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基本信息,簡要介紹,主要景點,實用信息,交通信息,修建過程,歷史變遷,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174號
原有建築:寶月樓
改建時間:1913年
主持修建:朱啟鈐
用途:中南海正門
簡要介紹
傳說寶月樓是乾隆皇帝為討得香妃的歡心而建。香妃入宮後思念家鄉終日悶悶不樂,乾隆皇帝就建了寶月樓,還在樓對面建了回營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妃登樓就可見到家鄉景色。後來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縊死了香妃。這段傳說虛構的成分居多,儘管如此,後人還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動人的故事。
其中,裡面的中南海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神秘的地方。它是歷史的沉澱和現代社會的產物。
主要景點
新華門是一座古典風格琉璃瓦頂雕樑畫棟的二層明樓,樓的上層是七開間,每開間有四個槅扇,朱欄護廊,建築開朗典雅,屬於皇家建築風格。門框上有石青地金字楷書“新華門”三字棋匾,懸掛在樓前檐下,在二樓檐際上懸掛著金紅交輝的大型國徽。正門迎面是一堵青磚到頂的大影壁,影壁上是貼上金箔的“為人民服務”5個紅底金字(毛澤東手跡)。
影壁擋住了人們的視線,看不見裡面任何景物。新華門樓共有3道門,正門兩邊的門永遠是關著的。新華門前有一對巨型石獅分列左右。矗立在門外場地正中的是高懸五星紅旗的大旗桿,門外兩旁八字牆上鑲著兩條紅地金邊白字的大標語:“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統觀新華門全貌,莊嚴絢麗、舉世瞻矚。
另外新華門每天也有升降旗儀式,絕不亞於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而且參觀人員較少,建議大家領略一下新華門前的升旗儀式。
實用信息
安全提示
新華門是中南海的正門,保衛措施極其嚴格,門前只許行人經過,不允許長時間停留。門前有一條黃色警戒線不可越過,門口有衛兵站崗,門前有警察和保衛人員維持秩序,對面及周邊還有大批的便衣。如果想在門前參觀或拍照留念,建議兩人以上結伴同行,在門前儘量不要停留太長時間,服從警衛人員的管理。
交通信息
公交14路、70路、7路、901路快、901路直達快車、52路、5路、99路、觀光1線、觀光2路、捷運2號線、捷運1號線、南苑機場專線、特2路等。
修建過程
新華門所在的位置原來只是皇城南城牆,並沒有“門”。新華門的開闢,要追溯到民國初年袁世凱任大總統時的1913年。當時臨時國會決定以中南海為大總統府的所在地,中南海是清代皇宮的“西苑”,只有與紫禁城西華門相對的西苑門,沒有面南的正門。
而按中國傳統,府邸的正門都要開在南面,所以就必須在西長安街的皇城牆上開闢一個坐北朝南的正門,於是將位於中南海南牆內僅幾米處的寶月樓改建為大門。改建後的寶月樓,被命名為“新華門”。這就是新華門開闢的過程。
“寶月樓”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傳說是乾隆帝為他所寵愛的回族貴妃——香妃而修建的。這位妃子是新疆回族人,選入清宮之後,不時思念故鄉,懷念回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因此乾隆帝就修建了這座明樓,並且將正對這樓的大街南面,闢為“回回營”,遷入回民部族居住。這樣一來,就讓思念故土的香妃能登樓跳望,以慰鄉思之情。
1913年臨時國會決定以中南海為大總統府的所在地,特在西長安街開闢坐北朝南的總統府正門。那時,這裡不過是整個皇城紅牆的一段,本來並沒有任何門口。牆內是中南海太液池的南岸。寶月樓並不臨街,距城牆還有一段距離。最後商定因地制宜,就把這座寶月樓利用上了。先將寶月樓前的一段皇城拆除,然後新砌兩堵八字牆,恰好將皇城和寶月樓連線起來。又在樓的北面,瀕湖修建一座大影壁,從門外望去,使人看不透門內是一片碧波汪洋的湖泊,遮擋了外人視線。這座新辟的總統府正門,定名為“新華門”。
新華門的改建工程由當時的內務總理朱啟鈴主持,他將新華門前的一段西長安街命名為“府前街”,將中南海西側新開闢的道路命名為“府右街”,此處的“府”,都是指總統府而言。此後,又將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溝上改建的道路命名為“新華街”,還在新華門對面的“府前街”南側砌築了一道西洋式花牆,以遮擋背後雜亂破舊的老房,改善總統府前的觀瞻。
新華門匾額由晚清翰林袁勵準書寫。袁勵準原籍江蘇常州,光緒二十四年任編修、侍講,光緒三十年入值南書房,光緒末年出任京師大學堂總務長,辛亥革命後在輔仁大學中國畫系講授《中國繪畫史》。袁先生精於書畫,書法造詣頗深。“新華門”匾寬1.6米,高0.64米,為正宗館閣體,字型雄勁有力,至今仍懸於門上。
新華門前的石獅子是北京城裡最大的一對。1966年8月紅衛兵“破四舊”席捲北京城,新華門前的石獅子也被列在“破四舊”之列。1966年8月26日周恩來總理從保護文物古蹟出發,耐心地說服了紅衛兵,下令將新華門前的石獅子搬走,有效地將這一古蹟保護起來。後來這對石獅子又回到了它原來的地方。
在新華門,用木頭刻了“為人民服務”5個紅字,粘在影壁上;門前兩側作了兩條標語,也是木頭刻的,內容就是人們現在所熟悉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時間大致是1967年的五六月份。
到1970年左右,中南海修繕處對新華門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幾個字和兩條標語進行了加工,將“為人民服務”5個字貼上金箔,變成紅底金字,把兩條標語做成有機玻璃燈箱。後來,兩條標語又改成金箔鑲邊的白字。“解放後,毛主席曾多次書寫‘為人民服務’5個字,新華門影壁上的這5個字,是從他解放後書寫的許多條幅中選出來寫得最好的一幅。”
新華門坐落於故宮以西,面向長安街,為中南海的正門和標誌性建築。門前黃色的警戒線是不讓超越的。門兩邊各站一個衛兵,在門裡面影壁左側還有一個衛兵,3個警衛組成崗哨。門外警戒線內還有便衣,警戒線外有警察,新華門兩頭還有不少便衣在觀察來往的行人,戒備森嚴。
歷史變遷
1912年滿清覆滅,政權被北洋政府接管。
1913年臨時國會決定以中南海為大總統府的所在地,將“寶月樓”改建為“新華門”,做為總統府的正門。
1928年後,國民政府將首都設在南京,將北京改稱北平。轉年中南海闢為公園,新華門為中南海的正門。
1949年北平解放,改稱北京。中央人民政府設在中南海,仍用新華門做為政府正門。新華門成為最高政權的象徵。
1967年,在新華門的大紅影壁上鑲嵌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兩側“八字牆”上鑲了兩條標語:“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1970年,對新華門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幾個字和兩條標語進行了加工,將“為人民服務”5個字貼上金箔,變成紅底金字。
1970年代,把兩條標語做成有機玻璃燈箱,改成金箔鑲邊的白字。
如今新華門已成為首都北京莊嚴秀麗的一景。因中南海不對外開放,面對長安街的正門——新華門就成為世人駐足留影的最佳地點。新華門由此成為中南海的標誌性建築、中央政府高層的象徵,見證了中國的百年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