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蔚

冒蔚

冒蔚,如皋籍天文專家、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世界上第一台低緯子午環的研製者。1937年9月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雪岸鎮。先後就讀於雪岸國小、如皋中學。1957年考進南京大學,攻讀天文專業。1973年9月,冒蔚在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台、上海天文台輾轉工作7年後,奉命調往西南邊陲雲南,負責籌建雲南天文台的工作,後繼續從事天文測量方法和天文儀器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冒蔚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如皋
  • 出生日期:1937年9月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人物成就,

人物簡介

冒蔚在天文學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先後晉升為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1985年被雲南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89年獲得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1990年,他所領導的子午天文研究組獲得“全國先進班組”的稱號,並榮獲“五一勞動獎”。
冒蔚對天文測量頗有造詣。天文測量在我國古代雖已開始,但精密的測量在國外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而我國卻是空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外的測量精度已不能滿足國內天文工作、軍事科學、地球科學、防災減災等方面的研究和發展的需要。為了發展我國的天文測量事業,並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從1977年至1979年,整整3年中,一個箇舊方案在成袋的演算稿紙中被否定,一條條新思路又在黎明前的思索中再誕生。1982年深冬的一個夜晚,已埋在4平方米宿舍整整3個星期的冒蔚,還在為低緯子午環研製的一個中間架構理論苦思冥想著。直到凌晨4點,一個創新的發展,終於讓低緯子午理論體系銜接起來,中國天文學史上一個重大突破在1983年春天的爆竹聲中誕生了。1983年8月5日,經過半年多反覆驗算、研製試驗,中科院院士、專家們會集雲南天文台、共同鑑定了冒蔚和他的課題組研究發明的《低緯子午環研製理論》;1984年1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年會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中國科學院特地將冒蔚的《低緯子午環研製理論》專題報告帶到會上宣讀,引起國際天文學界的轟動。1984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專門給中國科學院來信,將低緯子午環命名為“冒氏低緯子午環”,同時鑑定,低緯子午環測定研製理論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85年,冒蔚首創的“低緯子午環測定研製理論”榮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一等獎,同年他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稱號。
成功的喜悅沒有沖昏理智的頭腦,理論的突破更激發了冒蔚不懈的追求。1985年,冒蔚和他的6人專題組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低緯子午環的製造開發上。他們確立了這樣的目標,要造就要造世界上最好的子午環,他們堅定這樣的信念:攻克科學難關,成功的決定因素在於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武裝起來的人。冒蔚早年在南京大學攻讀的是天文測量,並非機械製造。每當看到他研製的一個個子午環成了廢品,同行們勸他:一生能搞一個“世界領先”早該滿足了;每當看到他為購置特種材料,奔波於雲南、北京、南京,有人勸他:還是向中科院申請,進口一個現成的子午環吧。面對善意的勸說,冒蔚想:研製低緯子午環,就是為了唱響一曲中國人的正氣歌,怎么能光有理論沒有實物?在執著的追求下,他和專題組的人員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直到1989年,終於拿出第一個基本滿意的子午環產品。為了更切近低緯子午環理論設計水平,他們把成品子午環測定調試準確率提高到1%微米,即精確到10萬分之一毫米。2002年12月初,以中科院葉叔華院士為主任的鑑定委員會,受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委託,對雲南天文台的低緯子午環進行儀器測定,最終認定:低緯子午環在觀測精度方面達到了國際一流子午環水平,儀器研製是成功的,在天體測量迅速發展的時代,低緯子午環測量儀器有望快速實現科學產出。中國科學家研製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低緯子午環,具有很高的學術和套用價值。
新型子午環研製成功了!冒蔚也退休了(2002年),但他退而不休,因為他頭腦里還有幾個創新課題未能完成。他利用新儀器的特殊功能,創立了直接測定天文大氣折射的方法。天文大氣折射,是影響地面測量精度的一項主要誤差,幾百年來都沒有直接測定的方法,只能通過理論推導的公式調整或矯正。但是問題較多,特別是各地之間較大的差異無法消除,冒蔚一直關注著這個課題。現在新型儀器已製成,成為消除這一差異的可能,並且很快研究出了測量方法,發展了一套新的理論。2004年該課題通過了以工程院院士蘇君紅為首的專家組的鑑定,得到了很高的評價,被譽為“用我國獨創的儀器,開展了一項世界首創的工作”。2005年,他又把這套理論和測量方法套用到電磁波折射延遲改正方面,為當代空間大地測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十多年來,作為天文學界領軍人物的冒蔚帶領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刻苦探究,奮力拚搏,在天體測量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先後發表了4部專著,在國際國內重要的權威刊物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並為雲南天文台培養了10幾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

人物成就

幾十年來主要從事和完成了六個方面的工作,現簡述如下:
1.雲南天文台天體測量研究室和測時測緯工作的建立。
2.創立新的觀測原理,研製成功低緯子午環。在這期間,出版了《子午天文方法》和《基本星表和天球參考系》兩本專著。
3.創立CCD底片重疊法和CCD圖像量度坐標處理法。2003年出版了一本專著《CCD天體測量學》 。
4.首創了測定天文大氣折射、建立本地大氣折射模型的方法。2004年還出版了一本《天文大氣折射》專著。
5.提出了建立大氣折射延遲實測模型的方法,分別於2007年在我國的《天文學報》和國外的學報上發表,評價為“具有潛在套用價值的一種方法”。
6.探討了為地震預報提供前兆信息的新測量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