新華門取代西苑門成了中南海的正門。此後中南海又先後被用作北洋政府的總統和總理辦公地,以及張作霖的“帥府”。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中南海作為公園對民眾開放。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接管北平,將國民黨軍委北平行營設在中南海。

解放後

1949年後,中南海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駐地和部分國家領導人居住的地方,老式建築多處被拆除或改建。
中南海新華門中南海新華門
入住中南海的多位重要的領導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華國鋒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因此,中南海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高層的代稱。中南海不對公眾開放參觀。1977年至1989年曾對公眾開放南海的部分景觀,包括豐澤園瀛台等。

地理環境

中海

紫光閣位於中海西北岸,位於中海西岸北部,閣高兩層,面闊七間,單檐廡殿頂,黃剪邊綠琉璃瓦,前有五間卷棚歇山頂抱廈。後有武成殿。面闊五間,單檐卷棚歇山頂。明武宗時為平台,台上有黃瓦頂小殿。明世宗時廢台,修建紫光閣,清康熙時重修,成為皇帝檢閱侍衛比武的地方。
乾隆二十五年(1760)和四十年(1775)兩次增建,懸掛功臣圖像及各次戰役掛圖,並陳列繳獲的武器。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初五日,同治帝在紫光閣接見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國使臣並接受了他們遞交的國書,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正式接見外國使臣。1949年後改建為國事活動場所。閣後有武成殿。面闊五間,單檐卷棚歇山頂。
萬善殿位於中海東岸,明代為椒園。原名崇智殿,清順治時改為現名,殿內供奉三世佛像。萬善殿後有千聖殿,上為圓頂,殿內供奉七層千佛塔。殿額“普度慈航”,殿內供奉佛像。傳說順治帝體弱多病,加之國事纏身,遂信佛成迷,有了出家為僧的念頭,後經孝莊皇太后勸阻未成。興修萬善殿,是篤信佛教的順治帝為他欽佩的名僧所建。
水雲榭位於萬善殿以西,是居於水上的涼亭。在涼亭內觀望水雲榭四周的風景,視野寬廣,雲水和亭台樓榭遙相輝映。亭內石碑上鐫刻著乾隆帝的手書“太液秋風”,是著名的燕京九景之一。
攝政王府位於中南海西北角,北西兩面臨牆。原位於西苑牆外,光緒十一年擴建西苑時將此地圈入中南海,並將位於原址的蠶池口天主教堂遷往西什庫慈禧太后擬在此修建新園林“集靈囿”,但一直未開工。1909年將此地撥給攝政王載灃,修建攝政王府。攝政王府規制同舊醇王府(北府)相似,包括中路、東路、西一路、西二路、西花園,工程耗銀206萬兩。
1911年清朝覆滅時王府仍未竣工,後改為國務院辦公地,1918年後先後成為徐世昌的總統府、陸軍部和海軍部、北平市政府。1949年後改為國務院辦公區,1970年代末大規模翻修中南海建築時曾計畫將攝政王府落架大修,但發現建築質量非常低劣,地基鬆散,木柱間裂縫用碎磚填充,已無法保留,只得拆除。現存正門和正殿,為會議室。周恩來曾居住於西花園內的西花廳,也加以保存。
勤政殿勤政殿
勤政殿曾經是中南海的正殿,位於中海與南海之間的堤岸上,正門德昌門即南海的北門。坐北朝南,共有五開間。康熙皇帝題殿額為“勤政”。戊戌變法時,光緒皇帝在這裡辦公,處理有關變法改良的國家大事。原建築在民國初年已被拆除,僅存地名,遺址處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

南海

南海位於中海之南,以蜈蚣橋為分界。南海的主要建築都集中於瀛台。瀛台上有著金碧輝煌的亭台宮殿,是清代康熙、乾隆光緒慈禧太后的主要活動場所。及至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於瀛台,這座熱鬧一時水中島嶼日趨冷清,後來光緒皇帝死於瀛台的涵元殿中。
新華門中南海正門,位於西長安街上,是中南海的標誌性建築,為兩層樓房,面闊七間,下層中央三間為門洞。卷棚歇山頂,綠剪邊黃琉璃瓦。新華門原為乾隆時期建造的寶月樓,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改樓為門,並以“新中華民國”之意取名為“新華門”。同時在門內修建影壁,拆除門外清真寺,在長安街對面修築花牆擋住破爛民居,並將義和團運動時被焚毀的端王府一對石獅移於門前。新華門兩旁八字影壁牆上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標語。門內影壁題字為毛澤東手書“為人民服務”。
新華門原為寶月樓,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皇帝還為上下各有三間房的寶月樓題寫了“仰視俯察”的匾額。
寶月樓寶月樓
傳說寶月樓是乾隆皇帝為討得香妃的歡心而建。香妃入宮後思念家鄉終日悶悶不樂,乾隆皇帝就建了寶月樓,還在樓對面建了回營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妃登樓就可見到家鄉景色。後來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縊死了香妃。然而寶月樓建在容妃(香妃)進京之前,乾隆並非為她所建寶月樓,這段傳說虛構的成分居多,儘管如此,後人還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動人的故事。
寶月樓原本不與外邊相通,及至民國初年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把中南海作為他的總統府,還將寶月樓改建成總統府大門,更名為新華門。新華門從此取代西苑門成了中南海的正門。
瀛台明時稱“南台”,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在島上修築大量殿宇並改為現名。瀛台島北有石橋與岸上相連,橋南為仁曜門,門南為翔鸞閣,正殿七間,左右延樓19間。再南為涵元門,內為瀛台主體建築涵元殿。由於島上存在坡度,該殿北立面為單層建築,南面則為兩層樓閣,稱“蓬萊閣”。
涵元殿北有配殿兩座,東為慶雲殿,西為景星殿;殿南兩側建築,東為藻韻樓,西為綺思樓。藻韻樓之東有補桐書屋和隨安室,乾隆時為書房,東北為待月軒和鏡光亭。綺思樓向西為長春書屋和漱芳潤,周圍有長廊,名為“八音克諧”,及“懷抱爽”亭。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曾被囚禁於瀛台。袁世凱稱帝後亦曾將副總統黎元洪軟禁於此。瀛台現為舉辦宴會及招待活動的場所。
翔鸞閣位於瀛台的北部,建於清代康熙年間,是瀛台的正門。翔鸞閣坐南朝北,高兩層,左右共有房十四間,左右延樓共有房三十八間。
涵元殿位於翔鸞閣之後,為瀛台的正殿。此處是清皇室在瀛台遊玩和擺宴的主要活動場所;康熙和乾隆時,這裡又是皇帝宴請王公宗室和大臣權貴之處,涵元殿的熱鬧風光隨光緒皇帝死於此處而消逝。
豐澤園在瀛台之北,康熙年間建造,曾為養蠶之處。雍正年間皇帝在舉行親耕禮之前在此演禮。豐澤園內主體建築為惇敘殿,光緒年間改名為頤年殿,民國時改名頤年堂,袁世凱曾在此辦公。1949年後改為會議場所。頤年堂東為菊香書屋,為毛澤東居住地。豐澤園西有荷風蕙露亭、崇雅殿、靜憩軒、懷遠齋和純一齋,荷風蕙露亭北為靜谷,為一座幽靜的小園林。靜谷再北為春耦齋,民國時為總統辦公處,1949年後改為會議及娛樂場所。
靜谷位於豐澤園西側,是個自成一體的園中之園。園內的主要建築有長廊、春藕齋和桂秀軒。
懷仁堂位於豐澤園東北,原為儀鑾殿舊址。儀鑾殿於光緒時用六年的時間建成,慈禧太后遷入居住並在此殿召見大臣並處理政務。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太后把從事過變法維新的光緒皇帝囚禁於瀛台,自己就在儀鑾殿親自訓政,使得儀鑾殿取代了紫禁城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政治中心。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曾在此居住,其間不慎失火,將殿燒毀。慈禧太后後另在中海西岸修建新儀鸞殿,後改名佛照樓袁世凱稱帝前改名懷仁堂,用於辦公。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拆除原建築,修建中式屋頂的兩層樓房,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這裡舉行過若干重大會議。
勤政殿位於中海與南海之間的堤岸上,正門德昌門即南海的北門。原建築在中華民國初年已被拆除,僅存地名。
淑清院位於南海東北角,為乾隆時修建的小型園林,風格類似北海公園靜心齋。園內有“流水音”亭、葆光室、蓬瀛在望殿、雲繪樓、清音閣、日知閣、萬字廊、雙環萬壽亭等建築,1949年後將雙環萬壽亭移至天壇公園,並拆除部分古建,修建衛戍部隊營房及辦公人員宿舍。
順治帝早逝,康熙帝奉母命多次到五台山朝聖,民間便有了順治皇帝其實未死,而是到五台山出了家的傳說,由此還演義出許多精彩的文學作品。
補桐書屋是太湖石上的一個小院落,院內南屋名補桐書屋,北屋名隨安室。康熙年間,身為貝勒的乾隆就在這裡讀書。當時院中有兩株老桐樹,其中一株因病枯死,後又補種一株。枯死之樹用其材製成四琴存在屋中。北屋的隨安室之名,就是取其隨遇而安的意思。

權力象徵

中央與國務院辦公地
在北京的西單到天安門城樓之間,沿著長安街的路北,有堵數百米長、六米多高的紅牆,在一排綠樹和紅燈籠的映襯下,紅牆愈發顯得有歷史的厚重感。
紅牆外,遊歷至此的路人正在以之為背景留影紀念。紅牆內,就是著名的中南海。這個位於中國首都北京中心位置的處所,是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國國務院的辦公地點,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公開出版物對於這個地方的描述,少之又少,令普通人感到十分陌生。可以從Google Earth上模糊看到裡面一幢幢以平房為主的古代宮廷建築、大片的綠化帶以及那與北海相連的大片水域,但對於更多普通人而言,卻只能看到那裡結實的紅牆和層層綠樹,或者還有那些飛躍枝頭和牆頭的鳥兒。
中南海的正門是南門,又稱新華門,為中南海的標誌,朝向長安街,門口一面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門旁哨兵莊嚴站崗,日夜面對著車流涌動的長安街。路人的視線穿過洞開的大門,更會被毛澤東親自書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熠熠閃爍的金色大字吸引。
發生在中南海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後,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南海也迎來了新的主人。這裡留下了中共幾代領導人的足跡。豐澤園曾留下毛澤東伏案的身影,西花廳留下過周恩來思索的腳印……
根據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的回憶,那個時代的中南海是樸素的、艱苦的。她第一次步入中南海的時候甚至是失望的,因為那裡的樸素。據周秉德的回憶,一次李敏李訥拉她到毛主席那邊吃飯,廚師特地加了菜,也不過四菜一湯,其中那個湯還是她們從中南海湖裡面撈起來的小魚小蝦做的。
一位走進中南海的地方基層官員發現,中南海一直延續了這種樸素的傳統,國務院規定機關招待來賓,一伙食還以四菜一湯為標準。而他更是驚異地發現,這是總理的一伙食標準。
但周秉德記得最多的,還是她伯伯周恩來常常夜晚只睡上一小覺就又去外面忙的情景。
中南海曾經見證過決定中國人民今後命運的政協一屆全體會議,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確立,見證了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見證了五星紅旗的誕生。
從那以後,從中南海傳出的聲音,整箇中國都在傾聽,整個世界都在關注。
這片始建於遼宋時代、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宮廷建築群,在2005年見證了國共六十年來再次握手後,胡錦濤總書記為國民黨主席連戰一行在瀛台舉行的宴請。
九十九年前看過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鬱郁終其一生的中南海,目睹了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普及、四大經濟特區的設立、中國經濟從計畫向市場的轉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三十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如今的中國,世界矚目,中共高層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偉目標。中南海內,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並從黨的十六大之後,2002年12月開始,中央政治局在完成政治決策的同時,至今已經就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集體學習四十四次,中共正以學習型政黨的姿態提升其執政能力。

對外開放

首次開放

中國新聞周刊》第26期刊登記者羅雪揮撰寫的專稿,介紹中南海向普通公眾開放的經歷,現摘錄如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中南海開放的話題,一度曾是禁區。女明星王瑩的丈夫謝和賡,曾任國民黨將領白崇禧的機要秘書,後來一直替中共擔任統戰和情報工作。“鳴放”期間,他貼了一張反對官僚主義的大字報,提出不應占用古蹟,中南海應向老百姓開放等意見,結果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勞改。“文革”時期又以“美國特務”的罪名被投入監獄。
1971年以後,連與中南海一橋之隔的北海公園及附近的景山公園也長期關閉,成為了江青等人的遊樂場。
中南海也曾有過特殊的 “開放”經歷。1966年6月,紅衛兵一出現,便迅速壯大起來。各地湧入北京的紅衛兵不計其數。他們大多是自發地來北京串聯,吃住成了大問題。當時中央、國務院各機關部委以及北京的工廠、接待都被動員起來搞接待,中南海也成立了接待站。經周恩來同意,請紅衛兵住進了中南海北區的紫光閣、小禮堂、武承殿等處。
不過,大部分時候,中南海仍然是普通人望塵莫及之地。
直到1980年5月,普通人走入中南海的夙願得償。那時,在重要的節日和星期六、星期天,中南海開始有組織地接待民眾遊覽。參觀的人數眾多,有時一天超過上萬人。
中南海景點的開放
1981年春天起,包括懷仁堂人民大會堂在內的重要國務場所開始對外開放。起初很低調,但是自1981年4月開始,有關開放的報導便形成了一個小高潮。那年4月11日,在中央辦公廳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中南海懷仁堂免費為少年兒童開放5天,《北京日報》隨後刊發了訊息《黨中央帶了個好頭——記懷仁堂開放的第一天》。
眺望北海眺望北海
而在同一份報紙的同一版面上,緊挨著的便是一篇題為《人民大會堂餐廳對旅遊賓客開放》的文章。中共中央帶頭,引起了各界的積極回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國務院小禮堂於1981年的“五一”節對外開放,中辦警衛局禮堂在稍後的“六一”節開放。北京市府大樓機關禮堂很快也向少年兒童開放了。1981年5月4日,全國農業展覽館向首都青少年開放。同一天,北京市4千多名青年,手持中共中央辦公廳發給的請柬,高高興興地來到了中南海。
中南海的正式開放一直持續了9年。中南海街坊、住在中南海西側胡同的劉福有至少去過中南海十幾次。64歲的他回憶中南海,“跟公園似的,跟北海沒什麼區別,環境還不錯。”
中南海是否會再次開放
2004年11月舉辦的“酒店發展與奧運機遇”國際論壇上,北京市旅遊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舉辦北京奧運旅遊推介會,為此公布系列推進政策,報批的項目里就有中南海部分區域向旅遊者開放。
“主要還是考慮安全問題。”文物專家羅哲文向記者表示。因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他常年出入中南海,到裡頭開會。羅哲文認為,中南海是否再開放將取決於安全的需要。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他本人曾經去過美國,但因為參觀需要提前登記,限制很嚴,他兩次都沒有能夠參觀白宮。

二次開放

在中國乃至世界,中南海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代名詞,是神秘、莊嚴的象徵。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南海曾一度對外開放,尋常百姓也可以到裡面參觀,一睹毛澤東居住過的豐澤園菊香書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由於當時北京部分區域發生動亂,中南海停止向公眾開放,至今已超過22年。
2004年的北京酒店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傳出訊息,在北京推動奧運旅遊的大背景下,中南海部分區域有望二次開放。“兩會”即將開幕,更令外界對此備加關注。
皇家園林到中國最高領導中心
北京故宮西側,有一片連綿的天然湖泊,碧波蕩漾,樓宇錯落,綠樹紛呈。這就是北京著名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據有關史料記載,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中南海與北海共同構成西苑三海,西苑三海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歷經遼、金、元三代的拓建,自清代起,“三海”被列為皇家專用的禁苑。康熙皇帝時,一些政務在離宮別苑處理,中南海隨即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在這裡都會舉行許多盛大的活動。
1900年,八國聯軍曾將這裡作為“聯軍統帥部”。
1912年,中海、南海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占據做大總統府,整座西苑三海被一分為二。做了“大總統府”的中南海,面積達一千五百畝,其中水面占七百畝,比北海公園大出近一倍。
民國成立後,原來的西苑三海,以金鰲玉橋為界,北海被闢作平民公園,任人遊覽。何應欽的“北平軍分會”、李宗仁的“北平行轅”也曾設在中南海里。
新中國成立後,中南海成為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成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中心。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共開國元老都曾在此居住和辦公。
據作家王凡、東平在《我家住在中南海》一書考證,毛澤東原本不願住中南海。1949年,第一任北平市市長葉劍英正式打報告,敦請中共中央進駐中南海,要把中南海當做長久的辦公處和居所。毛澤東卻說:“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最後,毛澤東是否搬進中南海一事,被擺到了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桌面上,終以少數服從多數議決,毛澤東和部分中央直屬機關入住中南海。
全國80%人民願意看看中央領導人的辦公環境
杜修賢曾任新華社駐中南海攝影組負責人兼中央新聞組組長,被人們稱為“紅牆裡的攝影師”。1960年,他第一次踏入中南海,給中央領導人拍照。1986年退休後,他與人合作出版了《紅鏡頭中的毛澤東》一書,一組組記錄毛澤東中南海生活的珍貴鏡頭,使該書風行一時。
“中南海有好多門。中南海開放的時候,觀眾只允許走東門,工作人員出入走西門,南邊的正門新華門則是接待重要外賓時所用。”杜修賢回憶說。
杜修賢所說的“開放的時候”,指的是從1980年5月開始,中南海開放毛主席故居、靜谷和南海的瀛台三部分,每到周六、周日,有組織地接待民眾參觀。觀眾入口是中南海的東門,門牌號是南長街81號。
關於那次開放中南海的背景和目的,有著不同的說法。據一位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過的人士介紹,當時開放中南海主要是從政治上考慮,要在國人與世界面前樹立思想解放的形象,經濟因素考量很少。
一位同樣在中南海里工作過的吳女士告訴《鳳凰周刊》:“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央領導大部分不住在中南海,再加上遊人希望到中南海里看看,因此開放了一段時間。一張門票10元錢。”但也有曾經遊覽過中南海的人回憶,當時是免費開放。
中南海
杜修賢則很直白地將這次開放的目的表達為“創收”。“中南海里還開了一個照相鋪”,他說。
“紅牆風”勁吹,形成一種奇特的“中南海經濟”。中南海香菸、中南海系列品牌酒等中南海商標已為國人耳熟能詳;在出版界,更是熱潮滾滾。《中南海珍藏畫集》、《中南海珍藏書法集》、《中南海古蹟楹聯》、《中南海年鑑、大事記》、《健康紅寶書:中南海與中國高層醫療保健專家對你說》之類的書籍,一直熱銷。
隨著中國逐漸邁向旅遊大國,重新開放中南海成為旅遊業業內一個富有魅力的題材。
“如果把中南海作為一個旅遊線路開發,勢必會成為與故宮、天壇、長城一樣的經典線路。”北京市旅遊局的一位官員在接受《鳳凰周刊》採訪時說。他同時表示:“北京市旅遊局和國家旅遊局需要協商一個方案上報中央,讓中央定奪是否開放中南海。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方向和結果。”
北京旅遊行業協會秘書長文威小時候在中南海旁邊長大,但中南海對他依然充滿神秘感。在他看來,國內外遊客想參觀中南海的願望很大,除了天安門,估計80%的人都願意去看一看中央領導人的辦公環境怎么樣。
北京青年旅行社辦公室主任劉京魁則表示:“開放中南海景點,勢必會帶動北京其他旅遊項目的發展。”
據北京《法制晚報》報導,北京市政府有關人士指出,北京市擬報批開放中南海部分景觀的計畫,並將聽取各界意見。

觀光開放

1977年至1989年曾對公眾開放南海的部分景觀,包括豐澤園、瀛台等。當時遊客的入口是在中南海的東門正門,稱“西苑門”以南的南長街81號。
1989年,中南海停止對外開放至今。
2004年11月11日,在北京酒店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傳出訊息,北京市旅遊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向中央申報了中南海部分區域向旅遊者開放的項目 。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2005年公布的一份市場調查顯示,有65%的國內遊客、22%的國際遊客希望參觀中南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